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遼東來書

不出是勳和諸葛亮所料,當日公孫度斬二袁首級的時候,藉口崇敬忠臣烈士,下令把逄紀押下去縊殺,保他全屍,其實只是臨時找了個相貌近似之人弄死罷了。逄元圖暫時被拘押起來,事後公孫度親往遊說,反覆威逼、利誘,終於表面上收服了逄紀。

當時是勳雖然有所懷疑,卻並未當場點破,也沒有索取逄紀的屍體來查驗,公孫度白忙活半天,簡直俏眉眼做給瞎子看——你以爲相貌類似之人好找啊?對於是勳來說,他是怕揭穿其中花樣,激怒了公孫度,未免節外生枝,反正二袁的首級得以帶回,那自己的使命就算圓滿完成啦,逄紀是生是死,本就無關緊要。

而公孫度之所以留下逄紀,自然不是敬重他忠臣烈士的風範,只是欲求一多謀善斷之才罷了。遼東僻處偏遠,人才非常匱乏,對於遼東羣臣,涼茂除了一個柳毅外全都不看在眼裡,這並非是涼伯方高傲,也不是公孫度無眼,真要能得“臥龍”、“鳳雛”,誰會允許庸儒佔據要津?問題遼東之地,即庸儒亦不可多得也。

況且公孫度還有另一方面的考慮,他雖未必有天下之志,亦始終覬覦幽州,想向西方擴展自己的疆域。原本打算收攏二袁做“帶路黨”,只可惜二袁並不堪用,袁尚野心勃勃,袁熙一付膿包相,於是乾脆斬下二人首級以暫且結好曹操。逄紀多謀而忠勇,又爲袁氏集團中著名的謀士,若能收服此人。乃可冀望幽州甚至是冀州也。

然而逄紀肯降。其實亦不過表面文章罷了。人都是如此。一時熱血衝頭,便欲慷慨赴死,但若於九死一生之際被硬生生扯回人世,便會冷靜下來,就此更爲寶貴自己的生命。逄紀已知二袁皆喪,袁譚的消息雖未得知確切,估計曹操也不會留其性命,袁家只剩下了一個袁買。在許都爲質,抱着萬一的希望,或許曹操不會即時取他性命呢?

——逄紀料得不差,曹操之與袁紹相爭,純因大勢,二雄不可並立,倒並沒有什麼殺父奪妻之類的深仇大恨。破薊之後,曹操還親往袁紹墓上拜祭,痛哭流涕,隨即下令善待袁妻劉氏。待回軍時,即將袁紹的遺體遷葬回他老家汝南。使袁買歸而爲父守喪。終究袁買年紀還小,又是庶出,在袁氏故吏中並沒有什麼影響力,若在北方,或許還會掀起什麼變亂,遷至曹操腹心之地的汝南,監視居住,就不怕出什麼妖蛾子啦。

正好以此來表現自己的寬宏大度,給劉表、孫權他們做個榜樣,豈不是好?

故此逄紀冀望於袁買,希望可以復興袁家,爲此就必須先留下自己有用之身,以待時機。同時他之恨曹操也,不如恨公孫度——袁曹多年相爭,就算曹操把袁家人全都殺光,那也在情理之中,但公孫度與袁氏素未交鋒,連領地都不接壤,你怎麼就下得去手殺害了兩位公子呢?故而暫且服侍公孫度,欲爲之間,以報此仇也。

當然啦,公孫度不會傻到完全信任逄紀,他只是把逄紀當謀士來用,不掌兵權,且不涉機要,並且隨時派人監視着,一旦逄紀有何不軌的舉動,便要下令誅殺。但是防人也就一天兩天,沒有防一輩子的,匆匆大半年過去了,逄元圖看似忠心耿耿,並無異狀,公孫升濟身體又有所不豫,監視也便逐漸放鬆起來。

逄紀就趁着這個機會,進言說曹操既然任命沮授爲涿郡太守,自己可以寫信去聯絡沮授,打聽相關幽州的內情。公孫度大喜,說若能說動沮子輔相應,是元圖你一大功也。當然啦,逄紀寫給沮授的信,公孫度是都要是事先驗看的,所遣的信使也是自家親信,認爲逄紀玩不出什麼花樣來。

然而若論謀劃天下,逄紀差沮授遠矣,若論陰謀詭計,沮授尚不如逄紀,而況遼東諸人乎?逄元圖很快便買通了信使,在正式寫給逄紀的牘版之外,又於髮髻中暗藏絲絹,寫了一些密語。

逄紀纔剛聯絡沮授的時候,沮子輔便向是勳通報了。相比逄紀來說,沮授纔是真正忠臣,若非是勳巧舌如簧,更改了原本的歷史走向,他就要因爲謀還袁氏而被曹操所殺。在這條時間線上,沮授暫時爲是勳說服,把對袁家的忠心轉向以對朝廷,雖然袁氏在他心目中仍然佔有很大分量,終究袁紹和諸子皆死,袁買被曹操牢牢捏在手中,想要重新效忠袁家也找不到主子。所以他原本便安心爲曹操……爲朝廷牧守地方了,但與逄紀相同,對於親手斬殺二袁的公孫度是恨之入骨啊,故此逄紀寫信過來聯絡,他當即告發。

是勳說你不要急,且與逄元圖敷衍,看看能不能把他拉到咱們的戰車上來。誰成想逄紀本來就有反正之心,他的密信一落到沮授手中,沮授立刻封好了向是勳稟報。

逄紀這第一封密信,其實並沒有什麼實質內容,只是通報一下遼東的內情。不久前,他爲公孫度設謀,以大海船載運兵員,殺向樂浪,大軍在柳毅的統率下,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即將樂浪郡徹底平定。隨即在兩郡交界處的番汗縣修城設堡,以防高句麗,更保障來往道路的通暢。公孫度即以柳毅爲樂浪郡守,長駐朝鮮。

此外,逄紀還通報了兩事,其一,公孫度近日時常頭目昏昏,無法理事,把政務全都交給了長子公孫康和別駕陽儀;其二,陽儀故使公孫度放柳毅於外,似有專擅權柄之圖也。

是勳得到密信之後,便召謀士們前來商議——當然啦,如此隱秘之事,不可謀之於衆,他也就在小範圍內傳達了一遍而已。第一個找的是諸葛孔明,孔明覽信之後,沉吟半晌,謹慎地回覆道:“遼東恐有變也,先生本欲趁其變而進軍,可使沮子輔密告逄元圖,隨時通傳消息……”

諸葛亮的意思,通過逄紀這條線可以大致查知遼東的內情,比咱們派過去那些很難深入中樞的密探要有用得多了,這條線不可撒手,而必要牢牢掌握住。原本朝廷在遼東是有一個涼茂的,但一方面涼茂智謀有限,根本傳遞不出什麼消息來——就連他本人被拘襄平之事,也得是勳去了才能瞭解——況且是勳此前出使返回後,即奏明曹操,以朝廷詔命往徵涼茂爲中郎,公孫度剛跟曹操和睦,不便悖逆朝廷的旨意,也便勉強允可,把他給送回來了。

但是對於遼東最樞要、隱秘的內情,估計逄紀也打聽不出什麼來,遑論將來進兵之時作爲內應了,諸葛亮建議是勳不要對這條線冀望過深——還是以擴充自家實力爲當今第一要務。

然後是勳又派人請來司馬懿,同樣把沮授來書,以及逄紀的公信、私信,全都向他展示。司馬仲達身爲廣陽郡守,與是勳居於同城,雙方往來很是密切。是勳本來就打算趁着這個機會拉攏他,於是藉口仲達於經典上不夠稔熟,經常把他叫過來加以指導。

司馬懿出身世家大族,所謂世家,其實全稱爲儒學世家,東漢一朝幾乎壟斷了知識傳承和經典研究,基礎當然不會差到哪兒去。但問題原本的官學爲今文,很多世家——也包括河內司馬氏——爲了方便出仕,也皆以今文教授子弟,但通過是勳的努力,今文逐漸被排斥出官學之外,古文,甚至只是古文當中的鄭學,一躍而成爲最正統的思想。是勳本是就鄭玄親傳弟子,靠着講學、立石等舉措,即在鄭學中亦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如今鄭門名義上的第二代領袖郗慮爲了固權,又多方籠絡,所以——這可是當世第一流的學閥啊,司馬懿哪有不願向學的道理呢?

是勳趁機肆意篡改、歪曲經典,以孟子之學爲綱要,灌輸司馬懿國家、天下的概念,想要利用這些概念把他腦子裡那點兒家族利益逐漸洗清掉。當然啦,此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只是論起詭辯來,十個仲達都不是是勳的對手,或有疑義,往往被是勳駁斥得啞口無言。這反覆被人灌輸你錯了你錯了你錯了你從前二十多年所學全都錯了,只要時間夠長,中間沒有別人一棍子把他打醒,那就跟被催眠一樣,遲早會痛哭流涕進而痛改前“非”的吧。

終究是勳也並不要求他破家爲國,只是告訴他,國盛乃可家興,執著一家利益而爲天子,則國必滅,家必喪,執著一家利益而爲臣屬,則國必敗,家必衰。

司馬仲達也很敏,即便他並不真正信服是勳的理論,也知道這套理論將來必定佔據統治地位,自己要是不努力攀上這輛車,未來的前途很難一帆風順。於是他提出來,也想跟諸葛亮一般拜在是勳門下,當鄭門的再傳,是勳欣然允可,乾脆把郭淮也叫過來,同時收下這兩個徒弟。

這回把逄紀來信給司馬懿瞧,仲達疑心病比較重,首先懷疑逄元圖是不是真心的。是勳笑道:“彼非真心以向朝廷也,然真心以覆公孫,乃可用之。”司馬懿沉吟少頃,突然又提出了一個是勳和諸葛亮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既雲陽儀放柳毅於外,或柳毅可用也。”咱是不是可以想辦法拉攏柳毅?那在遼東,可比逄紀能量大得多啊!

是勳雙眉微皺,隨即捻鬚微笑:“仲達所言是也,此真妙計!”(未完待續。。)

第12章 觀其決斷第9章 周平王事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4章 鳳雛之謀第9章 漢家法寶第1章 兩面三刀第22章 吾亦慮及第37章 心大志廣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6章 罵死荀彧第8章 志不可奪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8章 古代科技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章 先得一驢第35章 咄咄逼人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3章 孟門之山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1章 齊大非偶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7章 兔死狗烹第30章 師恩如海第30章 不可迷失第27章 賢卻未賢第16章 屯敵必取第20章 入漢摘桃第4章 使徐三事第10章 揮斥八極第23章 陣前詭言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5章 黃鬚封侯第33章 城下遇難第3章 天命天姓第16章 歷史慣性第32章 古之惡來第3章 世家短視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3章 幽州諂臣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2章 未盡善也第7章 道出無終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9章 擅出奇兵第6章 竊玉老賊第30章 師恩如海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9章 流血五步第27章 一朝出門第22章 禍其始此第8章 公達三策第28章 子以母貴第4章 渾人心思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5章 毋受其蠱第24章 禪讓風波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3章 是兵是賊第21章 死生之間第29章 太公封齊第30章 大破魏賊第35章 謠言之力第1章 啖肉豪客第32章 古之惡來第3章 嫌疑之地第4章 五經注我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8章 爲國犧牲第3章 禍不旋踵第8章 囊中羞澀第7章 名士該殺第26章 軍國利器第4章 使徐三事第3章 嫌疑之地第11章 捕風捉影第15章 烽煙四起第8章 名馬金槊第16章 矢在弦上第8章 願爲雲敞第14章 龍旗九旒第4章 低調才傑第27章 得韓徵倭第24章 英雄少年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章 不務正業第24章 風傳虛證第26章 爲政之權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8章 東海傲來第36章 誰人祖道第7章 投刺自薦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2章 太白蒼蒼第19章 嶺南烽煙第10章 不忠不義
第12章 觀其決斷第9章 周平王事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4章 鳳雛之謀第9章 漢家法寶第1章 兩面三刀第22章 吾亦慮及第37章 心大志廣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6章 罵死荀彧第8章 志不可奪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8章 古代科技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章 先得一驢第35章 咄咄逼人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3章 孟門之山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1章 齊大非偶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7章 兔死狗烹第30章 師恩如海第30章 不可迷失第27章 賢卻未賢第16章 屯敵必取第20章 入漢摘桃第4章 使徐三事第10章 揮斥八極第23章 陣前詭言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5章 黃鬚封侯第33章 城下遇難第3章 天命天姓第16章 歷史慣性第32章 古之惡來第3章 世家短視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3章 幽州諂臣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2章 未盡善也第7章 道出無終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9章 擅出奇兵第6章 竊玉老賊第30章 師恩如海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9章 流血五步第27章 一朝出門第22章 禍其始此第8章 公達三策第28章 子以母貴第4章 渾人心思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5章 毋受其蠱第24章 禪讓風波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3章 是兵是賊第21章 死生之間第29章 太公封齊第30章 大破魏賊第35章 謠言之力第1章 啖肉豪客第32章 古之惡來第3章 嫌疑之地第4章 五經注我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8章 爲國犧牲第3章 禍不旋踵第8章 囊中羞澀第7章 名士該殺第26章 軍國利器第4章 使徐三事第3章 嫌疑之地第11章 捕風捉影第15章 烽煙四起第8章 名馬金槊第16章 矢在弦上第8章 願爲雲敞第14章 龍旗九旒第4章 低調才傑第27章 得韓徵倭第24章 英雄少年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章 不務正業第24章 風傳虛證第26章 爲政之權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8章 東海傲來第36章 誰人祖道第7章 投刺自薦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2章 太白蒼蒼第19章 嶺南烽煙第10章 不忠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