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安全基石

三軍發展規劃之外,潘雲生還送來了一份由國防總參謀部、軍情局聯合撰寫的《國家戰略防禦發展規劃》。首發與軍種發展規劃相比,這份報告不但更加重要,也更加“高端”。

“國家戰略防禦”不是什麼新概念,美蘇冷戰期間就已誕生。

戰略防禦的關鍵思想就是以各種手段攔截敵國的戰略彈道導彈等戰略武器,爲本土提供絕對安全。

世人所知的“星球大戰”計劃,就是典型的“國家戰略防禦”計劃。

冷戰結束後,克林頓上臺執政,將里根時期的“星球大戰”計劃降級爲“國家導彈防禦計劃”與“戰區導彈防禦計劃”,分別衍生出nmd與tmd。小布什執政期間,tmd被排除在“國家戰略防禦”之外,全力發展nmdd,推出衆多新概念武器,比如abl(機載戰術激光武器系統)。

2c紀末,共和國也啓動了“國家戰略防禦”計劃。

在紀佑國上臺之前,“國家戰略防禦”主要集中在戰術領域,並不具備真正的戰略防禦能力。

20111年,紀佑國採納彭茂邦的建議,將“國家戰略防禦”分成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用遠程防空系統覆蓋各大主要城市與戰略要地,初步具備攔截射程在1500千米以內的戰術彈道導彈的作戰能力,爲各大主要城市與戰略要地提供最基本的戰略防禦。

到20177年初,該階段的任務基本上完成。

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重慶、成都、西安、瀋陽等主要大城市。以及戰略指揮中心、戰略武器儲備倉庫、戰略反擊部隊駐地部署了以“紅旗”系列遠程防空導彈爲主地反導防空系統。

顯然。第一階段地防禦標準並不高。

如果按照西方國家地標準。第二階段規劃地目標才稱得上是“國家戰略防禦”。

按照最初制定地計劃。第二階段除了將第一階段地攔截彈道導彈地能力從1500千米提高到2500千米(主要就是針對印度地“烈火”系列彈道導彈)之外。還將在東北、西南兩個方向上部署能夠攔截射程超過5000千米地戰略彈道導彈地陸基反導系統。2015年。總參謀部對規劃內容做了調整。增加了空基與海基導彈攔截系統。

小小改動。使第二階段戰略防禦規劃發生了本質性地變化。

空基導彈攔截系統地性質類似於美國地abl。即以機載高能激光器攔截處於助推上升段地彈道導彈。在國境外完成防禦作戰。海基導彈攔截系統最初仍然以大氣層外動能攔截導彈爲主。到2016年底改爲以艦載高能激光器爲主。

兩種攔截系統的核心都是“高能激光器”。

看上去,這與美國地abl確實非常相似。實際上,兩者有本質區別。

abl的核心是高能化學激光器,而共和國的glz的核心是高能電力激光器。

第四次印巴戰爭後,紀佑國親自做出批示,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加快高能電力激光器地研製進度,力爭在3年之內完成第一臺樣機。實際上僅僅用了1年的時間,負責該項目的西安某研究所就造出了第一臺樣機。

高能電力激光器的關鍵設備有三個,一是12級複合蓄電池,二是超高電流脈衝發生器,三是高精度光學透鏡。

如果說“龍翔電池”是複合蓄電池中的精品,那麼12級複合蓄電池就是鳳毛麟角。

從20133年,複合蓄電池投產,到2016年底,12級複合蓄電池僅產出不到150千克!

爲了加快高能電力激光器的研製進度,15c千克12級複合蓄電池全部提供給了研究單位。

雖然在採用新工藝之後,12級複合蓄電池的產量提高了幾倍,但是在物理實驗中心沒有找到更加有效的生產方法之前,12級複合蓄電池仍然是世界上最昂貴的“產品”。

相對而言,後面兩項關鍵設備地研製工作就要簡單得多了。

在進行理論研究的時候,科研人員提出了一個解決12複合蓄電池產量不夠的辦法,即在載機上配備大功率發電機,及時爲複合蓄電池充電。這樣的話,按照總參謀部提出的戰術標準,即在一次充滿電至少攔截5個目標地情況下,一架載機只需要120千克12級複合蓄電池。

2c177年初,紀佑國差點批准項目進入到工程試驗階段。

結果,在1月初的三次仿實戰測試中,配備了150千克12級複合蓄電池地高能電力激光器的輸出功率沒能達到摧毀目標所需地1瓦!

總結原因後,工程師發現軍情局提供的情報有問題!

美國地abl摧毀一個目標所需的化學燃料不止50克,至少在150千克以上!

根據

出的數據,工程師最終算出,要想摧毀導彈類目標,激光器的輸出功率至少要達到30兆瓦。即便通過增加複合蓄電池的使用量,也至少得采用16級複合蓄電池。

當時,根本生產不出16級複合蓄電池。

物理實驗中心在實驗室內製造的最高級別的複合蓄電池只有1!

暫停工程試驗工作後,紀佑國在1月底下達新的指示,加快更高級別複合蓄電池的研發進度,爭取儘快拿出16級複合蓄電池的樣品,爲投產做好準備。

科學研究由領導人的意志決定。

按照最樂觀的估計,物理實驗中心最快能在20177年底得到16級複合蓄電池,能在20199年底投入工業生產就非常不錯了。

在此情況下,總參謀部讓海基攔截系統回到了原來的研製方向上。

16級複合蓄電池造不出來,空基的沒戲,海基地高能激光攔截系統照樣沒戲。

受到第二階段研製進度的推遲,按照軍事改革規劃,從總參謀部手裡接過“國家戰略防禦”計劃的國防部調整了第三階段的目標。

按照原計劃,第三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以“天基攔截系統”爲核心的全面戰略防禦系統。爲此,在2015年底以軍情局的名義發射了一顆代號“風雲113“偵察衛星”。在這顆衛星上安裝了一臺小功率激光器,用來測試激光在進入大氣層時產生的偏轉與受到的干擾。

調整之後,第三階段的目標分別在“三減”與“三加”兩個階段逐步完成。

“三減”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完善陸基與海基“大氣層外動能攔截系統”,爭取在2025年之前分別在東北、東南、西南與西北四個戰略方向上各部署50“陸基大氣層外動能攔截導彈”,在8防空巡洋艦上各部署16枚“海基大氣層外動能攔截導彈”,初步具備全方位的“國家戰略防禦”能力。

“三加”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在第二階段地成果上,建立“天基能量武器攔截系統”。20117年,投入物理實驗中心等研究單位的相關研究經費增加一倍,今後1內每年研究經費遞增25%,力爭在2027年之前完成所有相關研究,使16級或更高級別的複合蓄電池實現量產,在高能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電磁武器領域進行深入研究。

按照該規劃,到2030年前後,共和國將具備真正的“國家戰略防禦”能力。

很明顯,這份由國防部主導地報告不但更加客觀務實,還對原總參謀部制訂的發展規劃做了調整,加入了更多的新概念武器。

如果“三加”階段的所有目的都能達到,其最終成果肯定會超過原計劃。

與三軍發展規劃一樣,“國家戰略防禦規劃”的主要瓶頸問題仍然是複合蓄電池。

看完這份報告,紀佑國也是感觸頗多。

第四次印巴戰爭時,紀佑國在最後關頭頂住軍方的壓力,做出暫不收回藏南地區的決定,關鍵原因就是共和國沒有能力抵抗印度的戰略打擊。

雖然共和國有絕對地實力將印度打回石器時代,甚至讓印度半島變成“無人區”,但是共和國不能與印度“同歸於盡”。哪怕僅僅只有幾座城市遭到核武器襲擊,共和國的發展都將遭到致命打擊。在“老齡化”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之前,發展陷入停頓,只會使共和國的未來一片黑暗。

設想,如果共和國能夠將印度的戰略導彈擋在國門之外,紀佑國會手軟嗎?

第四次印巴戰爭後,紀佑國不遺餘力的推進“國家戰略防禦規劃”,就是希望儘快建立足以抵抗除美俄之外所有國家地戰略打擊的防禦系統,讓共和國不再受到“流氓國家”地要挾。

現在看來,別說在趙潤東任期內,恐怕在紀佑國在有生之年內都難以實現了。

紀佑國不是一個沒有“耐心”的人,不然也不會在2010年之後等待5。

只是,想到未來地嚴峻局勢,紀佑國根本無法安心。

全球性金融危機必然演變成席捲全世界的經濟危機。從根本上講,經濟危機是由分配不平衡、消費跟不上生產、產品大量“富餘”導致地。解決經濟危機的最有效辦法不是政府的政策、也不是民間力量,而是戰爭。

一場大規模戰爭能夠消耗掉全世界所有“消耗”不了的物資。

當經濟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誰也無法阻止戰爭的到來,在經濟危機中表現最好的共和國,將首當其衝的受到影響。

無法有效保衛本土,共和國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嗎?

月中了,有票的兄弟砸啊!

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54章 解除威脅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22章 空中爭雄第37章 登陸第20章 做文章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45章 風雨飄搖第39章 正中下懷第130章 兩手準備第82章 堅持路線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45章 鬥氣第51章 堅守第33章 雄辯第41章 埋頭做事第140章 回家過春節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96章 突圍第110章 戰略牌第40章 關鍵裝備第82章 調整第49章 太空軍事力量第22章 我行我素第65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64章 不謀而合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63章 失控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52章 不屈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24章 軍事顧問第42章 正面交火第109章 打招呼第20章 雙簧第21章 思想工作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39章 地面戰鬥第67章 同盟體系第143章 敢死隊第32章 軍事政變第19章 干將出馬第49章 保留第54章 外交鬥爭第42章 幫倒忙第39章 提前參戰第26章 坦然面對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45章 部署第59章 特別行動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141章 佯攻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41章 戰爭動機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20章 風聲鶴唳第14章 兩手準備第8章 最終目的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108章 速戰速決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31章 真情流露第130章 兩手準備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20章 愈演愈烈第59章 初次交手第17章 正名第133章 高地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115章 攻堅戰第9章 空降兵第24章 驟變第23章 毫無秘密第48章 圓滿結果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6章 錢的問題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86章 空中夾擊第12章 門檻第5章 軍火貿易第98章 東衝西突第29章 法定程序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54章 交換立場第58章 聲東擊西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69章 轉折第130章 兩手準備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37章 鋌而走險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97章 虛張聲勢第5章 衆望所歸
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54章 解除威脅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22章 空中爭雄第37章 登陸第20章 做文章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45章 風雨飄搖第39章 正中下懷第130章 兩手準備第82章 堅持路線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45章 鬥氣第51章 堅守第33章 雄辯第41章 埋頭做事第140章 回家過春節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96章 突圍第110章 戰略牌第40章 關鍵裝備第82章 調整第49章 太空軍事力量第22章 我行我素第65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64章 不謀而合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63章 失控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52章 不屈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24章 軍事顧問第42章 正面交火第109章 打招呼第20章 雙簧第21章 思想工作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39章 地面戰鬥第67章 同盟體系第143章 敢死隊第32章 軍事政變第19章 干將出馬第49章 保留第54章 外交鬥爭第42章 幫倒忙第39章 提前參戰第26章 坦然面對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45章 部署第59章 特別行動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141章 佯攻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41章 戰爭動機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20章 風聲鶴唳第14章 兩手準備第8章 最終目的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108章 速戰速決第50章 掌握主動權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31章 真情流露第130章 兩手準備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20章 愈演愈烈第59章 初次交手第17章 正名第133章 高地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115章 攻堅戰第9章 空降兵第24章 驟變第23章 毫無秘密第48章 圓滿結果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6章 錢的問題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86章 空中夾擊第12章 門檻第5章 軍火貿易第98章 東衝西突第29章 法定程序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54章 交換立場第58章 聲東擊西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69章 轉折第130章 兩手準備第124章 全能戰士第37章 鋌而走險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97章 虛張聲勢第5章 衆望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