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撈費

開封城同樣未能逃過這場浩劫,大水雖然沒高到能淹沒城牆的地步,可無孔不入的洪水從各個縫隙涌進入城市,部分城牆也被洪水沖垮,無數城中的百姓在睡夢中遭到滅頂之災,不少人絕望地跑到自家的屋頂,但仍沒能逃過這一劫。

中午時分水勢變得平靜以後,賈明河站在開封的城頭呆呆地看着全城、城牆上無數汴軍士兵望着已經消失不見的家的方向伏地痛哭。現在露出水面的建築物只有周王府、巡撫衙門等寥寥無幾的幾個建築物,周王本人在親隨的簇擁下呆在王府屋頂上。

在這個時候,遠處突然傳來了鑼鼓聲,一對打着明軍旗號的船隻由遠而近,駛向開封的城頭,這些船隻從被大水衝開的城牆缺口處直駛入城,直奔周王府的方向而去。這些明軍的戰船就停在周王府露出水面的屋頂旁,幾個明軍的軍官跳下船,向着驚魂未定的周王扶手叩頭,口中高呼着“大王莫驚,莫將等是奉侯督師之命,來接大王離開險境的。”

在這隊船去接周王的同時,另外一對船則駛向河南巡撫衙門。不過昨夜發水時,河南巡撫高明恆並沒有留在自己的巡撫衙門,而是跑到了開封城樓上。這對船沒能在河南巡撫衙門找到他們要找的人之後,掉頭駛向城頭。

此時劉崗正呆呆地趴在城牆的牆垛旁,今天早上他向城內望去的時候,曾經自己家的方向現在已經是一片澤國,而當他望向成外的時候,那宿營地也已經消失不見,整個一上午,還有中午,劉崗一言不發,只是呆呆地望着城外或者是城內。

把劉崗從這種狀態中驚醒的,是從他背後傳來的爽朗笑聲,這笑聲的主人是河南巡撫高明衡發出的,開船迎接他的是侯恂標營的官兵,在洪水過後,侯洵立刻派出船隻前往開封城接人。聽這些官兵講明來意後,高明恆滿心歡喜,周王已經安全脫險,而開封顯然也已經確保平安,城外一年多來始終環繞着開封城的闖軍全被大水捲去。

高明衡大笑着對那幾個都營的官兵說道:“侯督師此番談笑間就將城外百萬闖賊掃平,老夫感佩的五體投地,實在無話可說,只能爲天子賀、大命賀,爲侯督師賀。”

來接高明衡的那幾個標營軍官也笑道:“還不是高大人堅守開封,使得闖賊進退不得,此番若無高大人在開封堅守,督師大人也無法將這幾十萬逆賊一網打盡。”

“侯督師擡舉下官了。”高明衡笑得見牙不見眼,向標營衛士說道:“督師大人的心意我領了,但是下官守土有責,現在實在不能擅離開封,還請幾位將軍回去轉告督師大人,下官不能前去拜見督師大人,不勝惶恐。”

幾個軍官聞言又笑道:“督師大人派我們前來接巡撫大人之前,就已經交代過,若是巡撫大人堅持不肯離開,我們絕不可強求,巡撫大人即有此心,卑職們這便先去了。督師大人交代過,他不日就會前來開封,與巡撫大人一敘。”

在開封另外一個城樓上,賈明河今天以來,也一直呆呆望着漫城的大水,他用類似的理由趕走了來接他的標營軍船後,賈明河又望着已經不復存在的開封沉默下來,周圍幾個軍官走過來安慰賈明河:“大人,這並不是你的錯。”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今年滿二十八了吧。”賈明河突然沒頭沒腦的問了魏蘭度一句。

“是的。”魏蘭度不知道賈明河爲何會發此一問,但仍是立刻答道。

“我十八歲從軍,二十歲跟了侯爺,蒙侯爺賞識,破格提拔成一營之主”。賈明河仍望着那深不見底的大水,自然自語着,魏蘭度等人都不知道賈明河爲何會突然冒出這番話,也都只能靜靜地聽着。

“當年我還在侯爺手下的時候,”只聽賈明河繼續說道,“我曾經有個對頭——李乘風李將軍,李將軍和我長期不睦,侯爺任命爲我選鋒營之主時,李將軍非常不滿,因爲他也想執掌這個營。我們之間的關係很差,始終是明爭暗鬥。數年後,我很幸運地跟着侯爺離開了遼東奔赴福建,從此一路青雲直上,而李將軍則留在遼東,最後在那裡殉國”

賈明河沉浸在回憶中,說話聲變得越來越輕,但周圍的幾個人仍能聽見。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臨行前李將軍對侯爺的保證,他說,他將保護遼東子民,至死爲止。”

對魏蘭度等人來說,這段往事是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所以都是不明所以。賈明河無意再說下去,他仍然記得收到李乘風死訊的那天,鎮東侯的惋惜、自己的震驚。當遼南百姓紛紛死於非命時,李成峰用自裁實現了自己的誓言。

賈明河突然毫無徵兆的向前一躍,在衆人的驚呼聲中,賈明河的身影消失在城牆背後。

“賈大人!賈大帥!”魏蘭度呼喊着跑到城牆邊,但是除了一片激起的水波,他們再也找不到賈明河的身影了,他們徒勞地尋找着賈明河的身影,卻只看到一片水波在他們眼前漸漸散開。

次日侯恂如約前來,當吹吹打打的貫穿停靠在開封城頭時,巡撫高明衡盛裝相迎,兩個人剛開始寒暄,就聽到旁邊傳來一聲大吼聲,劉崗握着單刀,毫無徵兆地猛撲向剛剛登上開封城頭的侯恂,但是不等劉崗撲到侯羣身邊,他就已經被環繞在周圍的佈勢標營衛士抓住。驚魂未定的侯恂連退了好幾步,向劉崗怒目而視:“你這賊要殺官造反嗎?”

“就是要殺官造反。”五、六人抓住了劉崗,但他仍奮勇掙扎着,發出怒吼的同時,他的眼淚也同時噴涌而出:“我全家都死於你這狗官之手,只恨不得能食汝肉,寢汝皮!”話說到一半,劉崗頭上捱了一悶棍,當即人就被打昏了過去。

看着被拖下去的劉崗,侯恂眼中滿是鄙意和不懈之色,對身邊的高明衡說道:“這種刁民,一點也不懂得國家大義。”

“督師大人說的是!”高明衡同樣一臉的鄙夷之色,看向劉崗的眼神中也全是厭惡,“這些刁民完全沒有受到過聖人的教誨,絲毫不懂得國家大義,真是禽獸不如。”

大水之後,天下人物議紛紛,有人做了一首詩名叫“汴梁行”的詩挖苦侯恂:繡衣使者出奇算,中夜決堤使南灌。須臾盈城作魚鱉,百姓盡死賊亦散。

那些籍貫在河南的士人、及官員紛紛嚮明廷上書,要求崇禎天子,對侯恂嚴懲不貸。其他各省的言官也紛紛彈劾侯恂,高明衡。

闖軍大半被洪水捲去的消息傳入京師後不久,崇禎皇帝就召集內閣緊急商議——不是軍事問題、不是救災問題、更不是問責問題。

大明兵部尚書張縉彥,是大明朝廷中第一個提出不能坐視開封白白被洪水淹沒的人:“聖上,開封城內有幾十萬戶人家、其中富戶數以千計,現在他們的家財都是無主之物。”

被張縉彥一提醒,崇禎皇帝頓時也是食指大動:“速速着內閣擬票。”

而陳演見崇禎皇帝無心賑濟災民、或是打撈浮屍,而是首先想到應該把被水淹沒的財物打撈起來後,心中則是一驚:“如此太過聳人聽聞,自古天下遭遇大災禍,天子都應該避朝減膳,以示哀悼,現在皇上對洪災不聞不問,第一個念頭就是打撈死人的家財,萬一傳出去恐怕有損朝廷體統。”

想到此處陳演連忙勸阻道:“聖上,當務之急還是痛斥闖賊滅絕人寰,竟然掘堤灌城!微臣以爲撈銀之事不妨緩行。”

“這如何能夠緩行?”一想到開封城的死難百姓的家產都泡在水裡,崇禎皇帝的心中就急得有如一團烈火在燒:“要是泡壞了怎麼辦?”

“金銀又泡不壞。”陳演覺得皇上未免也太猴急了。

其實是陳演想得不夠周到,崇禎皇帝並不是怕金銀泡壞了,而是擔心有人搶在他的前面,或是被水沖走了:“字畫、古玩,當然可能會泡壞,而且若是拖延日久,難免會有刁民捷足先登,盜竊死人遺財。”

“聖上聖明。”張縉彥頌了一聲。

陳演知道崇禎皇帝決心已定,不好再勸只是此事總歸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事情,他就建議道:“聖上,洪水剛過,微臣以爲不妨通告天下朝廷要重修河堤,打撈屍體讓他們能入土爲安。若是若是聖上要取沉銀,不妨一併進行。”

“唔,”崇禎皇帝轉念一想確實這樣比較妥當,但隨即想到內閣想得到這招,其他那些刁民未必就想不到:“嚴禁民間擅自賑濟、打撈死屍,以防有人趁亂盜取沉銀,此事一概交由河南巡撫衙門統一指揮。”

“遵旨,”陳演再次提醒道:“還是莫要外泄爲好。”

在鎮東侯原本的世界裡,崇禎皇帝就欣然同意:“其汴城撈費一事,宜專官密行。”現在情況雖有出入,但最終還是殊途同歸,崇禎皇帝才未雨綢繆堵住百姓和他搶死人錢的路,就又擔心文官會在打撈沉銀一事中上下其手,馬上決定派出太監持秘旨,帶着賑濟、救災的幌子前往開封。

“還有挖堤一事,”陳演覺得這事對朝廷的威信有所損害,敢作敢當從來就不是朝廷的作風,因此他立刻提議:“還要速速昭告天下,這堤是闖賊挖的。”

兵部尚書張縉彥覺得這從軍事上講有些說不過去,殘餘明軍都在黃河北岸,闖軍在南岸,李自成要是挖堤斷無挖南堤的道理,要挖也是挖北堤:“李許二賊雖然愚蠢,但天下人會相信他們蠢到這個地步麼?”

陳演也覺得這個比較有難度,他提出一個建議:“也可以說是官兵先挖,但是被李闖發覺了,所以他們一起挖。”陳演認爲這個說法有兩個好處,第一,增加一些可信性,承認明軍也參與挖堤顯得朝廷比較誠實;第二,暗示若是李闖不挖堤的話,本來以明軍的小規模決口行動不會造成這麼大的損失。

可是張縉彥覺得還是有欠妥之處:“闖賊爲什麼要挖?嫌水勢不夠大?”

“是這樣的,”陳演解釋道:“侯洵在下游挖,被闖賊發現後跑到上游去挖,想搶先把水引到侯洵的標營處,結果兩口同潰,就把他們也給淹了,而且水勢更大,這叫人算不如天算。”

“這個”張縉彥還有些顧慮,因爲侯洵的標營在開封上游挺遠的地方,如果李自成要挖堤不會在開封附近決口:“明眼人一看地圖就知道這話靠不住。”

“又有幾個人會去看地圖呢?”陳演對此不以爲然,不少縉紳恨李自成入骨,他們不願意相信李自成是比明廷更厚道的人,只要給他們一個攻擊李自成的藉口,不管多麼荒謬他們都會真心實意地相信它,而這就夠了:“李闖一個農民,他懂得什麼水勢?懂得什麼水淹七軍?他就是這麼蠢!”

“就說李闖三攻開封不下,一怒挖堤吧,不幹侯洵的事。”崇禎皇帝聽得心煩,打算拍板決定說法。

張縉彥還是有些不安,作爲兵部尚書他總是忍不住從其他角度考慮、或軍事、或情理:“李闖前兩次都沒挖,這次眼看開封城破在即怎麼會去挖?上次他被射瞎了一隻眼都沒挖啊。再說如果全是他挖的,他爲什麼不事先退兵。”

“誰知道賊人怎麼會這麼蠢?他們要是通情達理就不會做賊了。”崇禎皇帝不耐煩起來,現在他的一顆心全在琢磨如何從開封城中撈銀,以及能夠從這次洪災中掙到多少錢的問題上了。

“聖上說得極是,”陳演附和道,現在還不知道到底闖營有沒有那個將領被淹死了,如果有就最好不過,那就可以說李自成是爲了淹死一個他看不順眼的將領而動手挖堤的,至於其後自己也被淹了當然還是崇禎皇帝那個理由——這個農民太蠢了。

第560章 組閣 (1)第464章 民智第198章 僵持 (1)第202章 皮影 (1)第420章 同享第319章 決鬥 (1)第231章 補充 (2)第181章 司獄 (2)第216章 劫營 (1)第195章 前沿第459章 兄弟第390章 對壘第361章 剿匪第129章 修正 (1)第133章 爭奪 (2)第141章 交易 (2)第110章 許州 (2)第431章 官司 (1)第24章 世子 (1)第513章 家書 (2)第254章 軍法 (3)第448章 定策第433章 糊塗 (1)第414章 相負第100章 募兵 (2)第154章 對射 (1)第128章 臨戰 (2)第84章 成熟 (1)第319章 決鬥 (1)第523章 見聞 (2)第431章 官司 (1)第59章 腐蝕 (1)第392章 初捷第521章 架空 (2)第503章 義釋 (2)第324章 天平 (1)第154章 對射 (1)第125章 算盤 (1)第512章 家書 (1)第459章 兄弟第173章 基業 (2)第7章 變故 (2)第498章 包抄第190章 科學第33章 前程 (2)第41章 疑雲 (2)第409章 詔獄第440章 問答 (1)第439章 召集第492章 前景第413章 烈皇 (2)第223章 善後 (2)第487章 口彩第88章 破軍 (1)第274章 招搖 (1)第77章 遇敵第20章 軍法 (1)第173章 基業 (2)第504章 道義 (1)第421章 決心第155章 對射 (2)第404章 禁旅第253章 軍法 (2)第305章 進步 (1)第55章 奪印 (1)第71章 馳援第517章 調任 (2)第75章 突圍第403章 直隸第164章 轉變 (1)第90章 三入第23章 懲罰 (2)第569章 腐敗 (2)第417章 認親第22章 懲罰 (1)第540章 缺口 (1)第43章 長青 (2)第552章 勾心 (1)第139章 安泰 (2)第434章 糊塗 (2)第88章 破軍 (1)第54章 離別 (2)第375章 東征第471章 孿生第443章 武鬥第302章 覆滅 (2)第529章 戰機 (2)第15章 死地 (2)第204章 反擊 (1)第231章 補充 (2)第343章 矛盾第559章 上院 (2)第462章 國卿第420章 同享第27章 遺物 (2)第273章 相對第271章 出擊 (1)第171章 攻城 (2)第550章 走私 (1)第173章 基業 (2)
第560章 組閣 (1)第464章 民智第198章 僵持 (1)第202章 皮影 (1)第420章 同享第319章 決鬥 (1)第231章 補充 (2)第181章 司獄 (2)第216章 劫營 (1)第195章 前沿第459章 兄弟第390章 對壘第361章 剿匪第129章 修正 (1)第133章 爭奪 (2)第141章 交易 (2)第110章 許州 (2)第431章 官司 (1)第24章 世子 (1)第513章 家書 (2)第254章 軍法 (3)第448章 定策第433章 糊塗 (1)第414章 相負第100章 募兵 (2)第154章 對射 (1)第128章 臨戰 (2)第84章 成熟 (1)第319章 決鬥 (1)第523章 見聞 (2)第431章 官司 (1)第59章 腐蝕 (1)第392章 初捷第521章 架空 (2)第503章 義釋 (2)第324章 天平 (1)第154章 對射 (1)第125章 算盤 (1)第512章 家書 (1)第459章 兄弟第173章 基業 (2)第7章 變故 (2)第498章 包抄第190章 科學第33章 前程 (2)第41章 疑雲 (2)第409章 詔獄第440章 問答 (1)第439章 召集第492章 前景第413章 烈皇 (2)第223章 善後 (2)第487章 口彩第88章 破軍 (1)第274章 招搖 (1)第77章 遇敵第20章 軍法 (1)第173章 基業 (2)第504章 道義 (1)第421章 決心第155章 對射 (2)第404章 禁旅第253章 軍法 (2)第305章 進步 (1)第55章 奪印 (1)第71章 馳援第517章 調任 (2)第75章 突圍第403章 直隸第164章 轉變 (1)第90章 三入第23章 懲罰 (2)第569章 腐敗 (2)第417章 認親第22章 懲罰 (1)第540章 缺口 (1)第43章 長青 (2)第552章 勾心 (1)第139章 安泰 (2)第434章 糊塗 (2)第88章 破軍 (1)第54章 離別 (2)第375章 東征第471章 孿生第443章 武鬥第302章 覆滅 (2)第529章 戰機 (2)第15章 死地 (2)第204章 反擊 (1)第231章 補充 (2)第343章 矛盾第559章 上院 (2)第462章 國卿第420章 同享第27章 遺物 (2)第273章 相對第271章 出擊 (1)第171章 攻城 (2)第550章 走私 (1)第173章 基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