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朝夢醒(改)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正月初一。本來是大過年的喜慶日子,可是不論是皇宮還是王府或者是達官顯貴家裡都不敢顯露出絲毫喜氣洋洋的氣氛,過年的佈置也十分地簡單。孩子們偶爾唱兩句歡快的兒歌,立馬就會遭到大人們的訓斥。大人們訓斥完後,還會小心翼翼地張望一番,像是做了賊怕被人看見一樣。

南京城裡的洪武大街上,一棟算不上奢華的別墅裡,氣氛尤爲緊張,似乎過年的氣氛跟他們絲毫沾不上邊一樣。

“娘娘,王爺醒了。”一名十四五歲的小丫頭飛快的衝進一間簡約但打掃的一塵不染的佛堂裡,興奮地叫着。

這名小丫頭容貌清秀、皮膚白皙,穿着一件淺色的襦裙,頭戴一副樸素但精緻的銀簪,看樣子應該是主人比較寵愛的丫鬟。

佛堂裡一名跪着的婦人聽到她這般話語,長長的輸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難掩的喜悅之情,道:“黛奴,你是說楧(音同養)兒醒了?”

那名名叫黛奴的丫鬟其實是這位婦人的貼身宮女,道:“是啊,娘娘。王爺醒了,現在正在用膳呢。”

“謝天謝地,阿彌陀佛,菩薩保佑。”婦人語無倫次的感謝了一大堆神仙,站起身來道:“走,快帶我去看看楧兒。”她雖然穿着宮廷常服,但還是能透露出絲絲貴氣。實際上,她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四子肅王朱楧(此時還是漢王,爲了方便下文皆稱肅王)的母親。歷史上對她的記載也十分簡單,簡單到只有兩個字——郜氏。

朱元璋一生女人無數,但郜氏爲他生了個兒子到死連個妃子的名號都沒有混上也僅此一例,估計郜氏就是一個普通的宮女,某一天被朱元璋臨時起意臨幸了一下懷了孕,然後朱元璋就再也沒有想起過人家,跟萬曆皇帝臨幸朱常洛的母親差不多。

不過老朱的運氣要比他的那個後代子孫要好很多,不用面對國本之爭,可以堂而皇之的將郜氏娘倆忘到腦後。這麼多年來郜氏已經習慣了,她早就不奢望皇帝的寵幸了,她這一輩子最大的牽掛就是自己的兒子肅王,可是老天爺偏偏要跟她開個玩笑,五日前讓她的寶貝兒子生了一場大病,連續高燒不退,昏迷不醒,太醫都束手無策。

郜氏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裡,寂寞深宮深似海,她的內心早就猶如枯井一般,無力也無意去和那些奼紫嫣紅的小姑娘們去爭風吃醋了,皇帝愛寵幸誰就寵幸誰吧,說難聽一點他只不過是自己生命中的一個過客,而且是強行經過的。但是,她並不是沒有任何牽掛的鐵石心腸,這個世界上她可以什麼都不在乎,但是她的兒子肅王的一舉一動都能牽動她的全部情緒。

眼下聽說昏迷了五天的兒子終於醒過來了,郜氏又如何能坐的住,急急忙忙的收拾了一下,就朝肅王的寢室趕去。

李少凡正在努力地接受這這一切,他回到明朝了,而且還成了一個王爺。後世的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學地理教師,大學讀的也是地理專業,本來想憑着自己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卻因爲種種原因未能如願,在幾經職場挫折後,他最終選擇了在一家普通的中學教地理。在老師這個光榮而貧窮的職業上,李少凡一干就是七年時光,生活過的很不如意,不如意到三十出頭的他連個老婆都沒有。

在又一次相親失敗後,李少凡跑到河邊去散心,恰巧碰到一名女子要輕生,被生活磨滅地僅存的一點正義感促使他跳了下去,結果女子獲救了,他卻沉了下去。醒來之後就躺在這裡了。

在經過數次確認之後,李少凡終於相信自己穿越了,穿越到了大明洪武二十五年,變成了年紀不到十六歲的肅王朱楧。

由於後世的史地不分家,再加上當年明月颳起的那股明史熱,讓李少凡對明朝的歷史也頗有涉獵。

他知道,這個朱楧是朱元璋的第十四個兒子,一開始封的是漢王,後來改成了肅王,成爲了明朝著名的九大攘夷塞王中的一個。對於這個王爺,李少凡就兩個感覺,第一個是平庸,因爲歷史上對他的記載就寥寥幾筆,一件大事都沒有。第二個是膽小,肅王鎮守的地方是今天的甘肅省河西走廊一帶,那裡在明朝的時候就是邊境,而且是三面臨敵,只有東面跟友軍相接,估計是天天打仗。歷史上記載這個肅王是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時候到的封地甘州(今天的甘肅省張掖市),老子剛一死,建文元年的時候就上表請求內調,跑到了蘭縣(今天的蘭州),他的理由是:甘、肅兵變不常以及江南官兵不適應西北氣候。其實從他的理由裡我們可以看出,第二條完全是託詞,因爲蘭州也是西北,江南官兵照樣不適應。可見肅王在河西走廊過得很不滋潤,否則是斷斷不會如此的。

除此之外,估計這個肅王殿下也不受朱元璋的寵愛,要不然他的母親爲什麼一直連個妃子的名號都沒混到,古代都是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就如同肅王朱楧四十多歲時在金天觀的一篇碑銘上寫道:“予長自深宮,周遊演武,開國建封,歷事多艱。”可見其這一生過得並不是特別順遂——當然是相對於其他藩王而言。

再比如,其他的藩王歲祿動輒數萬石,後來改成了一萬石,而肅王朱楧的歲祿只有區區的五百石。《明史》中明文記載:朱楧的兒子朱瞻焰上表請求增加歲祿。結果宣宗皇帝直接敕曰:“洪武、永樂間,歲祿不過五百石,莊王(朱楧諡號)不言者,以朝廷念遠地轉輸難故也。仁考即位,加五百石矣。朕守祖制不敢違。”到底是念及朝廷的艱難不忍說,還是不敢說我們就無從知道了,總之從簡單的史料中推測,這個肅王朱楧跟其他的藩王比起來日子過得是相當憋屈。

憋屈就憋屈吧,大小人家也是個王啊,總比後世的自己強多了,李少凡深吸一口氣徹底接受了肅王這個人設。從今天開始,老子就是肅王朱楧了。

朱楧喝完最後一口粥,剛想威風十足地大喊一聲:“給本王再來一碗!”卻聽見門外有人唱道:“娘娘駕到!”

一個衣着簡樸的貴婦人,在黛奴和幾個丫鬟的擁護下進了屋子。李少凡承載了朱楧的記憶,知道這個女人是朱楧也就是現在的自己的母親,忙站了起來,可是母親那兩個字到了嘴邊卻無論如何也說不出來。

郜氏見兒子呆呆地站着,忙過去扶住他道:“我兒,你病剛好怎麼能站呢?趕快坐下來。”

母愛喚醒了朱楧沉睡的基因,他終於開口叫道:“母親,孩兒沒事。有勞母親掛心了。”

郜氏沒有被封爲妃子,朱楧也不敢稱其爲母妃。郜氏扶着朱楧坐下,道:“你大病初癒,千萬不能逞能。還是好好休息吧。吃飽了嗎?你這幾天水米未進,餓壞了吧。”

額,還真有點餓。朱楧不爭氣的摸着肚子,點了點頭。郜氏道:“黛奴,再去給肅王盛一碗粥,他身體剛好,只能先喝粥墊墊。楧兒,你吃完就上牀休息吧,這幾天哪裡都不要去了。”

黛奴上前一步,道:“娘娘,現在王爺的身體好了,是不是應該去宮裡探望一下........”

朱楧這纔想起來,這段時間生病的不止是他自己,還有先他幾日病倒的大哥——當朝太子朱標。大過年的氣氛搞得這麼緊張就是應爲這位爺病了,如果單單是他肅王朱楧生病的話,大家還是會喜氣洋洋過大年的,畢竟一個不受待見的王子是沒有多少人在意的,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有道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這話用在朱楧身上一點都不爲過,大哥朱標生病後,探病的人絡繹不絕,爲了怕影響朱標休息,很多人都被擋在了門外。朱元璋更是每天去好幾次,每次都是無微不至地詢問太子的病情,搞得替太子診斷的御醫們壓力很大。

而他堂堂肅王生病後,前來看望的人寥寥無幾,朱元璋更是一次沒來,只是派了幾個御醫值班。

老朱真是偏心啊!

不過讓朱楧擔心的不是這個問題,後世的他十分喜歡研究明史,知道朱元璋這個人對於宗法制十分地維護,自己跟朱標爭風吃醋純屬沒事找抽。來到這個世界後,他也沒想着像一些穿越小說裡的主角一樣,憑着自己後世的見識,踩掉一個又一個競爭者,最後庶子逆襲,成功上位。因爲他心裡清楚的很,就算皇冠像雨點一樣落下來,也砸不到他的頭上。

他所擔心的是時間。從剛纔給自己看病的太醫口中得知,朱標大哥的身體已經漸漸不愈,很快就要掛了。在他的記憶裡,朱標是洪武二十五年的四五月份去世的,這才正月初一,難道他就要死了?

如果他真的死了的話,那自己現在正在經歷的這段歷史要比自己所知道的那段明史要提前了,提前多少還真不好說。

朱楧之所以擔心,是因爲他知道這個年代還有一個吊炸天的帖木兒帝國,打敗中亞無敵手,還順道滅了差點滅亡歐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帖木兒帝國的統治者帖木兒在永樂二年組織東征,想要滅亡中國,沒想到次年就死了,東征計劃就此流產。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大帝國之間的碰撞也就就此化解。這件事讓後世的軍迷十分遺憾,他們在各種貼吧、論壇中討論如果戰無不勝的帖木兒遇到同樣戰無不勝的朱棣的話,歷史會怎樣改寫。

後世的朱楧也曾經參與討論過這個問題,隨着討論的深入,他漸漸地瞭解了帖木兒軍隊的戰鬥力,並對此表示十分佩服。

如果這件事也提前幾年的話,那麼帖木兒在其有生之年是可以和中國打幾年仗的,而到那個時候自己所鎮守的甘肅地區一定會首當其衝(明朝實際控制範圍在嘉峪關以東,肅王朱楧鎮守的藩國在大明邊疆的最西北端,控制着河西走廊,是帖木兒東征中國的必經之地);再如果帖木兒東征恰恰發生在靖難之役期間的話,那麼無論是朱棣還是朱允炆都是沒功夫援助自己的,那麼到那個時候自己一個小小的肅國就要獨自面對橫掃亞洲大陸的帖木兒帝國的幾十萬精銳了。這個場面想想都不寒而慄。

想到這裡朱楧渾身打了一個冷戰,他已經承載了這個肅王的記憶,知道這個王爺不是養在深宮的花朵,而是擅長騎射和書法的青年才俊。只不過之前的肅王學習這些東西不是爲了充實自己,而是爲了憑藉着自身的本事來彌補出身的不足,獲得朱元璋的關注。沒想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兒子這麼能幹,就讓他從中原腹地的漢國去了西北邊疆的肅國(現在還沒有改封,快了)。

朱楧知道老朱的脾氣,他決定的事情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琢磨着讓他改變主意純屬白費力氣。那自己現在要做的就是在老朱面前再好好地表現幾把,爭取多要點資源,好在將來能將自己鎮守的那個蠻荒之地(明初河西走廊的確如此,下文會詳細敘述)建設的強大一點兒,希望能擋住那個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帖木兒。

第七章 山川形勢(改)第二百六十五章 窮途末路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武之師第一百三十三章 擴軍備戰(一)第一百一十章 公主來訪第二十七章 人心叵測第二百三十八章 利器第二百二十章 端妃勸進第一百一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一十章 公主來訪第三十六章 王的野望第一百五十八章 勇士(求訂閱啊,月底了,沒錢吃飯啦。)第一百一十二章 舌戰娜扎第一百七十四章 踩我腳了第二十一章 推行變法第二百七十三章 允炆登基第二百八十四章 消化回鶻第十五章 慰問工匠第十章 張國臂掖第六十七章 黛昱竹的私事第七十五章 大戰西藩(五)第八章 龍顏大悅第二百二十五章 設立東廠第七章 山川形勢(改)第一百五十九章 求訂閱,要吃飯。第二百六十章 罐頭和火繩槍第一百四十三章 副使者第六十九章 午時三刻第二百零四章 你死我活第一百四十九章 斬使者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朱請客第六十一章 密室殺人(一)第三十二章 收回財權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實邊第一百六十二章 求訂閱啊,救命啊。第二十四章 來者不善第九十三章 招攬人才第五十三章 四人雙升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城破第十三章 下鄉調研(改)第一百二十章 狩獵驚魂(六)第七十四章 大戰西藩(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斬使者第一百九十一章 奇襲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語重心長第十六章 手繪水車第二百零四章 你死我活第一百一十二章 舌戰娜扎第一百一十九章 狩獵驚魂(五)第五十九章 建國大業(二合一)第三百章 黃子澄的議論第十六章 手繪水車第二百五十五章 好事臨頭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慶王使者第六十六章 黛昱竹的秘密完本感言第一百三十一章 嚴密的保甲制度第六十二章 密室殺人(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奇襲第二百零七章 斬獲頗豐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發展戰略(二)第四十九章 回門第二百五十四章 朱元璋選秀女後記一 軍國大事第二百三十章 軍校校訓:親愛精誠第九十六章 陪伴王后第一百二十六章 狩獵驚魂(十二)第一百六十章 秘密武器(求訂閱,要餓死了。)第三十六章 王的野望完本感言第二百九十二章 齊泰的算盤第一百六十四章 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三章 封貢互市後記二第二百四十章 瓦剌第二百八十一章 朱允炆的決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一百六十八章 殺降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大明第三百零五章 大結局第三百零二章 獄卒的智慧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齊泰第十九章 籌劃變法第二百六十四章 世界觀被顛覆了第二百零一章 兵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擴軍備戰(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舌戰娜扎第二百七十五章 城破第二百六十章 罐頭和火繩槍第二百九十九章 齊泰黃子澄之爭第二百一十二章 賺錢第一步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立行宮第二百七十三章 允炆登基第十一章 召見諸將第一百二十二章 狩獵驚魂(八)第二百一十七章 祁縣晉商第一百二十四章 狩獵驚魂(十)
第七章 山川形勢(改)第二百六十五章 窮途末路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武之師第一百三十三章 擴軍備戰(一)第一百一十章 公主來訪第二十七章 人心叵測第二百三十八章 利器第二百二十章 端妃勸進第一百一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一十章 公主來訪第三十六章 王的野望第一百五十八章 勇士(求訂閱啊,月底了,沒錢吃飯啦。)第一百一十二章 舌戰娜扎第一百七十四章 踩我腳了第二十一章 推行變法第二百七十三章 允炆登基第二百八十四章 消化回鶻第十五章 慰問工匠第十章 張國臂掖第六十七章 黛昱竹的私事第七十五章 大戰西藩(五)第八章 龍顏大悅第二百二十五章 設立東廠第七章 山川形勢(改)第一百五十九章 求訂閱,要吃飯。第二百六十章 罐頭和火繩槍第一百四十三章 副使者第六十九章 午時三刻第二百零四章 你死我活第一百四十九章 斬使者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朱請客第六十一章 密室殺人(一)第三十二章 收回財權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實邊第一百六十二章 求訂閱啊,救命啊。第二十四章 來者不善第九十三章 招攬人才第五十三章 四人雙升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城破第十三章 下鄉調研(改)第一百二十章 狩獵驚魂(六)第七十四章 大戰西藩(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斬使者第一百九十一章 奇襲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語重心長第十六章 手繪水車第二百零四章 你死我活第一百一十二章 舌戰娜扎第一百一十九章 狩獵驚魂(五)第五十九章 建國大業(二合一)第三百章 黃子澄的議論第十六章 手繪水車第二百五十五章 好事臨頭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慶王使者第六十六章 黛昱竹的秘密完本感言第一百三十一章 嚴密的保甲制度第六十二章 密室殺人(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奇襲第二百零七章 斬獲頗豐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發展戰略(二)第四十九章 回門第二百五十四章 朱元璋選秀女後記一 軍國大事第二百三十章 軍校校訓:親愛精誠第九十六章 陪伴王后第一百二十六章 狩獵驚魂(十二)第一百六十章 秘密武器(求訂閱,要餓死了。)第三十六章 王的野望完本感言第二百九十二章 齊泰的算盤第一百六十四章 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三章 封貢互市後記二第二百四十章 瓦剌第二百八十一章 朱允炆的決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一百六十八章 殺降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大明第三百零五章 大結局第三百零二章 獄卒的智慧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齊泰第十九章 籌劃變法第二百六十四章 世界觀被顛覆了第二百零一章 兵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擴軍備戰(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舌戰娜扎第二百七十五章 城破第二百六十章 罐頭和火繩槍第二百九十九章 齊泰黃子澄之爭第二百一十二章 賺錢第一步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立行宮第二百七十三章 允炆登基第十一章 召見諸將第一百二十二章 狩獵驚魂(八)第二百一十七章 祁縣晉商第一百二十四章 狩獵驚魂(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