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三蘇父子

第186章 三蘇父子

之後楊氏又將章越喚過門一趟,大體將約定婚約的事講了一番。

wωw☢тт kΛn☢¢O 楊氏將她瞭解的內情也與章越吐露了。

原來自己與吳家的婚事,歐陽修不僅當了保人,而還有撮合之功,其中代爲跑腿的歐陽發和他的妻子吳氏。

章越這才明白事情的經由。

宋朝官場政治與明朝有些不同。

明太祖朱元璋先將功臣殺了個遍,然後搞了空印案將文官又殺了一通,故而明朝之後的官員人人自危,官場政治沒有宋朝這麼盤根錯節,官員之間不敢明目張膽進行政治聯姻。

比如萬曆朝首輔申時行與禮部尚書徐學謨同朝爲官,二人又是兒女親家,這一點遭到御史彈劾,逼得徐學謨不得不辭官。

明朝官員之間聯姻基本都是同鄉,比如申時行與徐學謨就是同鄉,二人一開始也沒結黨的意思,當時官場上的聯繫紐帶通過師生,同年,甚至年家子也算。

但宋朝不同,宋朝最重要的官場關係就是姻親。

比如呂,韓,吳幾個宰相家是帶頭這麼搞,以至於不少在任宰相爲前任宰相女婿。反而明朝極少父子宰相或翁婿宰相的事。

歐陽修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至於章越被他視爲子侄的人,故而見面就表達對章越婚事包辦的意思。

當時章越也沒有多想,以爲只是好意地說個親罷了,以往七大姑八大姨誰沒給你說過親,但歐陽修提出的說親則有不同的意思。

因此章越與吳家聯姻說是意料之外,但隱隱有命中註定之意。

若推至早一些,章越如何識得歐陽修,也全靠章望之,章友直二人推介。歐陽修與浦城章氏交情非淺,從章得象起都有交往,歷史上章惇試館職正是靠歐陽修舉薦的。

至於章望之,章望之爲何推薦章越呢?

除了章越是他們學生,最重要是章越出自浦城章氏。

故而說起來除非章越一心當只鹹魚,否則只要向上努力,遲早會碰上歐陽修。

說來婚事也算是註定了。

不過歐陽修比舉人唯親的官員好的地方,在於他也重才華,提攜瞭如三蘇,曾鞏……

話說回來,王安石與吳充的兒女婚事,也是歐陽修撮合的。

王安石是曾鞏推薦給歐陽修,爲何曾鞏要向歐陽修推薦王安石,因爲王安石的母親是曾鞏的親姑姑……

後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也娶了曾鞏的妹妹……

有人戲稱北宋新舊黨爭就是一幫親戚打另一幫親戚,不是沒道理。

楊氏言:“眼下是口頭約定,雙方沒有交換帖子,但還是要走動的,禮數禮品什麼的,我這邊替你打點,不過這些日子先不必去,吳家夫人要回鄉省親。”

“我想等吳大漕夫婦回京時,你再登門拜訪就是。”

章越道:“一切聽二姨吩咐就是。”

聽了這裡,楊氏歡喜地對章越言道:“你這番婚事實多虧歐陽學士,他的府上你倒是要勤走動。歐陽學士何等人物,對你能青眼有加,還許你如此婚事,二姨打心底爲你歡喜。”

“五年功夫說來不長,你看那些特奏名,從少年考至白頭,多少年才得這麼一個功名。你若是不勤用功,我怕不僅這婚事成不了連功名也難。”

說到這裡,楊氏勉勵言道。

章越笑道:“二姨儘管寬心就是,我此番回太學即心無旁騖讀書。”

“不僅讀書要緊,也要交遊,不要以爲有糊名,名氣即要不得了,”楊氏又道:“你二哥也叮囑你……”

章越聽了皺眉道:“二姨,此事莫要與他說。”

楊氏停頓了一番道:“三郎,都過去這麼久了,兄弟之間有血肉情誼……”

章越道:“二姨,那日我在古靈先生府上見過惇哥兒,他言道他就是看不起哥哥與我,嫌咱家這淺水之地,怎可養得蛟龍。故而他才言人生在該拋即拋,不必留戀即是,他說得固然有道理,然而我就被他丟下的。”

“當初押司帶人來抄我家時,我與哥哥已是死過了一次,我沒有這二哥。他如今在錦衣玉食,爲進士第五名又如何?他至今也不覺得當初所爲之事,有半點錯處。”

楊氏聽了章越的話,嘆道:“三郎,我不該在面前提二哥的事。我知你是仁厚之人,只要二哥一句道歉之言,可此話他是萬萬說不出的。”

章越見楊氏如此道:“二姨,我也沒指望他認錯,小侄言語無狀之處還請見諒,先告退了。”

楊氏起身道:“也罷,三郎今後五年以勤奮進取爲業,餘事勿問。”

章越離開楊府後,章越眼眶有幾分溼潤,也是平日與外人吵架哪怕面紅耳赤氣極了都不會,但與家人爭吵時不知爲何會流淚。

下面章越收心讀書,除了將刻的印章寄給蒐集齋外,平日都在太學,陳襄那邊用心讀書,以備明年八月的國子監解試。

如此到了年末之時,章越想着有些日子沒去歐陽修家中了,即僱了馬車前往。

風雪天之中,並沒有稍減汴京城的喧鬧繁華,街巷上車載往來。

章越下了車即登門。

這時門外也停了數輛車馬,章越知有客來此,門子正與幾名來客的僕役說話。

僕役言語裡帶着些川蜀之地的鄉音,而且與歐陽家門子似很早就相熟的樣子。

每日來歐陽修府上拜會的人是絡繹不絕,此景對章越而言並不稀奇。

章越到了此處,僕役見了章越笑道:“章家郎君來了,老爺正在會客,大郎君,三郎君在前廳。小人給你引路。”

“不敢有勞。”章越擺了擺手,自顧走了近去。

一旁僕役相詢道:“這位秀才是誰?”

僕役笑道:“你剛從蜀中入京不識的,我與你慢慢說來……”

歐陽修在甜水巷的府邸是三進的院子。章越算得上輕車熟路。

章越走至前廳,但見歐陽發歐陽棐正與一名年輕人閒聊。

歐陽發見了章越笑着對年輕士子道:“子由,我來與你引薦一位好朋友。”

章越心道,子由,又是四川來的,莫非……

章越看向這名年輕人,身着一件藍色的袍子,乍一見覺得甚是持重靜厚。

章越施禮道:“在下浦城章越,見過子由兄。”

對方亦是還禮道:“原來是章三郎君,方纔早聽聞伯兄談及大名,在下眉山蘇轍,子由是在下的草字。”

章越失聲道:“原來小蘇……”

章越連忙道:“失禮,失禮。久仰大名。”

蘇轍溫和地笑道:“我聽過三郎的三字詩了,文辭儉易,朗朗上口,我嘗以此教子弟誦之,只是有一事不明,不知三郎如何知家父別號老泉呢?”

章越聞言有些無地自容了。

蘇轍道:“此番我守母喪,與家父兄長回鄉辦完喪禮,於鄉邊一處名爲老泉翁之處擇爲我蘇家寶地。此地之所以名爲老翁泉,是因有人說月明之夜,常見一白髮俊雅的老翁坐此,待走進卻不見了。故而家父才以老泉爲號,此時三郎三字詩還未傳入蜀中。”

原來蘇老泉的號這麼來的,嘉祐二年時,蘇洵的妻子程氏病故,父子三人回鄉後,蘇洵擇了老翁泉之地建宅,這才自號蘇老泉。

章越心道我就抄首詩有那麼難嗎?

於是他厚着臉皮笑道:“此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蘇轍聞言一愣,卻沒有言語。

歐陽發兄弟都是笑過,他們不知蘇轍他們一家從眉州進京時,半道遇一僧人。

當時他們僕人中有一人中邪,是僧人出面解救。臨別之時僧人與父子三人言道,此去京師,遇早逢三則吉,此乃貴人。

衆人當時不解其意,蘇家父子甚至選了逢三之日的一大早從京西入城,卻未見什麼貴人。

如今章越盲猜道中蘇洵的號,蘇轍則心想,這章三郎君,行三,章字之中又有一個早字,莫非就是僧人所言那個貴人不成麼?

蘇轍與兄長都頗信佛老鬼神之說。可是他並沒有表露,而是默默觀察着章越。

這時庭院裡傳來略顯急快的腳步聲。

章越看向門外,卻見一名身着淡青色衫子的男子步來。

章越仔細打量見他顴骨頗高,面頰清瘦且長,蘇小妹曾取笑他的相貌,說一滴眼淚要一年才能流到嘴角。

章越近來也學着相人,從相書上來說,顴骨高的男子,甚有志氣有主見,有政治抱負。

“子瞻兄(哥哥)!”

歐陽發兄弟蘇轍都起身見禮。

章越也是起身見禮,蘇軾笑着見禮,然後撫着沒幾莖的短鬚看向章越道:“這位小郎君是?”

蘇轍上前介紹了,蘇軾也與章越見禮。

歐陽發拉着蘇軾坐下道:“方纔聽得子由提及此番經過三峽一睹盛景,這才聽到一半,子瞻兄,三峽之景如何?”

蘇軾坐下即滔滔不絕地講了。

他們父子此番出蜀,先陸行走了近月,然後從嘉州石佛登船,一路覽三峽之勝。

三峽風光雖好,但水路十分危險,既有湍流也有暗石。

歐陽發,章越聽着蘇軾講一行人乘舟勢如奔馬的狂浪中隨流急下之景象,不由心潮澎湃。

蘇軾一路講來,三人不覺入神,有時這邊見波濤洶涌,偶頭擡頭見崖上一茅屋孤立,樵夫揹負青天砍柴上山,蒼鷹翱翔于山巔之間。

之後蘇軾再道些神女峰的神仙傳說,三人更聽得如癡如醉。

最後蘇軾道此行他們兄弟二人聯詩百餘,名爲《南行集》已託人刊印,到時一人贈一本就是。

三人都是高興。

章越笑道:“受之有愧。”

一旁歐陽發道:“子瞻兄素喜金石,你也刻一閒章贈之,不好麼?”

蘇軾驚喜地問道:“度之善刻章否?”

章越笑道:“略知一二。”

說罷章越將自己隨身帶着一枚閒章遞給蘇軾,哪知蘇軾看了愛不釋手,忍不住問道:“三郎,竟習此刻章之法,不知可否教蘇某。”

章越忍俊不禁道:“好啊。”

蘇軾聞言朗聲大笑,蘇轍則爲兄長擦了一把汗,初次見面就如此,幸虧章度之沒拒絕。

不久一名下人來此向歐陽發道:“老爺在府中設宴款待蘇家客人,老爺還聽聞章三郎君也來了請一併赴宴。”

章越在旁聽了心道,好麼,三蘇一起見了。

章越隨着衆人一併來至正堂。

但見歐陽修與一名知天命的老者正閒聊。

這位老者大概率就是蘇老泉了。

蘇軾蘇轍在嘉祐二年考中了進士,不過還未授官,至於二人的父親蘇洵至今也沒考中進士。

當然蘇洵的文章寫得極好,當年大宋第一學霸張方平讀了蘇洵文章,曾感嘆道‘左丘明國語,司馬遷善敘事,賈誼之明王道,君兼之矣’。

之後張方平將三蘇寫信推薦了給韓琦,歐陽修。

兩個兒子中了進士,蘇洵喜極而泣賦詩一首‘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這首詩蠻‘凡爾賽’的。

嘉祐三年,宋仁宗覺得不可讓這樣賢才遺落,於是讓蘇洵到舍人院考試,蘇洵卻推辭不去。

蘇洵書信與友人解釋,自己一大把年紀,還要去考試,讓人來權衡文章好壞,甚是難爲情。我這個人寫文章就是不合於考試的尺度,朝廷若覺得我文章好就用,不好就不用。

到了嘉祐四年時,朝廷再度召他進京考試。

正好蘇洵兩個兒子也服完母喪,父子三人就自蜀一併入京。

蘇洵來京後見了韓琦與歐陽修兩位父子三人仕途上的貴人。

他今日來見歐陽修不是爲自己求官,而希望歐陽修能提攜自己兩個兒子。

兄弟二人都是年少及第,長子蘇軾才氣縱橫,連歐陽修都對他人誇讚,三十年後沒人知道老夫的文章,只知道蘇軾的了。

次子蘇轍才氣雖稍遜之,但穩重慎言。

自己兩個兒子都是可造就之才,自己一個老父年近五十,處處碰壁,一事無成。他們若跟隨自己腳步,怕將來在官場成就也是有限。

故而蘇洵找到歐陽修想讓他照拂兩個兒子,至於自己爲官不爲官無關緊要。

然蘇洵沒料到,這時歐陽修與韓琦之間因榷茶之事在朝堂上有些意見不一。

三蘇父子都是聞名天下的賢士,韓琦,歐陽修都欲借重他們的名望。蘇洵爲兩個兒子話說得口都幹了,歐陽修也沒個承諾,心底不由着急。

歐陽修見章越等人來了笑着道:“明允,小兒輩都到了,我們先入席吧!”

當下歐陽發又引章越見了蘇洵。

蘇洵正憂心忡忡,雖然沒想到爲何章越可以入席,但他沒有仔細想下去。

至於章越則鬆一口氣,萬一人家問一句,你怎知老夫自號老泉?那當如何?

衆人至後堂入席,歐陽修喜宴賓客,故而府上廚子時刻備菜。

這一席飯菜十分豐富。

即便有小兒輩在旁,蘇洵仍道:“學士,當初我取二子之名時,見車輪,車輻,車蓋皆有職責於車,唯獨軾(扶手)若無所爲者,然無軾亦不爲車也。我爲犬子取名爲軾,正是懼他不爲外飾也。”

“至於轍也,天下之車無不由車轍而行,但論車行之功,轍從不與其中。將來縱是車毀馬亡,也不責難至車轍上。如此車轍於禍福之間,雖無功但亦不爲過也。”

章越聽了蘇洵的言論也是心底感嘆。

所爲父之愛子爲其計深遠就是如此吧。軾爲車(國家)的外飾就好,但不必承擔其責。

轍爲車之輪印,參與了工作但將來事情辦不好,也不怪不到自己的頭上。

章越突想起蘇軾那首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不得不說,父子三人……

此刻歐陽修言道:“數月前,朝廷下旨開制科,陳錢二人入制科四等。天子有云,制科入四等與進士二三人同。”

“我看明允不如讓他們去試一試如何?”

蘇洵聞言目光一凝,他此番本想讓歐陽修給二子安排仕途的,沒料到歐陽修卻鼓勵蘇軾,蘇轍兩兄弟去考制科。

制科之難,他是知道的。沒料到歐陽修給他們兄弟指了這樣一條路。

制科第一關兩名大臣推薦。

第二關要寫五十篇文章讓兩制大臣點評,這纔得到考試的資格。

至於最難的則是制科考試,出題範圍爲十一經及註疏,十七史,武經七書等等。

這考官會出六題,稱爲秘閣六論。

這六道題目,每道題目三千字以上,必須在一日一夜內寫完。

也就是最少一萬八千字,根本沒工夫讓你構思,提筆就是幹。

最後就由宰相等大臣們親自評定上下,要考覈兩次,最後入四等者還要經過天子御試。

歐陽修道:“下一次制科考試應是在後年八月,若是現在開始下功夫準備,到時或可有成算。”

蘇洵道:“閣試之難……”

歐陽修笑道:“明允多考量一二。”

章越聞言也知制科之難,蘇軾兄弟如今可以直接任官,其實沒必要再費兩年功夫準備一個制科考試。

不過除非對自己極有信心例外。

蘇軾兄弟在嘉祐二年的進士科考試中一個名列四甲,一個五甲名次都不高,若制科考了一個好成績,無疑也縮短几年仕途。

Ps:本章參考自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

(本章完)

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1017章 書局第74章 飯錢第256章 審卷第555章 朕要超擢章越第77章 經學究(感謝董建新1115書友的盟主)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766章 齊家第198章 上元夜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712章 庭參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692章 約降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11章 孺子可教第95章 辦法第206章 成功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229章 吳府(感謝樂樂笑笑妮妮書友成爲本第934章 臺諫第273章 論名第670章 將帥分歧第496章 修齊治平(兩更合一更)第726章 道賀第676章 不退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385章 說辭第237章 團圓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1016章 蔡卞進京請假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216章 靠自己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240章 吳充第139章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792章 決戰第427章 化解第885章 報復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798章 紀念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173章 傳頌第808章 書信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690章 經營第933章 指路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631章 不易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10章 望族第480章 好男兒要離家出走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77章 崇政殿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188章 詩集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156章 客人第492章 除裳第771章 改變第861章 孤勇第135章 答案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175章 談話和心跡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421章 故交第764章 價碼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877章 章呂分歧第739章 賜宴第277章 崇政殿第172章 成例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439章 蔡襄的難處請假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94章 書樓第675章 擂鼓第97章 翻山越嶺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675章 擂鼓第142章 宴集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249章 關撲第779章 宕昌城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
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1017章 書局第74章 飯錢第256章 審卷第555章 朕要超擢章越第77章 經學究(感謝董建新1115書友的盟主)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766章 齊家第198章 上元夜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712章 庭參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692章 約降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11章 孺子可教第95章 辦法第206章 成功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229章 吳府(感謝樂樂笑笑妮妮書友成爲本第934章 臺諫第273章 論名第670章 將帥分歧第496章 修齊治平(兩更合一更)第726章 道賀第676章 不退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385章 說辭第237章 團圓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1016章 蔡卞進京請假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216章 靠自己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240章 吳充第139章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441章 爲何爲官?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792章 決戰第427章 化解第885章 報復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798章 紀念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173章 傳頌第808章 書信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690章 經營第933章 指路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631章 不易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10章 望族第480章 好男兒要離家出走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77章 崇政殿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188章 詩集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156章 客人第492章 除裳第771章 改變第861章 孤勇第135章 答案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175章 談話和心跡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421章 故交第764章 價碼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877章 章呂分歧第739章 賜宴第277章 崇政殿第172章 成例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439章 蔡襄的難處請假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94章 書樓第675章 擂鼓第97章 翻山越嶺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675章 擂鼓第142章 宴集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249章 關撲第779章 宕昌城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