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

在新一輪賜爵授勳的同時,劉皇帝將此前命國舅李業創立的一套勳章體系也正式頒行,用以表彰自建國以來,在文治武功上有卓越貢獻的功臣。

這就是純粹的榮譽了,不似爵位、勳職那般涉及貴族等級利益,門檻也相對低些,針對宇內所有的人,不論民族、男女、老少、文武,只要爲國家、社會、百姓做出了突出的爲人稱道的貢獻,都可以據情授予。

當然,門檻也只是相對而言的,針對範圍雖廣,但授予的條件卻一點也不低。別看一枚小小的勳章,這也是可以作爲傳承的,並且劉皇帝初衷不在此,但拿出去足以提升社會地位。

帝國勳章分爲三等六級,金一級,銀兩級,銅三級,分別烙刻山河、城池、劍犁,由工部下屬諸博士與宣慰司聯合設計,宮中冶金能工巧匠費心打造。崇高的榮譽,配以當下最先進的技藝,所造出的精美勳章,份量也足了。

而在賜予上,也體現了劉皇帝已然養成的風格,少而顯重,拿一級金勳來說,包括乾祐二十四臣在內的大小公卿在內,只有十人得授,剩下的都得低一等,自一級銀勳開始,呈金字塔狀降下。在大理之戰中,一些表現突出、作戰勇猛的將士,最高得授也只是二級銅勳。

說起來,得到這些榮譽的,還得是活着或者叫倖存下來的人,畢竟,有了生存的資本,纔有追求享受榮譽的資格。這在劉皇帝對大漢的精神建設、性格塑造上,效果也更顯著,畢竟是能爲人所認知的。

至於那些死難的忠魂,值得敬佩,值得懷念,但除了給家人子弟掙得幾分撫卹之外,最好的歸宿,也只是被招入開封的昭烈廟內,勒名碑上,每年接受一些香火祭拜。

在帝國勳章之外,還有一種紫金勳章,龍鳳紋飾,作用也不言而喻,這是以皇室爲主體向對帝國或皇室做出突出貢獻的臣子授予榮耀。

在這方面,要求則更加嚴格,逼格更高。也從側面證明,在大漢,皇權至上,至少在劉皇帝的時代,睥睨萬物,凌駕於一切之上。

......

對於大漢的官員們而言,最閒適的一月是正月,因爲休沐假期最多且具備連續性,最忙碌的也是正月,假後就要投入瑣碎、繁重的事務之中,以及處理那些擱置的雜務。

當然,這也就是在國家穩定、政治清明的局面下,方纔如此。在過去,哪怕是開寶初年,該勞碌就還是得勞碌。

又是一年二月二,趁着好時節,劉皇帝帶着一干人,在西京郊外,揮鋤鬆土。做皇帝也進入第二十二個年頭了,二十來年間,這躬耕農畝,以示重農的做法,也成爲一種常態了。

哪怕是出巡、出征在外,也會有諭旨到京,讓留京的皇后、皇子、大臣代表他下地。到如今,劉皇帝仍舊保持着這個習慣,區別則在於,不像當年那般作秀,還專門找人來觀看。

得益於河水伊洛的滋潤,西京周邊的土地,還算是豐沃的。仲春之初,草木開始繁殖,劉皇帝所選之地,屬於職田。

周邊已然有成片的麥田,長勢看起來不錯,不出意外,今歲夏季當會豐收,這樣的情況,讓劉皇帝心情也不由更好了,揮舞鋤頭都更有勁兒了。

此次,劉皇帝算是輕裝簡從了,隨駕的,除了太子劉暘、宰臣趙普之外,就是包括王全斌、潘美在內的一干新晉軍功貴族了。

鋤頭翻飛間,平西縣公王彥升,一把子力氣用得有些浪費,狠狠地把鋤頭踩入土裡,吐了口唾沫,抱怨道:“這是欺負我不會耕地啊!”

在其側,他西征戰友,新晉博望侯郭進不由笑道:“陛下都不辭辛苦親耕,我等何來怨言?”

王彥升朝着劉皇帝那邊望了望,頓時道:“我可不敢抱怨,只是有牛有犁不用,非要讓我們下苦力,這是何必?

再者,用提劍拿刀、上陣殺敵的手,來擺弄這些鋤具,豈不是牛刀殺雞?”

話是這麼說,王彥升還是顯得很高興的,畢竟新得爵,雖然只是個縣公,卻也跨過了由侯到公的天塹,心情哪裡能夠差。

郭進也一樣,晉一等侯爵,還得了二級銀勳,這畢竟是老劉家嫡系出身的,劉皇帝對他還是很看中的。

顯然,當年因爲在甘肅的屠殺事件,而受到了一些責難與打壓,但對他們的功績,劉皇帝還是很認可的。授爵之後,僅有的少許的幽怨也都消散了。

聞之,郭進說道:“陛下不是講過嗎?大漢的將士男兒,本就當一手執劍,一手握犁,開疆拓土,青史留名!”

“還能真讓我等去種地不成!”王彥升嘀咕了句,說着,一雙虎目之中閃過少許異色,湊近郭進,小聲道:“郭兄,你說陛下讓我們這些武臣陪着下地,是不是有讓我們卸甲歸田的意思?”

聽他這麼說,郭進有些意外地看了看王彥升,什麼時候這“王劍兒”也有這般心思了?對此,郭進那張彷彿帶着點煞氣的臉上,平靜地很,說道:“北方大敵未除,又豈是馬放南山之時?”

“也是!論打胡人,王某也不弱他人,陛下定能用得着我!”王彥升自信一笑。

“王兄還想把爵位升一升?”郭進說道。

“難道不行?”王彥升道:“國公之位,不敢奢望,郡公還是敢想一想的。楊業之流,我視爲子侄輩,不過靠着陛下的過分寵信,建了點小功,竟然也晉至郡公了......”

顯然,王彥升是有些不服氣的。只是,他所不知道的是,他這個平西縣公的爵位,同樣有不少人不服,因爲他過去犯得錯太多了......

相較之下,郭進性情同樣剛烈,但輕視這些名利,因此顯得不以爲意的:“陛下賞罰尚公,何來那般多的計較?”

聞之,王彥升先是一愣,看着這個小自己幾歲的弟兄,嘆道:“我不如郭兄啊!”

“時辰有不早了,你我二人,還是儘早把這半畝土給墾完吧!”郭進笑應道。

“我們在禁軍也好幾年了,甚是枯燥,也不知何時,陛下再度開啓北伐?上一次,我錯過了,這一次,定要兵出塞北,橫掃漠南!”王彥升像是賭誓一般,狠狠揮下手中的鋤頭。

“西南戰情初定,大理尚未徹底收取,短時間內,怕是難成了!”郭進搖了搖頭,說道,不過雙目之中,同樣閃動着期待的光芒。

像他們這樣的沙場虎將,再過幾年太平日子,志氣銳氣怕也要被磨平了。

第351章 南粵,危!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4章 西南事務第31章 送行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313章 日常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22章 稱帝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08 狀元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38章 殿議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86章 駕臨渦口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80章 賞功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755章 良平島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33章 延禧驛第66章 兄弟之國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270章 立場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8章 楊蘇還京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41章 小風波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756章 海豐號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25章 開寶新政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58章 正面互懟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66章 陷河陽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96章 橐駝兒第83章 遼帝之亡第55章 拉開序幕第81章 兩日而克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76章 太子還京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
第351章 南粵,危!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4章 西南事務第31章 送行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313章 日常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22章 稱帝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08 狀元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38章 殿議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86章 駕臨渦口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80章 賞功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755章 良平島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33章 延禧驛第66章 兄弟之國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270章 立場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8章 楊蘇還京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41章 小風波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756章 海豐號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25章 開寶新政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58章 正面互懟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66章 陷河陽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96章 橐駝兒第83章 遼帝之亡第55章 拉開序幕第81章 兩日而克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76章 太子還京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