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矛盾

說一千道一萬,太子妃要收養劉文濟的消息,之所以能引起那般大轟動,除了東宮內部始終存在的爭鬥之外,最關鍵的還在於蕭氏的身份。

此前要收養劉文渙,雖說轟動,卻也沒有引得如此甚囂塵上。蕭思溫投漢已經差不多十年了,經過多年的勤懇表現,以及蕭燕燕的得寵,蕭氏家族基本已經融入大漢,爲上層社會所接納。

但接納歸接納,那種無形的排斥始終還是存在的,雖然漢姓曰蕭,但身上“契丹人”這點印記是始終無法磨滅。

大漢在劉皇帝的治理下,基本還是包容開放的,爲了維持如此龐大的帝國,也需要在政治上的吸納諸族英豪,以爲己用。

但政治歸政治,兼容和洽的表象下,從根子上來說,還是極其排外的,哪怕對於國內的異族,都是警惕異常,從這些年推行的胡民政策便可知。

另一方面,由劉皇帝一手構建的爵位繼承體系,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也深深地烙刻在大漢上層們的骨子裡。

而大漢爵位的繼承,最重視的是什麼,血脈!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對其最清晰直觀的描述。

過去,大臣們並不會在意漢宮中有耶律妃、有湘妃,也不會在意東宮有一個蕭妃。但是,當觸及到他們敏感處時,這反彈也是巨大的。

慕容太子妃想要收養劉文濟的目的,從她小女人的心態來講,是要應付趙氏母子帶來的衝擊與壓力,爲了將來有個依靠。子以母貴,反之亦然。

但這個舉動本身,就帶有極大的政治意義,這一點,或許連她自己都搞不清楚。但她不清楚,大漢朝廷的那些臣宮們可看得清清楚楚。

如果讓她辦成了,那劉文濟可以立馬完成身份上的轉變,成爲皇孫中名分最正的了,從法理上而言,就是帝位的第二順位繼承人了。

但是,他身上又流淌着一半契丹人的血脈,這一點,是很多人都難以接受的,這與蕭氏是否低調忠誠無關,這本身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很多人在心理上那道關卡是難以跨過的。

因此,消息傳出,朝廷之中是議論紛紛,羣情反對。其中,趙家的反對是可想而見了,也是趙匡胤“裝死”這麼多年,第一次旗幟鮮明地對一件事明確表明態度。

回朝不久的趙匡義,想法素來不少,政治抱負也高,即便知道有可能犯忌,也不得不上了一道奏章,勸阻此事。

至於其他大臣,都不需趙家去串連,很多人都自發上表,一個個義憤填膺,言辭懇切,希望能夠引起劉皇帝的重視。

其中有兩個羣體的態度是最爲激烈的,一個是清流言官,一個就是勳貴集團了,他們要堅持正朔,維護傳承。

不知有多少年,朝廷上下,貴族大臣,如此萬衆一心、千口一詞地反對一件事,這樣的情況,也算少見了。

還有一些人,就屬於投機分子,不是在慕容與趙氏之間進行投機站位,而是看“準”了劉皇帝的心思。

蕭家是契丹來的,劉皇帝這麼多年,對契丹人是什麼樣的態度,這可不是什麼秘密,那是恨不得地將之族滅。這種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容許此事,容許大漢江山落到“異族”手裡的可能。

但顯然,大部分人,終究還是不瞭解劉皇帝。劉皇帝的心胸,說狹隘,也狹隘,說大度,那也同樣大度。

雖然他是個徹徹底底的民族主義分子,但那是對外,而嫁給太子的蕭燕燕及其所生之子,自然份屬於“內”,既是大漢之內,也是皇室之內。

即便不會去考慮帝位傳承的問題,也不會帶有特殊偏見,至少能做到正常對待。而對劉文濟那孩子,劉皇帝也沒有什麼意見,看得出來,聰明乖巧,和小時候的劉暘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要說血脈問題,劉皇帝也沒有那麼地狹隘,不論起母族來源何處,那也是天家的血脈,是劉暘親子,是他的皇孫。

就拿他們劉家,拿他自己來說,也許千百年後,還有人會拿他“沙陀人”的身份來攻擊、中傷、污衊。

當然,就當下而言,這其中區別還是很大的。“沙陀人”已經逐漸被歷史遺忘,在大漢不論是已修還是在修的史冊典籍上,也都再沒有“沙陀”這樣的字眼,不管是劉皇帝自己還是大漢的臣僚們看來,他劉家代表的就是華夏正朔。

但契丹顯然是不同的,且不提過去漢遼爭霸,大漢與契丹之間長達三十年多年的紛爭糾葛,就是如今,漠北還有一個不服王化的契丹政權在那裡頑強地支撐着。

針對此事,劉皇帝當然也不可能無動於衷,心中同樣也多出了一些考量與疑慮。對於大臣們的反應與心情,他能夠理解,但是當衆口一詞,羣情所向之時,他那多疑猜忌的毛病又犯了?

這是要幹嘛?逼宮還是造反?原本只是東宮內部家事,皇室內部事務,被搞得那麼嚴重,鬧得滿城風雨,幾乎把天家內部的不和諧暴露在天下人面前。

劉皇帝的性格從來都是這樣的,他堅持陰謀,相信鬥爭,像此番,當朝廷上下,都持同樣論調的時候,非但不會聽從,相反,會去懷疑,去猜忌,是不是有人居心叵測,用心不良,是不是有人在背後鼓動生事。

羣臣的反響是很強烈的,到劉皇帝這邊,反彈也同樣厲害。原本並沒有那麼在意的事情,一下子讓劉皇帝重視起來,面對洶洶羣議,本不欲發聲的劉皇帝,在“走訪”政事堂的時候,當着諸宰臣的面,澹澹地評論了一句:東宮家務,何以如此喧囂?

然後,熱議就被平息了,但難題卻拋給太子劉暘,再次請教劉皇帝,劉皇帝卻篤定主意,讓劉暘自己做決定。

用劉皇帝的話說,他能立太子,還能把太孫也定下來嗎?到最後,終究是你劉暘的事。這,反而使劉暘猶豫了。

他近些年,固然有些惱怒東宮二妃的不合,但對兩個兒子,基本算是一視同仁的。而對於羣臣的請願,劉皇帝可以強勢地不作理會,他可沒有那種威勢,也不夠剛硬,心中多少存着幾許顧慮的,因此,至今還是猶豫,沒爲這場風波畫上個句號。

而與劉暘一樣,同樣抱有矛盾心理的,還有兩撥人。一自然是蕭家了,哪怕是蕭燕燕,在面對此事時,也是受寵若驚,如履薄冰,根本不敢有任何動作,只是更加低調,這不是她們母子以及蕭家能夠做主的。

二,則是慕容家了,慕容氏至今的顯赫,一來源於慕容家族對大漢的功績,來自於慕容延釗的遺澤,另外,就是太子妃慕容玥了、

對於慕容家而言,慕容玥地位的穩固,是十分重要的,但偏偏地位是日漸不穩。肚子不爭氣,好不容易懷孕了,卻被安排了個女兒。

因此,對於慕容妃收養皇孫,是可以理解,也可以支持的,但問題也恰恰在於,爲何是劉文濟這個蕭氏之子。

當然,到如今,這幾乎也是個唯一解的題目,誰教太子只有這兩個兒子呢?在不考慮劉文渙的前提下,那就只有一個劉文濟了......

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7章 武德司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676章 慘重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7章 郭威病了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00章 城戰第342章 殺肥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33章 面聖第1章 乾祐滅佛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86章 駕臨渦口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60章 “暴斃”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446章 流光園第97章 再臨井陘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93章 升遷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53章 兵制改革第95章 玩陰謀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9章 寫得不錯!第28章 下獄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410章 剋制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707章第141章 祭關公第465章 遼奸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41章 納降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41章 祭關公第90章 安全脫身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59章 不知死第357章 國滅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93章 楊邠案(1)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05章 逐一接見
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7章 武德司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676章 慘重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7章 郭威病了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00章 城戰第342章 殺肥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33章 面聖第1章 乾祐滅佛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86章 駕臨渦口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60章 “暴斃”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446章 流光園第97章 再臨井陘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93章 升遷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53章 兵制改革第95章 玩陰謀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9章 寫得不錯!第28章 下獄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410章 剋制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707章第141章 祭關公第465章 遼奸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41章 納降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41章 祭關公第90章 安全脫身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59章 不知死第357章 國滅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93章 楊邠案(1)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05章 逐一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