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渡江

“馬士英這個奸佞!”

自從得知馬士英把部分兵馬調去抵抗左良玉後,反對派就羣情激憤,程度不在他們當初聽說左良玉終於騎兵清君側時的歡欣鼓舞之下。剛剛得知被寄託厚望的左良玉在廬州府被黃得功打得大敗後更是如此,傳聞順軍已經攻破揚州,史閣部生死不知,馬士英這個奸佞居然還在抵抗左良玉的正義之師,是可忍、孰不可忍?

“馬賊自顧個人榮辱,全然不管大明社稷,”最讓反對派的氣憤的莫過於馬士英不顧大局:“左帥是清君側,不是要推翻大明江山,就算是潞王登基這天下還是他們朱家的啊,又不會便宜了外人;而要是被闖賊得手,那大明不就完了嗎?馬士英這奸賊難道連這點道理都想不明白麼?”

“還有昏君,操干戈與同室,難道潞王就不是太祖子孫麼?他爲了自己的皇位,竟然從江淮防線抽調軍隊回來內訌!他這豈不是把太祖皇帝的江山白白送給外人?”

既然皇上如此昏庸,密謀的臣子們徹底失去了對弘光皇帝不多的忠誠,廬州府戰況對馬士英奸黨越來越有利,左良玉五天敗了三陣,看起來不日就要被馬士英的走狗黃得功徹底擊潰。這樣反對派不得不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在黃得功得勝回朝後,因爲消滅了左良玉而變得底氣更足的馬士英會不會秋後算賬,把反對派盡數趕出朝廷,像魏忠賢當年一年一手遮天。

就算馬士英沒有喪心病狂到利用這個機會驅逐反對派,弘光皇帝以後恐怕也不會給這些聲援左良玉的臣子什麼好臉色看。

“黃侯那邊怎麼樣?”

“黃侯仍然沒有動靜。”

“黃侯的世子不是帶兵去了杭州了麼?”杭州是潞王行在,很多人都希望福寧軍起兵響應楚軍清君側,或者乾脆就直接在杭州擁戴潞王登基、或是監國。

“黃侯不肯起兵清君側,只答應不讓奸佞的爪牙到浙江橫徵暴斂,”無論反對派給黃石去多少信件痛陳利害,他始終態度曖昧,不肯擁戴賢惠的潞王。很多人覺得年初若是黃侯從福建出兵,哪怕是出言聲援賢王潞藩,也不至於被鄭貴妃這個狐狸精的後代佔了便宜。現在福建的表現讓這些人感到更加失望,左良玉率先發難已久,鎮東侯仍然不緊不慢地在福建、廣東鞏固地盤,就是讓他出兵幫助浙江抵抗稅監都要討價還價,要走了相當南京稅金一半的報酬纔出兵相助:“黃侯還說什麼君臣之份已定,天下之口難防。唉,真是太迂腐了。”

“黃侯本來就是這麼的愚忠,我敢說就是奸佞把刀架在脖子上黃侯都不會反抗,頂多喊兩聲天日昭昭。”

既然鎮東侯已經指望不上,南京的反對派只好自己動手。

“昏君無道,滅絕人倫,拋棄髮妻,囚禁太子,信用奸佞,貪圖尊榮而置祖先社稷於不顧,海內志士,無不扼腕悲嘆”

若是等黃得功徹底擊敗左良玉返回南京,那時再作亂就晚了,現在忠於昏君奸臣的軍隊基本已經被抽調離京前去抵抗左良玉,南京現存的軍隊大多在正人君子的控制之下。反對派當機立斷,立刻發動兵變,計劃擁戴那個冒充太子的人先就任監國,然後再去杭州請潞藩即位。

得知南京大亂的消息時,李成棟還在長江邊上搜索渡船,迄今爲止他只找到可供幾百人馬渡江的漁船,而分頭找船的鬱董等人和他的收穫也相差不大。南京方面已經把船隻控制起來,而爲了同左良玉交戰黃得功更是把長江上的民船搜刮一空,作爲第三遍來找船的江北軍當然收穫甚微,而他們自己的水師多還在淮河,短期內很難大量駛入長江。

“南京大亂,福王孤身逃出京城投奔黃得功去了,馬士英據說也化妝潛逃,反正沒有聽說馬士英被抓或被處死的消息,現在全城擁戴那個太子,就是自稱化名叫明之王的傢伙”一個衛士向李成棟彙報剛剛打探來的關於南京的消息。

“是王之明。”旁邊有精通內情的人更正道。

“真沒品,直接化名朱太子豈不是更好騙吃騙喝。”李成棟不屑地罵了一聲,指着那個手下道:“繼續說。”

“現在南京人心惶惶,聽說城內百官已經讓那位太子登基稱帝,準備據城抵抗了。”衛士們叫道:“大人,南京雄關似鐵,要趕快通知大將軍全速進軍,趁着城內大亂的時候一舉破城,否則就麻煩了。”

南京只要不主動投降就很難輕易拿下,比如唐後主就依仗這座孤城仍然抵抗絕對優勢的宋軍近一年之久,經過明太祖朱元璋的苦心加固後,南京變得更加雄偉,高牆堅壘、兵洞密佈,曾經到過南京的江北軍將領估計這座城市的城牆無法靠火炮轟破,而城牆內的藏兵洞能保護數萬士兵之多,他們可以利用這些藏兵洞躲避順軍的攻城火炮,然後及時出現在城上打退順軍步兵的進攻。

如果南京不投降的話,許平打算效仿宋軍的故伎,對南京圍而不攻,盡力控制南京城周圍的地區把它變成一座孤城,他甚至草擬了長達一年的圍攻預案,考慮到周圍虎視眈眈的明軍,這個計劃在實行的時候並不是全無風險的。

“來不及了,萬一他們擁戴那個假太子登基安定了人心,再攻打南京就是一場硬仗了。”李成棟當機立斷,下令馬上動用才徵集到這些船隻渡江:“本將親自帶二百人渡江,再帶上四百匹馬,直取南京。”

由於還沒有先頭部隊渡江,此時南岸的烽火臺、渡口都還在明軍手中,順軍對明軍水師的部署毫無瞭解,一旦貿然渡江對方烽火臺就會示警,通知明軍水師前來圍剿。萬一後續部隊被隔絕在江北,二百人渡河根本不夠南岸的明軍填牙縫的。

可是李成棟發起軍事冒險後,對岸的烽火臺卻一直沒有點燃報警的信號,守衛在正對面烽火臺中的明軍靜靜地看着順軍在對岸匆忙地將馬匹和物資裝上船,然後解開纜繩向南岸駛來卻絲毫沒有示警的意思,更沒有做任何抵抗的準備。

看着順軍的船隻開到岸邊,一羣敵兵跳到水中,奮力把船固定在岸邊,然後搭起木板開始把馬牽下船隻,他們正前方的烽火臺急忙派出人去幫忙順軍靠岸,而左右更遠處的兩座烽火臺同樣看到了這裡的情況,他們同樣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一個守兵眯着眼望着在遠處登陸的小股順軍騎兵,對旁邊的同僚說道:“鬼才知道福寧水師和黃大帥的水師現在在什麼地方?我們可不能惹禍上身。”

所有的江防哨探和烽火臺都擔憂發信報警會讓自己成爲順軍的攻擊目標,而就算水師看到警報真的及時趕來,那也不過是成全了別人的功勞,而招惹到殺身之禍的自己則全無好處。

就這樣,李成棟的軍隊就在江防軍的眼皮子底下成功渡過長江天險,渡過長江後李成棟立刻帶領最先一批跟他登陸的親信直撲南京而去,而後續的順軍部隊在渡江後開始沿着長江南岸聯繫各個烽火臺、兵站還有渡口中的江防軍,讓這些江防軍改換門庭,爲順軍監視長江江面,若是發現明軍水師的蹤跡要立刻點燃烽火報警,同時還要保證他們不能從渡口、兵站得到補給或是休息之地。

南京的金鑾殿上,羣臣向着剛剛被推上寶座的“崇禎太子”王之明山呼萬歲,懇請他立刻就任監國,北御闖賊,西討黃逆。

“陛下宜親賢臣,遠小人。如此大明中興可待”

賀詞尚未說完,突然聽到外面一陣喧譁,這喧譁聲是如此之大,竟然在這金鑾殿上也是清晰可聞;而且還是如此之近,好像就是禁中的太監也跟着在一起吶喊:

“大順兵進城啦!”

李成棟帶着二百親衛連夜趕到南京城下後,早晨化妝成明軍混入已經亂成一團的南京,進城後李成棟和手下的二百親兵把明軍戰袍一脫,換上順軍的黑衣,大搖大擺地在城中縱馬來回驅馳,鼓足了氣力在街道上大聲呼喊:

“大順兵到!”

這二百人鬧出的響動立刻震驚了南京各門守衛,得知順軍已經入城後,本來就人心惶惶的南京守軍立刻紛紛扯下明軍的紅旗,換上黑色的旗幟以求自保,一個沒有事先準備黑旗的守將情急之下,把身邊的墨石盡數溶在水中,趕製了一面黑旗懸掛起來。

確認順軍已經進城無疑後,本來還跪在殿下的大學士和南京六部的官員們,突然一起暴跳而起,爭先恐後地向坐在御座上的那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涌去。上百的官員在大殿上擠成一團,那些竭力擠到御座前的人伸出無數雙手,七手八腳地把王之明從御上扯下來,像老鷹捉小雞一般地架起他向宮外竄去。

李成棟一直喊到南京九門統統換了大旗,才向南京皇城趕去,當他趕到皇城城門前時,南京百官已經聚集在門口迎接大順官兵。這些官員向李成棟投降的時候,還擡着一個衣裳已經被扯得稀爛的年輕人,皆口稱有獻僞明太子之功。

“陛下在京師坐鎮,臣猶有可爲,如今京師有失,臣智力孤危,如之奈何?”見到弘光皇帝逃來自己軍中,黃得功也是大吃一驚,手下數萬兒郎皆仰仗南京的物資糧草,軍中並無多少積蓄,而且這些天來同左良玉激戰無論士兵還是軍資都損耗極大,黃得功現在急需人員和物資補充,而不是更多的軍事任務。

“一城皆叛,闖賊臨江,”弘光皇帝倉皇逃出京師的時候,身邊連禁衛軍都沒有,只剩下幾個小太監:“這如何是好啊?”

昨天黃得功剛剛又大敗左良玉所部,楚軍被打得丟盔卸甲、潰不成軍,他仔細問了一些南京的情況後,沉吟着對弘光皇帝說道:“當今之計,唯有速速奪還京師,抵禦闖賊。”

不顧左右拋過來的眼色,黃得功對弘光皇帝說道:“陛下萬乘之尊,不宜自處險地,臣請陛下速往杭州,待臣奪還京師後再請陛下還闕。”

弘光卻是不肯:“大明生死存亡,如今全繫於將軍之手,大明若亡、朕豈能獨存?朕不通兵事,但願爲將軍擂鼓。”

見弘光皇帝無論如何也不肯去杭州,黃得功便讓親信安排皇帝和那幾個太監去後艙休息,同時下令全軍出發兵返南京。

弘光皇帝離開後,左右再也按捺不住,一起向黃得功叫道:“大帥,此時返回南京不是自取滅亡嗎?”

雖然楚軍被擊退,但仍然在西面徘徊,南面浙江是潞王的地盤,如果弘光皇帝不能立刻趕到杭州很難說會鬧出什麼事來,至少兵員補充和糧餉供應是不用指望了。北面是順軍的兵鋒,東面南京又淪陷敵手,黃得功現在毫無疑問已經是沒有根據地的孤軍懸師。此時強行去攻打依託南京的順軍,從軍事上說和自殺也沒有太大區別,就算僥天之倖擊敗了南京城外的順軍,想憑這支既沒有後方、也沒有援軍和糧草儲備的孤軍攻下明太祖苦心經營的雄城南京,也是和做夢沒有什麼區別。

“黃侯的信,大帥不是看過了麼?”左右提醒黃得功,鎮東侯多次來信勸他,說若是明知事情已經不可爲的話,應速帶軍隊前往福建:“黃侯還在福州等着大帥去共商大計呢!大帥,黃侯是您的同宗,打虎還靠親兄弟,這個時候大帥不和黃侯一條心,還去找誰呢?”

黃得功看看後艙,輕輕搖頭道:“我不是不知道黃侯是東林的人,和皇上難免有些隔閡,可皇上待我不薄,國家待我也不薄,皇上賜給我伯爵,推心置腹、委以重任,今天”

黃得功又是一陣搖頭:“今天危難之際,皇上不往他處,孤身投入我軍中,對黃某的這份信任我又不是鐵石心腸,怎麼能不感動?黃侯的心意我領了,但是我不能負了皇上。”

說完後黃得功就大聲命令道:“出兵!奪還京師!”

第104章 紛爭 (2)第547章 軍歌 (2)第377章 攤牌 (2)第51章 將門 (1)第500章 棄守 (2)第62章 撫民 (2)第178章 彷徨 (1)第551章 走私 (2)第181章 司獄 (2)第508章 動搖 (1)第459章 兄弟第169章 歸德 (2)第95章 闖王 (1)第481章 曲終 (2)第187章 諒解 (2)第56章 奪印 (2)第251章 入滇 (2)第331章 重逢 (1)第454章 選戰(中)第199章 僵持 (2)第559章 上院 (2)第239章 矛盾 (2)第29章 求親 (2)第73章 山口第521章 架空 (2)第173章 基業 (2)第490章 競爭第396章 代價第472章 建議第356章 南下第310章 等待 (2)第225章 戰俘 (2)第101章 鷹營 (1)第29章 求親 (2)第412章 烈皇 (1)第495章 一伐 (2)第234章 前路 (1)第408章 坦誠第275章 招搖 (2)第354章 帝國第323章 功高 (2)第105章 孤軍 (1)第292章 退卻 (2)第88章 破軍 (1)第372章 破關 (2)第514章 軍種 (1)第300章 拐點 (2)第260章 志向 (2)第75章 突圍第64章 貪生 (2)第353章 縉紳第292章 退卻 (2)第105章 孤軍 (1)第70章 意外 (2)第150章 拖延 (1)第292章 退卻 (2)第422章 杭州第52章 將門 (2)第583章 開始 (2)第26章 遺物 (1)第69章 意外 (1)第222章 善後 (1)第537章 攔截 (2)第466章 寬容第67章 自新第110章 許州 (2)第426章 遺詔第322章 功高 (1)第151章 拖延 (2)第42章 長青 (1)第302章 覆滅 (2)第427章 忠良第149章 行軍 (2)第328章 誤判 (1)第362章 威脅第15章 死地 (2)第143章 醞釀 (2)第442章 監督第155章 對射 (2)第384章 忻州 (2)第336章 政治 (1)第498章 包抄第17章 轉折 (2)第3章 自薦 (1)第28章 求親 (1)第247章 爭鬥 (2)第228章 交換 (1)第207章 戰後 (2)第214章 潛渡 (1)第113章 借兵 (1)第102章 鷹營 (2)第340章 信念第419章 名臣第127章 臨戰 (1)第337章 政治 (2)第170章 攻城 (1)第577章 淮安 (1)第558章 上院 (1)第483章 訴苦第383章 忻州 (1)
第104章 紛爭 (2)第547章 軍歌 (2)第377章 攤牌 (2)第51章 將門 (1)第500章 棄守 (2)第62章 撫民 (2)第178章 彷徨 (1)第551章 走私 (2)第181章 司獄 (2)第508章 動搖 (1)第459章 兄弟第169章 歸德 (2)第95章 闖王 (1)第481章 曲終 (2)第187章 諒解 (2)第56章 奪印 (2)第251章 入滇 (2)第331章 重逢 (1)第454章 選戰(中)第199章 僵持 (2)第559章 上院 (2)第239章 矛盾 (2)第29章 求親 (2)第73章 山口第521章 架空 (2)第173章 基業 (2)第490章 競爭第396章 代價第472章 建議第356章 南下第310章 等待 (2)第225章 戰俘 (2)第101章 鷹營 (1)第29章 求親 (2)第412章 烈皇 (1)第495章 一伐 (2)第234章 前路 (1)第408章 坦誠第275章 招搖 (2)第354章 帝國第323章 功高 (2)第105章 孤軍 (1)第292章 退卻 (2)第88章 破軍 (1)第372章 破關 (2)第514章 軍種 (1)第300章 拐點 (2)第260章 志向 (2)第75章 突圍第64章 貪生 (2)第353章 縉紳第292章 退卻 (2)第105章 孤軍 (1)第70章 意外 (2)第150章 拖延 (1)第292章 退卻 (2)第422章 杭州第52章 將門 (2)第583章 開始 (2)第26章 遺物 (1)第69章 意外 (1)第222章 善後 (1)第537章 攔截 (2)第466章 寬容第67章 自新第110章 許州 (2)第426章 遺詔第322章 功高 (1)第151章 拖延 (2)第42章 長青 (1)第302章 覆滅 (2)第427章 忠良第149章 行軍 (2)第328章 誤判 (1)第362章 威脅第15章 死地 (2)第143章 醞釀 (2)第442章 監督第155章 對射 (2)第384章 忻州 (2)第336章 政治 (1)第498章 包抄第17章 轉折 (2)第3章 自薦 (1)第28章 求親 (1)第247章 爭鬥 (2)第228章 交換 (1)第207章 戰後 (2)第214章 潛渡 (1)第113章 借兵 (1)第102章 鷹營 (2)第340章 信念第419章 名臣第127章 臨戰 (1)第337章 政治 (2)第170章 攻城 (1)第577章 淮安 (1)第558章 上院 (1)第483章 訴苦第383章 忻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