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

廷尉府的刑房內,廷尉汲黯眉頭緊皺,焦急的來回踱步。

“汲廷尉,這羌人蠻子已審訊多日,爲何還未招供?!”

刑房的木門被推開,太子劉徹緩緩踏入。刑房的氣味有些難聞,他不由皺了皺鼻子。

汲黯滿臉尷尬,躬身請罪道:“下官辦事不利,還請殿下責罰?”

劉徹擺擺手,看到半懸在木架上的羌人青年,背上已被鞭笞打得血肉模糊,只剩下半條命,卻仍不肯開口招供,心中也知曉汲黯已是盡心盡力。

他掃視了一圈陰暗的刑房,疑惑的問道:“怎麼此處只有鞭笞,沒有其餘刑具?”

汲黯聞言一愣,不解道:“除了鞭笞,廷尉府並未有其它刑具啊?”

劉徹訝異不已,後世的司馬遷不就是在廷尉府被閹割的嗎?怎麼會沒有其它刑具?

雖然惡名昭彰的滿清十大酷刑尚未出現,好歹秦朝也該傳下不少野蠻殘忍的刑罰吧?若只有鞭笞之刑,碰到寧死不屈的硬漢,還怎麼逼供啊?

劉徹上下打量了一番汲黯,見他確實不像在說謊,只得疑惑的問道:“難道廷尉府沒有黥(刺面並着墨)、劓(割鼻)、刖(斬足)、宮(割勢)等肉刑?”

汲黯面色微變,訕訕道:“下官倒是通曉諸多肉刑,只是與漢律不符。廷尉府掌天下律法,這執法犯法之舉,不好施爲啊。”

劉徹雙眉一揚,不由來了興致,追問道:“漢律中沒有肉刑?孤王倒還從未聽聞此事。”

“大漢立國之初,承襲先秦刑罰律法,刑罰以肉刑爲主,秦之各種死刑也盡皆沿用。”

汲黯稍微整理下思路,緩緩解釋道:“直至先皇文帝下詔廢除肉刑,隨即改革刑制。”

花了小半個時辰,劉徹才瞭解到漢文帝實行刑制改革的始末。

刑制改革起源於一次案件,當時齊國的太倉令淳于公犯罪要被處以肉刑,他只有五個女兒,沒有兒子,小女兒緹縈便陪同父親到了京城長安,向文帝上書,說願意去做官奴,以贖父親的肉刑。

文帝很感動,又憐憫她,遂發佈了一道詔書說:“刑至斷肢體,刻肌膚,終身不息”,是“不德”,要求改革刑罰制度。讓丞相張蒼和御史大夫馮敬商議改革方案,方案將原來要執行的墨刑、劓刑和斬左、右趾改成笞刑和死刑。

“夏禹以降,諸朝盡皆廣施肉刑。所謂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冊;周有亂政,而作九刑;暴秦刑律更是及殘忍桀戾。唯有先皇以徳治世,廢除肉刑,實乃仁慈愛民的千古聖君。”

汲黯用爛大街的歌功頌德,結束了他的講述。

劉徹表面上頜首認同,心中卻是腹誹不已。從皇帝老爹身上,他就能得知咱老劉家出不了什麼好東西,文帝劉恆所謂的仁慈愛民有極大的可能是瞎扯。對於劉恆刑罰改革的歷史背景,劉徹多少能猜出幾分。

漢初時,百廢待舉,民生凋敝,需要更多的生產力。而受過肉刑人身體受到過不同程度的破壞,勞動力必然下降。而從法制經驗來看,受過肉刑的人在外形上有明顯的特徵,幾乎肯定會一輩子受人歧視,很容易會萌發破碗破摔甚至報復社會心理,對社會治安沒有好處。

這兩條恐怕纔是劉恆改革的深層考慮。當然,無論劉恆當年是怎麼考慮的,都必須承認他確實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劉恆的刑罰改革,使華夏刑罰制度開始邁向文明。

這是劉恆的一小步,卻是華夏的一大步。

劉徹自然不會把心中所想宣之於口,穿越至今,他多次領教了古人的狡詐和陰險。若說老奸巨猾的大漢羣臣不瞭解先皇文帝的真實想法,那純屬扯淡。

他沉吟片刻,淡淡問道:“如此說來,廷尉是沒有其他法子讓此獠開口招供了?”

汲黯面露尷尬之色,卻也只得無奈的點點頭。他本就是個極爲盡忠職守之人,要讓他執法犯法,破壞原則,他寧可辭官不作。

劉徹聳聳肩,並未有絲毫意外。當初他向皇帝老爹舉薦汲黯升任廷尉,執掌天下刑律,便是看重了他不懼權勢,注重志氣節操的個性。

他絲毫不以爲意,微笑道:“既是如此,便將此獠押往中尉府,交由中尉張湯審訊吧。”

汲黯長舒一口氣,並未有絲毫不滿。

張湯的酷吏之名如今早已傳遍京畿各郡,其累累惡名絲毫不遜當年的郅都,即便是滿朝文武,也盡皆聞之色變。這刑訊逼供之事,還是交由酷吏來做比較適宜。

至於犯人的調令,卻根本不需要。只因這個羌人青年乃是太尉竇嬰親自押送進廷尉府,並由劉啓下詔嚴加看管,儘速審訊,太子劉徹更是不斷前來詢問審訊的進度。

這樣的欽犯,不會有絲毫的記錄。即便在廷尉府中,也甚少有人知曉,否則也犯不着汲黯親自到刑房聆訊。

劉徹轉身,緩緩走出刑房,對侍立門邊的內侍李福吩咐道:“讓孤王的親衛將他押送到中尉府,另外派兩個御醫好生醫治,莫讓他死了。再召中尉張湯入宮,孤王要細細囑咐他幾句。”

李福趕緊應諾而去,照着劉徹的吩咐將諸般事宜處置妥當。而緊隨劉徹身後的汲黯聞言,心中對這刑房中的羌人青年不由又多了幾分好奇,能讓皇帝和太子都如此着緊,恐怕來頭不小啊。

未央宮,御書房內。

漢帝劉啓聽完劉徹的講述,眯着眼睛,幽幽道:“如此說來,這羌人蠻子倒還算硬氣。若不是此事過於蹊蹺,倒可以賜他一死。”

劉徹點點頭,無奈道:“此人乃最後的線索了,竇嬰押送進京的數十邊將,大多出身隴西豪強世家。詭異的是,在獄中自盡的數人,竟然皆是出身南方的內郡。照理來說,放羌人入關的不該是他們啊,要畏罪自盡也該是隴西將領吧?”

劉啓捋了捋鬍鬚,沉吟片刻,猜測道:“或許放羌人入關的不是隴西將領,卻是這些南方的將領。隴西豪強雖往西羌諸部偷運糧草,但卻一直恪守朝廷的底線,怎會突然冒着夷滅九族的風險放羌人入關?”

“兒臣也如父皇一般想法,隴西豪強私通羌人的時日不短,早在先秦便是如此。對於歷朝多加安撫的底線,他們也是心知肚明。即便是私運糧草的勾當敗露,也不至於抄家滅族。何至於受人要挾,私放羌人入關,犯下朝廷的大忌,於理不合啊。”

劉徹頜首認同道,雖然皇帝老爹借勢剿滅了隴西豪強,卻並不代表軍中將領私通羌人一事就此完結。不徹底查明真相,當真是如鯁在喉,讓人心中不安啊。

“南方……南方……”

劉啓揉着眉心,嘴裡喃喃道,南方各大勢力在他腦海中不斷閃現,卻仍沒有絲毫頭緒。

劉徹也是絞盡腦汁,沉思良久,方纔緩緩道:“兒臣倒是想到一件事,總覺得兩者之間有些關聯。”

“哦?”

劉啓坐直了身子,眯着眼睛,摸着下巴道:“皇兒且說來聽聽。”

劉徹稍微整理了思緒,緩緩道:“父皇可還記得雁門之役?匈奴軍臣單于敗走雁門邊塞後,太守郅都的奏報上曾特意提及,匈奴人手中出現了大批精良的攻城器械,比我漢軍最精良的器械也毫不遜色。尤其是雲梯的構造,更是聞所未聞,恐怕只有失傳已久的秦朝攻城梯才能與之媲美。若要論起裡通外國,這兩者之間會不會有些關聯?”

劉啓猛地睜開雙眼,狹長的眼睛裡迸射出噬人的寒光,陰森森的沉聲道:“皇兒的顧慮確有幾分道理。吳楚之亂後,各地諸侯王勢力已大不如前,敢再勾結匈奴和羌人的更是少之又少。何況他們也都是劉氏宗親,若不是喪心病狂之人,恐怕也不會將國之利器交到匈奴人手中。南方到底還有誰人敢行此大逆不道之舉?莫不是以爲朕不敢血洗南疆不成?”

劉徹被皇帝老爹突然爆發的王霸之氣嚇了一跳,急忙勸慰道:“父皇無需動怒,所幸尚有那羌人蠻子知曉箇中內情。只需嚴加審問,定能順藤摸瓜,將賊子一網打盡!”

劉啓平復下心中怒意,擺手道:“既然你已命人將他押往中尉府,就交由中尉張湯審訊吧,讓他莫辜負了朕的信任。”

劉徹自是應諾,復又和皇帝老爹交談幾句,便告退而出,回到東宮。

中尉張湯已在太子的書房內等候多時,見到劉徹跨步而入,趕忙上前躬身行禮道:“見過太子殿下,不知殿下喚下官入宮,所爲何事?”

劉徹擺擺手,示意他起身,沒有心情跟他客套,接過李福遞來的茶水,狠狠灌了一壺,隨即附在張湯耳邊細細的囑咐了一番。

張湯的眼睛愈發明亮起來,臉上露出訝異和驚喜急劇交織的怪異神色。他仔細的聆聽完劉徹的訓示,沉吟片刻,復又將一些不甚清楚的地方低聲提出,向劉徹請教。

劉徹倒也不藏私,將午間小寐時在腦海中查閱出來的滿清十大酷刑,再加上華夏曆朝歷代的各種逼供的法子都盡數傳授給張湯。

當然,劉徹只是口頭講述。此類東西若是整理成冊,一旦傳揚出去,暴虐太子的名頭足以讓劉徹遺臭萬年,甚至連太子的位置都不一定保得住。

良久後,頗有些迫不及待的張湯匆忙告退而出,隨行的還有太子詹事府的幾名御醫,專門監督張湯,免得他掌握不好分寸,把欽犯整死了。

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
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