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

大賢良師張角如今混得很好,十數年來,他踏遍了大漢繁華之地,處心積慮,處處落子,步步爲營。憑着一手神奇的醫術和障眼法,收穫了無數狂熱的信衆。然後又鼓動三寸不爛之舌,漸漸引導信衆相信大漢基業已壞,氣數將盡。然後又詭言到時天下大亂,四處動盪之時,只有信奉他創立的太平道纔會保全身家性命云云。

不得不說張角很會分析形勢,他這半真半假的話,還偏偏就讓大家相信了。其中不乏精英分子,比如官員、學者、武士、豪商等等。

最關鍵的是,中常侍封諝、徐奉這兩個跟在當今皇帝身邊的閹人竟然也對張角深信不疑,答應在張角起事之日願爲內應。

眼看着自己這邊形勢如火如荼,越來越好,而大漢皇帝整天醉生夢死,不理朝政。張角大喜過望。行動得越發頻繁了。卻不知道,他的一舉一動,已經逐漸被有心人看在眼裡。

劉備就自然不必多說了,自從在廣陽第一次和太平道妖人打交道時,就時刻警惕着,雖然他一張嘴說服不了天子和滿朝文武。但在自己治下禁絕黃巾還是做得到的。劉備在巴郡佈置的最重要的一個治安任務,就是捉拿太平道傳教的妖人,不管有無犯法,只要見了,立即鎖拿,死活不論。

他又早早書信與叔父劉子敬,讓他在涿縣老家多做準備,修茸塢堡,加強防備,以備將來動亂。至於原本讓叔父劉子敬替他準備錢財和聯絡四海豪傑等諸事,也早就熄滅了打算。笑話,他如今已是一地太守,真若有變,以他之聲望地位,必爲朝廷重用。哪裡還用原來歷史上的散錢財、聚徒衆。然後組成義軍起事?黃巾之亂一爆發,朝廷若用他,他就是妥妥的中央軍大將。

另外的有心人,就是得劉備提醒的曹操、荀彧等人。他們都是一等一的智謀之士,早先沒注意到,只是精力沒有放在這方面而已,得劉備一提醒,自己再一觀察。便得出了讓他們自己也震驚不已的結論,那就是亂天下者,必太平道妖人也。更讓他們大吃一驚的是,不知不覺間,大漢帝國的形勢竟然已經勢若危卵了……

於是,帶着最後一絲希望,曹操開始向朝廷上書,懇請天子下旨逮捕太平道妖人張角等。而荀彧,則在勸說族人舉族搬遷無果後,退而求其次,成功說服族人建立防護設施,並加強警戒,以防盜匪。並在心中暗道,若果如劉玄德所說,到時劉玄德若爲天子所用,不如便投劉玄德幕府去,神交已久,也是該見上一見了。

這日劉備去探望過羅耶珂後,回到府中,閒來無事。心中便琢磨着要不要再上一份奏章給張角這個極端分子上上眼藥?畢竟自己現在還拿着天子給的工資。食君之祿就得忠君之事不是。再說了,張角就像後世搞傳銷的一樣,把自己的信衆都成功洗腦,一個個的都變成了宗教極端狂熱分子。本來他的信衆的組成大部分就是流民和破落戶。本來就仇恨社會,仇恨朝廷,怨恨這個世道的不公。再這樣一洗腦,更危險了。到時候這羣危險分子一扯旗造反,中原大地不得血流成河,死亡無數?

劉備是極度看不起張角的,原因無他,就是張角只顧着造反,口頭煽動能力極強,偏偏行動水平卻又低得驚人。組織不嚴密不說,對屬下也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更不用說鮮明的政治目的和口號了。導致後來,大家各幹各的。然後一場史上規模排得着號的空前大起義,竟然在短短不到一年內就被平息,最後自己也死無葬身之地。

似乎張角他純粹就是爲了挑動天下動亂而存在。天下動亂之後,他便再也不管了。張角似乎點燃了一根導火索,黃巾起義被平定後,天下卻再無寧日。黃巾餘孽和假稱黃巾的叛軍此起彼伏,在之後的數年裡,耗盡了大漢帝國的最後一點精力。中央政府對地方權威盡喪,再也無力控制天下。從此地方豪強紛紛崛起,你方演罷我又登場……這似乎是張角希望看到的,不過,這一切,都與他這個肇事者再無關係了。那個時候的他,也早就被人們所遺忘。

劉備是個說幹就幹的行動派,剛寫好奏章正要通過驛傳發出去的時候,卻聞到了曹操上書卻被斥責的消息。

曹操上書請捕張角,卻惹惱了某些宦官和官員,直接斥責曹操身爲議郎,應該言之有物,而不應該捕風捉影。那張角醫術通神,身爲一介布衣,卻奔走天下,救死扶傷,造福我大漢子民。實在是慈悲胸懷。品質如此高尚之事,你居然懷疑人家要造反?開什麼國際玩笑,人家手無縛雞之力,就懂點醫術,身後追隨他的人雖然多了點,但一個個也是善良老百姓。他們哪裡又像反賊了?又有什麼能力可以造反了?曹操你不要大白天的就發癔症。

曹操又羞又惱,氣得哇哇直叫,又無可奈何,心想道,你們這些蠢豬,就自己作死罷。於是整日裡竟一言不發,再也不議一事。

劉備聞訊,長嘆了一聲,大漢養士數百年,忠義之士還是多得很的。只是朝廷太讓人失望,太傷這些忠耿之士的心了。忠正賢人不是遠避江湖隱居,便是在朝的,也不肯多發一言。因爲不說話還好,說了話搞不好就要禍及自身及家人了。因金商門事件獲罪的蔡邕,如今還在寄人籬下,遠漂江湖呢。這種例子多了去了。如今曹哥哥只怕也是傷透了心。再也不肯爲這個腐朽的朝廷建言了吧?不過史上曹操專權數十年,卻一直不肯篡位,也足見他對漢室的感情了。

劉備看到曹操落得如此下場,自己便也熄了心思。管好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便夠了,老老實實的鎮守地方吧,朝堂那一淌子渾水,自己就不要去滲和了。坐等張角攪動天下風雲,然後自己再出來收拾殘局罷,這纔是擁有主角光環的自己應該乾的事情呀。

徹底想通了的劉備,日子又過得悠閒了起來。

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六百七十二章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七百五十八章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七百十六章第六百八十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九十八章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五百四十二章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七百二十一章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七百五十九章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
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六百七十二章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七百五十八章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七百十六章第六百八十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九十八章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五百四十二章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七百二十一章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七百五十九章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