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李治出生

“殿下放心,微臣一定盡力而爲。許敬宗說道。

“陳其,七殺的行動最近進展如何?”李恪也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組建的黑衣衛七殺在這段時候有沒有打擊真正到長孫無忌無忌潛在的實力。

“稟殿下,到現在七殺還沒有發來具體的消息,末將也不清楚他們的行動如何?”陳其回稟道,他作爲黑衣衛的副將,鷹衛的諸將,黑衣衛七殺也是他手下的一個組織,李恪問話他自然要回稟。

“傳令七殺,兩個月內我要見到行動的效果,不然本王撤了這個組織。”李恪對七殺的錢財投入很大,對於他們三個月連一點消息都沒有傳翌日,李恪將張公謹和杜君綽送出太原城,這纔回到都督府,而他回到都督府便將陳其和許敬宗兩人召到了書房。因爲各地州府的軍事主將來述職和左右營閱兵演練讓他耽誤了不少時間,沒有及時尋找那個給突厥告密自己出兵幽州行蹤的人,現在他清閒了下來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潛在的威脅。

“殿下,你的意思是加強長安的情報偵察力量?”許敬宗不敢確定的問道。

“恩,本王認爲我們這次的行動泄密很可能與長安某個人或者某個勢力有關,自從本王撤出長安來到太原之後長安那邊的情報系統有所減弱,已經沒有當初那麼強大了,很多發生在長安的事情我們都難以在第一時間獲取可靠的信息,可是我們自己的實力減弱了而我們在長安的敵人的實力卻有增無減,這樣的形式對我們今後的發展很不利,畢竟長安纔是根本,太原只是一直之地,所以本王決定讓朱童去長安坐鎮負責長安的情報系統。”

“諾”陳其應聲答道,朱童是他的部下,李恪只是說了個大概,細節還是需要他自己去安排,“殿下放心,末將待會就去安排。”

“恩”李恪點頭道,“長安的情報系統要加強,但太原的情報部門也不能鬆懈,這次在幽北草原的遭遇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那就是要防止身邊那些不爲我們瞭解的敵人,所以太原府的情報系統必須要有專人負責,延族這件事本王就交給你負責,你一定要將我們在太原的敵人臥底挖出來。”

回來頗感失望,纔會如此憤怒。

“諾!”陳其答道。

“恩,延族,本王再交給你一件任務,皇后懷孕也有一個時間,本王估計六月份可能就會誕皇子,父皇對皇后很寵愛,孩子百歲的時候父皇肯定會設宴款待羣臣,你務必要在那個時候替本王寫份摺子,內容就說本王爲了表達孝心要回長安給皇后和母妃請安,要給新生的皇子或者皇妹慶滿。”

“殿下放心,微臣知道該怎麼辦。”許敬宗在李恪說話的時候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不急不慢的答道。

“恩——該吩咐你們都吩咐了,你們就先下去吧!”李恪一邊翻開了書桌上的書詳細的看了起來,一邊擺手示意道。

“諾”兩人躬身離開了書房。

時間過的很快,半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李恪在這半月內除了處理都督府公務就是在都督府校場練武。不是說他閒的沒事幹,而是他有很多事情,只是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而已。就在這半個月他至少去過李言的府上兩次,他是想跟太原的士族們拉拉關係,探探他們對自己的態度,可是每次談到這個話題,李言這支老狐狸就將話題引開,李恪知道自己的實力現在還是很弱,他們不敢過早的把寶壓在他的身上,所以表現出觀望的態度,對現在他不感興趣,因此他才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也不想急於一時,只能想通過細水長流的方式慢慢發展自己的實力,最終讓他們認可自己。

而在這半個月的練武過程中,他的心裡突然生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經歷了幾次大戰,他的劍法更加的嫺熟,通過在戰場上的不斷磨練他的進步可謂神速,只是越是進步神速他就越覺得自己所練劍法不適合戰場上大規模的廝殺,反而刀法更適合屁砍。因爲有了這樣的一個想法,他就想結合自己的劍法,結合自己戰場上的經驗,創出一套適合配唐刀的士兵所習練的刀法。

天空烈日高照,校場上的李恪熱汗淋淋,他將手中劈出的唐刀收回,將唐刀交給身邊黑衣衛士,從蘭兒的手中接過錦帕擦去自己頭上的熱汗,自語道,“真想要創出一套適合戰場上殺敵的刀法還是缺少實戰經驗啊!”

“殿下,你在說什麼呢,什麼殺人的刀法,實戰經驗的?”蘭兒聽見李恪自言自語說的不是很清楚便開口問道。

“沒什麼,本王只是剛纔練武有所感悟而已。”李恪看了蘭兒一眼笑道,“校場太熱,我們回去吧!”

“恩”蘭兒乖巧的跟着李恪的身後,兩個人剛回到前廳,就見許敬宗急急忙忙的走了進來,他看到李恪後也不施禮便急切的說道,“殿下,微臣得到從長安傳來的消息,說皇后於三天前的子時誕下一名皇子,皇上知道後很高興,當場就給皇子取名爲治,聽說還要在治皇子滿月之日要太極殿大宴羣臣,表示要與民同樂,想爲皇子祈福。”

“恩”李恪聽完完沉默不語,他在想李治終於出生了,傳說中的唐高宗終於降臨道了大唐。突然,他看到了身邊還在靜等他回話的許敬宗,急忙收回自己的思緒,“延族,你立刻替本王向父皇上奏摺,本王必須要趁這個機會回趟長安。”

“諾——”許敬宗道,“如果殿下沒有別的吩咐微臣現在就去寫。”

“恩,你現在就去寫吧,送到長安的時間不要太早,免得父皇起疑心。”李恪告誡道。

“微臣明白!”許敬宗躬身離開。

許敬宗離開,李恪坐在榻上,蘭兒及時的給了沏了一壺茶放在了案几上。可是李恪半響都沒有動那杯茶,他的心裡現在只想一個人一件事,那就是李治。

歷史記載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寵愛達到了別人難以想象的程度,這種寵愛在長孫皇后病逝後便被轉移到了她的幼子李治身上。據歷史記載,李世民因爲對皇后思念不已,便做了一件曠古絕今之事——親自撫養了長孫皇后的幼女晉陽公主和幼子李治。然而,對於李世民爲什麼要留他們在身邊親自撫養,在《唐會要》中是這樣記載的“晉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於後崩後累年,太宗憐之,不令出閣。”這同時可以在《新唐書.晉陽公主傳》中的得到復證。

這就是說李世民親自撫養幼子幼女的用意已經很明顯了——因爲愛寵其母,所以親養其子,並以子思母,藉此來慰籍自己苦悶和空虛心靈。同時,因爲李世民的這種心情,即使在長孫皇后去世後,後宮依舊多年無子嗣。

想到這裡,李恪又想到許敬宗剛纔彙報給自己的消息,說李世民要在李治滿月之後在太極殿大宴羣臣,表示要與民同樂,想爲皇子祈福。

“哎!看來李治還真是子以母貴啊!”李恪嘆息一聲,不過沉默了片刻他又釋然,對於現在的只是一個嬰兒的李治他倒是沒什麼好怕的。自從武德九年玄武門政變後的追殺到一個月前他在突厥被突厥騎兵圍困截殺,在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實力決定勝利,只要你去努力,只要你去做,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而且,他經歷的越多,瞭解的越多,就越發現自己爭奪儲位的勝出的機率越大。剛開始的時候,他認爲自己不能登上皇位是有三個原因:

一是李恪不是嫡出,他不是皇后所生,古代封建王朝有個制度那就是傳位首選就是嫡出。

二是李恪是楊妃所生,楊妃何人,她乃隋煬帝之女,他也就是隋煬帝的外甥,人們擔心殘暴的隋朝會捲土重來,所以就算他如何有文武才,又如何善騎射,在當時也不可能讓他當上皇帝。就算李世民想立他爲儲,那羣跟李世民出生入死打下大唐江山的大臣也會玩命的反對,立太子這種大事,不可能由皇帝一個人決定。所以,他是沒有得到士族的支持。

三是國舅長孫無忌的阻擾,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他當然希望皇位傳給他的外甥。唐太宗統治後期,長孫無忌在朝臣中權重無比,爲了在太宗之後仍維持這種局面,長孫無忌希望未來的皇帝,即今日的太子,應該由一個仁孝聽話的外甥充當,這樣,自己會得到尊重,權勢會得到保障。而晉王李治生性懦弱,自然成爲他極力支持的對象。

可是,現在看來這個三個原因未必就是真正的自己不能登上帝位的原因。不是嫡出這個事實他改變不了,他也不想去改變,他只能說是他爭儲最大的劣勢。而第二個原因說他是隋煬帝的外甥,人們擔心殘暴的隋朝會捲土重來,而李恪覺得這個說法不成立,太站不住腳了。自己的身上是有隋煬帝的血脈,同樣也有李世民的血脈,自己是李氏子孫,豈能因爲前朝的關係能很草率的說自己登上皇位的話殘暴的隋朝會捲土重來呢?誰會信這樣的言論?李世民不信,大唐的朝臣肯定不會信。

所以,李恪認爲自己不能當皇帝的原因不止是這麼簡單,肯定有很多不爲人知的秘密,就像玄武門政變並非歷史上所記載的那般一樣。至於有多複雜,以他自己的現在所瞭解信息和掌握的情報還是完全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

但是,對於皇子李治,李恪心裡已經有了答案。李治現在還是隻是個嬰孩,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對自己根本沒有威脅,真正的威脅是來自於他成年之後的舉動。因此,想要將這個威脅扼殺在搖籃裡就必須要在李治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對他進行養成教育,以自己的手段不難將他教育成一個不貪戀皇位尊敬兄長的好弟弟。至於怎麼教育,李恪想到這裡不由的“嘿嘿”一笑。

李恪現在不擔心新生的皇子李治,而是擔心李世民是否能夠批准自己回京。他急着回京是因爲候若依的事情,從漠北迴到太原之後他就得到了鷹衛傳來消息說候若依病好已經回到了長安。而現在的太子李承乾已經大婚,候若依沒有成爲太子,但已經是降至許配給李承乾的人了,所以她回到長安之後的處境很尷尬。她既然已經許配了李承乾,雖然沒有當上太子妃,在禮制上任然是太子嬪妃,李承乾有權利隨時將他納入東宮。而最近聽說太子李承乾經常去侯府看望候若依,有想將她納入東宮之意。因此,李恪纔會這麼急着想回長安,目的就是阻止候若依進入東宮。

自己的女人絕對不會讓別人搶走,絕對不!這裡李恪對自己是在經歷了漠北一戰之後給自己的誓言,只要自己爭取就有希望,不爭取什麼都沒有!

第208章 戰鬥力不到五成的渣第14章 朕要懲罰你第251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上)第196章 鬥將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565章 北王也喜歡玩單挑第255章 抓的就是你第16章 太子和賢臣第25章 劍名淵虹第518章 兩小兒真有福氣第562章 四十萬聯軍第371章 真正的決戰(六)第128章 自薦第29章 各懷心事第290章 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第470章 校場試武第324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二)第199章 一刀七殺第592章 唐軍之中怎麼有這麼多人喜歡單挑呢第657章 兵臨邏些城第558章 渭水橋畔,誰心依舊第222章 撲朔迷離第1章 戒指也瘋狂第232章 內侍說沒藥了第663章 發現了東吐信使第304章 魔鬼的戰爭第255章 抓的就是你第598章 諸將的聚會(三)第638章 青唐城(二)第374章 這就是宿命第261章 案發始末第111章 朝廷的對策第482章 開學了第256章 有個靠山第705章 自白第280章 北伐之爭(上)第204章 兩營對壘第428章 和柴紹的對話第182章 改組黑衣衛第214章 你想單挑第314章 心思和計謀第391章 梟雄時代的落幕第616章 我們又見面了第二十三十五章 王爺的審判第477章 放榜了!就是沒有你的名字第554章 哎!怎麼比都是輸第585章 慘戰(二)第52張 章 陳其的安排第243章 愛的奉獻第279章 北伐第206章 李治出生第312章 中樞的意見第169章 太子大婚第455章 再建黑旗營第一百六二十章 兩個基佬引發的血案第555章 報仇!報仇!第554章 哎!怎麼比都是輸第247章 活閻王杜獄第88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123章 頡利第521章 房遺愛大婚第146章 殺!殺!殺!第539章 朔方捷報第371章 真正的決戰(六)第629章 發兵吐蕃第171章 哭泣的元宵佳節第346章 爲兄弟而戰第156章 被戳破的膜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52張 章 陳其的安排第282章 李靖也有想法第469章 宇文過的身世第64章 巷子口的死屍第438章 消減突厥騎兵第624章 西北大捷第185章 商議第229章 又見盛田理惠子第701章 發兵長安城(三)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557章 三路大軍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257章 交易第518章 兩小兒真有福氣第500章 死的太快了吧!第393章 雲妹妹又漂亮了啊第123章 頡利第586章 慘戰(三)第594章 情真意切第489章 殘忍的訓練第618章 大軍留下,你們走吧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62章 華麗的廝殺第575章 這是個大章節啊!第133章 背水爭雄不勝則亡第129章 妒第444章 李淳風,你輸了第290章 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第705章 自白第485章 初爲人父第475章 死間還是活間
第208章 戰鬥力不到五成的渣第14章 朕要懲罰你第251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上)第196章 鬥將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565章 北王也喜歡玩單挑第255章 抓的就是你第16章 太子和賢臣第25章 劍名淵虹第518章 兩小兒真有福氣第562章 四十萬聯軍第371章 真正的決戰(六)第128章 自薦第29章 各懷心事第290章 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第470章 校場試武第324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二)第199章 一刀七殺第592章 唐軍之中怎麼有這麼多人喜歡單挑呢第657章 兵臨邏些城第558章 渭水橋畔,誰心依舊第222章 撲朔迷離第1章 戒指也瘋狂第232章 內侍說沒藥了第663章 發現了東吐信使第304章 魔鬼的戰爭第255章 抓的就是你第598章 諸將的聚會(三)第638章 青唐城(二)第374章 這就是宿命第261章 案發始末第111章 朝廷的對策第482章 開學了第256章 有個靠山第705章 自白第280章 北伐之爭(上)第204章 兩營對壘第428章 和柴紹的對話第182章 改組黑衣衛第214章 你想單挑第314章 心思和計謀第391章 梟雄時代的落幕第616章 我們又見面了第二十三十五章 王爺的審判第477章 放榜了!就是沒有你的名字第554章 哎!怎麼比都是輸第585章 慘戰(二)第52張 章 陳其的安排第243章 愛的奉獻第279章 北伐第206章 李治出生第312章 中樞的意見第169章 太子大婚第455章 再建黑旗營第一百六二十章 兩個基佬引發的血案第555章 報仇!報仇!第554章 哎!怎麼比都是輸第247章 活閻王杜獄第88章 只願君心似我心第123章 頡利第521章 房遺愛大婚第146章 殺!殺!殺!第539章 朔方捷報第371章 真正的決戰(六)第629章 發兵吐蕃第171章 哭泣的元宵佳節第346章 爲兄弟而戰第156章 被戳破的膜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52張 章 陳其的安排第282章 李靖也有想法第469章 宇文過的身世第64章 巷子口的死屍第438章 消減突厥騎兵第624章 西北大捷第185章 商議第229章 又見盛田理惠子第701章 發兵長安城(三)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557章 三路大軍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257章 交易第518章 兩小兒真有福氣第500章 死的太快了吧!第393章 雲妹妹又漂亮了啊第123章 頡利第586章 慘戰(三)第594章 情真意切第489章 殘忍的訓練第618章 大軍留下,你們走吧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62章 華麗的廝殺第575章 這是個大章節啊!第133章 背水爭雄不勝則亡第129章 妒第444章 李淳風,你輸了第290章 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第705章 自白第485章 初爲人父第475章 死間還是活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