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

“陛下,果真不曾放棄過我等!”氈帳內,楊業發出一陣動情的感嘆。

“從來不曾!”王寅武肯定地附和道:“這數月來,河西也曾幾度收到朝廷制令,陛下嚴令,務必尋到將士蹤跡,一道比一道急,陛下與朝廷始終堅信,將士們必定能脫離險境,逃出生天!

在判斷出遠征軍向西撤退後,朝廷甚至在北伐初終之際,決定重啓西進,向西域添兵,以便接應將士歸來。

開春以來,已有兩萬王師自河隴西進,眼下,應當已然進駐西域,參與西域戰事!”

聽此言,楊業幾人互相望了望,都面露驚喜,看着王寅武,楊業道:“王都知,我等避處絕域,消息斷絕,對於大漢情況一無所知,不知當前天下是什麼形勢,北伐又是怎樣進展,還望解惑!”

對此疑問,王寅武自然不吝解答,將北伐中路、東路軍進展情況,細緻地描述了一遍,當得知漢軍盡取遼東,全收漠南,遼主北遁,胡人遠避時,都不由得心馳神往,激動不已。

爲大漢取得武功的同時,也不免有少許遺憾,楊業道:“只可惜,如此偉業,我等未能親歷,漠北一戰,竟至敗績,狼狽西逃!”

“楊公不必如此!”聽其言,王寅武當即道:“對於遠征軍,軍中上下,無不敬仰,輕騎絕域,縱橫馳騁,艱苦作戰,此爲大丈夫之行爲。雖稍遭挫折,卻席捲漠北,使遼國後方大亂,乏力支持漠南作戰。

下官曾聽聞,若非有遠征軍於討擊於遼國腹腹地,使其有更充足的兵力南下,大漢對遼之山陽反擊戰,勝負難料,而大漢北境也可能遭受更大的破壞!

並且,遼國雖則聚衆,以勢凌人,擊敗了遠征軍,但這數月來,遼國漠北形式日沮,部族離心,各懷叵測,混亂不堪,契丹人對漠北的統治已陷入巨大危機,難孚其衆。

因此,遠征軍將士艱苦作戰,功業甚大!”

王全斌這一番話,雖然不乏恭維與吹捧,但其出發角度也是有道理的。至少在朝廷內部,評議功過之中,因爲下落不明,對漠北遠征軍還沒有一個定論,但劉皇帝的態度就已然很明朗了。

或許因爲大敗的緣故,沒法給出統軍的將帥予以過高的評價與犒賞,就像兵敗漠南的劉廷翰那般,功過參半,但對於一般的將士功績,還是十分肯定的,並予以嘉獎撫卹。

而楊業幾人,比起個人的榮譽與功勞,當然也更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肯定,經歷了那般殘酷艱苦的遠征作戰,付出了那麼將士的生命,是需要得到肯定的,否則也對不起那些爲大漢犧牲的忠誠將士。

“王都知見識,頗爲不凡啊!”大概也是被王寅武說舒服了,劉昉臉上綻開一點笑容,開口道。

“殿下謬讚了!”王寅武趕忙應道:“下官只是略表對遠征軍將士的敬重之情,恨不身爲其中一員,隨軍馳騁漠北!”

聽其言,楊業三人都點了點頭,就連王彥升那病態的面容間也露出少許滿意之色。

略加沉吟,楊業看着王寅武,道:“王都知受命尋師,千辛萬苦,跋涉異域,遠來金山,於公於私,我代表全軍將士,表示歡迎與感謝!”

楊業這麼說,王寅武當即要客套一番,卻被楊業打斷了:“既然都不是外人,我也就此直言了!”

“楊公請講!”王寅武下意識地嚴肅起來。

“時下,我軍處境已是十分艱難,糧秣奇缺,開春前幾乎已至無以爲繼的地步。

這些時日將士們戮力同心,採摘漁獵,方纔勉強維持。我軍將士都是百戰沙場的壯士,處境竟如流離難民,朝不保夕,安危無定。

都知此來,卻是帶給全軍將士以希望,我等漂泊域外近半載,終將有歸!”

“將士們辛苦了!”楊業的話,似乎引起了王寅武的共情,只見他雙眼泛着微光,沉聲道,他想起了十多年前西使的艱辛旅程,但與之相比,遠征軍將士的經歷或許還要更慘淡些。

楊業則繼續道:“實不相瞞,在王都知來之前,我與王老將軍以及殿下已然做下決議,準備拔營,南涉沙漠,經西域回返大漢!本是絕境求生,憂慮滿懷,如今,我等更添信心了!”

楊業說完,王寅武一時沒有說話,而是稍加考慮,而後拱手道:“楊公,南涉流沙,還是太危險,更重要的,流沙以南,乃是輪臺、北廷地區,至今尚在遼軍手中,天山橫亙南邊之間,想要突破,甚難。

今既已尋至,下官建議繞道,沿山緣向東南開拔,道路雖則荒僻,卻更加穩妥。下官也可遣人聯絡河西,讓盧使君準備好兵馬與物資,以作接應,直接返回大漢!”

王寅武的想法簡單而明確,既然找到了遠征軍,那最重要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殿下,老將軍,你們以爲如何?”聽其意見,楊業問劉昉與王彥升二人。

劉暘從楊業的語氣中明顯感受到他另有想法,稍作思吟,道:“我只一帳下,當聽軍令。”

王彥升則還要乾脆些,也無意打什麼誑語,猜什麼謎語,徑直問道:“重貴,你有什麼想法直言吧!”

“此事,卻非我所能一言而決!”楊業卻嘆了口氣,道:“我有意,繼續執行此前所議計劃,不過,王都知至,情況有所變化。如其所言,改道避走沙漠,確實更加穩妥!”

他這話一出,王彥升當即表明態度了:“若無王寅武,我軍的路,就在南方,甚至用不了多久,就要開拔起行了!

數十年前,契丹鐵騎,遠涉流沙,臣服西州回鶻;十年前,遼軍西征,亦是走此道;同樣的道路,契丹人能走,我大漢將士,走它一遭又如何?

我們一路從漠北撤到此地,千般辛苦,萬番艱難,還差這點腳程?”

當然,王彥升這般態度,也不單純是爲了拼一口氣,放些豪言。只與楊業交換了一番眼神,就大概理解楊業的考慮了。

在場之人,王彥升大概是王寅武之外最熟悉西域情況的人,而通過與王寅武的談話,對西域的形勢也有了最新的認知,也使得他們思路得到開闊。

王彥升操着他那低沉沙啞卻又強勢的語氣,盯着王寅武道:“王都知適才曾言,時下西域,乃是三方相爭,大漢、黑汗、遼國相互牽制,僵持不下?”

王寅武點了點頭,這些軍事情報,武德司自然有蒐集,而作爲河隴地區的頭領,自然熟悉。

“實則去歲進入秋季後,就已經是黑汗與大漢相抗了,遼軍只一殘部,退守天山北部,城只輪臺、北廷二城,兵不過四千,民更寡缺,只是依靠山地之險,扼守關隘,方纔苟延殘喘。

郭進將軍曾一度想要北上討擊,消滅這股遼軍,而後將黑汗軍隊趕出西域,不過受制於兵力不足以及黑汗軍的牽制,未能成行。

此番,朝廷遣師西援,西域已有近三萬漢家兒郎,若再加上那些僕從的回鶻人,以及自發前往的回鶻餘裔蕃人,兵力已然十分充沛,又要河西調度糧草軍械,以作支持,縱然黑遼聯合起來,也非敵手。”

“二公是想奪取遼軍餘孽佔據的二城?”說着說着,王寅武反應過來,驚問道。

“王都知果有見識!”楊業也開口了,正色道:“原本只欲歸國,若能順路配合西域將士,拿下盤踞輪臺、北廷的遼軍,也算戴罪立功了!”

“老夫絕不願窩囊地回國!”王彥升一雙老眼變得格外犀利:“這支殘軍,情勢比我們好不到哪裡去,同是孤軍,若得兩面夾攻,我軍便是神兵天降,出其不意!”

這這麼片刻的功夫,王彥升與楊業幾乎達成共識了,而聞之,王寅武卻眉頭一鎖,遲疑道:“如此,是否太冒險了,將士們情況如此惡劣,如何能夠保證戰力,且兩面夾擊,雖是良策,想要做到南北呼應,太過困難,配合作戰,也難相宜,且稍有差池,便有傾覆之憂。

殿下,二公,下官認爲,將士至今,已是不易,實無必要,再做冒險!”

“將士的作戰能力,我們來考慮,約定時間,聯絡西域事宜,就由王都知負責,從速從快!”楊業看着王寅武,鏗鏘有力地道。

依照王寅武的想法,當然不樂意,對他而言,將遠征軍安全地帶回就是不小的功勞了。然而,這一點完全由不得他做主,別看他王都知在河西乃至整個西北是個大人物,但在楊業三人面前,完全沒有並論的資格。

迎着三人的目光,只能嘆了口氣,拱手道:“下官盡力而爲!”

“好!那我們,當商討出一個合適的出擊時間!”楊業道。

王寅武迅速調整好心態,開始考慮起此事來,估算着消息傳遞居中聯絡到落實計劃所需要的時間,然後給一個答案。

琢磨間,又聞楊業聲音:“殿下兄弟,就不必隨軍行動了,當同王都知一同返回河西!”

此言落,劉昉驟然起身,幾乎踢翻了蒲凳,目視楊業:“都帥,你這是何意?”

楊業露出點笑意,平靜地應道:“殿下,你既在軍中,又素以部下自居,當知軍令如山的道理!”

楊業的意圖,劉昉豈能不知,依他的性子,定要爭取一下的,然而,注意到楊業平靜的目光,再聽其言,終是悵惘一嘆:“劉昉兄弟若走,其心何安?將來有何顏面面對同生共死至此的袍澤?”

楊業仍舊一副不爲動搖的樣子,肅聲道:“劉昉聽令!”

“在!”

“着你與劉旻陪同王都知回河西,報以軍情,協調作戰!”楊業道。

“是!”

對此安排,最滿意的當屬王寅武了,實際上在他眼裡,只要兩位殿下安全就足矣了,至於整個遠征軍的安危,則是次要的,都陪掉了也無所謂。

而楊業的軍令,正中其下懷!心中竊喜,看向楊業的目光,也愈添幾分敬佩,覺得這楊公實在太貼心了。

而楊業的目光也順勢轉了過來,稍顯冷淡地盯了王寅武一眼,顯然,他那點心思,楊業早就看出來了,此人,別看他嘴裡多麼地情真意切,但從頭到尾他關心的都不是遠征軍上下將士!

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345章 剝削者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9章 長沙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53章 交代後事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452章 皇孫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459章 挫折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06章 倒趙第8章 楊蘇還京第384章 反響第264章 孺魏王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65章 “教匪”第151章 凋零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32章 天子上門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17章 機會第83章 遼帝之亡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14章 還京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379章 蕭思溫第311章 舊識第380章 開寶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59章 亂情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15章 冬月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4章 外戚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396章 天花板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17章 機會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45章 中秋第1689章 高規格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48章 耿崇美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04章 解決第76章 太子還京第444章 揣測者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32章 進宮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57章 國滅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67章 又去一老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9章 請纓第125章 冬至宴
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345章 剝削者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9章 長沙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53章 交代後事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452章 皇孫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459章 挫折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06章 倒趙第8章 楊蘇還京第384章 反響第264章 孺魏王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465章 “教匪”第151章 凋零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32章 天子上門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17章 機會第83章 遼帝之亡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14章 還京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379章 蕭思溫第311章 舊識第380章 開寶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59章 亂情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15章 冬月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4章 外戚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396章 天花板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17章 機會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45章 中秋第1689章 高規格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48章 耿崇美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04章 解決第76章 太子還京第444章 揣測者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32章 進宮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57章 國滅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67章 又去一老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9章 請纓第125章 冬至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