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局勢又失控

朝廷詔令傳至姑臧時,知道北方突然敗壞局勢的伏泉,當即大驚失色,連忙下令關羽帶人,密切注視劃歸他帳下的北方胡族騎兵,以防出現意外,

這些胡騎,和來援的幷州兵、幽州兵一起,隨關羽從塞外先零羌殺穿了武威郡,並和伏泉大力在金城郡會合,其實兵馬早已折損過半,現在也就剩兩千多騎,翻不起什麼大浪,但也不可小覷,畢竟這連番大戰下來,他們也是能征善戰的精兵。

而伏泉派人監視他們,當然也是因爲怕那從北疆來的兩千多胡兵,聽到部族反叛,也跟着反了。

本來,在烏桓人叛亂後,伏泉就準備隔離軍中和反叛的烏桓部落有關係的烏桓兵,不過後來想想還是算了,畢竟他們現在也就剩下數百人,而且有的人對於自己族人有部落反叛也是一臉懵逼,甚至有的人部落並未謀反,因此對付他們只需要安撫其衆,不讓他們感覺到待遇差異,就不用擔心會出亂子了。

只是,現在不同,整個北疆亂成一鍋粥,屠各和南匈奴也跟着反了,雖然這裡面南匈奴有被逼的意思在,但不可否認,這三支胡族有人反叛,對於此刻在涼州這兩千多胡騎而言,也是有不小的撼動了,一個處理安撫不好,這些人都有可能因爲心思敏感而叛變。

當然,朝廷讓伏泉歸還援兵給北疆,伏泉心裡就大罵百官公卿操蛋,不知道這些兵馬裡有六千胡兵嗎?而且經過涼州大戰,他們可都是實打實的精銳,若是去了北疆,一個不好被族人勸返,那不是縱虎歸山?

不過,後來想想,或許這也正是朝廷的意圖,他們肯定知道自己不會放這些胡兵離去,畢竟若是胡兵到達北疆真的和同族反叛的話,這第一個治罪的人,只能是伏泉自己,而爲了湊齊人數,只能用他的涼州兵去填充。

至於那些截留下來的胡兵,伏泉只能留在涼州,一方面利用,一方面監視,這樣的話,也正好符合朝廷削弱自己的意圖,同時用這些胡兵作爲嵌在涼州軍裡的釘子,真是一石二鳥,讓他坐鎮涼州,也不能坐得安穩。

“真以爲這樣就能給我添堵嗎?你們怕是不知道後世大天朝的軍隊政治教育,這點兵馬看我不把他們變成忠誠的大漢兵卒……”握着朝廷奏疏,伏泉自言自語道,而後便下令準備涼州兵馬後,只是,朝廷要讓自己出血,但怎麼也要給點補償不是?

八月中旬,涼州刺史伏泉上書,因涼州兵入援中原,北人恐難以震懾涼州邊兵,爲防昔日剿滅冀州太平道時,各州兵馬不服對方,不能互相協調的情況發生,伏泉因此奏薦麾下悍將關羽爲使匈奴中郎將,統率涼州兵入中原平叛。

同時,隨這封奏疏一起上奏的,卻是涼州諸地收復後,伏泉表奏的各地新任太守的名單,其中就有伏泉以張猛父親張奐昔日曾在河西有威名,奏請以張猛任武威郡太守的建議。

不過,雖然伏泉希望這些名單,朝廷都能同意,但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就是公卿百官都同意,皇帝都不可能同意,一州之地,皆爲州刺史親信,即使大漢現在一州一郡如同一國,但是州郡長官,還是中央才能任命的。

八月底,朝會之上,當伏泉兩封奏疏上奏,皇帝劉宏召集羣臣商討伏泉所奏,第一件上奏的讓關羽出任使匈奴中郎將的事情,就讓朝廷頭疼。

原因自然是關羽其人,衆所周知,關羽是伏泉從縣令開始就帶出來的舊部,而且伏泉對他有救命之恩,讓他出任使匈奴中郎將,明顯和現在身爲涼州刺史的伏泉,互相呼應,若是有變,則北疆必有大患。

“啓稟陛下,關羽爲使匈奴中郎將一事,不可不慎,臣進竊以爲伏涼州所奏之事,難以發生,望慎思之!”何進毫無疑問的第一個出來反對,雖然他知道這事情對平亂戰事有益,但是幷州和他關係密切,使匈奴中郎將如果歸了關羽,那無疑會破壞他的利益,助長伏泉勢力,這是何進絕對不允許的。

坐在上首的劉宏聽後點頭道:“何卿所言有理,屠各、南匈奴叛,使匈奴中郎將當慎選之,不知諸卿可有合適人選?一併論之。”

朝堂諸成聞之皆不言語,其實,劉宏此舉完全是希望有更多的人選,可以合理規避使匈奴中郎將和伏泉關係密切的話題。只是,很明顯,一時之間,百官公卿也沒有合適人選,畢竟以如今局勢,朝堂肯定要找軍功爲主有資歷的將領統率這支涼州兵,而和戰功無數的關羽相比,顯然整個大漢朝,也沒有幾個人能夠比之,而這些人能讓涼州兵信服的人更少了。

正當劉宏慍怒時,忽然朝堂之外,傳來急喊,接着中常侍趙忠從殿外,將一封急報送到劉宏手中。

接過急報,劉宏細看,當即下令道:“準涼州刺史泉所請,令關羽爲使匈奴中郎將,將涼州兵,討伐屠各、南匈奴人。”

說罷,劉宏便退朝而去,留下衆臣面面相覷,他們不明白劉宏爲什麼前後變化這麼快,畢竟剛剛這位皇帝還明顯對於此事十分遲疑的。

直到有人得到急報消息,這才明白劉宏爲何變化如此快,屠各胡聯合南匈奴人,進攻太原郡,攻殺幷州刺史張懿,幷州大亂,州郡震恐。

的確,張純、張舉如今正有吞併北方的氣勢,屠各胡和南匈奴人的攻勢又這麼猛,僅僅就是一個使匈奴中郎將的位置,皇帝劉宏自然知道該如何抉擇。

當然,衆人也知道,劉宏雖然沒有阻止伏泉的奏請,但是也並沒有全部答應,畢竟對於伏泉的第二個請求,皇帝可是啥也沒說就撤了。至於原因,自然是要拖了,反正伏泉第二個要安插自己親信的行爲,大家只要慢慢討論,就能慢慢安排合適的人安定涼州。

九月初,詔使匈奴中郎將關羽,率領一萬五千騎,馳援幷州。

姑臧城外,尚在處理涼州北方諸郡事宜的伏泉,送關羽等將離去,這一次,他可是給關羽配備了一批傑出將領。嚴顏、甘寧、張繡、胡封、龐德等,他麾下涼州系的青年才俊,善騎善攻者,可是基本全部配給關羽,就是寄希望關羽好好打出涼州軍的風采,因爲只有戰功,才能讓關羽的位置更穩,深知皇帝可能還有幾年性命的他,不得不在現在的赫赫權勢下,爲日後的形勢佈局了。

“使君!靜候佳音!不破諸胡,必不返西州!”

“不破諸胡,必不返西州!”

“不破諸胡,必不返西州!”

“不破諸胡,必不返西州!”

……

關羽對伏泉大喊道,引得其麾下涼州精銳也是跟着大喊,聲勢浩大,雖有一部分人不情不願,引得伏泉開始有些皺眉,不過而最終在伏泉的點頭示意下,他們紛紛往東北方向行進,這次他們的行軍路線,是從涼州北地郡走,直接去幷州救援。

那些不情願的人,伏泉自然知道爲何如此,他們基本都是韓遂撤離後,留下的漢人降卒。對於這些兵,伏泉心裡自然戒備,但一開始伏泉也不知道如何處理,畢竟已經確定不屠戮,自然不能留下把柄,之後當朝廷希望他歸還一萬騎兵援軍後,他們也就有了用處。

這用處自然是充當人頭,填補那一萬騎兵的差額了,如果還不夠的話,那就重新募集一些邊地騎術不錯的新兵,配上一些不合羣的老兵填補。

反正真要讓伏泉拿自己的精銳送人,那是絕對幹不出來的,這也是他要讓關羽出任使匈奴中郎將的原因,畢竟他主動出援的五千涼州騎,可是除了黃忠麾下的那數千心腹以外,涼州最精銳的兵馬,這兵馬只有給自己人指揮,他才能安心。

“使君,一萬騎如此倉促湊齊,朝廷諸公若知,必奏使君誤國事也!”被伏泉暫時安排爲武威郡代郡守的張猛,眼看關羽的軍隊那隊形都不齊整的萬騎,十分擔憂道。

伏泉聽後搖頭道:“放心!無事,如今朝堂諸公只關心北疆戰事如何?何管兵卒如何?”

“可此萬騎多有新兵降卒,戰力堪憂,倘若出事,後果難料。”

“北疆之戰,有云長五千騎足矣,況大漢精銳皆聚北疆,諸胡宵小之輩,有何懼之?”伏泉毫不猶豫的反駁張猛道,而後轉身離開,絲毫沒有和張猛繼續談話的準備,畢竟,他深知和張猛這聰明人談話,他的圖謀可能真被發現。

對於十分想屠戮諸胡的伏泉而言,這平亂之戰,他不是主將,那就不能讓他快速解決,還不如讓北疆兵馬慢慢和胡人耗的。他有自信,帶着麾下涼州軍,把幷州、幽州的胡人打倒,並且學着在涼州處理羌人的方式,處理這些胡人。

可是,現在關鍵一點是他伏泉不是此戰主將,根本不能實行這種策略,而且,屠各除外,南匈奴和烏桓反叛,大漢平定後,也不會同意伏泉的屠戮政策。

畢竟,南匈奴是因爲單于被殺,貴族叛亂,但大部分牧兵此刻還忠心大漢,就是他們死去單于的兒子於夫羅,不還在大漢北疆,帶着匈奴兵幫助大漢攻打張純、張舉嗎?當然,此刻的於夫羅,恐怕正請求大漢出兵,幫他復位吧?而漢室,也絕對會因爲於夫羅等南匈奴人的付出,平定叛賊後,幫助南匈奴管理的。

至於烏桓,雖然有丘力居等部落叛亂,但大部分烏桓部落並未謀反,反而還有助兵大漢的,這就使得伏泉完全沒必要在這事情上,消耗自己的實力,反正按照歷史進程,伏泉可知道這幾件叛亂最終還是平定了,就算是現在這兩場叛亂一起發生,但應該不會有太差的結果。

轉身之後,伏泉見到賈詡臉色不對,似有話說,便好奇問道:“文和心有何事?”

賈詡搖頭道:“非詡有,乃北疆有。”

此話一出,伏泉皺眉道:“北疆有何事?”記憶裡,這兩場叛亂都未波及北方根本,現在自己又派出這麼多良將去,怎麼可能還有事情?

“大亂之危!”

“文和多慮,屠各、南匈奴、烏桓、張純、張舉等,皆螻蟻爾,不需憂之!”

“吾之所憂,並非其等。”

“那爲何事?”

“黑山軍爾!”

聞得此言,伏泉一愣,隨即猛然望向東北方向,這才明白賈詡爲何擔憂,實在是因爲以如今北方的叛亂局勢,很難說不會讓那盤踞在黑山之中的黑山軍起什麼不好的心思。畢竟,作爲黃巾蛾賊餘孽,若是他們想趁此機會,取得更大的利益,誰也不能保證他們會不會降而復叛。

黑山羣山內,所謂黑山者,清水出河內修武縣之北,謂之黑山。換句話說便是恆山,即太行山東麓,河內以北、冀州魏郡、趙國、常山、中山之間統統屬於黑山範圍。

深山老林,歷來是底層民衆對抗朝廷的不二選擇,從古自今黑山地區都有盜匪佔山爲王,然而多是不成氣候。不過隨着太平道被平定,作爲黃巾蛾賊餘孽的黑山賊出世,雖然與朝廷對陣屢有敗績,但終是因爲黑山的險惡環境,逼得朝廷招安,黑山軍終是成了一支北方之中,不可小覷的勢力。

本來,既然被招安,這些黑山軍自然應該效忠大漢纔是,不過,本身就是因大漢腐敗而成爲流賊的他們,心裡可並沒有對漢室有多少忠誠。

只是,因爲漢朝勢大,他們只能忍着,而隨着張純、張舉和烏桓人叛亂,接着屠各、南匈奴人又插一腳,攻略幷州甚至殺了刺史張懿後,從黑山軍首領平難中郎將張燕,到基層兵卒的心思又活絡起來了。

漢朝這形勢,顯然局勢崩壞到極致,屠各人、南匈奴人和張純、張舉、烏桓人的勢力,各自都有十餘萬兵馬,若是他們這全民皆兵的百萬黑山軍,也跟着反叛的話,未嘗不能割據一方在,學那張純、張舉,自立建國。

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四百三十三章 崤函古道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五百二十九章 潁川黨人聚集地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二百三十四章 舍私而取公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四百四十八章 受降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第六百四十九章 周勃 陳平可不是容易做的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五百五十九章 廣宗城內賊已動第六十八章 黨錮寒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三百七十一章 城破餘亦亡矣第三百零九章 太守已至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三百零三章 吾段公外孫也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六章 瘟疫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四章 帝心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十三章 獎賞第四十章 事畢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
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二百五十四章 郡署無意當殺督郵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六百二十八章 姑臧夜市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碳難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六百三十九章 呂布百騎衝胡陣第一百三十章 猛將之威當如斯第五百零八章 爲君尋覓佳人來第二百一十八章 馬可識途 牛亦識羣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里奇襲終得手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戰而定賊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蓮川逃兵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一百九十五章 士氣血勇何人敵第二百四十二章 老子當爹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四百三十三章 崤函古道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五百四十五章 王佐留香厚臉談第四百三十四章 僕不如也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五百二十九章 潁川黨人聚集地第六百五十章 血染宮門第二百三十四章 舍私而取公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四百四十八章 受降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轅門射戟爲天命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五百二十章 本爲韓約欲變遂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奔中帳第四百六十五章 立碑留名爲漢興第六百四十九章 周勃 陳平可不是容易做的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六百四十三章 驃騎將軍涼州牧第四百三十一章 受冠禮成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三百一十四章 疾回蘄春第五百五十九章 廣宗城內賊已動第六十八章 黨錮寒心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後所思第九十四章 幽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查袁赦以正不法第三百三十九章 防民之口第六十一章 上巳節第八十六章 遇賊第二十四章 翻案機會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四百五十九章 高於車輪者皆殺之第五百五十三章 陳留壯士黑漢者第五百九十五章 叛軍並非鐵板一塊第六十九章 獻策治蝗第二百三十三章 待人以誠 人必待己以忠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德終始說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一章 皇親國戚第三百七十一章 城破餘亦亡矣第三百零九章 太守已至第二百八十章 張魯 休得呱噪第二百三十五章 好一夥烏合之衆第三百零三章 吾段公外孫也第三百一十章 頓兵蘄春將何如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三十章 外戚士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四面楚歌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舉批司徒府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三百七十二章 小民從來不可輕第六章 瘟疫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漢 以造盛世第四百二十五章 淳于瓊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四章 帝心第二百一十一章 巴郡勇將第四百一十章 黨人何謀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處投奔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十三章 獎賞第四十章 事畢第二百三十六章 欲募板楯蠻爲兵第三百零五章 江夏蠻亂第九十二章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