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

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

做官的都愛做好官,不過往往只知道愛做自己家裡人的好官,自己親戚朋友的好官,這種好官往往是自己國家的貪官污吏。

翻開辭典,“自”字下排列着數目可觀的成語,這些“自”字多指自己而言。這中間包括着一大堆哲學,一大堆道德,一大堆詩文和廢話,一大堆人,一大堆我,一大堆悲喜劇。自己“真乃天下第一英雄好漢”,有這麼些胡說的,值得說值不得說的!難怪紐約電話公司研究電話裡最常用的字,在五百次通話中會發現三千九百幾十次的“我”。這“我”字便是自己稱自己的聲音,自己給自己的名兒。

自愛自憐!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漢也難免的,何況區區尋常人!冷眼看去,也許只覺得自大狂妄得可笑;可是這隻見了真理的一半兒。掉過臉兒來,自愛自憐確也有不得不自愛自憐的。幼小時候有父母愛憐你,特別是有母親愛憐你。到了長大成人,“娶了媳婦兒忘了娘”,娘這樣看時就不必再愛憐你,至少不必再像當年那樣愛憐你。女的呢,“嫁出門的女兒,潑出門的水”,做母親的雖然未必這樣看,可是形格勢禁而且鞭長莫及,就是愛憐得着,也只算找補點罷了。愛人該愛憐你?然而愛人們的嘴一時是甜蜜的,誰能說“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真有那麼回事兒?趕到愛人變了太太,再生了孩子,你算成了家,太太得管家管孩子,更不能一心兒愛憐你。你有時候會病,“久病牀前無孝子”,太太怕也夠倦的,夠煩的。住醫院?好,假如有運氣住到像當年北平協和醫院樣的醫院裡去,倒是比家裡強得多。但是護士們看護你,是服務,是工作,也許夾上點兒愛憐在裡頭,那是“好生之德”,不是愛憐你,是愛憐“人類”。你又不能老待在家裡,一離開家,怎麼着也算“作客

”,那時候更沒有愛憐你的。可以有朋友招呼你,但朋友有朋友的事兒,哪能教他將心常放在你身上?可以有屬員或僕役伺候你,那說得上是愛憐麼?總而言之,天下第一愛憐自己的,只有自己,自愛自憐的道理就在這兒。

再說,“大丈夫不受人憐”。窮有窮幹,苦有苦幹,世界那麼大,憑自己的身手,哪兒就打不開一條路?何必老是向人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的!愁眉苦臉不順耳,別人會來愛憐你?自己免不了傷心的事兒,咬緊牙關忍着,等些日子,等些年月,會平靜下去的。說說也無妨,只別不揀時候不看地方老是向人叨叨,叨叨得誰也不耐煩的岔開你或者躲開你。也別怨天怨地將一大堆感嘆的句子向人身上扔過去。你怨的是天地,倒礙不着別人,只怕別人奇怪你的火氣怎麼這樣大。自己也免不了吃別人的虧。值不得計較的,不做聲吞下肚去。想法子復仇,力量不夠,臥薪嚐膽的準備着。可別這而那兒盡嚷嚷——嚷嚷完了一扔開,倒便宜了那欺負你的人。“好漢胳膊折了往袖子裡藏”,爲的是不在人面前露怯相,要人愛憐這“苦人兒”似的,這是要強,不是裝。說也怪,不受人憐的人倒是能得人憐的人;要強的人總是最能自愛自憐的人。

大丈夫也罷,小丈夫也罷,自己其實是渺乎其小的,整個兒人類只是一個小圓球上一些碳水化合物,像現代一位哲學家說的,別提一個人的自己了。莊子所謂馬體一毛,其實還是放大了看的。英國有一家報紙登過一幅漫畫,畫着一個人,彷彿在一間鋪子裡,周遭陳列着從他身體裡分析出來的各種元素,每種標明分量和價目,總數是五先令——那時合七元錢。現在物價漲了,怕要合國幣一千元了罷?然而,個人的自己也就值區區這一千元兒!自己這般渺小,不自愛自憐着點又怎麼着!然而,“頂天立地”

的是自己,“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爲一”的也是自己,有你說這些大處只是好聽的話語,好看的文句?你能愣說這樣的自己沒有!有這麼的自己,豈不更值得自愛自憐的?再說自己的擴大,在一個尋常人的生活裡也可見出。且先從小處看小孩子就愛蒐集各國的郵票,正是在擴大自己的世界。從前有人勸學世界語,說是可以和各國人通信。你覺得這話幼稚可笑?可是這未嘗不是擴大自己的一個方向。再說這回抗戰,許多人都走過了若干地方,增長了若干閱歷。特別是青年人身上,你一眼就看出來,他們是和抗戰前不同了,他們的自己擴大了。這樣看,自己的小,自己的大,自己的由小而大。在自己都是好的。

自己都覺得自己好,不錯,可是自己的確也都愛好。做官的都愛做好官,不過往往只知道愛做自己家裡人的好官,自己親戚朋友的好官,這種好官往往是自己國家的貪官污吏。做盜賊的也都愛做好盜賊,好嘍噦,好夥伴,好頭兒,可都只在賊窩裡。有大好,有小好,有好得這樣壞,自己關閉在自己的丁點兒大的世界裡,往往越愛好越壞。所以非擴大自己不可。但是擴大自己得一圈兒一圈兒的,得充實,得踏實。別像肥皂泡兒,一大就裂。“大丈夫能屈能伸”,該屈的得屈點兒,別隻顧伸出自己去。也得估計自己的力量。力量不夠的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得寸是寸,得尺是尺。總之路是有的。看得遠,想得開,把得穩。自己是世界的時代的一環,別脫了節才真算好。力量怎樣微弱,可是是自己的。相信自己,靠自己,隨時隨地儘自己的一份兒往最好裡做去,讓自己活得有意思,一時一刻一分一秒都有意思。這麼着,自愛自憐才真是有道理的。

(《人世間》第1卷第2期,1942年11月15日)

(本章完)

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
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沈尹默:書法散論(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施蟄存:漫談古典散文(節選)第九篇 宗教篇_趙樸初:佛教和中國文化第一篇 概覽篇_李大釗:今與古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一篇 概覽篇_張岱年:說“國學”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七篇 藝文篇_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八篇 問學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二篇 明德篇_任繼愈:中國傳統道德的繼承問題第十篇 交流篇_嚴復:論世變之亟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三篇 資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九篇 宗教篇_章太炎:佛法應務,即同老、莊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一篇 概覽篇_曹聚仁: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節選)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賀麟:經濟與道德(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三篇 資政篇_吳晗:海瑞罵皇帝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九篇 宗教篇_許地山:我們要什麼樣的宗教?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九篇 宗教篇_任繼愈:中國的宗教與傳統文化第四篇 修身篇_辜鴻銘:何謂文化教養(節選)第七篇 藝文篇_周汝昌:詩的存在(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六篇 史鑑篇_張舜徽:漫談讀史(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胡適:我的兒子第八篇 問學篇_夏丏尊:中國的實用主義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節操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十篇 交流篇_魯迅:看鏡有感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四篇 修身篇_梁啓超:孔子之人格第五篇 齊家篇_林語堂:中國人的家族理想(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張岱年:人的社會責任第六篇 史鑑篇_胡繩:以史爲鑑 愛我中華第一篇 概覽篇_袁行霈:國學究竟有什麼用?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五篇 齊家篇_南懷瑾:孝與愛第八篇 問學篇_毛子水:怎樣讀中國古書?第六篇 史鑑篇_梁啓超:史的目的(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六篇 史鑑篇_呂思勉:讀舊史入手的方法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十篇 交流篇_張東蓀:現代的中國怎樣要孔子(節選)第五篇 齊家篇_陳鶴琴:怎樣做父母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五篇 齊家篇_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豐子愷:殺身成仁第一篇 概覽篇_馬瀛:國學名稱之由來第五篇 齊家篇_嚴北溟:今天還應不應該談“孝”?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第八篇 問學篇_馬一浮:橫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鑑篇_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第三篇 資政篇_徐復觀:德治的積極內容第七篇 藝文篇_朱光潛:文學的趣味(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節選)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爲人生藝術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第一篇 概覽篇_聞一多:論振興國學第九篇 宗教篇_胡適:儒教第五篇 齊家篇_黃炎培:怎樣教我中學時期的兒女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第一篇 概覽篇_鄧實:古學復興論第八篇 問學篇_張伯苓:學行合一第二篇 明德篇_朱自清:論誠意第二篇 明德篇_鄧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應有的修養第四篇 修身篇_南懷瑾:做仁民愛物的賢者第八篇 問學篇_杜維明:儒家對於學的理解(節選)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實我們的學識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愛國爲研究國學之本第十篇 交流篇_梁啓超:在中國公學之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