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破釜沉舟

橫行 (31)破釜沉舟

31破釜沉舟

戰場是寧遠精心挑選的,後魏與中國的聯軍身後十里就是運河,寧遠的意思很明白,他要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打跨聯軍。E3最新更新{金}{榜}有一點寧遠很不明白,那就是以白雲起的精明,難道會看不出來自己選擇這個戰場的意思?可是白雲起愣是答應了,這樣一來,一旦戰敗,聯軍要想全身而退,幾乎是不可能的。看來精明人也有犯糊塗的時候,寧遠只能這樣理解了。

今天是約戰的日子,大軍三更造飯,五更開拔。忙碌的軍營中寧遠依舊穩坐在案前,腦子裡想的卻是昨夜父親的教誨。如此大戰不是寧遠就能做主的,寧大先生三天前就親臨戰場,只不過一直沒露面,一直在暗中指揮,張楚軍的數量也不是戰前白雲起判斷的那樣,只能出動二十萬。就在齊州城西十里外,寧大先生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正在那藏着,今天才會出現接替監視齊州的任務,所以寧遠能調動的兵馬至少在27萬,這也是寧遠敢於挑戰聯軍的主要因素,在寧遠看來,白雲起這一次是着了自己的道了。

“中國軍自白雲起當政以來,經歷過匈奴和內戰的洗禮,其戰鬥能力遠要高於後魏軍,故而明日一戰,當審時度勢,以精銳之師先破後魏軍,聯軍自然不敵。”寧大先生的話還在寧遠的耳邊迴響,出征的戰鼓已經咚咚的響起。穿戴好盔甲,寧遠慢慢的走出營帳,二十七萬大軍已經做好一切出徵準備。

“大丈夫當建功立業,張楚國運就拜託你了。”這是寧大先生給兒子的臨別贈言。

運河如同一個安靜的孩子在黎明前沉睡,十幾座提前搭好的浮橋上,二十萬聯軍正有條不紊的渡河,黑暗中白雲起一身戎裝,站在河邊,默默的看着將士們邁過河去。{金}{榜}

今天一早,大軍用完早飯,白雲起出後魏軍中,手中拎着一條大木棒,所有士兵都沒有明白白雲起要做什麼。白雲起站到做飯的大鍋前大聲吼道:“大家都吃飽了麼?”

“都吃飽了!”士兵們沉聲齊道。

“很好!”白雲起微笑着道,手中木棒猛的舉起來,猛的將大鍋砸個粉碎,在衆官兵驚訝的目光中,白雲起大聲喊道:“今日一旦戰敗,也不知道誰還有性命回來吃這大鍋飯,還不如砸了省事。傳我的命令,吃完早飯,所有炊具一律銷燬,後勤人員也要做好上戰場的準備。”說完這些白雲起便默默的轉身離開,所有士兵都感覺到一種奇特的心情在軍中瀰漫。

“陛下,大軍已經全部過河。”傳令兵來到白雲起面前大聲彙報,白雲起聽了揮揮手,催動馬匹,帶着身邊的五百親兵開始過河。

二十萬大軍列好隊型,對岸做好了一切奔赴戰場的準備。白雲起過河之後並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又下了一道命令。

“所有浮橋一律燒燬,所有船隻一律鑿沉。”白雲起這道命令把全軍都嚇了一跳,這一下不是把自己的退路全斷了麼?一直跟在白雲起身邊的胡君柏沉不住氣了,開口權白雲起道:“陛下,如此是否欠妥當?”白雲起沒有回答,只是默默的看着運河。看着河水緩緩東去,這時候白雲帆知道這一命令後也趕了過來,見了白雲起便着急道:“陛下,此舉不妥,我等死則死耳,陛下萬金之軀,怎麼也該留條退路。”

全軍都安靜的看着白雲起,等待着白雲起的決定。

白雲起催動坐騎,來到列好隊型的士兵面前,對着二十萬雙眼睛大聲吼道:“此戰關乎兩國的命運,一旦戰敗,亡國也就是時間上的事。=金==榜=上了戰場大家都是一條命,沒什麼高貴低賤的區別,寡人站在這裡向大家保證,今日一戰,哪怕是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寡人也會親自給他擂鼓助威。如有違背,如同此鞭。”白雲起說完將手上馬鞭用力折斷,輕輕的丟在地上。

“陛下!……。”胡君柏還想開口勸白雲起,白雲起開口打斷道:“你們不用勸我了,我意以決,必定與三軍共進退,同生死。”

再也沒有人開口說什麼了,白雲起站在高處,對着運河對面大聲吼道:“點火!砍繩!”早有準備的士兵在橋上堆上柴火,用火把點然十餘座浮橋,接着砍斷纜繩,任浮橋在河面上燃燒着滾滾東去。

二十萬大軍鴉雀無聲,默默的看着這一切,看着白雲起那挺拔的背影,看着東邊的天上的魚白肚子的出現。三軍肅然,隨着浮橋上的火光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外時,一種悲壯的情緒出每一位士兵的臉上。

“出發!”白雲起下達了進軍的命令。

“咚咚!”戰鼓擂響,士兵們邁着堅定的步伐,朝戰場而去。

兩軍先鋒於太陽初升時遭遇,短暫的試探性互相進攻後,雙方的都明智的停止前進,大軍相對而望,各自步陣。

大戰前的戰場安靜的怕人,除了士兵的腳步聲,就只聽見戰旗在晨風中獵獵飛舞的聲音。突然間聯軍中爆發出一陣驚天動地的歡呼聲,對面的寧遠凝神一望,原來是一面王旗被立了起來,旗幟下面是一身戎裝的白雲起,白馬銀搶,冷冷的看着對面,面無表情的接受着士兵們的歡呼。

站在高出瞭望着戰場的寧遠看見這一切,心頭猛的一沉,聯軍中的後魏軍也表現出一種與往常不同的氣勢,難道是因爲白雲起的出現才產生這些變化?白雲起不愧是白雲起,果然親自出戰場上。出道以來未嘗一敗的白雲起,今天將是你輝煌的終結。寧遠在心裡默默的這樣對自己說。

歡呼之後又是一片死寂,雙方陣型已經擺好,就等着大戰的開始。

按照戰前的佈置,張楚大軍擺好了陣型,中軍乃全軍的中樞,也是對手衝擊的主要方向,寧遠以步兵組成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線,相信沒有任何對手能突破。十萬精銳重騎兵被擺在右側,這是張楚軍今天衝擊對手的主力。看對手的旗號,今天重騎兵對面的正是以後魏軍爲主的聯軍,寧遠頗有一種正中下懷的意思。

今天白雲起擺了一個奇怪的陣型,一般騎兵都放在兩側,這樣便於發揮騎兵的機動性,可是白雲起卻將六萬騎兵擺在了中軍,難道是想中央突破自己的陣型麼?想到自己在中央佈下的重兵,寧遠的信心更加充足了。

大戰一觸即發,戰場上只能聽見風聲呼呼的吹動旗幟,一旦戰鬥打響,將不知道有多少人從此再也回不了家鄉。戰馬似乎也被這肅穆的氣氛所感染,不安的踏着碎步,喘着粗氣。雙方都在凝聚着殺氣,等待着戰鼓擂響的一刻。

“咚咚咚!”戰鼓三通響後,張楚軍猛然間爆發出震天動地的喊殺聲:“殺!殺!殺!”令旗舉起,三軍同時向前推進百步,整齊的步伐震的大地都爲之顫抖,張楚軍先動了。

戰鼓響了,白雲起的王旗之下,一身素白的白雲起親自站在戰鼓前,掄起巨大的鼓捶,咚咚的擂響戰鼓,三軍齊聲喊殺,不甘示弱的也向前推進了一百步,大戰終於爆發了!

最先出動的正是張楚軍的騎兵部隊,張楚鐵騎,天下聞名,這些用沉重的盔甲包裹起來的騎兵,彷彿就是一輛輛小型的坦克,也是當年張楚橫掃中原聯軍的法寶。今天他們當然要繼承前輩的輝煌,作爲主攻的力量,張楚重騎今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快速摧毀後魏軍的抵抗意志。寧遠一直這樣認爲,後魏與中國的聯軍存在的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雙方臨時配合,在指揮上肯定很難做到步調一致,這也是寧遠上來就用重騎兵衝擊後魏軍的原因。

第一梯隊的五萬張楚重騎兵發動了,披上近百斤護甲的騎兵,發動時捲起滾滾煙塵,馬蹄聲的共鳴震的大地在微微顫抖。

看見張楚騎兵出動,白雲起臉上露出了微笑,早有士兵替下白雲起繼續擂鼓,白雲起站到王旗之下,注視着戰場上的每一個變化。

令旗揮動,訓練有素的連鎖車兵立刻動了起來,一輛輛包着鐵甲的車輛被快速的連成一道臨時的防護牆,車兩側的支架被撐開,一根根閃亮的鐵槍朝對面的鐵騎指來,成爲了後魏軍前的第一道防線。

連鎖車被派到自己的軍中時,胡君柏並沒有把這東西當一回事,等到那些士兵熟練的搭起一道攔阻對手騎兵的陣線時,胡君柏才明白白雲起的用意,按照事先白雲起的佈置,兩萬強弩兵躲藏在一萬重步兵組成的防線後面,時刻準備着快速上前,用強弩吞噬一切對手。

後魏強弩天下聞名,射程遠達兩百步,弩身又精鋼打造,穿透力強大,這是後魏賴以生存的獨門武器。

張楚騎兵慢慢加速,距離對手越來越近了,雖然也發現了對手搭起的連鎖車,可是也不能因此加速打亂前進的節奏,重騎兵衝刺的時間是有限的,必須要在這有限的衝刺時間裡發揮出最大的殺傷力。

故事的引子34 軍心下385 逃亡3 爭渡14 營銷方略37 兄弟之事3144 罵陣23 談判35 意外的遭遇8688928 中國實力39 用間10 試探9 再踏青樓29 逼宮第六 部134244 民族之恨18 山崩地裂7811 訪客4 逼將21 連環奇謀下44 民族之恨35 意外的遭遇15 蒺藜爆8126 血染西京5 逃亡28 兩難133 反擊199 風雨前夜4 逼將7016 邊關之亂12 後魏風雲上8 中國實力6819 巧合20 玲瓏入獄41 大火89471 訪賢25 白日619 夏日3176477 往事14 新寵34 主動出擊21 矛盾復矛盾14637 身份暴露8 買賣604923 丈夫之怒8220 連環奇謀上49 罷兵36 陰差陽錯23 情定沙州上5 妥協4935 意外的遭遇14 新寵42 人才之道20 審訊410 帝王之作38 回馬槍2745 永世朝定大結局3929 逼宮7123 丈夫之怒50 決戰215 逃亡18 從軍153 難局第六 部716 山中決戰2860第六 部932911 訪賢
故事的引子34 軍心下385 逃亡3 爭渡14 營銷方略37 兄弟之事3144 罵陣23 談判35 意外的遭遇8688928 中國實力39 用間10 試探9 再踏青樓29 逼宮第六 部134244 民族之恨18 山崩地裂7811 訪客4 逼將21 連環奇謀下44 民族之恨35 意外的遭遇15 蒺藜爆8126 血染西京5 逃亡28 兩難133 反擊199 風雨前夜4 逼將7016 邊關之亂12 後魏風雲上8 中國實力6819 巧合20 玲瓏入獄41 大火89471 訪賢25 白日619 夏日3176477 往事14 新寵34 主動出擊21 矛盾復矛盾14637 身份暴露8 買賣604923 丈夫之怒8220 連環奇謀上49 罷兵36 陰差陽錯23 情定沙州上5 妥協4935 意外的遭遇14 新寵42 人才之道20 審訊410 帝王之作38 回馬槍2745 永世朝定大結局3929 逼宮7123 丈夫之怒50 決戰215 逃亡18 從軍153 難局第六 部716 山中決戰2860第六 部932911 訪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