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當年善政

早年在劉皇帝身邊當崇政學士之時,趙普也算是廣政殿的常客。那個時候,他還一名不文,只是一名享受劉詞遺奏舉薦僥倖得到提拔入侍前的幸運兒,纔剛剛完成從一名地方僚吏到天子近臣的身份轉變。

那個時候,在政事堂坐朝理政的乃是李濤、魏仁溥、範質這些大臣,而這幾人, 無一不是當朝賢相,功成名就,位列乾祐二十四臣之列。

有的時候,趙普也不禁心想,他若是早個幾年投效到劉皇帝麾下,那麼二十四臣之列,豈能沒有他的名字,這一點趙普有足夠的自信。

但就是這幾年的時間,呈現出的則是人生際遇的巨大差距。然而, 即便如此,趙普也足以自豪,不過十來年的時間,便成爲當朝實權宰相,甚至後來居上,將諸多走得遠比他早、比他遠的人甩在了後面。

而近二十年後,當年那些縱橫捭闔、指點江山的老臣賢相陸續凋零,取而代之的正是他趙普。其他人代表的是乾祐統一時代,而趙普發展的是開寶盛世時代,從這個角度來講,不在二十四臣也沒有那麼地遺憾,至少,留名開寶他已經做到了。

同樣是廣政殿,比起洛陽那邊,開封這裡要顯得精簡一些, 格局沒有那麼宏大, 裝飾也不夠氣派, 這是顯而易見的, 畢竟,開封的漢宮從頭到尾都沒有進行過大規模擴建整修,一些繕補也只是日常維護,敲敲打打、縫縫補補罷了。

當然,趙普並不在意,重點從來不在哪裡辦公,而是誰能掌握權力,誰能發號施令。

處理庶務、解決問題,乃是趙普坐堂理政的日常,一般而言,只要他坐到堂案前,便有源源不斷的事務找上他,等他批覆或決定。

當宰相的,尤其是實權宰相,日理萬機或許是虛詞描述,但日理百務乃至數百事,卻是一點不誇張。

半個時辰的時間, 前後已經有五人前來稟報,趙普也批示了八件國事,從河西的馬政到榆林的党項問題,從西南的茶馬貿易到東南的秋稅,包括遼東駐軍的糧餉軍需供應他都要過問。

不過,與在西京相比,到了東京,這工作強度顯然是大幅度降低的,並且,隨駕東巡,最要緊的公務,還得是中原災害的問題,大部分的事務還是圍繞着抗災善後展開。

“來人!”

“將此文發往番禺!”趙普將手中一道制令交付。

此道制令,乃是趙普對兩廣地區採珠弊病的批示。南粵時,劉鋹窮奢極欲,所居樓棟,皆以玳瑁珠翠裝飾,爲了滿足私慾,劉鋹還專門命人組織了一支“專業”採珠人。

所謂的專業,乃是也採珠人的血淚,滿足統治者惡欲,嶺南採珠者,必系石於足,腰絙繩索,入水深數百尺的海中採集,每年因爲採珠溺死者不計其數,箇中危險殘酷,實在駭人聽聞。

當貴人們享受着那些美輪美奐的寶珠珍奇之時,少有人去關注那背後究竟埋葬了多少冤魂怨靈。

潘美平南之後,察其事,就曾上表,盡陳採珠危苦之狀。結果自然得到了朝廷的積極迴應,南粵的諸多惡政之中,採珠之政或許不那麼被關注,但儼然是飽受其苦的採珠人深惡痛絕的事情,自然不加考慮地廢除,甚至明文規定,禁民以採珠爲業。

在當時確實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過,時隔多年,就彷彿過了一個輪迴,回到當初的起點,一切似乎沒有改變過。

這兩年,兩廣地區的採珠業又興起了,只是,這一回,不是官方牽頭下場,沒有昏君暴政作爲謾罵攻擊、發泄怨氣的靶子。

取而代之的,是民間一些人,私自組織人手,下海採珠。只是比起過去一味的壓榨盤剝,變爲僱傭了,採珠雖然危險可怕,但只要有足夠的利益,總有人願意一身試險。

兩廣官府雖然依照朝廷的政策進行着限制打壓,但是,除了最初幾年,到後來也基本流於形式了。或者說,官府的限制,本身就是存在侷限性的,哪裡能真正徹底禁絕,甚至於,兩廣官府在執行上有沒有打折扣,都是難以說清的。

畢竟採珠的利益太大了,其中牽涉的利益集體也實在龐大,圍繞着“南珠”這片市場,也有太多人從中討食。

朝廷的禁民採珠的初衷,是爲了解民疾苦,體恤民情,但不是所有的善政都得人心。就像朝廷這邊是爲採珠人着想,深受其苦痛的人固然有之,但同樣的,爲了發財,爲了生計,也總有人願意投身其中,爲活命而去賣命,現實就是如此。

當朝廷禁止百姓以採珠爲業,那麼必然就有人會斷了生計,斷了生計,自然就會產生怨氣。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老老實實種地的,那還得是有地種的條件下。

因此,嶺南的採珠業在沉寂幾年之後,便有迅速煥發生機,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比起以往,對於採珠人而言,日子稍微好過了些,不再是肆無忌憚、無窮無盡的壓榨盤剝,能夠得到足夠的收益,維持生活。

雖然本質並沒有多少改變,只是給殘酷的現狀籠罩了一層“溫和”的外衣,但就是有人甘冒奇險,投身其中。

而那些採珠的組織者們,同樣也在應時而變,也變得更加聰明,手段不再那麼粗暴殘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鑽朝廷政策的空子,靈活地遊走於灰色地帶。

朝廷禁止採珠,那他們就積極響應朝廷的號召,畢竟不能與官府作對。於是,一大批打着捕撈名義的團體成立,他們組織人手,下海捕魚。

靠海吃海,這打漁可是沿海百姓最主要的生存手段之一,這方面,朝廷不僅不能禁止,還要大力支持。他們,只是在捕魚的同時,順便發現了一些珍珠瑪瑙、珊瑚玳瑁,這總該沒問題吧。

此番,採珠一事能夠傳到朝堂之上,甚至由趙普這個宰相親自擬定批示,原因也很簡單,有名叫趙寧的官員把嶺南的採珠業的狀況捅了上來,爲他眼中飽受壓榨的採珠人請命,要求朝廷降制打擊那些違背政令的奸商,並痛斥當地兩廣官府的不作爲......

其中重點提到一案,有下海採珠者,出現意外,人失蹤了,但家裡沒有得到撫卹,上告官府,又苦無憑據,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這件事,在部司之間幾度流轉,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有人堅決提地提出,對於那些不知悔改,公然鑽朝廷政策漏洞,與朝廷明文禁令對着幹,非法組織,壓榨百姓的奸商惡賈,就該嚴厲打擊,重點懲治。

當然,也有人隱晦地提出,採珠也是一部分嶺南百姓賴以爲生的事業,也能爲朝廷創造價值,只需加以約束規範即可,禁絕之事,是否可以再多些考慮與斟酌。

這話說得,多少帶有些謹慎,畢竟那是劉皇帝當年親自決策的,是爲體恤嶺南採珠百姓之危苦。但是,意思卻很直白,都有人敢提出異議了,可見對待南珠這一項產業,人心的變化。

最終,還是呈到了趙普這邊,而趙普也是幾經遲疑。在通過與劉皇帝的一番交流之後,最終做下決議。

其一,朝廷禁民採珠爲業的政策不改,繼續執行;其二,對於事發所涉之人,從官員到珠商,一概追責嚴懲,失蹤之民,給予補償,保障其利益。

態度看起來很明確,但是,卻又隱藏着一絲曖昧,畢竟,這只是針對個例進行判罰,並沒有進一步的整治措施與政策方案出臺。

政策不改,那是否意味着,眼下南珠採集的現狀,也可以繼續保持?

或許,趙普就是這個意思,而體現出的,也代表着劉皇帝的態度。有的事情,是永遠禁不完了,畢竟利益使然。

趙普又何嘗看不清楚,至少這些年,京城市面上冒出的那些珍品,貴族們家裡使用的寶珠,甚至皇宮之內御用的器物,這些與嶺南採珠產業之間有多少緊密的聯繫,也是不好細察深究的。

只要有市場,有需求,就有源源不斷的人投入其中,蒼蠅禿鷲總是圍繞着腐肉飛舞的。

而參與其中的,又豈只是一干民間商賈?那麼龐大的一道利益鏈條,又豈是一干卑賤的商賈就能於其間爭食牟利。

採珠人固然危苦,處在利益鏈條的最底層,但畢竟是一個謀生的手段,危險甚至不人道的工作,也總有人去做。

若是依照趙普的想法,對於南珠,是可以進一步規範約束的,將其徹底納入官府的管制體系之下,儘量提高採珠人的待遇與安全保障,也能滿足各方面的利益需求,給朝廷增產創收。

只是到具體執行有個問題,當年是爲了採珠人之苦,方纔降下對百姓採珠爲業的禁令,如今又給廢棄了,甚至由朝廷再度主導,進行採集,那其中惹人非議的就多了。

如果是那樣,那朝廷與當年劉鋹的南粵有什麼區別?當然,具體區別是很大的,只是傳出去不好聽。

有的時候,皇帝的顏面,朝廷體面,確實大於天,是一切事務考慮的前提......

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80章 賞功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385 禮賓館第41章 卷甲入城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6章 異見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96章 橐駝兒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329章 遊市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1809章 餞行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96章 橐駝兒第3章 取士不公第110章 坦白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99章 還債第1章 柩前繼位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34章 驚陶谷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31章 邊公在任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66章 陷河陽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51章 凋零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31章 鳴沙匪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457章 鄭州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24章 目標大理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3章 市井之聲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5章 名單第12章 河東之患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216章 初夏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章 取士不公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713章 機遇第429章 向南!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37章 整編事第482章 李氏第1708章 格局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62章 薨逝
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80章 賞功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385 禮賓館第41章 卷甲入城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6章 異見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96章 橐駝兒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329章 遊市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1809章 餞行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96章 橐駝兒第3章 取士不公第110章 坦白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399章 還債第1章 柩前繼位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34章 驚陶谷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31章 邊公在任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66章 陷河陽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51章 凋零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31章 鳴沙匪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457章 鄭州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24章 目標大理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3章 市井之聲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5章 名單第12章 河東之患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216章 初夏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章 取士不公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713章 機遇第429章 向南!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37章 整編事第482章 李氏第1708章 格局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62章 薨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