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5 季龍雜種

隨着奴軍入駐渦口,渦口周邊的防務局面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大概是吸取了穎口潰敗的教訓,奴軍並未直接在渦口津渡處佈置太多軍力,而是派出了大量的役力,圍堰固堤,短短旬日時間內,便在渦水靠近淮水的兩岸修築了大大小小十數個堰埭。而且大軍也並未分散於郊野中,而是在渦水東北岸砌起了幾座小城,兵衆俱都駐紮於城內。

至於原本南人軍隊在此修築的一些工事,其中相當一部分都被摧毀,剩下的一些也都只是保持了基本的警戒力量以保持對渦口的佔領。

如此謹慎之固防姿態,倒是與此前淮南軍不乏相類。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着奴軍就徹底放棄了對淮南的圖謀,在那些遠離河流乾道的堰埭、灘塗周遭,奴軍一直在砍伐竹木、打造船隻等水攻械用,且已經小有成績。

不過渦口這裡也是南北交戰的要津所在,南北軍隊多有常駐於此,周遭雖不至於寸草不生,但是竹木之類材料也絕對談不上充足,都要到極遠的山野去尋找,這就給了兩翼的淮南軍並徐州軍以侵擾其行動的機會。

位於渦水西岸與淮水夾角之間,向南正當淮水三峽中的荊山峽,淮水北岸地勢低山連綿,不乏竹木鬱鬱蔥蔥。在這些山野之間,便也存在着一些奴軍的伐木場。

奴軍外派伐木,自然不可能大軍出動,往往是百數名甲士兵卒監管着數量不等的民伕役力,在山野間遊弋搜尋合用的良木大料。一俟發現合用的材料,便即刻砍伐,或是人力拖曳,或是藉助於山溪灘塗,拖運回位於渦水東岸的大本營。

此時在山野之間,茂密的荊棘叢裡,正有近百名奴軍兵卒團坐於地。更遠處便是一處伐木場,一片不大的山林已經被砍伐過半,空地上堆積着一些截段的木材,這些木材有的不過成人大腿粗細,最粗的也不過略寬於腰肢,但已經是這一片山野中數得上的良材。

此時正在伐木的役力有將近兩百人,男女俱有,都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因爲長期的食不果腹,這些勞力們也都氣力微弱,動作緩慢。兼之手中的工具也實在簡陋,石斧、木刺、麻繩之類,就連鐵器都很少。所以砍伐的效率自然算不上高,一個時辰都不見得能放倒一棵樹。

伐木場外自有奴兵監工,只是那些奴兵模樣較之勞力們也算不上好,同樣有面黃肌瘦之態,已經分辨不出樣式、顏色的戎衣上佔滿了泥漿、草汁。所攜兵刃也不端正持在手中,倒拖於身後,背倚着山石,神態疲憊,兩眼無精打采,甚至在那些役力們面前兇橫作態的精力和興致都無,因瘦的脫形而略有凸出的兩眼大半時間都是直勾勾無甚神采,偶或望向伐木場中,役力們動作仍然緩慢,但只要不是明顯的偷懶,兵卒們也都懶得去喝罵。

這一支伐木小隊的兵長,是一個年在四十多歲的老兵卒,尚能彰顯其身份的,只有腰畔那看起來仍然鋒利、用麻布片包裹護刃的大環首刀。此時兵衆們圍坐在此,正聽這位老兵長講述當年威風事蹟:“……那一戰咱們百數人衆,投石砸開柵欄,當先衝進敵陣,當年實在年淺,不知先撲穀倉,只是吵鬧着追殺敵將,穿營追出十多裡,結果敵將沒能追到,反倒撿回敵將丟棄女眷。那娘子真是軟滑,可惜老子當年新卒,只是經手摸過幾把,終究沒能嚐到滋味妙處……”

兵衆們聽到這裡,已是忍不住鬨笑連連。

老卒也是不乏自嘲,繼而又拍着腰際刀柄嘆息道:“老子也是久戰的老中軍,往年甚至充進咱們主上陛下軍陣,往年攻殺,向來都是大破賊軍。似眼下這一仗,打得這般喪氣全無威風,真是不曾經過!那位中山大王兇名倒是響亮,對戰起來還不如小卒明白,竟被南人給打到今日田地,實在是不配身在高位……”

如此直接非議於主帥,周遭兵卒們卻並未因此而感到惶恐,反而一個個加入其中,紛紛附和老兵長的感慨,藉此傾吐心中的悶氣。

他們當然有足夠的理由抱怨,戰事進展不順利還只是次要的,畢竟就算是一路勢如破竹打過江東去,出人頭地、封王拜侯也輪不到他們,但是自身處境陡降卻是每個人都真真切切感受得到。

首先最重要自然是資糧供給的匱乏,他們也是正式在編的甲士,結果待遇較之那些役力也沒有多少區別。俱都被驅使於外,狩獵採伐,如果沒有所獲,那就換不來吃食。軍期逾時未返,也要遭受責罰,甚至有人被軍法活生生打死。

逃又不敢逃,且不說野中隨時會出現南人敵衆,原野上也有大量本方騎兵巡弋,一旦發現脫離營制、浪蕩於外的兵卒,輕則直接剝奪甲兵、打爲苦役,重則格殺於當場,梟首傳示諸軍。

講到與南人在野中的遭遇戰,這些人不免更加氣悶憤慨。兩軍交戰,別的都且不說,最起碼也要提供弓刀之類才能殺敵,他們這些兵卒也不奢望什麼堅甲利器,可是就連基本的刀槍都不能配齊,至於弓箭之類更不必想了。

而反觀南人,凡有出動,被甲者不乏,即便沒有鐵甲,也都有藤甲、竹甲之類的防護,人人俱都配弓,一俟在野中遇見,首先便是引弓攢射。

這樣的情況下不要說對戰殺敵,他們能夠逃出去便已經是大幸。即便是再兇悍的奴兵,也不敢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向那些飛射來的利箭衝鋒。

如此惡劣的軍備,也不是因爲這些兵卒本身戰鬥力不堪。他們俱都是羯胡中軍,也是國中甲士精銳之選,南下最初軍備不遜於南人,甚至還隱有過之。可是隨着戰事發展至今,待遇越來越差,最開始還是食用被削減,近來甚至就連所配給的弓刀都被收繳回去,被趕出了原本駐紮的營地,在山野之間淪爲役用,衣食不足保障,性命更是堪憂。

而他們淪落到如今這步田地,誠然是有一部分作戰失利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其實還在其他。這些奴兵們或是不瞭解深層的軍務軍情,但在出入之間也都見不乏有新的軍隊自後方而來,補充入軍中。而他們這些舊卒被削減的資用軍械包括被剝奪的營防,便都由這些新來之軍接替承受。

針對這一現象,軍中近來也都有傳言,說是他們南征大軍失利,令得國中主上大怒,於是再遣援軍強兵至此,一定要將南賊打敗!至於他們這些敗軍辱國之師,原本國中是打算嚴懲不貸,還是在中山王力保之下免去了原本的懲罰,再給他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如果還不力戰致使軍敗,那麼主上便要南來親征,而他們這些軍卒即便不死,也都要發配苦役,永不再用!

如此以來,軍中自是人心惶惶,心中雖然有怨,但一想到主上雄威,以及那源源不斷增援來的新銳強軍,也都難生什麼反抗之心,只能忍耐下來,忍辱負重。

一衆人苦水傾訴未半,突然不遠處高坡上負責哨望的兵卒發出低吼示警:“南人、南人來了……”

這些人早成驚弓之鳥,聽到這示警聲,甚至都來不及再去詢問南人敵衆多少,一個個俱都忙不迭從地上躍起,抓起手邊的棍棒之類便要逃命。總算那老兵長還不乏威信,抽出環首刀來吼叫喝罵,才讓兵衆不至於一鬨而散,聚集在一起快速離去。至於那些原本動作緩慢的勞役,在眼見到奴兵異動後,一個個也都驚悸無比,頓時丟掉手中的工具,往山野四散奔逃。

又過半刻鐘,一隊五十餘人淮南軍才登上高坡,發現了這一處奴軍伐木場。帶隊兵長先遣幾人衝下山坡查看奴軍遁逃方向,確定左近並無伏兵,然後才大隊行下,分成了兩部分,一部環繞持弓警戒,另一部則收撿乾枯枝葉拋撒在那些堆積的木料上,舉火焚之。

奴軍一則體力不支,二則還掛念着砍伐數日、將要完成任務的木料,因而並沒有逃出太遠,仍在躲藏窺探。眼見濃煙火起,將他們辛苦收集的木料燒個乾乾淨淨,一個個俱都惱怒得目眥盡裂,可是眼見到淮南軍各自手持的強弓,以及肩背腰胯那滿滿的箭壺,也只能在那暗處恨得咬牙切齒,不敢衝出去找死。

淮南軍這幾十人,不獨燒掉那些已經被砍伐的木料,就連剩下那一半還來不及砍伐的樹木,也都劈砍斬斷,投入火堆,完全就是損人而不利已。更可恨是這些人放火之後並未離去,而是在山溪對面集結,一直等到火勢漸有衰竭,木料已經完全焚燒成灰燼,才又悠哉遊哉往來路返回。

奴軍們眼見這一幕,心情之灰敗可想而知,但仍一直等到這一部淮南軍完全消失在視野中,纔敢從藏身處行出,一個個捶胸頓足、愁眉不展。要知道他們要靠那些焚燒乾淨的木料,才能歸營換取資糧,否則往後十多日,仍要繼續食不果腹,流竄山野。

“回營吧……”

那兵長眼見一衆人俱都可憐巴巴望來,只能無奈說道。他們不獨被燒光了木料,就連所分配的勞役俱都逃竄一空,繼續逗留在外也沒有了意義,只能返回營壘看看有無轉機。

一路上,這些奴軍又都遇到其他各路人馬,狀態也都大多與他們類似,被淮南軍燒掉了辛苦砍伐的木料,有逃得慢的俱都傷亡慘重。彼此處境相互對照,籠罩在奴兵們心頭陰霾便更加深重。這一日之間便多達七八處的伐木點被清剿,損失較之此前陡增,可見淮南軍在這個方向加大了清剿力度,已經有所增兵。

回到位於渦水西岸的營壘,這些奴兵們纔得到準確的消息,淮南軍三千人在幾個時辰前渡過淮水,登臨荊山於此處設防。得知這個消息後,又是一片哀鴻遍野,此前淮南軍已是偶有過河侵擾,已經讓他們備受困擾,如今居然要設防於此,那麼這一片區域危險將會增加數分。

待到消息確定後,不獨兵衆們不能安心,就連鎮守於此的將領也不淡定起來,即刻派人通知位於東岸的中山王大營,希望能夠獲得一些械用補充。

類似的消息,不獨發生在一處,其他地方也都有彙報。甚至東面區域數百名負責遊獵取食的騎兵被徐州軍遊騎堵在河灣,旋即便被水陸合攻全殲,甚至就連一匹馬都沒能逃回來!

石虎中軍大營中,他甚至不需要聽取諸將彙報詳情,單單案上陡增倍餘的簡牘、加之帳外同樣翻了一倍前來請示的使者,便能夠感覺到兩翼南軍陡然變得活躍起來。

此時尚留在帳內的親信衆將俱都垂首斂息,不敢發出聲響以引來中山王的怨望。只有自青州而下,新進增援來的石虎之子石邃此時一副怒髮衝冠模樣,激言請戰要教訓一下不知死活的南人,可是旋即便被石虎冷厲目光注視,心內頓時凜然,不敢再有出聲。

眼下的石虎,相貌已經截然不同於此前離開襄國時那種意氣風發的模樣,鬚髮雜亂,眼圈隱有浮腫,雙眼更是密佈血絲。其實真正讓他最受困擾的,並不是眼下膠着不利的戰況,而是石堪歸國後會給國中帶來怎樣的異變,以及主上要怎樣針對於他。

其實淮陰失守,石堪離鎮,單純針對眼下的戰局而言,對石虎也並非完全的不利。最起碼此時豫南、徐州之地,已經沒有能夠掣肘他的力量。

而且石堪離鎮乃是秘密行動,只是帶走了一部分的親信,原本徐州本部人馬在淮陰失守後,大量後撤於淮北之地,其中相當一部分俱都被石虎據地收納過來。原本在青州招募勇壯的幾個兒子,此時也都沒有阻止的被他召來,軍勢漸漸有所增長,已經有了大舉過淮作戰的基本。雖然資糧漸有匱乏,但只要能夠衝過淮水抵達淮南腹心,也能得到相當一部分的補充。

可是後方如此不利的形勢,讓石虎不敢再輕舉妄動,擔心一旦過淮不能輕易脫戰,極有可能會成爲棄軍。而且無論是淮南軍,還是徐州軍,都非不堪一擊,客鄉作戰,前景並不明朗。

帳中正沉悶之際,突然外間又傳來信報,江面上淮南方向又有了異舉,數艘大艦正駛近渦口。

江面上,幾艘鬥艦拱衛着淮南軍長安大艦,在距離渦口尚有數裡外的水面上頓住,船上放下幾艘舢板,舢板上則擺放着幾個熱氣騰騰的大木桶,順流飄下。

大艦上列有千數名淮南軍卒,眼見着奴軍在近岸處鬧哄哄的拉防佈陣,俱都笑語連連,繼而便在兵長約束下用整齊的語調吼叫道:“王師將主沈侯,言告羯將石季龍。兩軍雖是力戰,不必一味窮爭。因知北軍糧盡,特贈羹湯數斛。季龍雖是羯奴雜種,武勇不乏可誇,乃是奴中壯士。勿困軍勢受阻,還應善養體魄。否則來日陣斬,若是形容大虧,實在難辨所功!”

0943 老雀厭聲0621 少君之憂0103 舟市亡命0305 女兒密事0637 一語成讖0263 玉樹生於江東0236 忠直難存1208 壯骨難掩0565 休言貉子1468 暴主缺德1427 坐困愁城0825 君王厄難0931 不足與謀0090 我家有娘子1348 虎狼際會0001 江東之豪0456 室內有決0036 德鄉爲桑梓0140 有口難言1145 慕容萬年0421 以暴制暴0070 當仁不讓0809 不負良宵0434 同仇敵愾0082 負荊請罪0827 信仰道統0345 臺城動盪0185 妝奩1077 歷陽蓄甲0694 羣賢演武0709 以攻爲誘0802 親翁救我1302 狼子爭功0466 魚龍曼延0935 鐵血定亂0643 人力有窮0967 父子積怨0748 姑妄言之1069 人盡其用0294 老樹難爲器0098 老叟自賤1411 不棄殘軀0162 踵賢而行0983 壯闊自標0833 假順之賊0452 痛失歷陽0567 庾氏有喜0192 禮不拘人0434 同仇敵愾0681 惡客招災0630 整軍待發0337 臺城難近0242 摯友相陷1153 鵝鵝鵝1281 蘭芷遍野1445 張姝幸許0424 國計善用0219 北地娘子1375 嘉賓辯賢0517 玲瓏心竅0876 打草驚蛇0435 降人爲用0898 再復酸棗1201 館院英流0697 取用於國1021 冥冥之志1423 廣宗順義0193 卻扇0223 郗公強勢1120 祖宗失德1108 德不配位1064 殺器失竊1417 梟雄姿態0364 償有功推幾本書0485 進退兩難1298 過境殺賊0769 反制於人1499 無勳不襲0831 教弟1479 士不卸甲0036 德鄉爲桑梓1191 夫妻賢愚1291 河西龍駒1096 大患在北0571 佳婿難得0812 王道光輝1142 遼地風物0988 人間豪富0624 清水濯芙蓉1381 專制遼邊1155 王教表率0698 季龍南行1110 太后歸天0237 少君0917 魏王石堪1255 興治之趣0387 圈地造園0754 與民約誓1109 家門醜類
0943 老雀厭聲0621 少君之憂0103 舟市亡命0305 女兒密事0637 一語成讖0263 玉樹生於江東0236 忠直難存1208 壯骨難掩0565 休言貉子1468 暴主缺德1427 坐困愁城0825 君王厄難0931 不足與謀0090 我家有娘子1348 虎狼際會0001 江東之豪0456 室內有決0036 德鄉爲桑梓0140 有口難言1145 慕容萬年0421 以暴制暴0070 當仁不讓0809 不負良宵0434 同仇敵愾0082 負荊請罪0827 信仰道統0345 臺城動盪0185 妝奩1077 歷陽蓄甲0694 羣賢演武0709 以攻爲誘0802 親翁救我1302 狼子爭功0466 魚龍曼延0935 鐵血定亂0643 人力有窮0967 父子積怨0748 姑妄言之1069 人盡其用0294 老樹難爲器0098 老叟自賤1411 不棄殘軀0162 踵賢而行0983 壯闊自標0833 假順之賊0452 痛失歷陽0567 庾氏有喜0192 禮不拘人0434 同仇敵愾0681 惡客招災0630 整軍待發0337 臺城難近0242 摯友相陷1153 鵝鵝鵝1281 蘭芷遍野1445 張姝幸許0424 國計善用0219 北地娘子1375 嘉賓辯賢0517 玲瓏心竅0876 打草驚蛇0435 降人爲用0898 再復酸棗1201 館院英流0697 取用於國1021 冥冥之志1423 廣宗順義0193 卻扇0223 郗公強勢1120 祖宗失德1108 德不配位1064 殺器失竊1417 梟雄姿態0364 償有功推幾本書0485 進退兩難1298 過境殺賊0769 反制於人1499 無勳不襲0831 教弟1479 士不卸甲0036 德鄉爲桑梓1191 夫妻賢愚1291 河西龍駒1096 大患在北0571 佳婿難得0812 王道光輝1142 遼地風物0988 人間豪富0624 清水濯芙蓉1381 專制遼邊1155 王教表率0698 季龍南行1110 太后歸天0237 少君0917 魏王石堪1255 興治之趣0387 圈地造園0754 與民約誓1109 家門醜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