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

幽州刺史府內,燭火通明。

今日政事堂議論了一日,衆官吏早就十分疲倦了。

不說溫彥博,盧承慶等人,就說魏徵如此一日工作八個時辰的工作狂,此刻精神都有些疲倦。唯獨只有李重九反是神采奕奕。

李重九目光掃過衆人,衆臣都勉強坐直,而早就精力不濟的溫彥博揉捏了一下雙眼,強打起精神,衆人都知開國立朝,最重就是定下一國之制,有了制度,之後典章法度纔有了行駛的可能。

故而溫彥博等人都是一刻不敢怠慢。

溫彥博先是問道:“爲何王上言,三代之治,不可持呢?”

先秦諸子,除了法家之外,無人無不推崇三代,所以而今讀書人,都認爲三代乃是最爲典範朝代,否則也不會有王莽當初託古改制之事。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諸位都累了,反正今日肯定是要談到入夜,也不急於一時,就在刺史府下榻休息。”

衆官吏一併道是。

李重九向外問道:“廚房都準備什麼點心呢?”

外人稟報言道:“啓稟王上,夫人擔心您議事太遲,故而早令廚房備下了銀耳瘦肉粥。”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能盛幾碗,夠我與幾位愛卿共食?”

“那是當然了,夫人命人給您熬了一大鍋了,小竈的火也沒有熄,王上有什麼想吃的,儘管吩咐下人去做。”

李重九不由深贊楊娥皇的體貼,言道:“那好,你們看有什麼做的,隨意送上幾樣來,不過銀耳瘦肉粥必須先端上來。”

不久冒着熱氣的銀耳瘦肉粥,一碗一碗的端上來,雖分量不多,但十分精緻。

“多謝,王上賜宴!”

魏徵等人早已是飢腸轆轆,一併稱謝之後,就拿起勺子喝粥進食。

李重九亦朵頤大嚼,不久廚房又奉上一籃子羊肉蔥餅,還有一鍋鯽魚熬得魚湯。

天寒地凍中,衆人喝着熱氣騰騰的魚湯,就着羊肉蔥餅,不多時各個吃得十分愜意,疲倦之情一掃而空。

王珪更是長舒了一口氣,笑道:“多久沒吃過如此飯食了。”

衆人皆是放下碗筷,伸了個懶腰,重新回到正題。

李重九言道:“三代之時,一方所治,口不過數萬,故而君主處理政務,下能通上,有過即改,故而政治清明。”

“而隋室喪亂之因,乃其君自專,其法日亂。天子萬乘之重,又自專政務,日斷十事而五條不中,中者也就罷了,其如不中者如何,下意不能通上,改過時,悔之已晚?一日萬機,己多虧失,積年累月,這才積重難返。”

李重九的話,簡而言之,三代之時,君王治下人口較,地方不廣,所以言路便達,下不能瞞上,這點放在現在就很容易解釋,現在但凡人口衆多的大國,政治就很難清明,但彈丸小國,因爲容易治理,反而卻十分富庶,百姓生活指數高。

溫彥博不是容易被說服的人,當下問道:“那如此要大治,何其難也?”

李重九言道:“故而吾認爲,天子必須任用賢良,高居深視,百司各奉其職,讓廟堂之上,盡是盈正君子,而遠離苟營小人。故而我決定先定製,再定法,否則典章再齊備,若官吏都不思遵守,典章法度又有什麼用?”

李重九這番話,是近代政治思想認識的菁華,但溫彥博,王珪等人竟是一併點頭,表示理解,這倒是令李重九頗爲意外,看來真是不可低估這個時代精英的智慧。

王珪問道:“那麼按王上的意思,我們應是拋開先人之法,自定體制嗎?”

李重九搖了搖頭,這當然是不可以的,如果說國人追崇三代之制,是一種返古逆流而動的錯誤,那麼拋開一切,自創體制,那麼就是烏托邦了,那是空想主義。旁人想想也就罷了,若爲政者也是如此頭腦不清晰,這就是一種病,必須治。

李重九言道:“孤大體還尊崇隋室五省六曹,在此之上,孤稍作修改。”

聽李重九不準備大作更張,衆人都放下心來,現在幽州好容易纔有了一些爭霸天下的苗頭,絕不能東改西改,當作試驗田來對付,那一切就別提了。

溫彥博在中書省任過文林郎,故而深悉隋朝的典章制度。

溫彥博言道:“所謂五省六曹,五省,分別爲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秘書省和內侍省,而尚書省,六曹吏、戶、禮、兵、刑、工。”

“五省之中,秘書省,掌圖書籍藏整理,國史編纂,天文曆法,可謂清閒,而內侍省,則爲侍奉內廷的宦官,故而大隋官吏們,將不重要的秘書省和官宦擔任的內侍省去除,直接稱爲三省六曹制。”

李重九點點頭,三省六曹,已是十分接近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三省六部之制了。

實際上唐承隋制,三省六部制大體上不變,三省由天子直隸,授命御天下億民,萬里疆土,六部而直轄尚書省。

一般中書省起草政令,交給天子,天子批示允可後,交給門下省,門下省通過後,書上可之,即可交給尚書省實施。而不可,則打回中書省修改,重新走一遍流程。

只有中書門下二省,以及皇帝親允三者親允的政令,才交由尚書省六部來具體實施,天下各州,郡,縣,軍州都直接向六部負責。

說白了,就是所謂的權力,就是決策權,議政權,行政權三者。中書省議政,門下省和皇帝決策,尚書省行政,再說白一點,就是中書省提議要去幹什麼,門下省和皇帝一起拍板拿主意,尚書省去幹活。

而一千年之後的明朝,變成內閣提議要去幹什麼,皇帝或者太監拍板拿主意,六部去幹活。

大隋的體制,之後延續唐宋元明清數朝,乃至於千年後的大明朝,在三省六部的基礎上,也就改進了這麼多。

而在秦漢之時,決策權,議政權,行政權都只有丞相一人擔之,所謂的三省就是將相權三分,而達到權力制衡。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就三省六曹,不,三省六部更順耳一些,就依此官制而行。”

衆人聽了頓時點頭,但不由又想,趙王這完完全全就是承襲舊制,哪裡有改制的地方。

魏徵心覺得不妥,看向衆人,他實際心底早有一番定計,當下見衆人不語,直接言道:“王上剛纔所說,隋室之失,天子日斷十事而五條不中,這是何故,乃是天子當初廢門下省所致。故而微臣建議,王上應重門下省,不再重蹈前朝之誤。”

說到這裡,衆人皆覺得魏徵說的一針見血。確實如此,楊廣此人孤傲而自負,他對臣下說朕生性不喜人諫,於是將門下省的諫官統統都開革解僱掉了,從此行使一票否決權。

而相反如李世民,卻成了從諫如流的名君,原因是因爲李世民有一個強大的門下省。歷史上如王珪,魏徵,張玄素都是門下省的諫臣,其中最有名的還是魏徵了,他在門下省任諫議大夫時,一人總共封駁了兩百多條提議,其中不少是李世民本人的。

魏徵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李世民也說,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歿,朕亡一鏡矣。這君臣一唱一和,原因正在於此。

因此當魏徵所要着重門下省時,李重九彷彿看見了另一個時空上,已登基爲皇帝的自己,罷朝之後怒氣衝衝的返回宮殿,對皇后楊娥皇言道:“吾誓殺此田舍漢。”

楊娥皇問道:“陛下,是哪個田舍漢?

自己回答言道:“不是魏徵,還是哪個混蛋,每朝會時必辱我。”。

之後楊娥皇回到寢宮換上了一身朝服,立於庭中。自己吃驚的問道:“你這是幹嘛?天冷嗎?”

楊娥皇一副溫柔賢淑的樣子言道:“臣妾聽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言進諫,乃陛下賢明之故也,妾敢不賀!”

於是自己只能打落門牙往肚裡吞,還要佯裝一副十分欣喜的模樣,而一旁不知道潛伏哪個旮旯的史官,看到這一幕,奮筆疾書,留下這一段千古佳話。

李重九看向魏徵,但見溫彥博,王珪等人已是暗暗點頭,顯然這着重門下省的提議得到他們的支持。這很簡單,說白了,用門下省的臣子之權,來遏制李重九的君權,有哪個臣子有不喜歡的。

想到這裡,李重九不由暗罵一聲,自己推出這三省六部制來,可不是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的。不過這魏徵也委實狡猾了,若是自己不同意,不就是走回楊廣的老路,成爲一樣的昏君嗎?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魏愛卿言之有理。但是……”

還是一如既往的先肯定,李重九將話鋒一轉,言道:“眼下大業草創,李唐虎視眈眈,突厥雄據塞北,天下還有十數諸侯。吾要掃平羣雄,大戰上百戰,小戰無數,若事事商議,豈非坐失戰機?另外各郡剛剛百廢待興,大小之事,千頭萬緒,若任何之事都要孤王看過一遍後,門下省再看一遍,豈非誤事,耽擱了萬千生計。”

“此法太平盛世時,行之猶可,但天下大亂之時,絕不可取。”(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十章 搶婚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
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五百六十六章 聖旨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一百六十一章 說親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三百一十章 大勢與人謀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二章 誤打誤撞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一百二十三章 組建甲騎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十章 搶婚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六十二章 城戰(第二更)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