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爲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爲內營力。

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游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

根據多方面的研究,古黃河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爲古黃河孕育期。

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

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

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過演變,有的變遷還很大。

如內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爲兩支,北支爲主流,走陰山腳下稱爲烏加河,南支即今黃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烏加河下游淤塞斷流約15公里,南支遂成爲主流,北支已成爲後套灌區的退水渠。龍門~潼關河道擺動也較大。

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育來說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生在下游。

歷史上黃河下游河道變遷的範圍,大致北到海河,南達江淮。

據歷史文獻記載,黃河下游決口氾濫150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早在石器時代,就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藍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現在黃河支流渭河;龍山文明出現在山東半島等等。

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

大約在4000多年前,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

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它部族,形成“華夏族”。

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爲“母親河”,爲“四瀆之宗”,視黃土地爲自己的“根”。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時間延綿3000多年。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

殷都(當時屬黃河流域)遺存的大量甲骨文,開創了中國文字記載的先河。

西安(含咸陽),自西周、秦、漢至隋、唐,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建都,歷史長達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

東周遷都洛陽以後,東漢、魏、隋、唐、後梁、後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陽建都,歷時也有九百多年,被譽爲“九朝古都”。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

黃河中下游地區是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最早的地區。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內已出現青銅器,到商代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開始出現鐵器冶煉,標誌着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在洛陽出土的經過系列處理的鐵錛、鐵斧,表明中國開發鑄鐵柔化技術的時間要比歐洲各國早2000多年。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都產生在黃河流域。

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等大量文學經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產生在這裡。

黃河流域年徑流量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

因受大氣環流的影響,降水量較少,而蒸發能力很強,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徑流量五百八十億立方米,僅相當於降水總量的16.3%,產水系數很低。

黃河是我

中國第二大河,但天然年徑流量僅佔全國河川徑流量的2.1%.居全國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於長江、珠江、松花江。

從流域年徑流深等值線來看,黃河流域水資源的地區分佈很不均勻,由南向北呈遞減趨勢。

因受季風影響,黃河流域河川徑流的季節性變化很大。

夏秋河水暴漲,容易氾濫成災,冬春水量很小,又感水源匱乏,徑流的年內分配很不均勻。

7~10月的汛期,幹流及較大支流徑流量佔全年徑流量的60%左右,而每年3~6月份,徑流量只佔全年的10%~20%。

黃河流域年徑流還存在連續枯水段持續時間長的特點。

長時段連續枯水,給水資源利用帶來許多不利影響。

黃河上游洪水多發生在九月,主要來自蘭州以上,蘭州洪水主要來自貴德以上。

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地形破碎,植被覆蓋率低,在大強度暴雨的衝擊下,產生強烈的土壤侵蝕,致使中游地區的洪水,挾帶大量泥沙。

黃河多年平均輸沙量中的89%來自中游地區,其中90%來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來自幾次高含沙量洪水。

現在是二月,但是姬長安知道,自己得預防幾個月之後可能會到來的黃河洪水了。

黃河早先並不叫“黃”河,而是叫“河”。

“河”被稱爲“黃河”,就是由於河水的顏色變了,所以黃河就姓了“黃”。

“黃河”的名稱始於東漢,但是不是說河水在此以前就不黃。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已有文字記說河水不清了.。

不過漢代時河水的黃色變得更引人注目了,以致人們用“黃河”來稱呼它,這個時候黃河的含沙量有了顯著增加。

如在漢朝中期有位大司馬史叫張戎(字仲功)的說:“河水重濁,號爲一石水而六鬥泥。”這是在漢早期還沒有人說過的現象。

在前漢中期以濁流聞名的是涇水,在漢武帝時“涇水一石,其泥數鬥”,在那時引涇水來灌溉農田,還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涇水和渭水流域,是黃土高原農業開發最早的地區。

而隨着這種開發,原始植被受到破壞,水土流失加重,致使河水愈來愈渾濁,大概發展到東漢時期變得顯眼,從而有了“黃河”之名。

從歷史記錄來看,自從黃河混濁以後並非總是混濁,它還有一個特殊現象,就是所謂的“河清”。

第一百八十三章 立軍虎賁第三百三十九章 殿試第一百零五章 大致議定第四百一十二章 除了用人命……第一百八十二章 募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神秘的玩意第二十七章 刺客大師第三百五十四章 姬方圓,使宋國第四百一十一章 豪賭第三百三十六章 華夏不可分割第一百零五章 大致議定第四百四十章 平大漢,回長安第二百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壓迫世家第九十四章 投降第三百八十二章 侯君集,惡鬼軍第三百八十四章 信仰之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一百五十四章 岷里拉第四百三十四章 逐漸崩潰的五德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船第一百六十四章 虎和狐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頭死鳥第一百五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一十六章 龍王廟第二百一十七章 殺入太極宮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人皆愛財第九十六章 糾結關於第三百六十一章第四十五章 倒拽九牛第六十六章 衛士與侍女第一百九十六章 察覺第二百九十九章 發兵四十萬第三百一十七章 會面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時代的大幕,終將拉開……第一百九十七章 絕筆第九十六章 糾結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唐海軍之精華第一百九十章 儀禮·士昏禮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方局勢第二百三十二章 帝路無礙第二百四十四章 改元第一百二十九章 黑夜中的殺戮第十一章 馬上弓弦疾第四十九章 薛訥第三百三十八章 謝南賦死(感謝宋子雅和書友160……打賞)第三十一章 彼岸花第四百三十三章 華夏之辯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九十七章 長今第五十三章 求娶第三百五十七章 殘酷的培養第四百一十九章 突圍,方向——亞歷山大!謹記汶川地震十年第一百零七章 故事第四百章 蒙古滅亡第二百九十九章 發兵四十萬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勢已定第二百零九章 未談先崩第一百五十九章 血衣皚皚第三百二十六章 岳飛諡忠武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五十九章 帝國之東第二百三十章 可恥的陽謀前奏第七十九章 處置第一百章 對錯第三百零七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秘石頭第三百零八章 屠中都第二十七章 刺客大師第二十五章 暮鼓晨鐘第一百一十六章 龍王廟第二百二十九章 隕石天降第三百章 戰爭,戰爭永不改變第十六章 爲國羽翼,如林之盛第三百五十四章 姬方圓,使宋國第三百八十四章 信仰之事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安三年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船第十九章 與薛仁貴的“恐怖”對話第九十二章 稱帝與破城的方法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爭結束第九十七章 長今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時代的逝去第四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宅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百家思想(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人皆愛財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字坡第九十一章 斧聲燭影第八十三章 繼續攻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豈曰無衣第四百零九章 太極殿燈火永不熄第五章 千戶第八十六章 之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下宮殿第三百零一章 鹽稅之貪第一百五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三十三章 華夏之辯第五十五章 詩鬼與藥王第九章 南北兩衙 東宮六率
第一百八十三章 立軍虎賁第三百三十九章 殿試第一百零五章 大致議定第四百一十二章 除了用人命……第一百八十二章 募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神秘的玩意第二十七章 刺客大師第三百五十四章 姬方圓,使宋國第四百一十一章 豪賭第三百三十六章 華夏不可分割第一百零五章 大致議定第四百四十章 平大漢,回長安第二百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壓迫世家第九十四章 投降第三百八十二章 侯君集,惡鬼軍第三百八十四章 信仰之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欲擒故縱第一百五十四章 岷里拉第四百三十四章 逐漸崩潰的五德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船第一百六十四章 虎和狐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頭死鳥第一百五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一十六章 龍王廟第二百一十七章 殺入太極宮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人皆愛財第九十六章 糾結關於第三百六十一章第四十五章 倒拽九牛第六十六章 衛士與侍女第一百九十六章 察覺第二百九十九章 發兵四十萬第三百一十七章 會面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時代的大幕,終將拉開……第一百九十七章 絕筆第九十六章 糾結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唐海軍之精華第一百九十章 儀禮·士昏禮第三百九十九章 西方局勢第二百三十二章 帝路無礙第二百四十四章 改元第一百二十九章 黑夜中的殺戮第十一章 馬上弓弦疾第四十九章 薛訥第三百三十八章 謝南賦死(感謝宋子雅和書友160……打賞)第三十一章 彼岸花第四百三十三章 華夏之辯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九十七章 長今第五十三章 求娶第三百五十七章 殘酷的培養第四百一十九章 突圍,方向——亞歷山大!謹記汶川地震十年第一百零七章 故事第四百章 蒙古滅亡第二百九十九章 發兵四十萬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勢已定第二百零九章 未談先崩第一百五十九章 血衣皚皚第三百二十六章 岳飛諡忠武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五十九章 帝國之東第二百三十章 可恥的陽謀前奏第七十九章 處置第一百章 對錯第三百零七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秘石頭第三百零八章 屠中都第二十七章 刺客大師第二十五章 暮鼓晨鐘第一百一十六章 龍王廟第二百二十九章 隕石天降第三百章 戰爭,戰爭永不改變第十六章 爲國羽翼,如林之盛第三百五十四章 姬方圓,使宋國第三百八十四章 信仰之事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安三年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船第十九章 與薛仁貴的“恐怖”對話第九十二章 稱帝與破城的方法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爭結束第九十七章 長今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時代的逝去第四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宅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百家思想(六)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人皆愛財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字坡第九十一章 斧聲燭影第八十三章 繼續攻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豈曰無衣第四百零九章 太極殿燈火永不熄第五章 千戶第八十六章 之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地下宮殿第三百零一章 鹽稅之貪第一百五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三十三章 華夏之辯第五十五章 詩鬼與藥王第九章 南北兩衙 東宮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