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科學

降臨在河南的大雪,對無家可歸的百姓來說無異於一場大難,近衛營的官兵全體出動,許平、餘深河、黑保一集體上陣幫助清理道路上積雪。李自成前來視察的時候,看到大批的百姓正一腳深、一腳淺地蹣跚而行,近衛營的士兵竭盡全力的幫助他們,沒有任何人敢於像官兵那樣劫掠百姓。

一直等到將近黃昏,許平才帶着騎兵衛隊趕回他的營帳,還帶回了一個小男孩。

“從雪地裡撿到的,父母都凍死了,這孩子躲在母親的懷裡逃了一命。”今天上午在野外巡邏發現這個奄奄一息孩子時,他父親早已經凍僵,而母親似乎剛死沒有多久。看他們的裝束也是逃難的百姓,不過不是闖營動員區的,而是從更北的地區逃出來的,零零星星地許平又找到了一些這樣的百姓:“上次官兵來河南,新軍還好,魯軍朱元宏部無惡不作,這次聽說官兵又來了,好多離得很遠的百姓也開始逃難。末將下令清野之後,更遠一些地方的百姓唯恐官兵野無所掠,就去禍害他們的地方,不少人冒着大雪逃離家鄉,有的往我們這裡來了,有的則往直隸去了。”

李定國的部隊已經奉命北上搜索,如果百姓逃入直隸躲避兵禍也就罷了,如果他們奔開封而來,闖營的軍隊將提供給他們一些生活資料。

以前李自成總覺得許平是前官兵出身,認爲他不能體會底層百姓的痛苦,現在見他將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心中很是欽佩:“許兄弟真不像是從官兵那裡來的。”

“末將曾是黃候的部下,侯爺的教誨一直記在心裡,大王請看,若是沒有文臣監軍,新軍也是不擾民的,只是友軍——諸如魯軍種種,新軍對他們的胡作非爲也是無可奈何。”

李自成道:“話雖如此,但許兄弟能有這片仁心,便是很難得的了。”

“大王認爲末將是仁麼?”許平苦笑一聲,對這些百姓,許平心裡有歉疚、也有感激:“若無這些百姓的相助,我們就是睜眼瞎,便是無本之木,而現在新軍則是耳聾目盲;這些百姓供給我軍的衣食,還讓他們的子弟在我軍中效力。現在新軍大舉前來,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燒他們的房子以困新軍,若我再不盡力幫助他們,那未免也太說不過去了。”

不過除去歉疚和感激,許平更有一種恐懼:“我軍所以能在河南這裡與官兵爭鋒,靠的就是百姓與朝廷離心離德,附我而不附官,若是我闖營禍害百姓,哪怕不如官兵;只要百姓不再支持我們,哪怕是兩不相幫,我軍的末日便算是到了。末將又怎麼敢不戰戰兢兢,竭盡全力去討好百姓。”

“討好!”李自成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聲:“許兄弟的話深得我心,我也是一樣。”

“本朝太祖恐怕也是一樣。”許平突然想起了朱元璋:“洪武朝初年,有官報告天下有匪,百官紛紛向太祖高皇帝獻策治匪,太祖高皇帝勃然大怒,說盜賊不能擾亂他的大明,但貪官可以讓他的社稷傾覆。”

“聽說高皇帝還有策,若是農民發現官員貪污欺壓百姓,可以自行將官員捆綁入京,有功無罪。”李自成說道。

“是的,末將覺得高皇帝看起來是仁,其實也是畏懼,他見過起義者揭竿而起、排山倒海的樣子,他唯恐這一幕會重演在他或者他的子孫身上。”許平想了想又補充道:“英明神武如唐太宗,亦會說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語,末將覺得他恐怕也是一樣。”許平認爲李世民這裡面亦有後怕之意,雖然李世民不是農民軍的領袖,但許平猜測見識過衣衫襤褸的農民奮起反抗時的李世民,在好不容易坐穩帝位後難免會想到:後世子孫若遇上這樣的劫難,不知道能不能平安度過。

“那天大王和末將說起,此時若說沒有異志便是欺人之語。”許平問道:“假如我們敗了自然是一了百了,但若是僥倖贏了,大王打算如何治國?”

許平的衛士們早已經離開,此時帳篷裡只有李自成和許平兩人,不過這個問題還是讓李自成沉思良久,張口回答時,李自成顯得有些不自信,語氣有些遲疑:“我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對治國我一竅不通,不過若是我坐了這天下,我一定與兄弟們推心置腹,不貪圖享樂,每天都出來做事不偷懶。這天下的百姓,首先是三年免徵糧,然後則是徵一些,不然無法養兵、養吏,但是一定要儘量少徵,若是有災荒不但不能徵、還要賑濟。”

李自成說完之後,自認爲已經很周全,但卻看到許平微微搖頭,便問道:“許兄弟覺得我說得不對麼?”

“大王說得很好,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四十年前,我朝方是極盛之時;二十年前,當今天子登極之時,海內還有二百萬官吏將兵向皇上發誓效忠,士民竭誠擁戴。”當時大明的稅源尚在,朝廷對全國的人事任免暢行無阻。就是有饑民聚集,只要如楊鶴般的一個書生趕去宣佈朝廷會賑濟,這些饑民就會自行解散。無論是官吏、百姓、甚至亂民,都信任朝廷。許平甚至覺得,不用說類似漢獻帝的歷朝末代君王,便是把崇禎天子繼位時的形勢交給大部分王朝中後期被軍閥、權臣困擾的帝王,恐怕他們都會從睡夢中笑醒過來:“可是僅僅只有二十年,天下便烽煙四起,官兵出師,沿途百姓逃散一空,便是朝廷的縣城都緊閉城門、嚴加防備。”

“許兄弟想說什麼?”李自成沒有聽明白這段話和自己的論點有什麼聯繫。

“我想說的是,當今皇上,他的所作所爲高皇帝肯定是不同意的,甚至皇上的皇祖、父皇、先帝也都是不同意,但誰能阻止他呢?”這些日子來,顧炎武、夏完淳二人和許平說的那些話一直縈繞在他腦海裡,一次次的治亂循環似乎沒有逃離的可能:“今天接到那個凍死的孩子時,末將想過要在他父母葬身的地方立一塊石碑,將來我軍將士過往時,會知道若無河南父老的支持,我們就不能完成堅壁清野的計劃。若真是天命在大王,這塊石碑也可以流傳後世,讓後輩子孫們知道得天下的不易,告誡他們不可欺壓百”

“我想我明白許兄弟的意思了,許兄弟擔心這石碑便像是朝廷勒立在縣城大道上的那些鐵碑吧?剛纔我說的那些話,難道高皇帝就沒有想到過麼?”那些大明立給官員看的碑上刻着: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李自成覺得這東西沒有用,如果真的建立新朝,上百年後很可能演變成一羣地方官在碑前燒香祭拜,然後掉過頭去繼續徵糧催賦。

許平簡要給李自成介紹了一些顧、夏的憂慮,把後者聽的連連搖頭:“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李自成重複了一遍許平剛纔說過的話:“治亂循環,以我看來是而不是天命,但這個卻是無法避免的。一開始,高皇帝心存畏懼,善待百姓,高皇帝手下的官吏,或多或少也心存畏懼,偶爾有些出格的事也不會太過份,百姓可以忍;許多年過去了,一代人過去了,新的皇帝和官吏,對百姓不那麼畏懼了,他們多收了一點稅,百姓覺得尚且有活路就又忍了,新的皇帝和官吏慶幸之餘,發現這樣做是可以的如此一代代傳承下去,官吏不斷得手,百姓不停地忍耐,官吏對百姓的畏懼之心越來越淡薄,也沒有如許兄弟今天這樣的感激、愧疚之心。”

“直到有一天,官吏們變得無所畏懼,也就到了百姓忍無可忍的時候了。大王建立的國家,今天互相攙扶着一起在雪地裡前進的闖營士兵和河南父老,有一天他們還是會咆哮着廝殺成一團,”許平問道:“這是大王可以接受的嗎?大王可以滿足於給天下帶來二百年的太平,然後陷入又一次的治亂循環嗎?”

“我當然不願意,”李自成不假思索地答道:“浪裡白條和六耳獼猴,這兩位先生有什麼心得進展嗎?”

“到目前爲止,沒有。”許平搖頭道:“現在他們做過的事,還是前人都做過的。現在我們掙扎求存,百姓是我軍能夠倖存的根本,所以什麼都好說,從大王開始、末將以及更下面的將士官吏都對此心知肚明,都心存感激、畏懼我們若是敗了,自不必說。但若是我們真的贏了,唉,末將不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以後的官吏對百姓始終心存畏懼,不知道我們能不能找到讓官吏始終害怕百姓的辦法苦口婆心的告誡,隨着老人漸漸離去,新一代人總是越來越膽大包天。嚴刑峻法的威脅,只是讓官吏畏懼皇帝而不是百姓,遲早遇到一個像當今天子這樣無所畏懼的。”許平本想說自古聖賢明主,從來就沒有人找到過這種辦法,憑什麼闖營可以找到?但這種話似乎有些過於悲觀,所以許平就忍住沒有說。

“讓官吏畏懼百姓?”李自成也是一陣苦笑:“談何容易。”

“如果做不到就跳不出這個循環,大王無論奠下多麼堅固的基業,都會被焚燬在下一次的戰火中;大王無論建立怎麼樣輝煌的功業、都會化爲飛灰。”

英國,劍橋

如飢似渴地讀完剛拿到的書後,黃乃明和他的兄弟們又帶着翻譯跑去見校長,斯諾校長舉着雙手出來迎接他們:“尊貴的子爵閣下,您又來借書了嗎?”

“是的。”黃乃明把那本《論磁》雙手奉上:“尊敬的校長閣下,貴校,真是一個令我大開眼界的地方。”

校長把那本書小心地收好,讚歎道:“吉爾伯特先生,真是令人嫉妒的天才,現在子爵閣下想必已經能分清電和磁的區別了吧?”

“是的,而且我終於明白爲什麼我們可以在一個圓球上生活了。”黃乃明感慨不已:“校長閣下,在我們大明,也有關於地球到底是平是圓的爭論,我以前也是個水手,曾親眼看到桅杆先於船體升起,但一直不明白爲何水不會從這個球上流走,我們爲什麼不會掉到宇宙中去,現在終於明白了,正如閣下所說,吉爾伯特先生的天才,真令我這樣的凡夫俗子嫉妒不已。”

黃乃明說話期間,校長始終有禮貌地含笑不語,等翻譯停下里片刻後,他才笑道:“子爵閣下,吉爾伯特先生對我們爲什麼能在這個球體上站立的解釋是不對的。二十年來無數科學家反覆試驗,即使用最強有力的磁球,也不能讓沒有磁性的物體稍微表現出一點點的吸附力。顯然,把我們束縛在地球上的力量並不是磁力。”

“那是什麼?”

“我們還不知道,但這個力已經有了一個名字,我們稱之爲引力。想必子爵閣下已經在吉爾伯特先生的書中看到,他說假如磁力是均勻分佈的,那麼越多的質量就會帶來越大的磁力。吉爾伯特先生提出的質量概念啓發了我們,有一個名叫胡克的年輕人猜想,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會擁有一種類似磁力的吸引力,那就是引力。”

“胡克先生?”

“是的,他比子爵閣下還要年輕,現在還不滿十八歲,磁力試驗雖然失敗,但他認爲吉爾伯特先生的猜想沒有錯,必然有一種看不見的力把我們和地球聯繫起來,並且延伸到整個宇宙,使我們的地球和月亮連在一起,更與太陽、還有其他的行星連接爲一個整體,而這個力是隻由質量決定的,只不過非常微弱,所以我們很難在周圍找到證據。”

“那就是說不可驗證了?”黃乃明有些失望:“那怎麼可以說是科學呢?”

黃乃明的話讓校長有些詫異,他沒有繼續剛纔的話題而是反問道:“子爵閣下認爲科學是什麼?”

“我父親曾經聽一些到大明的歐羅巴人提到過科學,對我說過他對科學的理解:科學就是一種可證僞的陳述。比如‘今天倫敦下霧了’,就是科學陳述,首先不可以是疑問句或是感嘆句,比如不可以是‘今天倫敦下霧了嗎?’或是‘今天倫敦的霧好大啊!’;其次是可以證僞,即是不是真的下霧了,我們可以檢驗,比如‘今天上帝降臨倫敦了,但是沒有任何人察覺到,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就不是。所以既然胡克先生的猜想無法證僞,那就不是科學。”

“尊貴的侯爵閣下的睿智,令我非常欽佩。”校長滿臉都是震驚:“能夠把科學用這麼簡單的語言概述出來,就是歐羅巴的科學家們都沒有幾個人能做到,而且我不得不說,侯爵閣下對科學的認識非常透徹,我完全贊同他的定義。”

黃乃明微微一笑:“我父親還說過,科學終有一日會變得異常強大,會讓它的敵人都企圖化妝成它。”

“這個是尊貴的侯爵閣下在恭維我們了,而且實在太過恭維了。”校長微笑起來,僕人送上了紅茶,賓主喝過後,校長又說道:“其實我們已經找到了驗證胡克先生猜想的辦法,意大利的伽利略先生髮明的天文望遠鏡,我的學校也剛剛成功地得到了一臺,我們正用它重複伽利略先生的觀察,計算木星和她衛星的速度。”

“這和胡克先生的引力又有什麼關係呢?”

“胡克先生猜想,引力會和兩個有質量物體的距離成反比關係,這個猜想很好地解釋了,爲何彗星在遠離太陽的時候,飛行的軌跡近乎直線,而在接近太陽的時候會被劇烈地扭轉到另一個方向上。我們已經估算除了大行星的質量,如果真的存在這種力,並且真的是和距離成反比關係的話,那麼我們可以發現觀測到的衛星角速度與我們的計算結果精確吻合。”校長問道:“剛纔子爵閣下的科學論述已經被證僞了,今天倫敦沒有霧,晚上我們會去繼續觀察木星,尊貴的子爵閣下可願一同前去看看?”

“求之不得。”黃乃明站起來謝道:“真不知道該如何答謝校長的款待。”

“若是有一天我去大明,子爵閣下便可以招待我了。”校長笑起來:“或者,子爵閣下見到護國主的時候,可以爲我們美言幾句,我們想成立一個科學院,記錄和繼續我們的這點小小愛好。”

第538章 逃竄 (1)第250章 入滇 (1)第479章 兄妹第354章 帝國第399章 懸念第507章 協議 (2)第124章 壓力 (2)第553章 勾心 (2)第124章 壓力 (2)第539章 逃竄 (2)第358章 父子第331章 重逢 (1)第117章 交易 (1)第427章 忠良第297章 轉折 (1)第402章 勸降 (2)第490章 競爭第582章 開始 (1)第70章 意外 (2)第30章 乾孃 (1)第167章 奔波 (2)第347章 決口第127章 臨戰 (1)第179章 彷徨 (2)第501章 絕境第244章 內憂 (1)第546章 軍歌 (1)第115章 閱兵 (1)第142章 醞釀 (1)第142章 醞釀 (1)第342章 遺產 (2)第213章 譁變 (2)第214章 潛渡 (1)第383章 忻州 (1)第468章 諮詢第203章 皮影 (2)第381章 疑案 (1)第301章 覆滅 (1)第24章 世子 (1)第236章 潛流 (1)第489章 潛行第1章 序章 (1)第496章 闖關第175章 新政 (2)第38章 邀請 (1)第306章 進步 (2)第555章 退縮 (2)第153章 針對 (2)第567章 論述 (2)第80章 隱姓 (1)第264章 變化 (2)第284章 應對 (3)第135章 回憶 (2)第364章 尾隨第520章 架空 (1)第115章 閱兵 (1)第529章 戰機 (2)第171章 攻城 (2)第55章 奪印 (1)第8章 冒名 (1)第249章 內訌 (2)第251章 入滇 (2)第482章 安慶第61章 撫民 (1)第157章 頹勢 (2)第446章 兩難第80章 隱姓 (1)第480章 曲終 (1)第334章 斷後第473章 輪迴 (1)第341章 遺產 (1)第373章 西安第245章 內憂 (2)第353章 縉紳第317章 失敗 (1)第171章 攻城 (2)第208章 大勢 (1)第294章 紕漏 (2)第289章 旁觀 (1)第297章 轉折 (1)第503章 義釋 (2)第95章 闖王 (1)第240章 攻心 (1)第181章 司獄 (2)第429章 自保 (2)第265章 決心 (1)第27章 遺物 (2)第41章 疑雲 (2)第203章 皮影 (2)第424章 養士第370章 退意 (2)第275章 招搖 (2)第547章 軍歌 (2)第538章 逃竄 (1)第370章 退意 (2)第494章 一伐 (1)第103章 紛爭 (1)第254章 軍法 (3)第547章 軍歌 (2)第405章 召見
第538章 逃竄 (1)第250章 入滇 (1)第479章 兄妹第354章 帝國第399章 懸念第507章 協議 (2)第124章 壓力 (2)第553章 勾心 (2)第124章 壓力 (2)第539章 逃竄 (2)第358章 父子第331章 重逢 (1)第117章 交易 (1)第427章 忠良第297章 轉折 (1)第402章 勸降 (2)第490章 競爭第582章 開始 (1)第70章 意外 (2)第30章 乾孃 (1)第167章 奔波 (2)第347章 決口第127章 臨戰 (1)第179章 彷徨 (2)第501章 絕境第244章 內憂 (1)第546章 軍歌 (1)第115章 閱兵 (1)第142章 醞釀 (1)第142章 醞釀 (1)第342章 遺產 (2)第213章 譁變 (2)第214章 潛渡 (1)第383章 忻州 (1)第468章 諮詢第203章 皮影 (2)第381章 疑案 (1)第301章 覆滅 (1)第24章 世子 (1)第236章 潛流 (1)第489章 潛行第1章 序章 (1)第496章 闖關第175章 新政 (2)第38章 邀請 (1)第306章 進步 (2)第555章 退縮 (2)第153章 針對 (2)第567章 論述 (2)第80章 隱姓 (1)第264章 變化 (2)第284章 應對 (3)第135章 回憶 (2)第364章 尾隨第520章 架空 (1)第115章 閱兵 (1)第529章 戰機 (2)第171章 攻城 (2)第55章 奪印 (1)第8章 冒名 (1)第249章 內訌 (2)第251章 入滇 (2)第482章 安慶第61章 撫民 (1)第157章 頹勢 (2)第446章 兩難第80章 隱姓 (1)第480章 曲終 (1)第334章 斷後第473章 輪迴 (1)第341章 遺產 (1)第373章 西安第245章 內憂 (2)第353章 縉紳第317章 失敗 (1)第171章 攻城 (2)第208章 大勢 (1)第294章 紕漏 (2)第289章 旁觀 (1)第297章 轉折 (1)第503章 義釋 (2)第95章 闖王 (1)第240章 攻心 (1)第181章 司獄 (2)第429章 自保 (2)第265章 決心 (1)第27章 遺物 (2)第41章 疑雲 (2)第203章 皮影 (2)第424章 養士第370章 退意 (2)第275章 招搖 (2)第547章 軍歌 (2)第538章 逃竄 (1)第370章 退意 (2)第494章 一伐 (1)第103章 紛爭 (1)第254章 軍法 (3)第547章 軍歌 (2)第405章 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