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

面對這種尷尬局面,首先起兵的曹操挺身而出,爲袁氏的兩位嫡子,打起了圓場。

曹操提議,後將軍袁術勤於王事,願意爲討董出力,那是大大的好事,應當成爲會盟的副盟主,在南方地區自領一軍,並完全可以根據南線的戰況,自行便宜行事。

但是,作爲這種地位的交換條件,袁術必須承認袁紹此次會盟中的盟主地位。

曹操與袁紹交好,可與袁術的關係也不是太差。以曹操的好色程度,與袁術之間的共同語言,那是相當不少。可以說,曹操在政治上追隨袁紹,在生活中引袁術爲夥伴,是在兩人之間左右逢源的和事老。

而且,曹操的老爹曹嵩也擔任過太尉一職,從身份地位上來說,比起袁紹、袁術也就差了一點而已。他開口說了話,別人看在曹氏一族,從曹騰時代在朝廷中積累起來的威望上,也要給些面子。

袁術雖然自視甚高,卻極會看風色。袁紹的崛起,已是不可阻擋。再鬧下去,其餘諸侯可就未必會這麼給面子了。見自己的基本目的得到同意,他自然不便在袁紹的主場多做挑釁。於是,袁術爽快的同意了曹操提出的“袁紹爲盟主”的條件。

見到袁氏的兩位嫡子,就地位的高低達成協議,各路諸侯也算是暗地裡鬆了一口氣。袁術雖然紈絝,畢竟整合了袁氏在老家的那一批實力。哪怕他的戰鬥力再差,只要矗在汝南南陽一帶,總也能分散董卓的不少兵力吧?

解決了袁氏內部的紛爭,曹操算是露了一回臉。接下來,爲了體現袁紹盟主地位的高貴,也爲了給好友袁紹撐場面。目前身上並無一官半職的曹操,還大膽的提出,出於壯大我方聲勢的需要,袁紹完全可以對外自號爲“車騎將軍”。如此一來,不但聯軍在面對董卓的“相國”之位時,沒有低人一頭的感覺。也方便爲己方獲得,出兵討伐董卓的足夠立場。

“車騎將軍”在漢朝諸將軍中位列第三,僅次於“大將軍”和“驃騎將軍”,秩萬石,金印紫綬,地位與三公相當,往往可以加上“大司馬”的稱號。

這個官位,執掌了大漢四夷屯警、京師兵衛、征伐背叛等重要軍事行動,在朝中沒有大將軍和驃騎將軍的時候。便是朝廷軍中第一人。

袁紹在自稱“車騎將軍”以後,便“天然”的獲得了進攻司隸“叛軍”的資格。於是,從法理上來說,董卓這個同樣爲自稱的“相國”,也不能對袁紹的“車騎將軍”形成心理優勢。這對於關東諸侯集體的討董大業,是很有幫助的。

如此貴重的朝廷高位,卻被曹操這個逃亡在外的白身,煞有介事的隨意授予他人。此等在朝廷制度中堪稱荒謬絕倫的做法。居然還惹得與會的諸侯紛紛低頭深思。從這一點來看,也不知道大漢叛逆這頂帽子。到底應該是哪一方更有資格戴上?

對曹操提出的這個提議,袁術由於他在前面給足了自己面子,也就只得捏着鼻子贊同。其餘的州郡大吏雖然暗中有不願意的,卻也不想與袁紹這樣的強人交惡,於是紛紛贊同。

既然與會者都願意承認,那新鮮**的大漢“車騎將軍”袁紹。就算是走馬上任了。雖然只有部分州郡會認可袁紹的這個官位,可比起董卓的“相國”之位來,袁紹在地位上,算是也不逞多讓了。

接下來,對於一些同盟之間的細節問題。各位州郡大吏本着“大漢爲一家”的原則,快速的通過了。反正討董的活動,消耗的又不是自己的資源和兵力,各位諸侯當然也樂得大方。

沒有人能夠想到,自此之後,大漢再無寧日。各位州郡大吏都還坐着趕走董卓,入主朝廷的美夢。既然以後的目的是要入朝,州郡地方上的那點兒消耗,卻又與諸侯們何干?錢糧若有虧空,讓繼任者慢慢填還便是。

就這樣,諸侯在酸棗的會盟活動,堪稱是成功的舉行,順利的結束。大家經過這樣一次會盟,統一了討董的認識,確定了進軍的主要方向。至於在會盟中的種種謀劃能不能真正實現,那就另當別論了。

會盟過後,一躍從二千石太守,變成萬石的車騎將軍的袁紹,對曹操的幫襯很是感激。他也是會做人的,回頭便投桃報李,將目前沒有任何正式官位在身的曹操,任命爲“行奮武將軍”。

所謂“行”“奮武將軍”中的“行”字,是暫時代理的意思。以漢時“將軍”稱號的貴重程度,還不像後世那樣爛大街。哪怕只是暫代的將軍,地位也高過校尉。曹操也就藉着袁紹的東風,再次擁有了與州郡二千石大吏們並列的資格。

當然,作爲接受“奮武將軍”稱號的代價,曹操在其他州郡大吏的眼中,就成爲了袁紹一系的骨幹成員,與袁紹之間的關係,不惟是同盟,更有主從之分。

對此,曹操並不介意。反正他跟着袁紹混,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就連當初曹操從雒陽城內出奔,也是受到袁紹的影響才成行的。

“酸棗會盟”的成功舉行,對董卓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當董卓讀完由廣陵名士臧洪起草的會盟誓詞後,氣的當場抽出腰間的七星寶刀,將面前的案几,一刀兩段!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車騎將軍紹、後將軍術、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行奮武將軍操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

“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在一旁侍奉着的郎中令李儒,等董卓氣憤稍定,從地上拾起這份會盟誓詞,低低的唸了一遍,臉上也不由得因爲憤怒而紅了紅。不過,他很快就回過神來,對岳丈董卓說道:

“丈人何必動怒?此等高談闊論,噓枯吹生之輩,也就是一張嘴皮子厲害罷了。若要用兵,這些跳樑小醜,除袁紹、曹操略有可慮之處,其餘皆爲草芥。我以爲,當務之急,不是對付關東聯軍,而是對付西方之敵。”

所謂的“西方之敵”,旁人聽到了,多半會以爲是指以韓遂、馬騰爲首的西羌叛軍。只是,董卓作爲目前雒陽城內軍政大權一把抓的最高首腦,當然知道,李儒口中的“西方之敵”,指代的人物,與韓遂之流無關,卻是一位威名赫赫的大漢名將。那人便是:

——左將軍皇甫嵩。

對於董卓當初一怒之下,因爲一個女子而與“大漢第一名將”皇甫嵩結仇之事,李儒暗中還是嘆息了良久。好好的一個親家,結果變成了冤家,這又是何苦來着呢?

李儒並不介意自己的頭上,突然多出一個岳母來。說起來,向馬氏求婚,還是他李儒在背後爲皇甫嵩提出的人選。如果能娶到皇甫規之妻馬氏,對董卓拉攏司隸豪族很有幫助,也能夠略微削弱皇甫氏的聲望,還能讓皇甫氏無話可說。

就算馬氏堅決不同意,哪怕是嚴詞拒絕,對岳父董卓來說,也沒什麼大不了,並不怎麼丟人。董卓若是乘機封賞馬氏一個頭銜,還能夠在朝野間留下一段佳話。這對塑造涼州一系官吏的形象,可是極有幫助的。

但是,董卓一時間的憤怒,卻讓整個關於此事的謀劃,都變得不可收拾。

這件事情,怎麼說都是董卓不對。漢時提倡“節烈孝廉”,皇甫規之妻義不再嫁,足以被人們評價一個“烈女”的頭銜。而逼殺烈女之人,當然不會在天下間,得到什麼好名聲。

就連董卓手下的涼州軍士卒們,在私下裡談到這件事情,也多半對首領的衝動表示遺憾。據說校尉李傕在一次喝醉了酒以後,對好友郭汜、樊稠說道,自己若是有心儀的女子,絕對不會動她一根手指頭。她若不願意嫁給自己,自己也當尊重她的意願,善待與她。1

親信如李傕尚且如此看法,其他無關閒人的觀點,由此不問可知。當初曹操之所以被董卓一怒之下,好一番緝捕,以至於無奈之下,不得不謀劃起兵討董,又何嘗不是受到了此事的影響呢?

皇甫家世代爲將,特別是在近幾十年以來,出了皇甫規與皇甫嵩這兩位第一流的帥才。這等表現,堪稱大漢當前第一將門。由此,皇甫氏一族在漢軍將士中的威信,不是一般的高。就連董卓的嫡系部下里,一旦談到可能與這位大漢名將交鋒,多半也立刻緘口不言。

而且,在董卓進京之時,朝廷爲了防止韓遂、馬騰等叛逆再次進攻司隸地區,可是調度了三萬大軍給皇甫嵩呢!

以皇甫嵩的用兵手段,有這三萬人在皇甫嵩手上,董卓根本沒有自信,能夠以武力,解決這根紮在背上的毒刺。(未完待續。。)

ps:??ps:1李傕的風流軼事:

唐姬是弘農懷王劉辯的妃子。劉辯死後,唐姬回到故鄉潁川,父親會稽太守唐瑁想要把她嫁出去,唐姬寧可死也不同意。等到西涼軍閥李傕攻破長安,抄沒關東地區,得到唐姬,想要娶她,唐姬堅持不從,李傕最終沒有和唐姬成婚,將其送回家中。

由此可見,李傕此人,也是個很有品的男人。他之所以在歷史記載中,形象會如此不堪,其實不過是“成王敗寇”的體現罷了。

第43節 虛實需暗探第95節 兩軍鬥智勇(上)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8節 小人偏遇吉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59節 驕兵終有悔第20節 美人猶奉侍(下)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第16節 文丑亦兇猛(下)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47節 漢宮現連環(五)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51節 羣氓一走私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47節 但埋頭種田(二)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31節 顏良戰典韋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7節 河北鏖戰烈(三)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15節 虎士癡未成(上)第10節 躊躇黃河岸(中)第41節 歡宴隱殺機(上)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65節 苦鬥馬不歇(中)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五 卷終·是非成敗轉頭空第33節 客來意帶殤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63節 袁紹定決心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64節 欲靜風不止第63節 袁紹定決心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65節 軍威強爲主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62節 冀州強龍伺第57節 孫堅戰且逃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35節 抽絲理亂麻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第16節 虎士癡未成(下)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16節 爭權論朝堂(二)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33節 先登浩浩威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36節 人傑當稱王?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8節 戰炁耀三軍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11節 兩軍窺匈奴(五)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58節 輕騎刺心腹
第43節 虛實需暗探第95節 兩軍鬥智勇(上)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8節 小人偏遇吉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59節 驕兵終有悔第20節 美人猶奉侍(下)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第16節 文丑亦兇猛(下)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47節 漢宮現連環(五)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51節 羣氓一走私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47節 但埋頭種田(二)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31節 顏良戰典韋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7節 河北鏖戰烈(三)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59節 梟雄大事成(一)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15節 虎士癡未成(上)第10節 躊躇黃河岸(中)第41節 歡宴隱殺機(上)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65節 苦鬥馬不歇(中)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五 卷終·是非成敗轉頭空第33節 客來意帶殤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63節 袁紹定決心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64節 欲靜風不止第63節 袁紹定決心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65節 軍威強爲主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三 卷終·此去經年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62節 冀州強龍伺第57節 孫堅戰且逃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35節 抽絲理亂麻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第16節 虎士癡未成(下)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16節 爭權論朝堂(二)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62節 意外得重禮第33節 先登浩浩威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36節 人傑當稱王?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8節 戰炁耀三軍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57節 短弓對強弩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11節 兩軍窺匈奴(五)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58節 輕騎刺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