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

經過了夏博海、秦錚、肖建軍、王雲鵬等人的協商以後認爲,控制山東,最好是將從上由下和從下至上這兩種方式並用,但是以從下至上方式爲主,而以從上由下方式爲輔助,畢竟控制基層和土地改革纔是最重要的事情,這是關係到穿越集團的統治基層。

不過由於目前穿越集團的相關專業人手不足,因此從下至上的控制行動不宜全面展開,而是應該分步進行,首先是以控制萊州府爲目標。

萊州府位於山東半島和大陸的連結區域,北臨渤海、南臨黃海,將整個山東一分爲二,分爲半島區和大陸區,也是以前膠州灣的所在地區,因此控制萊州府,就控制了山東的中心地區。而且萊州府共有6個縣、一個散州,目前穿越集團己經控制了三個縣,以目前穿越集團的人力物力資源,要控制萊州府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然後再以萊州府爲基地,向山東的其他地區進行由下至上的控制擴張,方式和膠州、高密、即墨三縣一樣,首先從農村開始,然後向縣城發展,最後才取得府、州的控制權。而在此之前,清廷的府、州、縣官員均可以暫時留任。

在另一方面,對山東省的高端官職也不能放棄,可以先把省一級的官位都弄到手裡,這樣纔有名議上的全省最高權力,並且可以向各級府、州、縣的官員發號司令,並配合基層的行動,這樣上下結合,相互取長補短,是目前最好的方案了。這一來袁世凱的示好建議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因爲濟南是山東的首府,行政管理中心,也是山東巡撫的駐節所在地,因此必須全面控制濟南。

而穿越集團最終的目標是力爭在未來一年的時間內,全面控制山東地區,或者是控制山東的絕大部份地區,並完成大部份地區的土地改革工作。

這時清廷的回電也發到了青島,清廷終於確認完全接受穿越者提出的三個大原則,於是雙方的協商又全面展開。而李鴻章還向秦錚提議,這一次將分別就山東(附帶北京)、天津、上海三個方向,進行分頭的談判,並且指派由袁世凱、張佩綸、李經方三人負責和穿越者進行細節談判,自己只是作總方向的把握就行了。

這樣不僅能夠加快談判的效率速度,而且李鴻章的擔子也輕鬆一些,畢竟李鴻章己是快80歲的老人,這大半年的時間裡,爲清廷的命運四處奔走周旋,並想盡辦法多保全一點清廷的利益,儘管不像舊時空那樣爲了談判累得心力焦悴,最終喪命,但也是極耗費精力的事情,因此現在的李鴻章也確實是身心俱疲,而下面的談判畢竟不是和各國的談判,也用不着那麼緊張,可以放手讓年輕一代的人去幹。

對李鴻章的建議,秦錚到也沒有異議,這也是讓其他穿越者得到煅練的機會,畢竟秦錚不是專業的外交人員,以後除非是遇到重大的事情,秦錚也應該少出面,而是交給外交人員去處理。

協商重新展開了以後,山東(附帶北京)交割的細節協議首先確定下來,畢竟雙方對於山東處理,都做好了充份的準備,而且清廷也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多作糾結。

最終雙方達成的條件是,由清廷策封穿越者出任山東巡撫、布政司、按察使、道臺、提督、總兵等省一級的官職,而其餘府、直隸州、散州、縣官員全部留任,一直到其任期結束爲止,然後再由穿越者派人接任,或向清廷要求留任,如在其餘府、直隸州、散州、縣官員在任期內有不稱職的,穿越者也可以向清廷要求撤換罷免,而清廷保證按穿越者的提議、對山東各府、直隸州、散州、縣官員進行策封或者是罷免。

這樣的條款,等於是讓穿越集團擁有了對山東全部地方官員的人事任命、罷免權力,這也有利於穿越集團對山東的各地方官員發號施令,確保政令暢通;由其是在穿越集團接管山東的初期,這是十分重要的權力。而對清廷來說,儘管將山東交給穿越集團管轄,但山東的地方官員的任命、罷免仍然需要有清廷下令,這樣從形式上來說,清廷依然對山東有管轄的權力。

另外清廷還有一個如意算盤,就是將來如果和穿越集團發生權力衝突的時候,還可以在人事任命上設置障礙,做爲和穿越集團博弈的籌碼。而穿越者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但並不在意。

穿越集團也再次承諾,在山東開始移交時,將分兩批從北京地區全面撤軍,並且與清廷的接管軍隊作好交接,而且人民軍的物資、財產,還有人民軍在北京招募士兵的家屬均可以隨軍帶走。

上海租地的協議也沒有花費多長的時間,畢竟這也不是什麼大事,最終確定劃歸給穿越集團的地域範圍是上海公共租界的東區以北開始,一直向北沿伸到黃浦江的入長江口,面積約爲2萬餘畝,爲公共租界的2/3。雖然這一塊地區的位置較偏,但卻揭守住黃浦江的入長江口,屬於黃浦江水道的拆衝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穿越集團在這一片土地上獲有和租界同樣的權力,但不能被稱爲租界,最後還是穿越者想出來一個名稱,稱爲上海經濟特區,最高行政長官稱爲上海特區道員,從三品,當然是由穿越集團派人擔任,並甴清廷策封,而且在名議上受上海道臺的節制。

而只有在天津的責權範圍劃定上,雙方陷入了反覆的拉劇中,雖然清廷己經同意只收迴天津老城,原租界區爲穿越集團管轄,並且劃定以海河爲界,海河以南,天津老城以東的地區,以及海河以北的塘沽一帶地區,均爲穿越集團所有,大體相當於舊時空的天津津南區和濱海新區的範圍,而且清廷也同意將天津海關,以及海河從大沽口到天津老城的航運權、鐵路經營權全部交給穿越集團管轄,而名稱上仍然仿照上海,稱爲天津經濟特區,設特區道員爲最高官員。

但清廷也對穿越者提出幾個要求:一是保證清廷的南方各省的錢稅糧賦向北京的運輸;二是保障南方各省的物資向北方的供應;三是要求穿越者不能在天津特區駐軍。前二條都是確保北京的物資保障,而第三則是保障北京的安裝。清廷的考慮是,就算雙方最終惡交,穿越者從天津向北京發動進攻,但要從山東調兵在天津登陸,到發起進攻,至少需要5-8天的時間,而這一段時間也足夠清廷調兵遣將防禦,甚致還可能搶在穿越者進攻之前,率先攻佔天津特區。

穿越者經過協商之後,回覆清廷,可以答應這三條,但也提出了幾個條件,第一是天津到上海的航道經營權由穿越者全權控制,所有來往清廷、及外國船隻均需受穿越集團的管理;第二是清廷也不得在天津駐軍;從天津至北京沿線的炮臺、軍營、軍庫一率清除。第三是拆除天津老城的城牆,雙方人員可以自甴來往,不得設置障礙。

這三條自然是對清廷提出的條件針鋒相對,首先是要壟斷天津到上海的航道經營權,因爲這條水道的經濟價值極大;其次也是要確保天津特區的安全,誰都不在天津駐軍,這樣到了戰時,就都有迴旋的餘地。而要求拆除天津老城的城牆,一來是爲了達成雙方的防禦平衡,天津特區是沒有城牆的,而且穿越者也不打算在這裡建牆;二來也是爲了雙方的人員來往,天津是一個以流通經濟爲主的地區,一但失去了流通性,天津就會變成一塊死地,這自然也不是穿越者所希望看到的局面,因此打通天津特區和老區之間的流通,對天津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雙方又就各自的條件展開了脣槍舌戰,以至於山東、上海的談判結束以後,雙方的全部人員也都投入到關於天津的談判中來。

最終雙方總算是達成了一致,穿越集團答應保證北京的物資供應,也放棄壟斷天津到上海的航道經營權,但作爲補償,將獲其他航道的經營資格,俱體情況將由穿越集團和上海輪船招商局、以及太古洋行進行詳細協商;雙方均不得在上海駐軍,但可以進駐警察人員管理各自地區的治安,警察只能配手槍,而不得配備步槍以及其他的武器;清廷答應在北京至天津沿線間,只在楊村駐守1千軍隊,而且不配備除手槍、步槍以外的所有武器,也保證不在北京至天津沿線間修建炮臺、軍營、軍庫等;清廷答應拆除天津城牆,並保證人員自由流通,但在出入之間,仍要進行必要的檢查,而俱體的檢查內容,由雙方協商決定。

談判一共進行了12天,終於搞定了所有的細節條款,李鴻章將條款發電到西安,請清廷進行最終的審批,然後才能最後的簽約。

兩天以後,清廷回電答覆,同意李鴻章在協議上簽字,並要求穿越集團儘快將受封的人員、官職名單上報,這樣清廷纔好正式策封,完成招撫的最後一步。

幹是就在第二天,由李鴻章代表清廷、秦錚代表穿越集團在商定的協議上簽字,當然雙方也約定好,這一份協認並不對外公開,僅僅只在各自的內部傳閱,因此在後來被稱爲【青島密約】。

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戰(三)第一五四章 新農村建設(五)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三二七章 奉天會戰(上)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四七七章 山海關之戰(六)第五五五章 接受談判(七)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二四八章 創業(一)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二七六章 返回天津第四二四章 進攻北京(三)第一九二章 訪問英法(三)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區(十二)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一二六章 天津會議(下)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二四九章 鑑定圖紙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三六三章 媒體(一)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一二七章 電報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七十九章 陸軍編制(三)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三三五章 工業成就(一)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九章 村民第二六八章 根據地(十)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四十六章 擊沉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二二三章 青島戰役(七)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應(二)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一五六章 對日談判(上)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
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戰(三)第一五四章 新農村建設(五)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三二七章 奉天會戰(上)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四七七章 山海關之戰(六)第五五五章 接受談判(七)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二四八章 創業(一)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二七六章 返回天津第四二四章 進攻北京(三)第一九二章 訪問英法(三)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區(十二)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一二六章 天津會議(下)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二四九章 鑑定圖紙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三六三章 媒體(一)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一二七章 電報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七十九章 陸軍編制(三)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三三五章 工業成就(一)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九章 村民第二六八章 根據地(十)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四十六章 擊沉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二二三章 青島戰役(七)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一六三章 日本的訪問(六)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應(二)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一五六章 對日談判(上)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