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北京(下)

被李鴻章引爲恥辱的,至今念念不忘的,便是這山東。

晚清這個體制之下,督撫是第一人,有若另一個時空的省委書記,正常情況拿到了督撫好生經營,便是拿到了一省。

淮軍的根基是在蘇滬奠定的,到現在江南製造局、上海海關甚至整個江蘇都沒有脫離李鴻章的控制。

雖然在名義李鴻章已經離蘇十多年,可是去年樞府有意讓李鴻章總領兩廣防務,那時候李鴻章一面罵“樞府調度,以珠彈雀”,一面直接下令準備從江南調度二三十個精銳營頭準備帶到廣西,這本在兩江總督的權責之內,可是兩江總督卻是連個屁都不敢放。

而李鴻章的本職則是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直隸牢牢地抓在他的手裡,只是在江蘇與直隸,卻是夾着一個山東省,誠是一樁不快之事。

李鴻章想要拿下山東和河南的印把子,那也是想了十幾年,但是終李鴻章一生,從剿捻的丁寶到甲午時的李秉衡,山東從來是和淮系唱對臺戲的。

李鴻章雖然能掌握些防軍和海軍,但是山東巡撫的位置卻是淮軍水滴不穿,針插不進。

而爲了拿下山東巡撫的位置,當年李鴻章也是下了血本,當時潘鼎新轉調山東按看使,離山東巡撫只有幾步之遙,爲此他特意讓潘把七營鼎軍帶去,這七營鼎軍算是淮軍的基本部隊,潘鼎新入魯後一口氣擴成了十七營,並藉機做到了山東布政使-差不多是山東省長的位置。

但是這次搶印把子卻是完全失敗了,當時的山東巡撫便是以率三營練勇入魯卻規復全魯地丁寶,在晚清是紅得發紫的強人,大名鼎鼎的宮保雞丁,潘鼎新在他面前根本玩不轉,被迫告病還鄉。

到了後來,丁寶乾脆和左宗棠玩了一個雙簧,一個請裁撤鼎軍,一個迫不急待地立即批准,把十七營鼎軍裁得乾乾淨淨,連點渣子都沒剩下。

可憐潘鼎新地鼎軍原來是淮軍兵力最衆地五六個營頭之一。到現在爲止連點老底都沒剩下。所以到了湖南巡撫任上也是頗受制約。

而現在李鴻章卻是舊事重提:“琴軒之材。只要不要象銘傳那般意氣用事。我想回任個山東巡撫總沒有問題吧?只需要他立下經天緯地之功。誰也不讓琴軒明珠蒙塵!”

旁邊張佩綸卻是說了一句:“中堂。琴軒此去。確可成就一番事業。只是他隻手南行。黑旗匪寇兵多將廣。有昔年長毛崛起之勢。不可小視啊!”

李鴻章卻早有成算:“這一次琴軒已決心招募舊部五營。重建鼎軍。又從湘省攜蘇元春所部數營同行。又向樞府請援。已調王德榜楚軍十營。加上潰敗各部。足以立於不敗之地了。”

張佩綸卻是一面反對潘鼎新。在這個問題上他和李鴻章並不一致。他和一幫言官都是反對潘鼎新復出地:“可是琴軒非獨當一面之才。中堂還是小心爲上!”

正因爲非獨當一面之才。李鴻章纔會對潘鼎新十分放心。這幾年劉銘傳有插高飛地跡象。李鴻章就一力壓制這位昔日最得寵地淮軍宿將:“鼎新此去。雖然要立不世奇功。可是依我看。卻有十成把握。

薛福成在一旁插嘴問道:“可是張樹聲之故?他與琴軒最是相善,有他相助,琴軒自可如虎添翼,只是黑旗本是長毛餘黨,堅忍善戰,曾數破法兵,琴軒雖得張憲臺之助,未必有十成勝算。”

潘鼎新和張樹聲原本就是多年故友,相交甚密,何況兩個人都是同病相憐,把自己的基本部隊都給丟掉了,因此越發親近,潘鼎新入越,確實能從張樹聲那得到全心全意的幫助,只是僅此一點尚且不夠。

潘鼎新南下之前,李鴻章早有部署,全力支持潘鼎新,光是餉銀就讓潘鼎新帶去七十萬兩,洋槍數千杆,又讓潘四處請援,確實較徐延旭更有把握。

何況要對付黑旗軍,光靠這些尚不足克敵制勝,李鴻章尚有殺手鐗:“本朝用兵,無外一個餉字,只需要餉足械精,又有勇營奮戰於前,何事不成?”

這是太平天國時期的老調重彈,只是除了淮軍一系之外,天下間哪一個營伍都不敢說得上餉械兩足,何況潘鼎新是出鎮南關作戰,餉械之上更爲短缺。

只是李鴻章卻是胸有成竹:“法人既與我定約,對平定黑旗格外熱心,故此只需琴軒兵出諒山,就願意在匯豐銀行借餉三百萬金法郎,無需付息,只需三年後還本即可……”

但是李鴻章的殺手鐗不在於此:“法人已然承諾,只需琴軒兵進北寧,法人自願從北寧撤兵,又再接濟軍餉三百萬金法郎……”

薛福成一聽此語,不禁搖頭道:“此事雖好,卻難免爲朝中物議。”

那邊張佩倫卻說道:“黑旗軍已然是養虎爲患,正好早做打算,至於朝中言官,北寧敗後,誰敢多言一句?”

在晚清歷史上,有前清流與後清流之分,象張佩倫、張之洞都屬於前清流的干將,這些清流把持言論,風行一時,只是北寧一敗,卻是這些前清流徹底跨臺。

要知道北寧的這些飯桶將帥,從徐延旭到黃桂蘭,都是這些清流推出來地,北寧既已失敗,連六爺和整個軍機處都要走人,何況是這些首先要負責的清流。

只是張佩綸卻是清流中的異流,雖然他的責任是第一位,反倒是要去發往廣西,現在自然要替潘鼎新謀劃:“只是光有餉械,尚不足以克敵制勝,尚需聯合法人……”

“只是朝中物議雖多,若能與法人聯成一氣,訂立盟約,倒不失是一樁美事……”

對於張佩綸來說,這是違心之論,但是在他這個位置上,又有幾句話是真心之語:“現今之事,在於琴軒能否收復北寧?若能一舉克敵制勝,則國朝幸甚,中堂幸甚……”

李鴻章卻是咪着眼說道:“國朝幸甚?只是面子過得去罷了!”

第42章 暗流(上)第212章 潰滅(下)第37章 新容(中)第38章 小把戲(中)第185章 妥協(上)第205章 決心(上)第107章 死鬥第21章 儀式(中)第175章 閨語第64章 掌控第152章 火海第92章 文明第74章 制幣第71章 紙幣(上)第76章 香港(下)第81章 軍費第22章 交易(上)第81章 軍費第195章 投降第12章 機遇(下)第34章 雁秋(下)第159章 佈局第48章 花間第53章 取而代之第107章 死鬥第67章 出資第94章 最後的和平時刻第183章 敗北(下)第123章 四柱廟第75章 採購(下)第95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208章 決心(上)第126章 比碩上校的面子第212章 潰滅(上)第26章 細柳(下)第117章 再戰第176章 英國人的陰謀(下)第122章 出兵第141章 白刃衝擊第71章 紙幣(上)第145章 插曲第214章 大局(下)第218章 開戰(中)第42章 暗流(下)第183章 敗北(上)第175章 閨語第146章 黃旗軍的未日第215章 長江(下)第218章 開戰(中)第93章 遊說第206章 方向(上)第36章 槍林第1章 一八七八的來客(上)第162章 唯一的生機第204章 桂林(中)第9章 驚變(下)第84章 修女的征服第197章 女校第40章 授業(上)第203章 破關(中)第87章 動員學第51章 人不如故第92章 文明第185章 妥協(上)第34章 雁秋(上)第150章 女官第201章 北伐第37章 新容(下)第4章 戰利品(上)第132章 進展第161章 法國人的援軍第72章 婚禮(下)第165章 決定第43章 激戰(下)第2章 執子之手(下)第216章 飲馬(中)第1章 一八七八的來客(上)第28章 衝突(下)第121章 各有打算第67章 出資第200章 決勝(上)第216章 飲馬(下)第203章 破關(下)第37章 新容(上)第53章 取而代之第9章 驚變(上)第34章 雁秋(上)第171章 戰局發展第6章 買槍(上)第24章 漁翁(中)第6章 買槍(下)第22章 交易(上)第147章 雙美倒推第202章 準備第35章 羅教(上)第163章 賭注第67章 出資第94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119章 灼熱的勝利
第42章 暗流(上)第212章 潰滅(下)第37章 新容(中)第38章 小把戲(中)第185章 妥協(上)第205章 決心(上)第107章 死鬥第21章 儀式(中)第175章 閨語第64章 掌控第152章 火海第92章 文明第74章 制幣第71章 紙幣(上)第76章 香港(下)第81章 軍費第22章 交易(上)第81章 軍費第195章 投降第12章 機遇(下)第34章 雁秋(下)第159章 佈局第48章 花間第53章 取而代之第107章 死鬥第67章 出資第94章 最後的和平時刻第183章 敗北(下)第123章 四柱廟第75章 採購(下)第95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208章 決心(上)第126章 比碩上校的面子第212章 潰滅(上)第26章 細柳(下)第117章 再戰第176章 英國人的陰謀(下)第122章 出兵第141章 白刃衝擊第71章 紙幣(上)第145章 插曲第214章 大局(下)第218章 開戰(中)第42章 暗流(下)第183章 敗北(上)第175章 閨語第146章 黃旗軍的未日第215章 長江(下)第218章 開戰(中)第93章 遊說第206章 方向(上)第36章 槍林第1章 一八七八的來客(上)第162章 唯一的生機第204章 桂林(中)第9章 驚變(下)第84章 修女的征服第197章 女校第40章 授業(上)第203章 破關(中)第87章 動員學第51章 人不如故第92章 文明第185章 妥協(上)第34章 雁秋(上)第150章 女官第201章 北伐第37章 新容(下)第4章 戰利品(上)第132章 進展第161章 法國人的援軍第72章 婚禮(下)第165章 決定第43章 激戰(下)第2章 執子之手(下)第216章 飲馬(中)第1章 一八七八的來客(上)第28章 衝突(下)第121章 各有打算第67章 出資第200章 決勝(上)第216章 飲馬(下)第203章 破關(下)第37章 新容(上)第53章 取而代之第9章 驚變(上)第34章 雁秋(上)第171章 戰局發展第6章 買槍(上)第24章 漁翁(中)第6章 買槍(下)第22章 交易(上)第147章 雙美倒推第202章 準備第35章 羅教(上)第163章 賭注第67章 出資第94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119章 灼熱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