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再入政事堂

翌日一早,武柲穿了一身三品官服在姜出塵的伺候下,並一起用了早膳,便騎了寶馬出了積善坊。

昨晚一夜醉夢,直到寅時才醒來,看到躺在身旁的姜出塵,便直接翻身壓了上去,折騰了大半個時辰後,纔算是稍稍彌補了對姜出塵的虧欠。好在姜出塵性子隨和,爲諸女中最容易滿足的一個。

加之將近一年的養精蓄銳,還有那些大補之物,對於本就身體強健的武柲來說,已經有些補得太過了,牀第之間是足以滿足姜出塵的需求的。

今日是第一次上朝,而且直接參與軍政議事,這讓武柲還是有些感嘆,自上一次進政事堂都快十來年吧。

武柲騎着獅子驄,一出了坊門,便被身後之人叫住了。

“殿下,豆盧欽望拜見!”

武柲回身,只見豆盧欽望下了一輛有些陳舊的馬車,躬着身子,一臉虔誠望向武柲。

“原來是豆盧相,您老的大禮,本王可受不起!”武柲下了馬,來到了豆盧欽望的身邊。

如今以武柲的親王身份,出門一步路都應該是儀仗開道,侍衛保護,但武柲卻很少這麼做,一來做事不方便,耽擱時間,二來他習慣了低調,三來是爲了不吸引仇恨,仇恨武氏的人不知凡幾,何必吸引仇人的注意呢,這種事情還是讓武承嗣和武三思等人去做便是了。

豆盧欽望本來等候魏王,到魏王馬車裡談些事情,他卻忘記了魏王上朝很少坐馬車。如此一來他也不能說了,他的馬車實在是又小又舊,不適合魏王的身份。

武柲看着豆盧欽望,也是心中感嘆,豆盧欽望把新馬車給了孫媳武玲瓏,自己坐這樣陳舊的馬車,實在是不成體統。看來得找個時間批評下武玲瓏,身爲人家的媳婦,應該要有做孫媳婦的樣子。

“豆盧相,今日本王第一次到政事堂。相煩引路。”武柲也不想坐豆盧欽望的馬車。

豆盧欽望躬身,道:“殿下所命,下官遵命!”

政事堂自裴炎由侍中遷爲內史後,便把政事堂由鸞臺遷往了鳳閣,如今政事堂裡便設置了文昌臺各部官舍,以方便諸位宰相議事。原本有文昌右相武承嗣,但武承嗣被罷免相職後,封爲特進,雖加官晉爵,但卻不再是宰相。如今文昌左右相無人能夠擔當。便空置了下來。主持政事堂議事便由內史豆盧欽望和侍中婁師德主持,還有知侍中事的姚璹。

如今女皇身體欠佳,便很少上朝,朝中之事,由宰相商議後。給女皇過目一遍便可,當然,其實就是上官婉兒過一遍。

武柲踏進鳳閣,鳳閣舍人宋璟雙目無神得拜見,武柲揮揮手,昨夜姚元崇和宋璟被自己的妻妾們一輪進酒,便灌翻了。還以爲宋璟要請假,卻不想依舊來當值。

政事堂內正副宰相坐了一圈,空出了上首,顯然這是留給武柲的,自從昨日女皇制令下達各部,他們便知道魏王要來主持政事堂。更進一步,這是要把軍政之事全部交給武柲的節奏,但宰相門想不明白的是,爲何不立武柲爲太子,女皇到底是何心思!

武柲一走進政事堂。諸位宰相紛紛起身,躬身行禮。

“見過殿下!”

“見過魏王!”

武柲點頭以示還禮,便安然坐在了上首。

等諸位宰相坐定後,武柲掃視一圈,正副宰相總共有七人,就連受李昭德牽連的杜景儉都再次進入了政事堂,還有已經告老還鄉有七十八歲高齡的檢校內史的王及善都在座。

武柲輕咳一聲,緩緩說道:“諸位宰相都是我大周朝股肱之臣,大周朝廷能夠運轉,諸位宰相居功甚偉,本王這裡謝過了。”

地官尚書楊再思連忙拱手道:“殿下客氣了,身爲朝廷命官當爲陛下分憂。”

武柲微微一笑,繼續道:“如今契丹之亂,已經有八個月!本王於隴右擊敗吐蕃,隨後迎戰突厥三十萬兵馬,幾度激戰,大軍疲憊不堪,本王也不是神仙,這契丹之亂,還需要諸位宰相發力,本王也就多謝諸位了。”

宰相們頓時不知如何說是好,畢竟對軍事他們還是不太懂,婁師德想說兩句,但最終還是忍住了。

見宰相無言,武柲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這其中以唐室舊臣自居的宰相至少有三位,看到姚璹等人不說話,他心中冷笑一聲,繼而說道:“今日兵事暫且不說,豆盧相,今日可有議題?”

豆盧欽望拱手道:“殿下,今日有三個議題,一個便是聖上特別交代的契丹平叛之事。第二個便是諸州糧食問題,特別是旱災和蝗災多發州縣的義倉早已告罄,諸州刺史已經告急。第三個還是災民的問題,據諸州刺史初步估算,各州逃戶在一半以上。”

今年諸州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災害,北方大多地方乾旱,河北山東一帶甚至發生了蝗災,南方一帶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澇,只有蜀中諸州大豐收。

武柲便說道:“諸州有不同程度的災害發生,那麼就讓諸州刺史好好統計一下,需要多少糧食,在一個月內呈報朝廷,諸位宰相可對蜀中糧食進行一個估算,然後分攤開來,看差多少糧食,然後再想辦法。”

武柲的辦法雖普通,但蘊含着統籌分配的原理,如此一來,思路清晰,諸宰相也頓時明白了接下來該如何做了,心中也不禁對魏王有了新的認識。

婁師德一臉贊成,豆盧欽望更是一臉崇拜。至於蘇味道和楊再思等人,也都略有喜色。

武柲不理會這些人,繼續說道:“至於各州逃戶問題,可令各州刺史以此爲政績,戶數逃亡過半,不用考績,可以直接辭官了,至於如何考績,諸位宰相商議着制定出一個章程來。若餓死之人超過一成,便降官三級,超過一成半,便解官,永不敘用!災害可怕,若無戰勝災難之心更可怕,諸州刺史當爲民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方能爲國爲民,流芳百世,才能對得起一身官袍,才能對得起朝廷俸祿。”

魏王的話,頓時讓諸位宰相感到了氣氛凝重,整個過程也美有徵求諸位宰相的意見,完全直接是下達命令,這讓姚璹、李嶠等人很不舒服。

說完之後,武柲站起身,說道:“就這樣吧,諸位宰相如果覺得本王之言不妥,可以直接給本王說,但若覺得可以卻又不執行,那休怪本王參你們一本。”

諸位宰相相視一眼,便起身躬身道:“謹遵殿下之言。”

當武柲來到宮中請安,見過女皇后,不禁爲女皇的身體而擔憂,女皇依舊臥病不起,侍女伺候在側,上官婉兒批閱奏疏,幾乎代言了女皇。

本來想利用契丹做點文章的武柲,心中便有了一絲猶豫,如果女皇就此臥病不起,契丹又攪亂河北,那麼一些有心之人是否會製造一些麻煩呢?那些忠於李唐的大臣,還有那些名門望族會不會以輔助李唐宗室爲名而徹底反武?

這些種種可能的不利後果都需要他考慮,想要武承嗣和武三思這兩個草包考慮,那武氏也會同歷史中一般,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十多年後,被李氏幾乎屠了個乾淨。

出了宮,便朝着羽林衛走去,左羽林衛他不擔心,右羽林衛卻是一直沒有整頓。但如何整頓,裝卻需要一個章程,按照原本,右羽林衛三千士卒,他要在最後整頓,但如今卻成爲一個不安定的因素,因爲右羽林衛將軍是已經改名爲武千里的李仁,李仁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吳王李恪的長子,李恪被長孫無忌陰謀弄死後,李仁兄弟三人便被流放嶺南,到武太后臨朝稱制,便進獻祥瑞,深得武太后喜歡,便寫了句“兒,吾之千里駒”,李仁遂改爲李千里,不久封爲襄州刺史,並賜姓武氏,在襄州刺史任上無所作爲,一切交給了長史處置,而且每年要給女皇進獻不少奇珍異寶。不久便任許州等刺史,進而轉爲右羽林衛將軍。他依舊是在其位不謀其職,深得女皇贊成。

武柲可不這麼看待,當年李恪可是有機會繼承皇位的,結果被長孫無忌給弄死了,繼而家破人亡。如今李唐不在,武周興起,武千里要是沒有想法也就不會如此諂媚了。而且情報消息顯示武千里是相當自律的,其髮妻乃是北燕皇族之後慕容氏,一個流放之人能夠娶妻如此尊貴,難道沒有想法嗎?

武千里的外表與內心是完全不一致的!這也是武柲不得不提前整頓右羽林衛的原因。

該派誰呢?選來選去,武柲決定派遣薛訥去,作爲心腹將領,這樣的事情不由他去完成,如何才能成長?

一路思考,心中定了主意,便踏進了左羽林衛,這裡的一切幾乎都是由他一手建立,所有的將領都是他一手提拔,所以他感到回到了家一般。

第255章 乾乾縣令的活第240章 銅活字第144章 又是一次大起大落第238章 置清心書院於洛陽第133章 喜當爹第71章 左手太平右手婉兒第356章 女皇的心思第94章 夜襲第478章 一代帝王(十六)第72章 再遇遊俠第124章 師姐到來第147章 女想男隔衣衫第490章 一代帝王(二十八)第181章 出征(六)第150章 武氏親友第406章 廬陵王風波(七)第341章 薛懷義邀寵第68章 二王鬥雞第417章 廬陵王風波(十八)第360章 契丹反,吐蕃退第250章 吾得一虎將矣第64章 梧桐院母子情第342章 火燒天堂第329章 徵西域(二)第308章 退路或出路第460章 出征之前(三)第440章 帝王之路(十一)第151章 這就是名望第380章 陳子昂的詩情與傷懷第88章 到潤州第128章 他鄉遇故知第363章 各方壓力第487章 一代帝王(二十五)第238章 置清心書院於洛陽第176章 出征(一)第349章 隴右軍情急第87章 流放第57章 麟德殿中舞之海洋第198章 弟子齊聚第235章 天后的底線第419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第100章 我沒看錯你第105章 主薄想下海第250章 吾得一虎將矣第154章 元日夜(中)第367章 夜襲吐蕃營寨第41章 初見武后第187章 出征(十二)第238章 置清心書院於洛陽第354章 勢掠如火第466章 一代帝王(四)第353章 牀弩陣再發神威第406章 廬陵王風波(七)第136章 茶之道第198章 弟子齊聚第285章 武太后政改,徐敬業起兵謀反第102章 鳳凰臺上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499章 一代帝王(三十七)第331章 再置安西四鎮第181章 出征(六)第277章 新皇立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407章 廬陵王風波(八)第255章 乾乾縣令的活第四百四十九章 二十第246章 天皇駕崩第291章 武清的準備第37章 生意火爆第492章 一代帝王(三十)第181章 出征(六)第109章 宇文素娥第259章 孔長史遇刺身亡第244章 房中術第444章 帝王之路(十五)第393章 來俊臣之死(五)第268章 師姐第333章 西域政略第三九十五章 來俊臣七第383章 太平公主的情與愛第434章 帝王之路(五0)第435章 六第332章 西域策略第300章 新的城,武清縣第24章 逛長安第153章 元日夜(上)第423章 廬陵王風波(完)第443章 帝王之路(十四)第242章 太子有請第372章 後突厥末路(下)第9章 四步成詩第420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一)第224章 整軍建言(三)第36章 開館講書第82章 天后手段第442章 帝王之路(十三)第113章 盧照鄰出任縣令第290章 江南一夜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22章 一見長安使人愁
第255章 乾乾縣令的活第240章 銅活字第144章 又是一次大起大落第238章 置清心書院於洛陽第133章 喜當爹第71章 左手太平右手婉兒第356章 女皇的心思第94章 夜襲第478章 一代帝王(十六)第72章 再遇遊俠第124章 師姐到來第147章 女想男隔衣衫第490章 一代帝王(二十八)第181章 出征(六)第150章 武氏親友第406章 廬陵王風波(七)第341章 薛懷義邀寵第68章 二王鬥雞第417章 廬陵王風波(十八)第360章 契丹反,吐蕃退第250章 吾得一虎將矣第64章 梧桐院母子情第342章 火燒天堂第329章 徵西域(二)第308章 退路或出路第460章 出征之前(三)第440章 帝王之路(十一)第151章 這就是名望第380章 陳子昂的詩情與傷懷第88章 到潤州第128章 他鄉遇故知第363章 各方壓力第487章 一代帝王(二十五)第238章 置清心書院於洛陽第176章 出征(一)第349章 隴右軍情急第87章 流放第57章 麟德殿中舞之海洋第198章 弟子齊聚第235章 天后的底線第419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第100章 我沒看錯你第105章 主薄想下海第250章 吾得一虎將矣第154章 元日夜(中)第367章 夜襲吐蕃營寨第41章 初見武后第187章 出征(十二)第238章 置清心書院於洛陽第354章 勢掠如火第466章 一代帝王(四)第353章 牀弩陣再發神威第406章 廬陵王風波(七)第136章 茶之道第198章 弟子齊聚第285章 武太后政改,徐敬業起兵謀反第102章 鳳凰臺上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499章 一代帝王(三十七)第331章 再置安西四鎮第181章 出征(六)第277章 新皇立第336章 滅滅酷吏的威風第407章 廬陵王風波(八)第255章 乾乾縣令的活第四百四十九章 二十第246章 天皇駕崩第291章 武清的準備第37章 生意火爆第492章 一代帝王(三十)第181章 出征(六)第109章 宇文素娥第259章 孔長史遇刺身亡第244章 房中術第444章 帝王之路(十五)第393章 來俊臣之死(五)第268章 師姐第333章 西域政略第三九十五章 來俊臣七第383章 太平公主的情與愛第434章 帝王之路(五0)第435章 六第332章 西域策略第300章 新的城,武清縣第24章 逛長安第153章 元日夜(上)第423章 廬陵王風波(完)第443章 帝王之路(十四)第242章 太子有請第372章 後突厥末路(下)第9章 四步成詩第420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一)第224章 整軍建言(三)第36章 開館講書第82章 天后手段第442章 帝王之路(十三)第113章 盧照鄰出任縣令第290章 江南一夜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22章 一見長安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