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退位 (1)

永昌九年的新年才過,北順就陷入了巨大危機中,在淮揚戰場上順軍遭遇到了災難性的失敗,失去了安徽大片的領土,被明軍一直逼近到山東的大門口前。曾經駐紮在淮揚的十幾萬順軍損失過半,幾乎所有地方部隊都向明軍投降,雖然近衛營等野戰營因爲淮安順軍的堅決抵抗而得以撤退到山東,但是這些野戰部隊同樣損失慘重,而且丟棄了大量的輜重和裝備。

令局面更加險峻的是,此番明軍進展太快而且損失太少,和之前爭奪江蘇時不同,那次順軍雖然也最終失去了南京,但是明軍的部隊同樣遭到了慘重損失,而順軍野戰部隊編制完整,並且擁有大量的後備兵力。現在的局面比幾年前剛剛丟失浙江時更險惡,北順的軍隊比那時還要凌亂,而後方已經沒有可以增派的援軍,也沒有足以爲北順贏得喘息時間的戰略縱深;相反,明軍遠比浙江一戰結束時更強大,南明內閣一口氣建立了三個集團軍規模的編制,浙江,湖廣和江西集團,每個集團理論上都會擁有六個師的兵力,現在浙江和江西集團已經集結在剛剛被他們奪取的安徽境內,十二個師已經配屬了十個,而擁有六個師湖廣集團軍正準備開始攻擊河南。

在戰爭的最開始階段,李自成得到的報告還是明軍發動猖狂攻擊,但是被守軍擊退並且開始向長江沿岸反擊;不久後就變成明軍勢大,不顧一切地猛攻,而江淮守軍在給敵人造成重大傷亡後進行戰術性的收縮,伺機發動反擊;再往後順軍前線指揮官事實上已經脫離了戰場,他們躲在後方憑藉直覺和猜想向朝廷和順王報告軍事局面的最新進展。

一直到淮安府守軍苦戰擋住明軍的快速突破後,牛金星才被含含糊糊地告知明軍已經突破順軍防線,深入到安徽腹地;等到近衛營、裝甲營等野戰部隊倉皇從揚州府撤出後,丞相府才知道這些野戰部隊曾經面臨被殲滅的危險;最後淮安府陷落,順軍野戰部隊在山東經過清點,八個步兵營和三個騎兵營只剩下四萬人時,丞相府才搞清楚整場戰爭期間順軍一直沒有統一指揮,各營的營官都是自行商議然後三三兩兩進行突圍作戰的,而之前大部分戰報都是高級將領躲在山東捏造出來的。就是到了這個時候,李自成還是沒有丞相府知道的清楚。

之所以能夠了解到這些,還是因爲高級將領之間的互相傾軋,死裡逃生的營官們有的選擇沉默,但大多數都憤怒地開始聲討此戰的指揮,而大敗同樣降低了營官們對手下的控制,不少更低級的軍官跳出來攻擊這幾個月來順軍紀律和秩序的瓦解。

洶涌而來的責難聲幫助牛金星瞭解了不少前線的實際情況,他雖然有意遮掩了一些,但是李自成對情況的瞭解也遠比之前要充分。震怒的順王打算御駕親征,親自到前線去看一看。

自從李順開國以後,官僚集團就竭力用各種各樣的藉口讓李自成老老實實地呆在皇宮裡,自古以來皇帝只要一出巡官僚集團就會鬧事,因爲這樣皇帝就會變得難以矇蔽,一旦被擁有至高權威的統治者發現下面其實是謊話連篇,那恐怕就會有一場大獄,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人頭落地。雖然對於整個國家來說,去掉了一批官並不能改變什麼,他們的繼任者很快就會變得和前任一摸一樣,但是對那些倒黴的官員來說則是天大的災難,所以之前李自成一旦流露出類似的念頭,百官就會齊心協力地用:安全,花銷等理由將其打消,一心想做有道明君的李自成幾年如一日地聽到這種言論,也發自內心地相信爲了自己出宮視察的而浪費民脂民膏並擾動得天下不安是一種失德的行爲;再說臣子們都反覆表示順王實在是太重要了,朝政一刻也離不開他遠超唐宗宋祖的英明領導,呆在皇宮雖然可能有點悶,但這卻對大順的萬民福祉有着最最重要的關鍵意義。

結果直到今天,幾年來已經被百官吹得比唐太宗、明太祖還英明神武的李自成才發現自己其實什麼都不知道——如同牛金星一樣,天天被吹捧的李自成已經不像稱監國前那樣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了。

慘敗之後當然就是推卸責任,現在李自成的案前堆滿了劉芳亮、陳哲還有鍾龜年等地方文武大員互相指責謾罵的奏章,他們現在每天都在打筆墨官司,竭力想把失敗的責任全部推給別人——剛剛丟失安徽時他們還想把這些責任推給許平,形成統一戰線指責他在淮揚的部署有根本的隱患,但是當大家意識到許平一個人肯定攬不下全部的慘敗責任後,這個統一戰線就土崩瓦解了,他們互相蒐集黑材料,把全部軍紀敗壞的責任都丟到別人的頭上去。

眼看事情已經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順廷最後內定陳哲爲主要責任人,劉芳亮是順王的老同志,而且在朝中人緣也還可以;至於鍾龜年是牛金星要死保的人,所以陳哲看起來是最適合用來熄滅李自成怒火的替罪羊。

但是陳哲遠比內閣想象的要狡猾得多,當他發現朝廷的口風對自己越來越嚴厲,而且以前那些從他手裡拿過很多好處的官員突然開始對自己不理不睬甚至開始劃清界限後,山東節度使就當機立斷,帶着親信家人逃去登州嚮明軍投降。在陳哲最後一次的軍事策劃中,他再次展現出過人的軍事才能,不但他和他的手下都無驚無險地脫險了,甚至連他的家產也安全地得以運走。

臨走前陳哲把蒐集的全部黑材料都一股腦地拋了出去,很多還是本來奉許平之命收集但是被他用來和牛金星討價還價結果一直秘而不發的。同時曝光的還有歷年來收受陳哲賄賂的朝中官員,陳哲一直有做筆記的習慣,每一筆賄賂他都清清楚楚地記錄在案。和這些重磅炸彈一起拋出去的,還有詳細的淮揚軍區實錄,在其中陳哲把失敗的原因總結得一清二楚。

直到陳哲僱人把印刷好的傳單貼滿了濟南城,甚至還撒了一些在北京後,暴跳如雷的順廷才發現陳哲已經安全抵達登州。在那裡陳哲援引南明內閣的聲明要求得到赦免,而他也確實得到了,這個人已經不被南明視爲威脅,他的伯爵身份會得到承認,財產會得到保護,而且還會有一份南明發給的俸祿。

作爲新興的王朝,官僚集團還做不到一手遮天,從他們手指縫裡透過去的消息讓李自成再也無法在皇宮裡坐下去了。不過御駕親征需要時間,而且李自成也確實擔憂如果自己一離開北京,後方就會變得更無所顧忌和混亂,在他做好一切準備之前,李自成親自趕去正在賦閒的許平家裡,讓他即刻動身前往山東——既然是許平,那他總會有辦法的。

在淮揚一戰結束後不久,明軍的湖廣集團也對河南發起了進攻,不出意料順軍頓時又是一場慘敗,很快就把大半個河南丟光,明軍湖廣集團隨後以四個師東移抵達山東邊境。明軍的三大集團共計十四個師超過二十二萬人的龐大兵力,很快就會協力向山東發起進攻作戰,而對面的順軍只不過四萬餘而已。南明內閣打算用一個夏季爲這些師儲備進攻所需的物資,然後在秋天發起第七次北伐。

許平又一次來到前線後,對趕來迎接自己的周洞天和其他部下們說道:“從現在開始,我們是要爲自己而戰了。”

軍事局面令人感到絕望,山東從三個方向上受到威脅,敵軍的兵力優勢達到五倍以上,順軍無險可守而且急需整補。但是大順已經沒有這樣的物資和兵員,淮揚一戰把許平辛苦訓練的新兵也丟失大半,儲備的物質更是丟了個乾乾淨淨,敵人看起來也不會許平多少時間進行備戰工作。後方的牛金星丞相據說正在考慮恢復考成法,盡最大力量壓榨仍在大順治下的百姓,不過許平覺得這種垂死掙扎的行爲恐怕也帶來不了太多的益處。

“缺乏士兵、缺乏武器、缺乏士氣。”只剩下許平依舊顯得還有信心,他決心把這場戰鬥繼續下去,直到南明肯接受一個合理的和談條件,即使大順無法倖存,許平至少要爲順王和自己的部下們謀求一條活路:“我們首先從最容易的,也就是士氣開始吧。”

軍官在淮揚中損失慘重,許平又嚴厲處置了尚存的軍官中的兩成,他仔細地調查了軍中每個軍官在淮揚戰場的表現和之前的行爲,解除了一批人的職務把他們趕出軍隊。

“這些兄弟們可以去投南明瞭,反正現在他們大概也可以得到赦免了,”許平對部下們解釋道:“我希望他們念在多年的情份上不要透露我們的軍事情報,不過其實也沒有什麼好擔憂的,我們已經沒有太多的秘密了。”

許平沒有忙着擴軍而是一直在恢復軍紀,他覺得現在多出一萬到兩萬人未必有什麼大用,首先要確保的是軍隊還是一個有凝聚力的戰鬥集體。

在明軍高歌猛進的同時,南明內閣進行了一場很不成功的引誘政變行動。

制憲會議和內閣都盼望監國的明太子趕快下臺,從道義上講他是比起黃石更危險的敵人,黃石老了而且多次表示支持對議會的支持,而明太子多半會在成年後設法恢復祖業;除此以外製憲會議還想讓黃石篡位來給他的名氣造成一些損壞,曹丞相從來都是大白臉,給黃石坐實這個有益於繼續減弱他在民衆中的威望,而且還能徹底阻止他和那些忠於明室的人形成盟友關係——如果還有這種人的話。

制憲會議有絕對的政治、軍事實力,但是缺少一個藉口,監國太子什麼權利都沒有自然也沒有錯誤,太監製度也被齊國公廢除了連說他荒淫無恥都變得不容易。最後繆首輔打算採用引蛇出洞的辦法,讓監國太子首先發動反議會政變,然後議會就可以同雷霆萬鈞之力把亂黨一網打盡。

不過引蛇出洞的關鍵除了誘餌:誘餌已經足夠大了,就是恢復皇帝的實際權利,還需要對方確實是一條有攻擊能力的蛇,現在監國太子就是一隻無害的兔子,除了軟弱無力的母親,就剩下一羣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因此在引監國太子出動前,繆首輔和內閣都同意必須先給監國太子送去足以發動政變的權利,乍一看這個計劃似乎會更完美,如果對方發動政變的武力都在自己的掌握中那對方當然就更不可能成功。

不過如何合理合法地把這個武力送到監國太子手中是一個很大問題,繆首輔命令國防部長去指使一羣軍官去監國太子那裡表忠心。但是國防部長希望繆首輔給他一個書面命令,因爲如果國防部長給軍人下達“幫助某人以某種方式推翻議會制度和內閣”的話,他本身就犯了叛國罪。而繆首輔不願意給這養的書面的命令,因爲他也不想被反對黨指責爲有謀叛企圖,要是他肯給的話那最初也不用去指使國防部長了,直接下命令就好。

第303章 保守 (1)第581章 退位 (3)第355章 海盜第413章 烈皇 (2)第524章 界限 (1)第441章 問答 (2)第50章 條例 (3)第199章 僵持 (2)第249章 內訌 (2)第146章 小將 (1)第398章 王牌第290章 旁觀 (2)第275章 招搖 (2)第306章 進步 (2)第245章 內憂 (2)第347章 決口第459章 兄弟第30章 乾孃 (1)第459章 兄弟第215章 潛渡 (2)第98章 兵權 (2)第315章 衝鋒 (1)第225章 戰俘 (2)第527章 迎擊 (2)第105章 孤軍 (1)第279章 對決 (2)第501章 絕境第487章 口彩第121章 政務 (1)第516章 調任 (1)第270章 友軍 (2)第71章 馳援第225章 戰俘 (2)第580章 退位 (2)第453章 選戰(上)第535章 換帥 (2)第35章 失落 (2)第391章 火線第364章 尾隨第74章 兵賊第166章 奔波 (1)第65章 罪行第464章 民智第164章 轉變 (1)第139章 安泰 (2)第93章 救民 (1)第101章 鷹營 (1)第67章 自新第451章 期望第54章 離別 (2)第455章 選戰(下)第477章 隱情第407章 蘭臺第397章 拉鋸第541章 缺口 (2)第556章 亂麻 (1)第461章 矛盾第125章 算盤 (1)第489章 潛行第154章 對射 (1)第560章 組閣 (1)第449章 軍校第292章 退卻 (2)第182章 擾亂 (1)第476章 作亂第296章 敗像 (2)第34章 失落 (1)第82章 脫身 (1)第431章 官司 (1)第297章 轉折 (1)第183章 擾亂 (2)第274章 招搖 (1)第68章 狼穴第286章 交鋒 (2)第310章 等待 (2)第338章 勸降第432章 官司 (2)第294章 紕漏 (2)第490章 競爭第322章 功高 (1)第504章 道義 (1)第415章 治國第237章 潛流 (2)第278章 對決 (1)第373章 西安第413章 烈皇 (2)第270章 友軍 (2)第343章 矛盾第178章 彷徨 (1)第473章 輪迴 (1)第509章 動搖 (2)第197章 堅守 (2)第76章 斷後第21章 軍法 (2)第360章 守夜第418章 委任第215章 潛渡 (2)第533章 落馬 (2)第254章 軍法 (3)第306章 進步 (2)
第303章 保守 (1)第581章 退位 (3)第355章 海盜第413章 烈皇 (2)第524章 界限 (1)第441章 問答 (2)第50章 條例 (3)第199章 僵持 (2)第249章 內訌 (2)第146章 小將 (1)第398章 王牌第290章 旁觀 (2)第275章 招搖 (2)第306章 進步 (2)第245章 內憂 (2)第347章 決口第459章 兄弟第30章 乾孃 (1)第459章 兄弟第215章 潛渡 (2)第98章 兵權 (2)第315章 衝鋒 (1)第225章 戰俘 (2)第527章 迎擊 (2)第105章 孤軍 (1)第279章 對決 (2)第501章 絕境第487章 口彩第121章 政務 (1)第516章 調任 (1)第270章 友軍 (2)第71章 馳援第225章 戰俘 (2)第580章 退位 (2)第453章 選戰(上)第535章 換帥 (2)第35章 失落 (2)第391章 火線第364章 尾隨第74章 兵賊第166章 奔波 (1)第65章 罪行第464章 民智第164章 轉變 (1)第139章 安泰 (2)第93章 救民 (1)第101章 鷹營 (1)第67章 自新第451章 期望第54章 離別 (2)第455章 選戰(下)第477章 隱情第407章 蘭臺第397章 拉鋸第541章 缺口 (2)第556章 亂麻 (1)第461章 矛盾第125章 算盤 (1)第489章 潛行第154章 對射 (1)第560章 組閣 (1)第449章 軍校第292章 退卻 (2)第182章 擾亂 (1)第476章 作亂第296章 敗像 (2)第34章 失落 (1)第82章 脫身 (1)第431章 官司 (1)第297章 轉折 (1)第183章 擾亂 (2)第274章 招搖 (1)第68章 狼穴第286章 交鋒 (2)第310章 等待 (2)第338章 勸降第432章 官司 (2)第294章 紕漏 (2)第490章 競爭第322章 功高 (1)第504章 道義 (1)第415章 治國第237章 潛流 (2)第278章 對決 (1)第373章 西安第413章 烈皇 (2)第270章 友軍 (2)第343章 矛盾第178章 彷徨 (1)第473章 輪迴 (1)第509章 動搖 (2)第197章 堅守 (2)第76章 斷後第21章 軍法 (2)第360章 守夜第418章 委任第215章 潛渡 (2)第533章 落馬 (2)第254章 軍法 (3)第306章 進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