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宴席

就在這時,只見周瑞匆匆跑了進來,跪倒在地,也是大汗淋漓,不停喘着粗氣。

賈母急道:“這又是怎麼了?你們不是跟着老爺伺候的麼?怎麼回來了?”

周瑞深喘了口氣道:“小的們原本只在臨敬門外伺候,裡頭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只是方纔老爺出來,說林大爺被皇上認爲義子,特封了“誠孝郡王”,又賞了王府和許多賞賜,因出來時見林大爺被皇上招了去,想今日必是有朝中官員前去祝賀怕這邊只林姑娘一個忙不過來,外頭畢竟需要男丁主持,便讓小的回來報了老太太定奪。”

“啊?!!”賈母聽了卻是大喜過望激動的站起身來:“當真!!?真是大喜!快!快把你璉二爺和珍大爺叫來!”見林黛玉帶着紫鵑和晴雯雨竹隨着林福站起往外走,便道:“仔細多帶幾個人,一會與你珍大哥他們同去我才放心。”

黛玉聽了只得應下,衆人便紛紛向賈母和黛玉道喜。

王熙鳳笑道:“瞧瞧,這真不愧是老祖宗的嫡親外孫,如今居然封王了,真是了不得了。”

探春笑道:“可不是麼?虧的老祖宗平時沒白疼,連我們這些親孫女都嫉妒。”

賈母笑得合不攏嘴,畢竟是嫡親的外孫,自然是高興。

不久,便有幾個大管事找到聚在一起喝酒的賈珍賈璉領了過來。賈母便到:“如今你們林表弟封了郡王,想必一會便有祝賀之人去新王府,林丫頭畢竟是女孩家,又不擅這些個事,你們與林丫頭同去,幫着招待,可別失了禮數。一會,我也過去。。”

賈珍賈璉也是大喜,忙應下,帶着黛玉走了不提。

卻是林峰與周治隨着周政弘到了御書房,周政弘提點了幾句便放兩人離去,出了御書房,林峰正和周治說笑,卻見大明宮掌宮內監戴權迎上前來:“奴才見過太子,見過林郡王,給王爺道喜,。”

周治笑道:“他這是討賞呢?”

林峰卻也不以爲意,取出了一張百兩的銀票給了戴權,卻聽戴權又道:“皇后娘娘讓奴才請王爺去一趟。”

周治聽了便拉着林峰往皇后處而去,見了皇后行過禮後,皇后命人取來了幾套衣服對林峰道:“你如今爺是郡王的身份,怎能穿着身上這種常服出宮,平日也罷了,今日卻是必有官員前去祝賀,企不失了身份?”

說完又看向太子道:”皇兒也是,他不懂這些,難道你也不懂不成,今日你父皇賞的禮服怎的都已讓人送回王府去了,身上穿甚?“

周治一拍額頭恍然道:“母后說的是,孩兒最近幫父親批閱奏章,都快糊塗了。”

皇后無奈的瞪了周治一眼:“太子還需注意身體纔是。”

說完便有宮女捧了幾套禮服進來,全是各色蟒袍。

文武官員服飾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賜服等。蟒袍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蟒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內使監宦官、皇親國戚功臣名將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爲是極大的榮寵。

蟒袍也有講究,親王、郡王,通繡九蟒。世子公侯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額駙、奉國將軍等皆九蟒四爪。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以下是八蟒四爪。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

林峰對此不甚理解,便由着皇后和周治商量着取了一套淡黃色白雲五爪坐龍九蟒袍穿上,頭戴着紫金冠上嵌紫玉寶石,繫着白玉腰帶,足下麒麟翻雲靴。

“可真是合身,穿上之後果然不錯。”皇后打量了林峰一番,笑眯眯的點了點頭。

林峰也是高興,笑道:“謝乾孃費心。”

卻見周治對皇后道:“母后,今日乃是林峰封王之喜,孩兒想去他府上祝賀一番,不知可否。”

皇后笑道:“你去便是,難道我還攔着不成。”

周治因不好張揚,換下朝服穿上便服,兩人便出了臨敬門,早有儀仗隊長長的候着林峰出來,林峰和周治兩人也不是文弱書生,棄了轎子便騎了馬自有儀仗圍在中間前頭領路,往王府而去。

郡王儀仗有令旗二人,清道旗二人,弩一人,刀盾兵十六人,弓箭兵十八副,絳引、傳教、告止、信幡各二,吾杖、儀刀、立瓜、臥瓜、骨朵、斧各二,戟十六,槊十六,麾一,幢一,節一,響節六,紅銷金圓傘一,紅圓傘一,紅曲柄傘二,紅方傘二,青圓扇四,紅圓扇四,誕馬四,鞍籠一,馬杌一,拂子二,交椅一,腳踏一,水盆一,水罐一,香爐一,紅紗燈籠二,敔燈二,帳房一座,整個儀仗甚爲壯觀,不過除大日子卻也不需如此繁瑣,只憑個人喜好。

王府離宮倒也不遠,只是走了慢,過了半個多時辰,便早有林忠派了林全過來伺候領路。

林峰問劉全道:“這王府卻是怎樣?”一邊的周治聽了卻笑了笑道:“可是一處好地方,原是義忠親王老千歲的別院,地方甚廣,後他犯了事,抄了家便空了下來,只是好幾年了,難免稍顯陳舊一些。”。

一行又走了沒多久卻是儀仗停了下來,林峰與周治催馬至門口,自有小廝牽了馬去。卻見前方一處大院圍牆,一個硃紅大門早已開啓,中門大開。門口停滿了轎子馬車,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邊。

林忠遠遠便見林峰迴來,忙領着僕人紛紛行禮:“小的們恭喜大爺封王之喜。。。”

林峰也是高興道了衆人都有賞,便命他們繼續迎客,自領着周治往裡而去。剛進中門,牛繼宗裘良卻早已前來幫忙,幾人說了幾句,有大臣認出周治上前見禮三呼太子千歲,周圍的人紛紛都跪下行禮。

周治也是無奈,忙道:“衆位不必多禮,本宮今日不過是來賀誠孝郡王,以盡兄弟之誼,不需君臣之禮。”,衆臣連道不敢。

wωω¤ттkan¤¢ ○

林峰因見賓客多,身爲主人還需出迎,周治始終貴爲太子便對牛繼宗和裘良道:“兩位兄弟且幫我招呼太子,我前去迎客。”

三人倒也不見外,讓林峰自己出了來,出了大堂,卻見賈璉在院中幫忙招呼着僕人搬運拜訪官員們送來的賀禮,賈珍招呼着幾個賓客說笑着。

林峰上前道:“有勞珍大哥,璉二哥了。”

“王爺客氣了。。。”賈珍賈璉也倍感光彩,忙笑着回禮。

“這裡有勞二位哥哥,兄弟去迎客。。”林峰見不斷有人進來便道。

“王爺請。。。”

林峰邊走邊問林全:“妹妹可曾來了。”

林全道:“大小姐來了好一會了,這會子在內院與賈府里老太太、太太們正幫着招呼前來的誥命和夫人們。”

林峰停下腳步奇道:“怎的外祖母她老人家也來了?”

林全點了點頭道:“可不是,聽大爺封了王,老太太高興跟什麼似的,又怕這邊只大小姐一個女眷定是忙不過來的,便把太太姑娘們都帶來了,算是來祝賀也幫着招呼來賀的女眷。”

林峰停了一下道:“倒是讓外祖母費心了。”

林全道:“小的瞧着便是忙着,老太太也是高興的。”

林峰笑罵:“就你會說話。”

等到了中門,林忠卻也是第一次遇到這個陣仗,忙的滿頭大汗,起初倒是還好,都是些小官,但是漸漸的官員的品級也是越來越高,這似乎是官場的潛規則,越晚到的往往是越大的官員,在朝中身份越高,權利越大。

陸陸續續不斷有賓客前來,幸虧楊輔國心疼這個弟子來的早,更是讓兒子楊衍幫着迎客,在旁爲林峰介紹。

這些人有理國公柳彪之孫現襲一等子柳芳,齊國公陳翼之孫世襲三品威鎮將軍陳瑞文,治國公馬魁之孫世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修國公侯曉明之孫世襲一等子侯孝康,繕國公誥命亡故,故其孫石光珠守孝不曾來得.餘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孫,西寧郡王之孫,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孫世襲二等男蔣子寧,定城侯之孫世襲二等男兼京營遊擊謝鯨,襄陽侯之孫世襲二等男戚建輝,景田侯之孫裘良之弟裘仞。餘者錦鄉伯公子韓奇,神武將軍公子馮紫英,陳也俊,衛若蘭等諸王孫公子,不可枚數。更有六部尚書,朝中各大臣等,以及永昌駙馬等皇親國戚。

林峰原本想一一見禮卻被楊衍拉住:“王爺不可如此,這些王公子弟達官顯貴雖說不凡,郡王之尊卻遠在他們之上,即便行了禮他們也不敢受,必回更大的禮。”於是林峰便什麼也不需做,只是笑臉點頭迎客。

這一迎卻是足有兩個時辰,賓客方纔漸漸少了起來。林峰笑着命人帶左丞相劉裴延進去,卻見一個青年面帶微笑走來,正是今早在殿中站在林峰旁邊的那個青年。

楊衍在一邊道:“這是北靜郡王水溶。。。”

林峰知道,如今開國時封的王公弟子雖多,但是他們的國公、郡王的封爵,有的還在世襲,爵位卻已降了許多。還有一些卻是世襲罔替,比如北靜郡王,原來的四王,當日惟北靜王功高,及今子孫猶襲王爵。可見皇室對其水家的榮寵。

林峰拱手施禮“不想是北靜王爺。。。先前竟是不知。”,北靜王忙拱手還禮:“不敢。。今日倉促,略備了薄禮,還請笑納。。”見林府下人收了,便由管家林忠引着走了進去。

林峰看了水溶一眼來不及多想又有幾位郡王到來,便一一迎了,片刻後,卻見一年約六荀面色威嚴的老者行來,便問楊衍,卻聽楊衍驚道:“這是忠順親王老千歲,不想居然親自前來。。”

林峰便迎上前去行禮:“見過老千歲。。。怎敢勞老千歲大架,只消吩咐長府官招呼一聲便是”。

忠順親王呵呵一笑:“不需與我客套,叫聲皇叔便是,我便是欣賞你們這些年輕有爲的年輕人,不錯。。。”

楊衍見人來的差不多了,便交代林忠候着,自拉着林峰迎着忠順親王進了去。

衆人入了座,自是林峰周治水溶忠順親王等人一桌,其餘皆自動的按品級分座,筵席擺了怕是有近百桌。剛已坐下,卻聽外頭一個尖銳的聲音:“皇上駕到。”

於是所有人便都呼啦啦的下跪磕頭山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響徹夜空。

內院,賈母黛玉等人正招呼着一衆夫人,卻聽一聲巨響,忙打發丫鬟出來詢問,片刻回來後因道:“據說是皇上親自過來了。”

賈母聽完方纔喜道:“阿彌陀佛,真是皇恩浩蕩。”

周政弘讓衆人起了便到林峰的這一桌,一起吃了一會,閒聊了幾步,喝了酒方纔浩浩蕩蕩離去,一衆官員也都放開了開始吃喝談天。

林峰一桌桌的敬酒,到了賈璉賈珍處道:“多謝兩位哥哥了費心,不然今日小弟還真不知怎麼樣呢?”

賈珍賈璉忙起身:“王爺嚴重了,不過舉手之勞。。”

林峰又謝了幾句,方回了那已桌。

由於第二日是六天一次的朝休,不需上朝,這一筵席只從酉時到了巳時,從天黑到了天大亮衆人方纔漸漸離去。林峰實在堅持不住吩咐了家丁將醉倒的周治和裘良扶去客房休息,又交代了林忠幾句,便酒勁上涌醉了過去。

下人們忙扶着往內院而去,內院卻是早已散了,黛玉因昨日睡的晚,方纔起身,正由紫鵑梳着頭,卻聽外頭雨竹道:“晴雯,快來幫我扶着大爺,大爺醉倒了。”

晴雯聽了忙往外跑,見了兩個家丁站在院外不能進來便與雨竹接過手,扶着林峰說道:“怎喝的這般醉了。。”

第101章 無題第112章 接見第31章 朝會第11章 獻策第106章 過年第86章 戰第118章 武第88章 進京第89章 慕容第100章 天子第139章 會元第146章 暗流第58章 直隸第七十六章第102章 射圃第55章 大壽第124章 雙雲第20章 年關六十一章 接着抄第二十二章第34章 賽貂蟬五十九章 蘇瑾第127章 風寒第230章 老實人第七十六章第54章 莊家第125章 趕考第100章 天子第53章 甄家第4章 侍讀第27章 打醮第36章 螃蟹宴第30章 薛家第134章 審案第31章 朝會第134章 審案第7章 珠花第145章 誇官第123章 護駕第12章 封王第111章 唐陋第103章 接駕第21章 省親第149章 午門第44章 年節第14章 家學第74章 沈雲第57章 雲南第85章 京城第80章 權傾朝野第151章 後宮第77章 官司第94章 心機第60章 赦免第132章 天子門生第124章 雙雲第126章 鳳姐心計第4章 侍讀第98章 登基第133章 紈絝第3章 楊家第17章 封妃第78章 夏家第127章 風寒第86章 戰第15章 訓斥第147章 官司第146章 暗流第10章 回京第69章 官啊第143章 復活第148章 案第24章 魔魘第146章 暗流第77章 官司第58章 直隸第81章 擔憂第52章 衛公子第147章 官司第101章 無題第134章 審案第60章 赦免第29章 鬥毆第110章 逆鱗第3章 楊家第45章 祭第90章 策第122章 崑崙第51章 平安州第127章 風寒第112章 接見第4章 侍讀第102章 射圃第118章 武第20章 年關第115章 密報第56章 抄撿第1章 重生第230章 老實人第139章 會元
第101章 無題第112章 接見第31章 朝會第11章 獻策第106章 過年第86章 戰第118章 武第88章 進京第89章 慕容第100章 天子第139章 會元第146章 暗流第58章 直隸第七十六章第102章 射圃第55章 大壽第124章 雙雲第20章 年關六十一章 接着抄第二十二章第34章 賽貂蟬五十九章 蘇瑾第127章 風寒第230章 老實人第七十六章第54章 莊家第125章 趕考第100章 天子第53章 甄家第4章 侍讀第27章 打醮第36章 螃蟹宴第30章 薛家第134章 審案第31章 朝會第134章 審案第7章 珠花第145章 誇官第123章 護駕第12章 封王第111章 唐陋第103章 接駕第21章 省親第149章 午門第44章 年節第14章 家學第74章 沈雲第57章 雲南第85章 京城第80章 權傾朝野第151章 後宮第77章 官司第94章 心機第60章 赦免第132章 天子門生第124章 雙雲第126章 鳳姐心計第4章 侍讀第98章 登基第133章 紈絝第3章 楊家第17章 封妃第78章 夏家第127章 風寒第86章 戰第15章 訓斥第147章 官司第146章 暗流第10章 回京第69章 官啊第143章 復活第148章 案第24章 魔魘第146章 暗流第77章 官司第58章 直隸第81章 擔憂第52章 衛公子第147章 官司第101章 無題第134章 審案第60章 赦免第29章 鬥毆第110章 逆鱗第3章 楊家第45章 祭第90章 策第122章 崑崙第51章 平安州第127章 風寒第112章 接見第4章 侍讀第102章 射圃第118章 武第20章 年關第115章 密報第56章 抄撿第1章 重生第230章 老實人第139章 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