第1435章 驟聞

“農桑之事,百姓之維繫,國家之根本也。。。。。。。。”

老者說的果然是這個,嶽東雷撇了龐瀾一眼,見其聽的好像認真,卻也眼神飄忽,顯然心思轉的並不比自己慢。

所以,他這心裡雖然對如此空談天下大事有點不以爲然,卻也對這個同僚頗爲讚賞。

久居淮右,又兼領兵多年,他和許多周臣不一樣,他非常明白,如今大周不缺口綻蓮花之輩,缺的是務實之臣。

像老者這樣的林下居士,光風霽月,崖岸自高,和其他縱談天下,也許能讓旁人覺得,果然見識非凡,不愧是文壇宗師,淮右瑰寶。

但那真的要看聽者爲誰了,龐相美不知心裡作何想法,只他嶽東雷,聽着這番大道理,只覺似是而非,算不得什麼真知灼見。

老者說了很多,言及八百里秦川,西北蠻荒之地,河中河東等處,然後又說到河洛戰亂,話鋒就此按照嶽東雷所想,終於轉向了巴蜀。

最後得出結論,秦人連年征戰,國力日敝,不久,定然會加賦於百姓。

以蜀中一地,而養百萬之衆,蜀人必有反覆云云。

嶽東雷不時的點着頭,做贊同狀,但心裡已經對老者所說的幾載之後,西秦必然生變的說法不報任何期望了。

因爲,西秦之所以強盛至此,根子上其實還在當年西秦景興年間進行的一些變革,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西秦所行之八分田畝制。

西秦國內上下。即便是皇家。都在往國庫之內交着稅賦。

這無疑讓西秦國內生出了許多動盪。甚至一直綿延至今,從景興年間開始,西秦高門大閥接連倒地,到了如今,衰頹之勢一發不可收拾,其因皆源於此處。

而西秦景興皇帝猝死宮中,也與這個脫不開干係。

弊端如此之重,但好處也顯而易見。西秦國力日強,就是因爲國庫豐盛,足以支持征戰所費。

而且,沒有了高門大閥的掣肘,政令更加通達,而八分田畝制讓西秦大族焦頭爛額不假,卻也讓普通百姓得了好處,百姓之家稅賦之輕,實乃古今罕有。

這些年又輔之以罪役之法,徭役之輕。也非大周可比。

至於說上哪兒尋那麼多罪囚,西秦這些年的仗可不是白打的。敵國之軍兵,就是罪役的最好來源。

如果說這還不夠的話,那麼趙柱國那搜刮之名,又因何來?

金國,西夏,吐蕃,草原部族,多年之積蓄,陸續入秦,秦人國庫之豐,怕是。。。。。。。漢唐也比不了吧。。。。。。。

如此這般,還要說西秦國庫空虛的話,未免就有些可笑了。

想要在此事上做文章,不如在大周也行革新之舉,讓大家都多多少少交點稅賦好些。

但那可能嗎?

嶽東雷心裡苦笑,文風鼎盛,文人進學得官,便可不交稅賦,大大小小的士林學子,就是靠着這條祖宗法度,才能或刻苦進學,或悠閒度日,或顯達於人前。

稍稍動一動,怕是要犯衆怒,就算是趙王,怕也不敢輕言於此,不然的話,千夫所指之下,這個王位,怕是要換個人來坐了。

秦人能夠磕磕絆絆的推行下去,因有景興皇帝,因有同門下平章事李某,因有大將軍趙某,還因有打爛了的蜀中作爲試行所在,最重要的一條,還因爲秦人尚武,文風不盛。

而西秦朝中權貴,地方大族,在皇帝一力推行,文武首領竭力壓制之下,再加上大軍連戰連捷,天下矚目,官民振奮之下,反抗也就沒那麼激烈了。

就算如此,付出的代價其實也讓人觸目驚心。。。。。。。。。。

大周要是也這麼來上一回,恐怕分崩離析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剛強的帝王,意志堅定的臣子,還要有許多因緣際會,才能讓這麼一番鼎革之舉延續至今,這些因由,幾乎缺一不可。

大周。。。。。。也許不缺意志堅定的臣子,但其他嘛,嶽東雷不得不喪氣的承認,秦人之制在大周根本沒有半點推行的可能。

一旦推行下來,就算他嶽東雷自己,也要反抗一番,兩淮岳氏,正是地方豪族之一,若不想弄的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嶽東雷就不會有別的選擇。

老者終於停住話頭,舉杯潤了潤喉嚨。

“雲臺,相美覺得老夫所言可有道理?”

在老者注目之下,嶽東雷撫掌而笑,“老師可比當年武侯矣。”

龐瀾也點頭稱是道:“劉公足不出戶,卻對天下大事洞若觀火,神人也。”

不過老者已過古稀,哪裡會爲些許讚語所迷惑,瞅了瞅兩人便道:“言不由心之語,還瞞不過老夫。。。。。。。以學識而論,自不待言,即便老夫壯年之時,也非你們兩人所能及,但若說起天下大事,老夫這等老朽之人,怕是及不得你們一二。”

“再者老夫所言,皆是這些年各處好友往來所論,可謂淮右諸人之言,不過借老夫之口,宣於你們兩人之耳罷了,雲臺,相美心中要有數兒,此等言語,平心而論,或有中的,但老夫看的可不是這個。。。。。。。”

老者豁達至此,嶽東雷,龐瀾兩人皆是動容。

而老者言有未盡之意,兩人也都明白,能與老者相交之人,怕不都是兩淮名士,如果他們都是這麼說的,那可就有些值得人玩味了。

秦人那邊兒如何不提,此等言談,也只能證明,兩淮人心厭戰,不欲再起戰端。

什麼是大勢,這就是大勢,什麼是民心,這些人代表的便是民心,而在大周這裡,是戰是和,從來不會掌握在武人手中,所以,戰和之議,估摸着也就有了定論。

此時嶽東雷拱手道:“多謝老師教誨。”

龐瀾則再次恭維道:“劉公之心胸,實非吾等所及也。”

老者撇了撇嘴,擺手讓年輕人滿酒,隨即奚落兩人道:“老夫若不如此說,你們兩個怕是早就在心裡罵老夫空言禍國了吧?”

嶽東雷和龐瀾兩人微微對視,不由都有些尷尬,不用問,確實被老者說中了。

老者卻又言道:“老夫爲官多年,太過專注於學問,也談不上什麼爲官之道,但老夫一生爲官,只守着一句話,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知也,所以,老夫的爲官之道,便是恤民。。。。。。。。。”

“民安則國盛,民危則國傾,民富則國強,民窮則國敝,吾已老邁,有些話也不怕說,這幾年,兩淮治理的不錯,但當年河洛失守,便是有人忘了君舟民水的話,擅調河洛錢糧,人力爲攻唐所用,這纔給了秦人可趁之際。”

“之後更不用提了,孟珙之事。。。。。。。。。老夫身在兩淮,聞之此事,也知國失良將,必受其殃,果然,不久河洛失陷。。。。。。。。祖宗基業。。。。。。。。”

這會兒,龐瀾終於忍不住了,“劉公,這話說的過了。。。。。。。。”

老者將眼一瞪,“過什麼過,過頭的話老夫還沒說呢,聽聞現在朝堂上是呂大全,方虞卿等人得勢,祖宗不足法,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民不加賦而國用足,說的好聽,王氏粗鄙之徒,殘民以逞之輩,流毒天下,而今卻又供於朝堂之上。。。。。。。。”

老者說到這裡,狠狠一拍桌子,“他們想什麼老夫還不清楚?恐怕,他們在意的,只有祖宗不足法這一條吧?”

此語如洪鐘大鼓,一下灌進了嶽東雷的耳朵,瞬間便有茅塞頓開之感,他快速的看了一眼臉上變了顏色的龐瀾一眼,隨後垂下眼瞼,慢慢抓起酒杯,湊到脣間,悠然飲下,好像什麼都沒聽到一般。

龐瀾這個時候臉上很精彩,多年養成的氣度,讓他不至於過於失態,但誰都能看的出來,他的心已經亂了。

老者猶自面帶冷笑,哼了幾聲,卻也不再說話了。

祖宗不足法,什麼樣的祖宗法度不足效法?他們三人此時已經是心知肚明,甚或是隻有嶽東雷之前還不太明白,其他兩人卻都看了個分明。

此時嶽東雷只覺得飲下的酒水讓嘴裡一片苦澀,強敵在外,甚至一隻腳已經踏進了自家門口,朝中諸人竟然還有心。。。。。。。。

他現在真想去到京師,當面問問那位攝政王是怎麼想的,這個時節,竟然還有如此圖謀,是爲人所惑,還是真想坐上那把祖宗都沒能坐上去的椅子上,也好告慰祖宗在天之靈?

他孃的,你趙家的祖墳都被人挖了,還告的哪門子喪?

嶽東雷是萬萬沒想到,西秦那邊的權臣還沒鬧起來,自家後院卻先要起火了,驟聞此事,他這心裡,先就開始罵娘了。。。。。。。。。。。。。

(阿草更新的晚了,對不住,嗯,訂閱也開始俯衝,問了問,好像大家都這樣,於是有點心安,但琢磨一下,這心安個什麼勁兒啊,訂閱少了就是少了,還好,這個月的訂閱到現在,都比上個月強,上個月才叫慘淡,當然,這是相比較而言,其實上個月收入還不錯,呵呵。)未完待續。。

第194章 故人(四)第1013章 女眷第209章 年關(二)第521章 戰報(一)第603章 孩子第1207章 少年第88章 衝突第1369章 結巴第1002章 戰場第1444章 文樓(四)第800章 頒賞第759章 烽火第109章 茶飲第248章 立誓第620章 陛見(二)第1175章 麻煩第1168章 言儲(二)第895章 路途第485章 種氏第173章 厚禮(三)第372章 歸來第1239章 西涼(三)第328章 鏖戰(二)第581章 戰後(二)第314章 異數第719章 開端(八)第141章 勸導第1415章 區別第146章 出行(五)第1225章 蠻王第68章 縣城第368章 決定(二)第1436章 音妙第498章 心態第1374章 推心第158章 騎戰(一)第710章 開端(一)第418章 聖旨第1451章 揪心第1401章 歸程第1372章 交託第174章 壽筵(一)第603章 孩子第1470章 稱病第841章 寧陰第780章 議和(二)第371章 誓言第638章 國武(二)第52章 春光第628章 人來第370章 遭遇第532章 商議(二)第1282章 天狼(三)第1251章 陸相(二)第1267章 軍心第164章 前夜第548章 故交第1348章 周枋第61章 孩子第246章 故人第1534章 遼東第72章 提親第1246章 西涼(十)第1173章 入宮第1518章 卷 終第952章 辛苦第1127章 回府第957章 幕僚第93章 應答(一)第977章 乃蠻第950章 思慮第308章 聚殲(三)第1290章 教誨今天只能一更了第1087章 瘋狂第1131章 聖旨第532章 商議(二)第1299章 小事第1264章 韋州(十)第413章 離京第264章 拜會(二)第1436章 音妙第79章 僧道第1107章 盟約(二)第40章 陰謀第119章 驚訝第156章 祝壽(六)第256章 變起(二)第1322章 年關第640章 國武(四)第224章 馬匪第1384章 向西第189章 府中第419章 拜訪第574章 去意第561章 人情第375章 遇匪(一)第1377章 談戰第二百九十二章第430章 遊園(三)
第194章 故人(四)第1013章 女眷第209章 年關(二)第521章 戰報(一)第603章 孩子第1207章 少年第88章 衝突第1369章 結巴第1002章 戰場第1444章 文樓(四)第800章 頒賞第759章 烽火第109章 茶飲第248章 立誓第620章 陛見(二)第1175章 麻煩第1168章 言儲(二)第895章 路途第485章 種氏第173章 厚禮(三)第372章 歸來第1239章 西涼(三)第328章 鏖戰(二)第581章 戰後(二)第314章 異數第719章 開端(八)第141章 勸導第1415章 區別第146章 出行(五)第1225章 蠻王第68章 縣城第368章 決定(二)第1436章 音妙第498章 心態第1374章 推心第158章 騎戰(一)第710章 開端(一)第418章 聖旨第1451章 揪心第1401章 歸程第1372章 交託第174章 壽筵(一)第603章 孩子第1470章 稱病第841章 寧陰第780章 議和(二)第371章 誓言第638章 國武(二)第52章 春光第628章 人來第370章 遭遇第532章 商議(二)第1282章 天狼(三)第1251章 陸相(二)第1267章 軍心第164章 前夜第548章 故交第1348章 周枋第61章 孩子第246章 故人第1534章 遼東第72章 提親第1246章 西涼(十)第1173章 入宮第1518章 卷 終第952章 辛苦第1127章 回府第957章 幕僚第93章 應答(一)第977章 乃蠻第950章 思慮第308章 聚殲(三)第1290章 教誨今天只能一更了第1087章 瘋狂第1131章 聖旨第532章 商議(二)第1299章 小事第1264章 韋州(十)第413章 離京第264章 拜會(二)第1436章 音妙第79章 僧道第1107章 盟約(二)第40章 陰謀第119章 驚訝第156章 祝壽(六)第256章 變起(二)第1322章 年關第640章 國武(四)第224章 馬匪第1384章 向西第189章 府中第419章 拜訪第574章 去意第561章 人情第375章 遇匪(一)第1377章 談戰第二百九十二章第430章 遊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