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後續

“陛下!”耗費了不短的時間,範質方纔將劉承祐所給的資料閱完,擡眼觀察了下皇帝的表情,微發感慨:“軍中官兵,多無教養,受嚴苛軍紀,行事作風粗暴,能維護治安,卻多乏治務典事之才,更寡協調民情之能,有此景狀,卻也不足爲奇!不知陛下有何示諭?”

聞問,劉承祐顯得很平和,道:“既生其弊,又已知之,朝廷自當拿出有力措施,用以更正,還鄉里一個太平!卿有何建議?”

皇帝表明態度,範質也認真地考慮了下,沉聲應道:“針對鄉里軍吏,臣有三條建議!”

“範卿請講!”劉承祐身體坐正了,看着他。

範質平穩敘來:“其一,針對既有地方軍吏瀆職、枉法、爲惡者,當制令地方有司,進行清查,並依法處置,以肅法紀,還鄉民一個清平!”

“這是自然!他們雖然是有功之士,朕賜與吏職、錢糧、田土,讓他們榮歸故里,既是酬功,是也爲了讓他們造福鄉梓,宣達恩澤,不是讓他們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的。今既觸犯刑律,作奸犯科,自當厲行處置,以儆效尤!”劉承祐表示道。

講皇帝那雙目清明、納言聽諫的表情,範質心裡微鬆了口氣,他是真顧慮劉承祐又來些其他想法,以皇權強壓法律。

拱了下手,範質又道:“其二,對於在州縣鎮鄉村任職的諸多軍吏,當責令地方州縣官府及監察職吏,加強督查,並按期考覈,予以陟罰升貶。”

關注公 衆號

“如此,怕也加重地方治理之務了,對於那些懶政庸官而言,可又要難過了!”劉承祐說道,似乎在調侃。

“說說第三條吧!”劉承祐又問道,顯然,也是認可其二了。

對此,範質稍微遲疑了下,而後鄭重地請道:“這第三,臣請陛下,對有功官兵,可賜其土地、錢糧,可予以治安、求盜、鄉兵、獄吏之職,但典事治民之任,還當慎重。

究竟此務之弊,根源還在於大量軍吏,無理事之能,愛民之心,而擔治民之任。如此,怎能不出差錯。

鄉里吏職,雖然微賤,不入品命,卻是朝廷治理民務、管束千家萬戶最直接的人員。其所起作用,甚至更重於州縣命官,陛下也當明白此理。

是故,朝廷職官委任,還當取其品望,察其能才,不當僅以軍功而委派。否則,長此以往,鄉里積弊日重,必生民怨。

再者,十年以來,大量的軍吏充實地方鄉里,也使得冗吏激增,加重地方財政負擔......”

聽範質所言第三條,劉承祐臉上顯然流露出少許異樣,似乎不以爲然。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道:“此固有此弊,卻也不可僅觀其弊,而忽視其利。朝廷委吏數萬,難道全都是爲非作歹之徒,豈可因少數人,而罪整個階層?

如新下之川蜀,那40餘州,200餘縣,鄉村萬千,如不以這些信得過的官兵軍吏,朝廷的恩威,如何得以下鄉?前番豪強之亂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如卿所言,地方職吏,若皆取其品行才幹,朝廷又哪裡來那麼多人才,去擔任鄉吏?軍官軍吏,或有不肖者,但多加監察教育,與其震懾即可,豈能一言而否定之?”

聽皇帝之言,範質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老臉上倒非不忿,而是在認真地思考。見其狀態,劉承祐笑了笑,說道:“不過,範卿所慮,也不無道理,軍官軍吏,缺少文化,如以軍法治民,斷不可取。這樣,今後軍功授職,理政治民之任,當着官府嚴格考察,再行委派,不合格者,另做安排!

還有,監察之治,還當加強!”

“陛下英明!”聽明白劉承祐的意思,範質認真地拜道,態度恭謹。

事實上,劉承祐心裡,是有心扶植一下大漢的軍事地主階級的,那些低層的軍吏,只是基礎,而核心,還是那些上層的軍事貴族。雖然國家已經進入官僚政治,官僚地主階級也在壯大發展,但劉承祐還是希望,國家與朝廷有那麼一股有別於士大夫官僚集團的力量。

“此事就暫且這麼辦吧!”看着範質,劉承祐吩咐道:“卿當與政事堂諸公及有司,照此思想,擬出一具體的條陳,予以落實。該查的查,該辦的辦!”

“遵命!”範質應道。

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又說道:“此次,趙礪之案,朕是痛定思痛。自古以來,吏治問題,素難根治,唯在監察,以法律制約。趙礪乃朕提拔於微末,授與監察大權,卻知法犯法,瀆職徇私。每思之,朕心裡都煩鬱難堪!”

聞其感慨,範質難得地出聲勸解:“陛下也不必過於憂煩,趙礪有負君恩,乃其墮失初心,非朝廷制度之失。只需嚴正國法,使後來者有所敬畏,不敢妄爲,即可!”

“說起後來者,趙礪既去,範卿以爲,誰人可接掌都察院?”劉承祐發問。

面對皇帝的徵詢,範質沉默了,似乎不敢妄出建議,畢竟,都察院乃是諸部司院中一個比較獨立的衙門了,職權地位之重,幾不下於財政三司。

同時,侍奉劉承祐也達十年之久,範質也不是不會揣摩聖意。範質已經感覺到了,趙礪案雖然讓皇帝格外氣憤,但並沒有使他對朝廷的監察系統失去信心,反而會繼續加強,完善其制度,使其繼續承擔其監察內外軍政民生的職能。

而左都御史作爲都察院的主官,這個位置就越加敏感而重要了,範質如今作爲首宰,在皇帝放權的這段時間以來,秉執國政,權力很盛。這樣的情況下,就更慎重了。

考慮了一會兒,範質答道:“李惟貞(李谷)以知人聞名,陛下莫若詢之?”

對其回答,劉承祐不禁莞爾,打量着這個以剛直耿介聞名的宰相,他可是難得見範質有這麼謹慎的時候。

也不拖沓,劉承祐直接說:“卿以爲大理寺卿崔周度如何?”

看皇帝的態度,顯然心中早有所屬,這意見徵詢怕也只是意思一下。考慮了一下,範質答道:“崔周度爲人正直,御史諫官出身,熟悉法律,行事矜重,皆依規制,其能足以當之。只是,其人性情剛烈......”

聽範質對崔周度的性格提出疑議,劉承祐心中暗道,論性情,你範質又比崔周度好得到哪裡去?朝廷之間不乏逸聞趣事,有些傳言也不只是傳言,比如範質在朝,與同僚或有意見相左之時,從來都是固與之爭,言辭激烈,唾沫橫飛,得到別人同意他的看法抑或緘默不語爲止......

很多時候,人往往能看到別人的不足,而看不見自身的缺點。哪怕是有名臣之資的範質,亦是如此。

當然,這種吐槽,劉承祐也不好直接吐露出來,而是輕笑着答範質:“範卿都覺得崔周度有總憲都察院的能力,那邊夠了。至於性格問題,人多有差異,只要不耽誤公務,都可包容!”

皇帝都這樣說了,範質也不好再表示異見。

“中書當擬製委任,都察院乃朝廷重任之地,需要儘快收拾起來!”劉承祐指示道。

“是!”

“另外,朕思趙礪之事,也在於他獨掌都察院,大權在握,無人制衡,導致他敬畏大減,不能保持初心,堅守本分。有左便當存右,朕有意於左都御史之下,另設右都御史,配合執掌監察之務,卿以爲如何?”劉承祐又問。

劉承祐話一說完,範質立刻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這又是要分權制衡了。斟酌了下,發現此前趙礪獨專,卻是有所不妥,也沒有反對的道理,當即應道:“陛下所慮甚是!臣無意見!”

“好!就這樣吧!”劉承祐再度露出了滿意的表情。

第170章 御宴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450章 落幕第131章 鳴沙匪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380章 饒樂國第218章 進兵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361章 “龍宮”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3章 新皇詔制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5章 移鎮之議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57章 龍舟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380章 投漢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40章 封王第70章 衛公辭世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6章 異見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90章 交趾收復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章 分食第372章 封王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77章 間策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329章 遊市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64章蜀臣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98章 溫柔鄉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693章 安西王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7章 風波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70章 御宴第31章 進軍令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35章 坐不住了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52章 六穀土豪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75章 按*不動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76章 雍王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44章 太后相召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8章 巡視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98章 追捕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
第170章 御宴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450章 落幕第131章 鳴沙匪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380章 饒樂國第218章 進兵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361章 “龍宮”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3章 新皇詔制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5章 移鎮之議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57章 龍舟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380章 投漢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40章 封王第70章 衛公辭世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6章 異見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90章 交趾收復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章 分食第372章 封王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77章 間策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329章 遊市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64章蜀臣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98章 溫柔鄉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693章 安西王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7章 風波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70章 御宴第31章 進軍令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35章 坐不住了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52章 六穀土豪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75章 按*不動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76章 雍王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44章 太后相召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8章 巡視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98章 追捕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