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鄭州

御駕東巡,始終保持着一個平穩的節奏,不見絲毫緊迫。拂曉起程,日暮宿營,少有變化,想快也快不起來,隨駕車馬雖多, 但累贅也多。

對於近畿地區,劉皇帝也算熟悉了,途中也沒有停歇進行視察。兩京之間距離並不算遠,尤其在有直道聯通的情況下,更爲便利,不過,對於隨駕的那些貴人們而言,在這樣嚴肅氣氛下趕路的經歷, 還是比較壓抑痛苦的。

滿滿旅途, 埋頭趕路,一直到鄭州,劉皇帝方纔第一次停下了東巡的腳步,區區兩百里的路程,硬是走了五天。

已經過去的中原大水,似乎是以鄭州爲分界線的,鄭州以冬,霖雨不止,且越偏東情況越嚴重。鄭州以西,不說風和日麗,但並未受到雨水侵害。

作爲黃河南岸的重鎮,中原最要緊的交通樞紐之一,同樣也是黃患頻發的地方,尤其是沿河的河陰、原武二縣,過去更是決口洪泛的重災區。

當然, 經過朝廷有力的拯治,鄭州一線, 已然安寧了近十年了, 過去雖有反覆,但始終在可控範圍之內,沒有造成重大破壞。

河陰、原武已經有超過十年沒有決口了,就這一點,便已讓當地百姓津津樂道了,也充分肯定了朝廷在治河防洪上的成績。

不過,在今夏大水之時,還是讓鄭州的百姓一日三驚,驚了又驚,那洶涌河流,那磅礴的氣勢,讓一些老輩的人都不禁回憶起二三十年前那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日子。

對於鄭州,劉皇帝多少還是有些熟悉的,比如原武縣,乾祐初年的原武、白馬大決,至今記憶猶新,那是烙印到腦海深處的印象。

鄭州知州名叫董淳,乾祐五年的狀元, 與盧多遜同科。不過, 比起小盧探花, 董淳的仕途要平淡地多,沒有什麼波瀾,沒有任何躍進,就是一步步緩緩爬升。

與精明強幹、主動進取的盧多遜不同,董淳明顯要更爲“傳統”,乃是呆板,秉持中庸之道。

也正因如此,在劉皇帝主導下的大進取時代,仕途雖然順暢,但着實乏善可陳。論學識,董淳堪稱博學,筆桿子很不錯,論資歷,也算深厚,畢竟是乾祐早期的崇政殿學士。

入仕二十載,其中有十年的時間,都是待在內廷,在三館編書、修書,那之後,方纔開始真正學以致用,外放地方爲官。

又用了十年,才逐步升任至知州一級。如果從如今的眼光來看,二十年的時間,四十餘歲,便成爲一州主官,已經不容易。

但放在董淳的身上,就顯得平庸了,而其人爲政,也確實顯得平淡,四平八穩的,不會犯錯,但要有什麼突出的建樹,也實在羅列不出什麼來,至於激進,更與之絕緣。

這也是,當同科的盧多遜在西北幹出了那麼大的功績,已然成爲兩浙布政使這樣的封疆大吏之時,身爲三甲之首的董淳,卻還是區區一個知鄭州的原因。

不過,不管怎麼說,在大漢的官僚體系中,董淳也屬於精英上層了。權位或許只處於中游,但是資歷名望,卻是不同凡響。

至少,這也是劉皇帝身邊出去的人。二十年過去,當年的翩翩狀元郎,也退變成爲一個奔五的鬍鬚飄揚的老夫子了。

劉皇帝見了,也不禁感慨歲月如梭、物是人非。一直以來,劉皇帝都覺得自己還算個仁厚的君主,雖然不時自嘲涼薄,但也就嘴上說說罷了,心裡自然不是這麼認爲的。

對於老臣故舊,劉皇帝的態度也向來是親切的,也願意多些耐心,在合理的範疇之內。因此,見到迎駕的董淳,臉上還是多了些和煦的笑容,單獨接見,一同進食,察問民政,諮詢民情,一切都顯得十分融洽。

由於臨河,劉皇帝還親自帶着人,前往原武,視察河防,董淳自然也得以隨行。

楊林堤上,劉皇帝迎風而立,腳下便是濤濤大河,滾滾東流,能夠明顯感受到那股瀰漫在天地間的蕭索與寂寥。

耳畔盡是風聲水聲,劉皇帝目光也平靜地落在腳下那東流的河水。這個季節的大河,水位已經很低了,湍急仍是其本色,但更加內斂了,河中也能望見不少沿河東去的船隻。

河汴之上的航運實則早就已經恢復了,在經過水情期間的停滯之後,又重新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運載需求與運載市場也迎來一個大爆發。

原本劉皇帝東巡,坐船是第一選擇,不僅舒適,速度也快,也能直達開封。不過,劉皇帝還是選擇更加穩妥的陸路,這纔是他的本性,有些冒險,或許真的只是作秀罷了,對於自己的安危,劉皇帝怎麼可能不上心。

腳下的大河,就像被馴服的猛獸,沿着河道東流,劉皇帝也在駐足良久之後,發出感慨:“兩個月前,可曾想到,這湯湯河水,竟有如此溫順的時候!大河滋潤了這片土地,孕育了我們的文明,但發起怒來,也是一點不留情面啊!”

“水火無情啊!”趙普在旁聽了,應道:“這大河之患,已是愈發深重了,若非陛下當初決意整治,只怕河患爆發將更加頻繁,沿岸百姓誓必飽受其苦!”

趙普這輕描淡寫間,還是帶着些對劉皇帝的恭維,畢竟當初,在國家那般艱難的情況下,劉皇帝還盡力支持王樸進行河渠的治理。雖然治黃河只是附帶,並且主要目的還是爲南征的交通做開闢準備,但治河的確確實實做了的,咬牙去做。

不過,劉皇帝顯然沒有沉溺在過去的那點成就當中,擰着眉思索一陣,然後踩了踩腳下的長堤,道:“光修堤堵塞,還是不夠的啊!老祖宗早就指明瞭道路,治水還得靠疏導,圍追堵截,終究是治標不治本,行洪泄洪問題,還是該多想辦法!”

劉皇帝這話,也有點假大空了,世上不只他一個聰明人,看出問題的人也不在少數,只是,現實條件、技術水平等等因素,都難以滿足太完美的目標。

聽劉皇帝這麼說,趙普朝一旁的董淳使了個眼色,示意他該有所表現了。見狀,董淳這才慢條斯理地拱手應道:“陛下,從開國之初,朝廷便開始治河,二十多年下來,也積攢了不少經驗。

鄭州的治河,也都是依照工部規定的方案進行,不只是腳下長堤,還有定期清淤疏浚,廣植榆柳,興建水庫,開挖溝渠。前者河水暴漲,這些工程,都起到了不俗的作用,全境始安......”

聽他這麼說,劉皇帝臉上終於掛上了點笑容,扭頭問道:“鄭州境內,沿河一共種了多少樹木了?”

對於這些,董淳倒是記得清楚,不假思索答道:“回陛下,二十年間,前後所植有三百餘萬株,只是最終成活成長的,不足一半。”

“似乎也不是很多嘛!”劉皇帝眉頭稍微皺了下。

事實上,官府引導鼓勵百姓植樹,大規模鋪展開來,還是近十年的事情,很多官員,都將此事當做是一項政績來做,哪怕有些吃力不討好。

“此事臣倒略知一二!”趙普說道:“大抵是受限於植樹所需株苗,因此,縱然官府積極,百姓不遺力,也難有大的突破。鄭州這邊的情況,已然堪稱良好了!”

“此事記一下,朝廷該想辦法解決!”劉皇帝指示道。

“是!”

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62章 奸宦昏主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70章 劉鋹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84章 反響第52章 聯姻第82章 矛盾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72章 磁州賊第474章 補漏匠第62章 禍福之間第243章 總結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97章 再臨井陘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48章 還京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31章 議治湖湘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29章 勸諫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4章 君臣同心第149章 降表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97章 怪圈第362章 分封?第1736章 試炮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章 分食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70章 立場第18章 請願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351章 南粵,危!第6章 相形見絀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4章 中原易主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32章 進宮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29章 請纓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36章 怪圈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9章 武夫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9章 勸諫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695章 袁家莊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1章 小風波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764章 禁轎第47章 陶谷自薦第345章 剝削者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129章 漢師伐蜀
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62章 奸宦昏主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70章 劉鋹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84章 反響第52章 聯姻第82章 矛盾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72章 磁州賊第474章 補漏匠第62章 禍福之間第243章 總結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97章 再臨井陘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48章 還京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31章 議治湖湘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29章 勸諫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4章 君臣同心第149章 降表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97章 怪圈第362章 分封?第1736章 試炮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章 分食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70章 立場第18章 請願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351章 南粵,危!第6章 相形見絀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4章 中原易主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32章 進宮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29章 請纓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36章 怪圈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9章 武夫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9章 勸諫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695章 袁家莊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1章 小風波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764章 禁轎第47章 陶谷自薦第345章 剝削者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129章 漢師伐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