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大帝國1

被章明義猜測即將對士紳動手的徐世楊,此時正準備視察全國。

這是一個長途旅行,他計劃帶着一些近衛軍和六部所屬的官員,從燕京出發,向西前往甘省,然後轉向西南到桂省,再從桂省北上前往金陵,幾乎繞帝國一圈之後回到燕京。

每到一地,徐世楊都會專門抽查本地的擁軍情況(重點是複員軍人再安置工作)、金融系統的信貸工作(重點是移民的貸款利息是否超過管控上限)、民間治安工作、工業建設工作以及最重要的基礎教育普及工作。

計劃整個出巡過程可能會耗費兩年時間——沒辦法,這個時代的交通速度就是這麼操蛋。

期間爲了不擾民,巡查團的一切費用都由內府負擔,無需財政撥款。

這次行動其實也是配合帝國對江南的消化而特意實施的,所以基礎教育普及纔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徐世楊要爭奪年輕人的思想,從舊有的學說手中。

他是一路走一路辦公的,除了以往需要處理的日常工作,這兩年時間,徐世楊將不斷髮現問題,並且解決問題——哪怕解決不了的頑疾,至少也要遏制其繼續生長。

離開燕京的時候,徐世楊得到了全國上下忙活了快兩年時間才得出的一份統計報告。

這份報告是帝國統一之後,第一次出具涉及全國數據的統籌報告。

其中的主要內容是:

到1797年初爲止,帝國領土的最北端早已越過貝加爾湖和外興安嶺一線,一些外蕃蒙兀和外蕃索倫的獵人正在順着勒拿河逐步向北推進,他們正從北原的原始森林中獵取寶貴的皮毛,以供應漢地的需求——戶部認爲這是非常龐大的市場,每年可以帶來上千萬兩以上的收益。

另外,一支國家探險隊已經順着勒拿河一路前進到其出海口地區。

也就是說,帝國的軍靴已經踏進了北冰洋!

探險隊從這裡帶回來七張白熊皮和五十五張海豹皮,並將其全部敬獻給皇室。

徐世楊對此表示十分欣慰,倒不是因爲那些皮毛的價值,而是因爲這意味着帝國正在逐步開拓視野,從一個東亞獨霸的國家開始放眼全世界,甚至是那些人類不曾踏足過得地區。

於是徐世楊下令,第一個抵達冰海(北冰洋)的探險隊成員,全員提升社會地位兩級!

探險隊中的奴隸直接提升爲平民,庶民提升爲公民,公民甚至可以獲得貴族頭銜!

這個豐厚的獎賞,必然會刺激那些有冒險精神的人,甘冒奇險,去尋找漢人從未見到過的新世界。

也許,新大陸就在眼前?

這真的不是不可能,因爲帝國的海洋探險隊已經越過了北海(鄂霍茨克海),在海北半島(勘察加半島)建立一系列臨時定居點。

這裡不僅是帝國領土的最東端,同時也意味着帝國即將抵達白令海峽。

而白令海另一側的新大陸,很快就會呈現在帝國眼中。

對於外興安嶺以北的領土,徐世楊一向允許包括外蕃在內的人儘量前往開發。

前世沙俄曾經憑藉西伯利亞的毛皮業支撐四分之一的財政,帝國沒有道理不能依靠同樣地區的毛皮業獲得大量財富。

反正外蕃索倫和外蕃蒙兀都是好獵手,冰天雪地裡也不指望這些韃子放牧種地,那麼通過狩獵和毛皮把他們捆在帝國經濟的戰車上,是個不錯的主意。

嗯,如果能夠順利發現阿拉斯加,到時候還能加上淘金業。

有這方面的支持,估計也能刺激國民有更大的熱情尋找新領土吧?

說回我們的話題。

帝國本土的最西端是蔥嶺。

根據帝國內閣和秦王庭的商議結果,帝國和屬國秦國的分界線就是蔥嶺,蔥嶺以西所有領土可任由秦國自行征服開拓,五十年後再來重新劃界。

如果把屬國也算進領土之中,那麼帝國的最西端是鹹海海濱的玉龍傑赤。

西南方面,晉王已經佔領丹撒(昌都)一代,並且在一場關鍵性戰役中摧毀了烏斯吐蕃的主力部隊,但出於對高原反應的畏懼,徐世柳並未乘勝追擊,而是留在丹撒休整,以便讓部隊有更多時間適應高原。

南方,帝國最南端的領土依舊是三沙羣島,這裡現在有些漁業公司的小型港口和補給點,基本沒有常駐居民,但每年大部分時間(除了颱風季)都有數百艘開採海人草、珊瑚,捕捉玳瑁、鯊魚以及其它漁業船舶作業,還有海軍的巡邏船和國際貿易的商船,因此也算繁華。

更重要的是,楚王正在籌建部隊,估計幾年內,就可以在海軍的直接幫助下佔據南洋羣島,到那時,那裡將會成爲帝國領土的最南端,整個南洋都會成爲帝國的內海。

以領土面積論,帝國是這個世界華夏系統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

與領土面積相伴而生的,自然是強大的軍事力量。

吸收了江南龐大的人口後,帝國常備野戰軍總兵力已經迅速擴充到六十萬人,此外還有海軍十萬人,預備役五十萬人,在冊民兵三百三十萬!

野戰軍的步兵武器裝備已經超越世界三個時代以上(冷兵器——火繩槍——燧發槍——擊發線膛槍),野戰炮兵也可以與南北戰爭時期的米軍相媲美,只是沒有鐵路,後勤能力差了不少,此外因爲不掌握羅德曼鑄炮法,除了臼炮外的重炮兵方面始終沒有突破50斤的上限。

當然,現在世界上也沒有什麼目標給超重炮來打,除了華夏自己。

海軍已經有了很多千噸甚至兩千噸級風帆戰艦,但百炮級風帆戰列艦一直沒有出現,海軍載炮最多的戰艦也不過64門而已,給人一種大船裝小炮的感覺。

之所以是這樣,原因還是沒有什麼目標需要百炮戰列艦對付。64炮的風帆戰列艦已經足以輕鬆壓倒除了它們自己以外的所有對手了。

空出來的噸位與其裝更多用不上的大炮,還不如提高載貨量或者改善船員居住環境。

因爲南方剛剛開始籌建新軍,第一批南方兵還沒退伍的緣故,預備役主要出自北方,裝備大多是最新式的槍械——很多比野戰軍還先進,因爲不需要考慮大規模生產換裝。

至少徐世楊就曾經看到過一些早期後裝槍的雛形。

第335章 克金州第745章 機槍第681章 大捷2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526章 俘虜第42章 分享第319章 戰2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428章 佔領蓋州2第52章 炮灰1第376章 工廠第137章 私仇第550章 有個野店第221章 破莊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332章 金州1第187章 赴宴第735章 矛盾第574章 北行記6第363章 激戰1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284章 投降第372章 財政第172章 困難第225章 攔截第322章 坦誠第316章 搶劫第369章 喜憂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738章 陰謀2第124章 宣言第316章 搶劫第510章 各方4第676章 1795年第365章 教訓第730章 登封第499章 春天6第539章 混亂的攻勢第609章 平夏戰爭1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715章 最後機會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597章 戰爭1第454章 向北航行第132章 五蓮山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530章 少年兵1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244章 局勢第432章 從容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338章 韃子的鹽說一下哈第464章 人口!人口!1第521章 晉省1第407章 宣傳第178章 收容所第729章 攔駕告狀第291章 葬禮第539章 混亂的攻勢第594章 機會第61章 公審第514章 試射第456章 索倫部第412章 開城之戰2第340章 缺點第425章 決心第450章 對扶桑政策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169章 招攬第180章 青州軍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682章 尾聲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501章 春天8第645章 秦軍2第253章 大生產2第707章 南征7第614章 興靈1第528章 壞消息第365章 教訓第169章 招攬第162章 城門前第721章 大帝國5第33章 備戰1第130章 破莒州1第18章 宗祠第350章 金礦第755章 尚需繼續前行1第545章 軍改2第301章 海盜行動2第444章 烽燧第512章 擊發槍1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654章 南北1第448章 差距第574章 北行記6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513章 擊發槍2第339章 退路
第335章 克金州第745章 機槍第681章 大捷2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526章 俘虜第42章 分享第319章 戰2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428章 佔領蓋州2第52章 炮灰1第376章 工廠第137章 私仇第550章 有個野店第221章 破莊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332章 金州1第187章 赴宴第735章 矛盾第574章 北行記6第363章 激戰1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284章 投降第372章 財政第172章 困難第225章 攔截第322章 坦誠第316章 搶劫第369章 喜憂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738章 陰謀2第124章 宣言第316章 搶劫第510章 各方4第676章 1795年第365章 教訓第730章 登封第499章 春天6第539章 混亂的攻勢第609章 平夏戰爭1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715章 最後機會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597章 戰爭1第454章 向北航行第132章 五蓮山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530章 少年兵1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244章 局勢第432章 從容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338章 韃子的鹽說一下哈第464章 人口!人口!1第521章 晉省1第407章 宣傳第178章 收容所第729章 攔駕告狀第291章 葬禮第539章 混亂的攻勢第594章 機會第61章 公審第514章 試射第456章 索倫部第412章 開城之戰2第340章 缺點第425章 決心第450章 對扶桑政策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169章 招攬第180章 青州軍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682章 尾聲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501章 春天8第645章 秦軍2第253章 大生產2第707章 南征7第614章 興靈1第528章 壞消息第365章 教訓第169章 招攬第162章 城門前第721章 大帝國5第33章 備戰1第130章 破莒州1第18章 宗祠第350章 金礦第755章 尚需繼續前行1第545章 軍改2第301章 海盜行動2第444章 烽燧第512章 擊發槍1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654章 南北1第448章 差距第574章 北行記6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513章 擊發槍2第339章 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