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

六月末,夏日已只剩下一點小尾巴,太陽仍舊用勁兒地釋放着他的熱量,沿途走過,仍舊熱浪滾滾,清風陣陣,只是不似半月前那麼酷烈毒辣。

大隊南行,路過相州安陽之時,劉承祐率全軍再度舉行的一次公祭奠,緬懷死難的百姓與將士。距離安陽之屠已有差不多三個月,血腥味早已散去,不過城垣間仍舊殘留着大量戰爭痕跡,彷彿訴說着無盡的悲傷。沒有一代人的時間,安陽乃至相州都無法恢復如初。

在一干龍精虎猛的親兵拱衛下,車駕徐徐南行。劉承祐的車駕並不奢華,甚至可以用簡陋來形容,一覽無遺,沒有多少減震措施,顛簸雖不算特別劇烈,但終究難熬。

劉承祐還好,年輕,習慣之後也還能忍受。倒是在車上給劉承祐講書的陶谷,有點難爲了,畢竟人到中年,免疫力下降......只見其苦着一張臉,身體隨着馬車的行駛搖擺不定,還要保持一定的坐姿,以維持他的儒士風度,說話聲音都有些抖。

劉承祐將自己背後的一張軟墊遞給他,說:“陶先生,不必如此拘束,用此墊,緩一緩。”

“謝殿下。”見狀,陶谷立刻謝恩。也不硬撐着活受罪了,接過軟墊,置於背後,靠在車廂上,這纔好受許多。

舒服地吁了口氣,不過看劉承祐直着身體,靠坐在對面,有些不好意思了,又想將墊子還給劉承祐。

劉承祐直接擡手止住他,還遞給他一袋水潤潤嗓子,說:“繼續講吧,我聽着......”

此時的劉承祐,在陶谷眼中,形象一下子高了起來。

漫漫南下途,路上乏味之時,劉承祐就喜歡找陶谷與魏仁浦來給他講書,今日輪到陶谷。陶谷這個人,強記嗜學,博通經史,諸子佛老,皆有涉獵,當個講師,是綽綽有餘的。

此人絕對是精於鑽營,慣會逢迎的,暗地裡便摸清了劉承祐的喜好,知道他喜歡聽史志傳記,尤其是近、當代史事人物,便不講經學,轉講史志。注意到劉承祐在關注魏博事,於是今日便給他講杜重威,而對此,劉承祐果然興致頗高。

杜重威這前半生,可謂是順風順水,前半生或許稍顯平淡,但在後晉一朝,是位極人臣,極盡榮寵。常年典禁軍,出則爲帥,鎮定道州,秉征伐事。

以杜重威鄙薄之姿,而居權位,甚至肩負江山社稷之危亡,只因爲他是石敬瑭的妹夫。人吶,沒有一個好的出身,又不想辛苦拼搏,有吃軟飯的機會,一定得抓住......

而縱觀杜重威的履歷,發現只有兩個閃光點,一則降範延光於鄴城,二則斬安重榮於常山,然而這倆事,杜重威究竟出了多少力,有多少功勞,也是值得懷疑的。不過,這卻是杜重威的“晉身之資”。

餘者,杜重威乾的都是些爛事。中渡橋脅全軍投降,而至後晉滅亡,這便不復細說了。此人身上,也有着這個時代武夫的共性,貪婪,好黷貨。

殺安重榮的時候,盡得其家財並常山公帑,既不賞勵士卒,也不上繳國庫,悉歸於己。爲成德節度,重斂於民,稅外加賦,吏民大被其苦,而致百業凋敝,十室九空。

等把鎮州禍害得差不多了,見實在沒油水撈了,便上請還朝,然後轉任魏博,惡政如初。

耶律德光曾總結自己有三失以致中國得而復失,其一曰括民錢帛。然而,向吏民括借錢帛這種事,杜重威還是後晉節度的時候,就常做,括民財以肥私,充其家宅,可能契丹人就是從杜重威這兒獲得的靈感。

後晉與契丹絕交,契丹屢屢南侵,邊防軍需不足,糧草短缺。聞杜重威死宅中聚有糧十萬斛,朝廷以絹數萬匹易其糧,沒有虧待他,事後他卻覺得自己家財被“籍沒”,頗爲不忿。

擔守禦之責,以抗契丹入侵,卻只知嬰城據守,坐觀胡騎抄掠治下百姓,而不作爲。常有數十胡騎驅漢人千、萬過城下,熟視無睹,略無進擊之意。

陽城之戰,反敗爲勝,是後晉對契丹難得的大勝,杜重威雖爲統帥,靠的卻是李守貞、符彥卿、張彥澤等將見機奮進急攻,血戰退敵。有一說一,雖然李守貞比杜重威強不到哪兒去,至少在陽城之戰,李守貞還是有些血性的。那個張彥澤也一樣,雖然後來也當了帶路黨,還是引契丹軍隊拿下開封那種。

而杜重威,是從頭拉胯到尾。陽城之戰勝利後,原本有繼續擴大勝果的機會,諸將趁勢追擊,被杜重威勒止,半道收兵。在他看來,能在契丹人的兵鋒之下保全性命,已是難得,哪裡還敢有過分的追求......

陶谷的敘說,還是比較詳細的,一講便是半個多時辰,有些口乾舌燥,再度拿起水袋,痛飲兩口,一面注意着劉承祐的表情。

至於劉承祐的表情,便是沒什麼表情。

聽完陶谷的介紹,劉承祐的腦海中,杜重威的形象一下子“豐滿”了起來。

“當真如薛懷讓之言,與杜重威相比,他所犯罪過,也是‘小巫見大巫’了......”

感慨了句,劉承祐問陶谷:“所謂衆口鑠金,積毀銷骨。詩說,人言可畏。這杜重威如此行舉,受盡怨憤咒罵,就沒有一點羞恥敬畏之心?”

放下水袋,陶谷捋了捋鬍鬚,輕笑道:“殿下,下官再給您講兩則小故事......”

“杜重威在鎮州,黷貨甚烈,以致民多外逃。一日過市,謂左右曰:人言我驅盡百姓,何市人之多也!”

“此問,確是有些道理啊!何也?”劉承祐說道,語氣間滿是譏諷與輕蔑。

“另外一則,是我還在大梁時聽說的。全師而降,入東京後,杜重威每出入衢路,市民多詬罵之,然杜重威僅俯首而過,爾後面色如常,泰然自若......”

“天下多奇人奇事,這杜重威,卻是當得一奇。麪皮奇厚!”劉承祐說:“石重貴倚靠這樣的人爲國家幹臣,付之以精銳,而保江山。國家焉能不亡!”

“殿下說得在理!”陶谷立刻奉上一句馬屁:“杜重威之貪鄙膽怯,已至極也,然少帝猶託以心腹之任,軍國之重,實在昏聵。晉之滅亡,非天意,亦人爲,咎由自取。”

點了點頭,劉承祐又問:“你方纔說,馮道與李崧共薦杜重威爲帥。此人鄙若此,何以這二公,極力薦其能,卻是耐人尋味。”

聞問,陶谷眼珠子一轉,張了張嘴,卻又臨時改口的樣子說:“二位相公,自有其想法,卻是下官所能探究的。也許,另有考量呢?”

“等到了開封,我卻要以此事問問二公。”劉承祐有點隨意地說。

馮道與李崧那幹被劉承祐自契丹人手中奪回的晉臣,此前已隨劉承訓一道南去東京,想要陛見大漢新帝。

“聽先生一番講解,我受益良多。先生辛苦了,且下去休息吧。”見日頭已然西斜了,劉承祐對陶谷吩咐道。

“下官告退。”陶谷也適時地應道。

車駕停下,劉承祐打了個呵欠,側身躺下,瞄着躬身下車的陶谷。腦中卻浮想起當日收到的彙報,在抄薛懷讓家時,這陶谷,手腳有些不乾淨。對此,劉承祐是知而不問,記在心中即可。

撐着腦袋,劉承祐繼續想着杜重威此人。有的時候,有的事確實讓人難以理解,像杜重威這樣聲名狼藉且了無才略的人,卻能位至使相,秉執三軍。但仔細想想,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畢竟是皇親國戚,也許晉廷是矮子裡邊拔高個?

在真定巡視的時候,劉承祐還聽過一則傳言。說是晉帝蒙塵北上,一路慘淡,路過中渡橋時,淚眼迷離,對杜重威破口大罵。卻也有些諷刺。

此刻想來,杜重威這種人,哪怕其據有魏博,擁兵數萬,縱有百萬,又有何懼,不過冢中枯骨罷了。

胳膊肘磕着,有些疼,乾脆放下,睏意襲來,與護衛的李崇矩交代了一聲,睡一覺。

等劉承祐醒來的時候,天已經暗了,軍隊還在朝南行駛,不過速度放得特別慢,耳邊盡是軲轆與腳步聲,另伴着自一側野地中傳來的蟲鳴。掀開車簾,劉承祐朝外望去,見到周圍一片朦朧的暮色,問道:“到哪兒了?”

聞聲,李崇矩趕緊策馬靠上前來,稟報:“殿下,已經到黎陽了,向指揮使已奉命先行前往渡頭搭好營寨,只等中軍入駐。”

“嗯!”劉承祐應了聲。有這些得力的屬下,確是能少操不少心。

入夜,天氣涼爽了許多,習習威風吹拂着,十分舒適。車駕之內點起了兩盞燭燈,火苗閃動,映照着劉承祐的身影,挑燈夜讀。

等到黎陽寨的時候,天已經徹底黑了,不過營宿之事,郭榮與向訓已然安置得十分妥當,可以“拎包入住”。自車駕下時,只見得營中正處於有條不紊的忙碌之中,各營在向訓的安排下,有序入營。

晚飯,已然是準備好的,除了本軍的火頭軍外,黎陽縣令還徵集了一些廚子婦女幫襯。劉承祐簡單接見了一下黎陽令,從其口中得知,馬全義與孫立那支物資輸送船隊,已經永濟渠南來,入大河,往開封去了,已逾三日,估計已經到達目的地了。

算時間,比劉承祐沒快上多少,畢竟需要繞一番路,北方的水運也不似南方那麼發達,河渠久未經疏浚,還要防備路上發生什麼意外情況,速度想要快起來也難。不過,總歸節約不少人力。

聞其已過黎陽,劉承祐也鬆了口氣,過了此處,已達中樞實力覆蓋之處,基本不可能再發生什麼“意外”了。

簡單地進食過後,劉承祐叫上郭榮與魏仁浦,讓二人陪着去黎陽渡看看。

黎陽渡就在腳下,這座大河邊上重要的運河樞紐,規模不小,稍顯冷清。不過隨着中原鼎定,此處也多了幾分生氣,在渡頭邊上,停靠着一些民船,岸上更有些客棧旅宿。人總歸是有的,只是大軍之來,都低調老實得很。

行走在灘塗上,運河遠處黑黢黢一片,只有近處反射着案上的燈火,光線很弱,流動的水聲倒十分清晰。

“殿下,渡頭往西南十里,便是大河分流處。”魏仁浦跟在身邊,給他介紹着:“當初遼主北歸,便是於此處北渡。胡人不習舟楫,強渡而來,淹死了不少人......”

“有所耳聞。”劉承祐說道。

郭榮在旁,也指着一個方向,說:“由此處東北向,直通永濟渠正段,北入海河,走水道,最北可直抵涿州。自隋唐以來,國家向北用兵,皆是走此道輸送錢糧軍械。”

“只是這麼多年來,戰事頻生,動亂不已,而國家不興,帑藏空虛,無人財物力疏浚,而致河渠淤塞,漕運不暢,運力大減啊。”魏仁浦補充道。

聞言,劉承祐說道:“你們這是在提醒我,日後要整治河渠啊。”

魏仁浦輕笑着說:“卻也不能急於一時,當至社稷穩定,民生恢復,國庫充盈,方可量時量力而行。”

“那是自然,治河,可是件奢侈的工程。”劉承祐點着腦袋。

擡頭望着夜空下的黎陽渡,有些出神,短暫的沉默之後,劉承祐發出了一聲感慨:“也不知何時,才能從此處看到百舸爭流,千帆競渡的場景。”

“只要國家寧定,自然會有的......”郭榮說。

條件好像並不難的樣子,但要做得,又哪裡是那麼容易的。

“河南邊,就是滑州吧!”望着南邊,劉承祐突然問道。

魏仁浦答:“是的,與衛州同屬義成軍節度,拱衛東京。”

“據地圖上顯示,到了此地,距離東京也不遠了啊!”

“兩百餘里的距離,若無遲滯,渡河後,兩日可達。若走水路,更快!”魏仁浦解釋道。

聞言,劉承祐沉吟了一會兒,爾後開口吩咐道:“明晨一早渡河,走陸路。派人過河知會一聲滑州,讓對岸做好接應!”

“是!”

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30章 陳橋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53章 信使第84章 滅佛伊始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17章 機會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40章 定論第336章 怪圈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68章 湖南亂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428章 用心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62章 二代勳貴第55章 燕王病故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41章 西域戰況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38章 破寨第45章 靖江軍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98章 轉折點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24章 辭表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751章 結束了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323章 鬥法第7章 貴戚解權第35章 室韋覆滅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31章 功成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51章 郭氏父子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63章 武德奏事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77章 嚇人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313章 日常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77章 耶律妃第361章 安東國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127章 冬至宴3
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30章 陳橋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353章 信使第84章 滅佛伊始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17章 機會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40章 定論第336章 怪圈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68章 湖南亂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428章 用心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62章 二代勳貴第55章 燕王病故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41章 西域戰況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38章 破寨第45章 靖江軍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98章 轉折點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24章 辭表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751章 結束了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323章 鬥法第7章 貴戚解權第35章 室韋覆滅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31章 功成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51章 郭氏父子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63章 武德奏事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77章 嚇人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313章 日常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77章 耶律妃第361章 安東國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127章 冬至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