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禍從口出

館內的議論聲始終沒有停止過,在樓上,韓熙載聽得認真,但表情卻逐漸趨於嚴肅,乃至漠然,一種不怎麼好看的臉色,端上來的茶、酒、乾果,一樣沒動。

“官人,時辰已晚,是否回府?”時間在不知覺間流逝,隨從別過頭打了個呵欠,然後回首向韓熙載請示道。

館內雖然談論着國計民生,甚至與士民百姓的生計息息相關,但對於他這樣的家奴而言,卻了無趣味,畢竟他指着韓府生存的。若是講些故事,或者桃色新聞,他定然會感興趣的,其他,着實提不起興趣來。

並且,他也看出來了,自家主人的心情不怎麼好,因此也更加不解,既然不喜那些評論,爲何還要坐這麼久。

回過神,韓熙載注意到外邊見暗的天色,而館內也安靜了些,在座衆人的熱情似乎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將到散場之時。

“走吧!”韓熙載起身便去。

“小的去結賬!”隨從應了聲。

靜靜地站在泰和茶館門口,韓熙載眉頭緊皺,擡眼望了望,終於冷言冷語地將他心情不佳的原因吐露出:“任由這些市井小民如此濫議國家大事,挑動人心,長此以往,必生禍亂!”

作爲一個士大夫,對於這種小民,如此張揚地評點時政,韓熙載似乎有種天然的厭惡感,一種被冒犯的感覺,態度上自然十分排斥。

當然,韓熙載的心胸倒也不至於那般狹隘,他只是從方纔的議論中,看到了一些不好的苗頭。剛剛在討論什麼?糧食政策、錢政、稅收,這些可都是有關國計民生的大事,朝廷尚無定論,他們已經在妄加猜測,甚至以一種既定的假設去推導結果,這樣情況如果在開封大面積傳揚開來,必然引起波瀾,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而如果朝廷真有那些打算與計劃,在具體的實施上,甚至也可能會被影響到,平生波折......

沒有等太久,韓姓僕人也出來了,手裡還拎着一包東西,注意到韓熙載疑問的目光,其人頓時解釋道:“這些乾果未曾用過,小的特意打包帶走......”

聞眼,觀察了一下他微紅的臉色,韓熙載道:“你這小廝,莫不是把那桃花密也喝了?”

年輕的僕人頓時有些不好意思,陪着笑,小心地說:“總不好浪費了。”

聽其言,韓熙載問:“費了多少錢?”

提及此,頓時一副肉疼的表情,應道:“入館加上樓以及茶酒瓜果,一共85文,什麼都沒做,這將近一陌就花費出去了......”

在當下之大漢,對於開封百姓而言,85枚錢足可供一個五口之家七日之用了。按照當下之糧價,可以購得6.5鬥粟米,換算到後世就是77斤左右,因此省着點用,或許還能堅持更長。而對於鄉野小民而言,則能堅持更久了。而他們主僕二人,花了這麼多錢,就只在一個茶館幹坐了一個多時辰。

聞之,韓熙載也不禁嘆了口氣,感慨道:“當初在金陵錦衣玉食,奢侈無度,何曾想到,老朽如今會有窘迫到爲這不足一陌的錢憂懷?”

說完,便帶着家僕離開了,韓熙載也有些心疼了。

韓熙載一共有八子四女,北來之後,仍跟着他討食的,還有八人,再加上一應的女眷,家僕,一大家子有近三十人。北歸前,是把在金陵的家底全部都帶上了,到開封后,朝廷也賜了兩百貫,但對於新搬遷的人來說,在徹底適應下來之前,完全是花錢如流水,若不是府邸有朝廷安排,日子只怕會更加艱難。

而來京的其他南臣,也都差不多,但大多數都比韓家壓力小些,他們或者家資充盈,或者人口不多,更重要的,其他人基本都有工作安排,有收入來源。

回到自己府邸後,韓熙載直接把自己關在書房之內,思及近幾日自己的見聞,以及一些想法,提筆疾書,開始書寫政論,闡述自己對大漢國策上的建議。

沒錯,韓熙載再也坐不住了,準備也向天子上疏陳事,主動點,看能不能覓得點機會。

接下來的幾日,開封城內,果然人心浮動,倒不是生變生叛,而是東京糧價要漲的消息力傳開之後,城內居民紛紛購糧囤家。都不需要百萬人,哪怕只是其中十分之一,突然搶購,就能引起動盪了,並且大規模的搶購迅速逼得一些糧鋪、面商關門歇業。然後問題就顯得嚴重了,搞得京城要斷糧一般......

所幸,大漢官府不是擺設,開封府尹高防更是有能幹吏。果斷察覺到了問題,在風潮將起前,果斷下達政令,佈告安民,並差屬吏平抑市場。

有人建議高防禁止百姓購糧,被其拒絕,而是上奏皇帝,請開官倉,以儲糧入市,國家儲備,本就是起這作用的。於是,當官糧入市後,“匱糧”的傳聞被打破,再加官府的闢謠,又兼京城的糧價仍舊穩定着,有些私擡價格的商人店鋪也被開封府拿下法辦,這場風波終於勉強平息下去。

當然,這場風波雖然來得急去得快,還是讓朝廷警醒。在平抑動盪的過程中,有關諸司也調查着事件的起因,並迅速搞清楚了緣由,於是城內足有十餘家茶樓、書館被封,一應人員盡數被抓,其中就包括韓熙載去過的泰來茶館。

罪名也很唬人,妄議朝政,散佈流言,蠱惑人心,這可不是小罪,嚴重地直接判死都沒什麼大問題。並且此事,直接引起了劉皇帝的重視。

崇政殿內,開封府尹高防、巡檢司都指揮使韓通再加武德使李崇距,劉承祐一臉平靜,聽取着他們關於此事的彙報。

“這麼說來,此番騷亂,背後並無陰謀?”良久,劉承祐這麼說了句。

“是!”李崇距肯定地答道。

“經臣等仔細審查,此番騷亂,事出偶然!”高防稟道。

“偶然!”劉承祐頓時說道:“一次偶然,就能在東京引起如此大風波!流言四起,數萬人哄搶,若是反應慢些,那開封豈不要大亂了!”

感受到皇帝的怒氣,在場的三名大臣都下意識地佝下了腰。高防則主動請罪:“臣治理不善,請陛下治罪!”

見狀,劉承祐擺了擺手,道:“朕不是針對你,此番若不是高卿及時察覺,反應迅速,處置得當,只怕動盪就大了!”

說起來,此事還在於民間人士對朝廷的政策過度解讀,並造成大範圍的傳播,雖然確實有道理,但引起的影響卻十分惡劣。劉皇帝頭一次覺得,妄議朝政,或許真應該嚴厲禁止......

“人言可畏啊!”劉承祐嘆息一聲,問道:“那些涉案的在押人員,當如何處置?”

高防還麼答話,韓通則表示道:“陛下,臣以爲,這些人以評論朝廷政策,招徠賓客,濫言造次,蠱惑人心,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後果,必須重懲。臣建議,盡斬之,以儆效尤!”

韓通的建議,劉皇帝也就聽聽,轉而問高防:“高卿以爲如何?”

高防想了想,應道:“臣以爲此事,懲戒可以,殺戮則過重。不過,對於民間之言論,還當加以約束控制,朝政大事,豈能容小民如此放肆揣度,此次教訓,當引以爲戒。”

“朕前者也收到了一份奏疏,卻沒想到讓其一言言中了!”劉承祐說道:“雖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但確實也不該濫言胡說!”

“另外,機事不密則害成!”高防繼續道:“朝廷在議之政,未定之策,何以如此輕易傳出,散播於民間?臣以爲,在朝官員,同樣也當警醒!”

“呂胤,你就此議擬一道詔書,告誡羣臣,再有此等事發生,必尋根究底,嚴懲不貸!”劉承祐語氣變得嚴厲。

“是!”

說着又對高防與韓通吩咐道:“那些被捕人員,開封府因情量刑吧!巡檢司的兵馬,也都撤了吧!”

第344章 打個賭第21章 黃袍加身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371章 殺,不殺?第62章 禍福之間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261章 大捷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67章 遺表第380章 饒樂國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66章 出使歸來278章 軍務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361章 安東國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690章 拼圖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488章 真實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145章 了結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60章 “暴斃”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81章 廝殺漢第141章 祭關公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91章 作別西行第35章 楊村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3章 考校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276章 玉如意第276章 玉如意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76章 王峻用兵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11章 動心第2章 王、鄭二公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43章 事畢第76章 王峻用兵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2章 如此安慰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311章 李沆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38章 濮州案(1)第497章 重拾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11章 舊識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
第344章 打個賭第21章 黃袍加身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371章 殺,不殺?第62章 禍福之間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261章 大捷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67章 遺表第380章 饒樂國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66章 出使歸來278章 軍務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361章 安東國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690章 拼圖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488章 真實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145章 了結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60章 “暴斃”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81章 廝殺漢第141章 祭關公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91章 作別西行第35章 楊村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3章 考校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276章 玉如意第276章 玉如意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76章 王峻用兵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11章 動心第2章 王、鄭二公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43章 事畢第76章 王峻用兵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2章 如此安慰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311章 李沆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38章 濮州案(1)第497章 重拾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11章 舊識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