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谷口設伏

法正爲什麼要張飛退兵呢?還真不是爲了爭功——法孝直還沒那麼小心眼兒,再加上他乃坐鎮後方的謀士,那跟衝鋒在前的武將又有何功可爭?真要論功勞,樊噲爭得過張良嗎?就算你是劉邦初起家的老底,那又如何?

法正的用意,乃爲了解除陳倉的危機,使得張郃隨時都可以揮師北上,攻擊正頓兵雍縣城下的聯軍——當然啦,若無夏侯淵主力策應,估計張郃不敢來,最多也就做做北指的假象而已。但是如此一來,夏侯淵想要抄聯軍的後路,就必然經北道而行,而不會走雍縣、陳倉之間——即便他是屯駐在渭水北原,也必然要去兜那麼一個大圈子。

因爲只有兜了圈子,才能形成最優的戰略態勢,也即在谷口與雍縣、陳倉形成新的三角包夾——夏侯淵不傻,而且估計整套戰略,面對各種形勢的應對策略,都早已形成既定方案了。

如此一來,便可大致判斷出夏侯淵的目的指向——必然是由雍縣北過,直指汧水河谷出口,妄圖恢復其故有的第三道防線。只要預先佈設人馬,並且想辦法限制住幽、並騎兵的行動範圍、延緩其行動速度,便有機會聚而殲之!

倘若在山地、丘陵之間,那麼這預設戰場就很好找,即便是平原,哪怕森林密佈,也方便利用林木構建防禦工事。然而關中平原自秦時即全面開發,難尋大片林地,到處阡陌縱橫,北方全是旱田,又當冬季,麥茬都幾乎被割盡,極便騎兵縱橫——你又怎麼限制他們的運動範圍,拖慢他們的運動速度呢?

此正法孝直秘計之精要所在——那套花樣,陳宮琢磨不出來,哪怕龐統在此,也必然難作設想,只有籍貫本地、在扶風郡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法正,纔能有此靈感。

夏侯淵對此自然毫無所知,他只當敵軍已然中計,便欲親率騎兵前往襲其後路。當即下令,留三千軍守寨,他自將騎兵在前,郭淮率步卒後隨,自岐山而北出杜陽縣,循道向西,直取谷口。郭淮緊着勸他:“將軍爲一軍之主,豈可涉險?今當步騎同行,謹慎爲是——敵非無人也,陳宮在彼,安知無所防備耶?”

夏侯淵說正是因爲有陳宮在敵軍之中,我才一定要率先而行——“如伯濟所言,彼豈無防?爲不得已耳。彼恐魏公將至,乃欲急取雍縣爲立足之地,固慮我掩襲其後,乃必廣佈偵騎。軍行若緩,敵必退走,則我無功矣!”

郭淮心說咱原計劃不就是要逼他後退嗎?如此即可拖延時間,一直等到魏公的大軍到來。可是一方面他不好直言反駁夏侯淵,二來既失隴關、汧縣、渝麋,他也不想光跟敵軍繞圈子,毫無建樹地就等着曹操來援——所以,將軍你所言有理啊,然而——“淮願將騎軍先發,將軍合後可也。”

夏侯淵心說那可不成,我一向將騎兵、行疾道,光帶着步兵跟後面緩緩移動,非得把我急死不可。再說了,這四千精騎是我的命根子,哪兒放心全都交給你個小年輕啊。當然表面上不能這般直言相斥,而只是笑着說:“平原縱橫,不敵即可走也,何險之有?敵便萬般設謀,吾以疾對,進退如風,彼可奈何?司馬毋慮。”

夏侯淵並沒有沿着北山南麓,打平原上行軍,因爲那樣距離雍縣太近了,太容易被敵軍的哨探發現。他是繞至岐山以北,自狹道經杜陽縣轉向西南方向,等到邁入平原以後,距離汧水河谷口不過二十里而已,可起突出不意之效。午前發兵,當晚在山間露宿,翌日辰時即突出山南——這時候郭淮率領的步兵還一半兒路程都沒有走到哪。

夏侯淵唯一擔心的,是陳宮料到他會如此行軍,故而預先在山道口設置營寨,當面攔阻。倘若如此,那自己只好原路返回,再換條道兒過去——反正騎兵跑得快,雍縣也不會那麼容易便即陷落。這也是他讓步兵合後的重要原因——倘若全軍都慢慢悠悠的,兩天才能走出山地,然後又被迫折返而回,別循他途,前前後後七八天,那還真難保證雍縣會不會出事兒。

所以也預先通知了張郃,說既然張飛已退,你便出陳倉城,詭作北上救援雍縣之勢,一方面吸引敵軍的目光,另方面也減緩一下雍縣所受到的壓力。

不過挺幸運的,哨探來報,前方並無敵軍阻路。夏侯淵不敢輕忽,一方面快速衝下平原,同時遣哨探再往探查汧水河谷口的情狀。不多時便即得到回報,說谷口己方原本的防線處,如今敵軍亦已修補了寨柵,遣軍固守,此外但見護運輜重的兵馬,不見大股敵軍。

夏侯淵心說好啊,那我便先去抄掠敵方的輜重,倘若敵軍自雍縣城下回援緩慢,便使隨後跟進的步兵去奪谷口之寨;倘若敵軍快速回援,那我便原路撤走,而使郭淮背山立陣,吸引敵軍主力,我繞回岐山去,再自平原兜抄——如同高手弈棋一般,他連後面十幾步該怎麼走都已經想好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可能,敵方乃故示以弱,其實早有佈置也,想趁我軍攻寨之時,從後方展開夾擊——可是你當我傻的呀,我拿騎兵去攻你堅寨?我不過抄你糧秣而已,你殺過來,我就跑了,就算撞見陳宮所部涼州騎兵,我地形比你熟,也未見得跑不過——除非呂布率其親衛前來,纔有可能將我咬住。

所以一鬆繮繩,便待前行。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一眼瞥見哨探的馬蹄,不禁就是一愣——這馬蹄子上怎麼全都是泥啊?“汝等得無涉汧水而探乎?”你們這是跑水裡去了吧?哨探急忙回稟道:“有數人乃涉汧水,吾未涉,先來歸報。然不識何故,汧水氾濫,田壤被水,泥濘難行……”

夏侯淵聞言,悚然一驚,擡頭看看天色,不禁皺眉:“吾恐中計矣——速速後退!”

開玩笑,騎兵以速度見長,這要是淌泥而行,那還跑得起來嗎?太容易被敵軍給絆住啦!

此正法正之計也。他當日跟劉備、陳宮說,今冬氣候頗爲溫暖,咱們來得時候也瞧見了,即便淺淺的汧水也沒有凍結,僅沿岸有些冰凌而已,而且我觀其天候,估算三五日內也不會降溫。不妨趁此機會,掘開汧水,淹沒附近田地,則夏侯淵不來便罷,一旦來至谷口,必爲泥濘所阻,乃可最大幅度地限制他的機動速度。那麼要是突然降溫呢?也不怕,到時候田地都變成了冰場,戰馬在碎冰面上照樣跑不快!

除非氣溫降後好多天,夏侯淵都不肯來,田地纔有可能真正給凍結實嘍,反倒利於騎兵馳騁。不過真要那樣,估計咱們雍縣也已經打下來了吧。

果然這幾天還真沒有降溫,谷口的田地依然泥濘,夏侯淵一時不查,便衝下平原,直到見了哨探回報,才知道不好,趕緊下令回撤,可是已經晚了。但見遠方旌旗招展,敵軍已從兩面合圍過來——前遣哨探,也等於暴露了自家的位置,聯軍知道夏侯淵已到,當即收攏起了包圍網。

東方殺到的乃是陳宮所部騎兵,乃夏侯淵所不欲糾纏者也。南方殺來的是劉備所部步卒,兵馬雖衆,放在廣袤平原上也止稀稀拉拉而已,倘若土地堅固易行,夏侯淵趁其未合之際,一個衝鋒便能破開缺口,就此遠颺而去。可是這回夏侯淵不敢衝了,真要陷入泥濘,速度一慢,敵自四面合圍,不僅毫無勝算,且有覆沒之險!

西方便是谷口,當道有寨,難以衝過;北方……就是自己的來路。

貌似這時候也只有循來路而還啦。然而山道狹窄,出易入難,想好幾千人馬一轉身就全都塞回山裡去,那簡直天方夜譚嘛,估計頂多撤走一半,就必然遭遇敵軍的前鋒。倘若那時候還是屁股對着敵人,大家夥兒排長隊等着進山呢,必遭肛裂之難……

倘若有步軍接應,尚有可爲,然而郭淮還遠遠地落在後面呢。起碼得固守整整一個白天,纔可能與後軍相合——可是拿騎兵背山守禦,與步兵正面對戰,那不是以己之短,對敵之長,自尋死路嗎?

無奈之下,夏侯淵只得率領騎兵轉向而東,去硬碰涼州騎兵——因爲東方的敵人明顯比南方要少。雖說後面是不是還跟自己似的,遠遠地綴着步兵,目前還瞧不清楚,但終究是汧水的反方向,土地不虞泥濘,還有快速穿插,從而逃出生天的可能性啊。

夏侯妙才手執長槊,身先士卒,直薄敵陣。涼州騎兵雖然早有防備,掩襲而來,但是真沒想到魏軍的應變如此之速,直接就奔自己過來了,結果本軍的馬速還沒能提起來,便遭到到迎頭痛擊,陣列當即散亂。

因爲他們匆匆地從雍縣城下趕過來,走得也挺辛苦——爲了最大限度地迷惑敵人,那真是計時論刻,直到最後時分纔始撤圍而西的,城下光留下了孟達的四千兵馬以作監視。結果纔剛佈置到位,還打算先用了朝食,好好歇歇腳呢,便有探馬來報,說發現了敵軍的蹤跡……

其實南方的劉備軍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劉備當時就急了:“未料敵來如此之速,可保必勝乎?”倒是法正緊着安慰他:“來既速也,吾料夏侯淵必使騎軍在前,彼不敢涉泥濘,或退入山中,或東向與涼兵爭勝矣。若其退也,於後劫殺,必可全勝;若其東向,吾即據山口而夾擊之,彼亦難走。若在此滅其幽並精騎大部,則夏侯雖生,亦如死也,於我何害耶?”

有一句話法正沒說出口,那就是:讓他們去跟涼州騎兵先對磕個你死我活的吧,當面對戰,就算涼州騎兵全滅了,幽並騎兵也必然元氣大傷,咱們不吃虧。再說了,要是涼州騎兵真完了,說不定呂布就該心疼得動了……(未完待續。)xh118

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章 兩面三刀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6章 誰是蕭何第36章 蜮蚓豈龍第5章 觀卿者心第6章 樂浪故人第13章 初爲人父第4章 漁陽豪強第22章 太白蒼蒼第3章 世家短視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4章 倭使入覲第4章 吾當染指第19章 覆蓋攻擊第9章 建藩封國第2章 是儀北上第13章 郊祀天地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6章 我天子使第24章 汝爲中行第4章 海東來去第14章 再作馮婦第13章 族滅匈奴第20章 射戟小支第30章 用武之地第12章 趙達彈狀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章 先得一驢第3章 秘計有三第14章 衣帶之詔第21章 舅傳婿也第16章 討袁紹檄第21章 家國國家第8章 曹氏之強第1章 下車立威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3章 鑄戈爲犁第4章 五經注我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7章 遂鄉認親第14章 鳳雛之謀第8章 欲加之罪第5章 鮮花牛糞第20章 注經化俗第19章 編定魏律第19章 成陽糧運第7章 魏亦有亡第7章 名士該殺第12章 黃鬚大奇第8章 不共戴天第8章 欲捧殺也第19章 婦誦夫錄第22章 故人重逢第5章 霹靂高車第1章 輔政安民第2章 是儀北上第5章 壽春城下第6章 嚴其考法第12章 乃可擄去第17章 以身爲餌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7章 舊相新相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2章 收服荊南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7章 禍福所依第2章 隆中之對第5章 谷口設伏第24章 脣槍舌劍第7章 魏亦有亡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4章 將相不和第27章 助守鄄城第35章 定遠之功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5章 新野之宴第15章 知交零落第31章 兵權誰屬第8章 願爲雲敞第36章 封侯之賞第5章 府中密議第35章 命盡園桑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9章 嶺南烽煙第11章 捕風捉影第4章 人言可畏第27章 柱節立門第5章 王中國死第24章 續漢記事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9章 卿之無學
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章 兩面三刀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6章 誰是蕭何第36章 蜮蚓豈龍第5章 觀卿者心第6章 樂浪故人第13章 初爲人父第4章 漁陽豪強第22章 太白蒼蒼第3章 世家短視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4章 倭使入覲第4章 吾當染指第19章 覆蓋攻擊第9章 建藩封國第2章 是儀北上第13章 郊祀天地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6章 我天子使第24章 汝爲中行第4章 海東來去第14章 再作馮婦第13章 族滅匈奴第20章 射戟小支第30章 用武之地第12章 趙達彈狀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章 先得一驢第3章 秘計有三第14章 衣帶之詔第21章 舅傳婿也第16章 討袁紹檄第21章 家國國家第8章 曹氏之強第1章 下車立威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3章 鑄戈爲犁第4章 五經注我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7章 遂鄉認親第14章 鳳雛之謀第8章 欲加之罪第5章 鮮花牛糞第20章 注經化俗第19章 編定魏律第19章 成陽糧運第7章 魏亦有亡第7章 名士該殺第12章 黃鬚大奇第8章 不共戴天第8章 欲捧殺也第19章 婦誦夫錄第22章 故人重逢第5章 霹靂高車第1章 輔政安民第2章 是儀北上第5章 壽春城下第6章 嚴其考法第12章 乃可擄去第17章 以身爲餌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7章 舊相新相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2章 收服荊南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7章 禍福所依第2章 隆中之對第5章 谷口設伏第24章 脣槍舌劍第7章 魏亦有亡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4章 將相不和第27章 助守鄄城第35章 定遠之功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5章 新野之宴第15章 知交零落第31章 兵權誰屬第8章 願爲雲敞第36章 封侯之賞第5章 府中密議第35章 命盡園桑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9章 嶺南烽煙第11章 捕風捉影第4章 人言可畏第27章 柱節立門第5章 王中國死第24章 續漢記事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9章 卿之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