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八十一章 - 終篇(一)

二人聞聽扭頭一看,只見在池邊松樹底下正倚樹坐着一個老頭:此人身形矮小臂粗腿短,即使站起身來也只有五尺不到,他左手撫着地上的土丘,右手橫着一根四五尺長的柺棍,正凝神注視着我和四爺。

我一見聲音的真身出現趕緊搶步跪身說道:“此番多虧老人家出手相救但不知老人家您是哪方高人”

老者聽罷一按土丘起身說道:“我大名叫做張祿,乃是不鹹孫良的結拜弟兄,亦是懷德諸山的山神。數個月前我那兄弟曾登門造訪,言小虎神極有可能夜拜黑風嶺,要我廣盡地主之誼多多幫忙照顧。我既應了兄弟之諾,自當不能讓你命喪於此”

四爺一聽連忙也俯身下拜道:“晚輩不知,原來是萊陽的張老前輩救命”

張祿一見連忙上前相攙,道:“文四賢侄請起,你卻不要如此多禮”

四爺聽罷神色便是一驚,問:“晚輩姓文之事在二龍山時都沒幾人知道,到了撫松鎮後更是從未和人提起過,張老前輩卻是怎生知道的”

張祿聞聽哈哈大笑,又答:“我不僅知道你姓文,而且還知道你本不姓文”

四爺一聽如同被霹靂擊頂,臉上盡是些匪夷所思的神色,追問道:“張老前輩,晚輩若不姓文,那又姓什麼”

“姓劉”,張祿斬釘截鐵地答道。我轉頭去看張祿,但見他面帶威嚴,語氣中沒有半點玩笑的意味。

“劉四賢侄,我此行來除了保護小虎神和你不死之外,還要將幾個秘密要告予你知。你若聽我說完之後自然會知道閨女得病的原因”

四爺聽罷分外激動,連連向上叩頭道:“還請張老前輩明示”

張祿不慌不忙說道:“賢侄莫急,待老夫一塊一塊和你仔細掰開說清不遲。老夫先問問你倆,此番夜探黑風嶺是不是奔着這條清泉而來”

四爺點頭應道:“前輩說得沒錯,我此行的確就是奔着泉下燕巢旁邊的幾件寶貝”

張祿又道:“既然如此,想必你已然知道泉內的情景和它所通向的地方了”

“沒錯,晚輩在一個德國人的日記裡得知,這黑風嶺的泉中竟藏有一條長約幾千裡的隧道,在那隧道末端正是一條直通定陵的泉眼水道,晚輩此前幾天還納着悶兒呢,不知究竟是誰盡揮天下之財力,去修建這樣一條不知有何作用的密道”

“呵呵呵”,張祿笑着點了點頭,又扭臉朝向我說:“小虎神,我兄弟孫良說你機敏過人,我倒要先問問你的看法”

我聽後略加思索,便答:“張老太爺,如果日記之中記載的屬實,那麼如此浩大的工程絕非是商賈諸侯所能消化得了的,有能力修建的只有皇帝。在山海關未建成之前,歷朝歷代的皇帝老兒都是爲胡人馬兵的侵擾所憂,心思和財力全都放在長城左右的邊防之上,又哪裡有閒心去挖什麼密道所以這它應該不是明朝之前挖的”

“說得有理”,張祿點頭讚道。

“在大清進關之後,除南明之外清軍幾乎再無外敵。關東更是被奉爲龍興之地。皇帝是想來就來,想去就去,他自然也沒有什麼理由興師動衆去建這樣一個東西。如此說來,從時期來看:最可能建它的就是明朝國力鼎盛時期的皇帝”

“說得不錯”,張祿繼續點頭。

“從地形來看,定穴修墓除了風水之外,最講究的便是其完整如一的特徵。爺爺輩的皇帝不會在孫子的墓中亂挖,孫子輩的皇帝更不敢以下犯上自掘宗廟,所以依我的意見來看:這密道自應是萬曆皇帝所親建的”

張祿聽罷忍不住伸手爲我鼓掌讚歎道:“說得好,這密道果然就是萬曆皇帝所親建的”

四爺又問:“敢問張老前輩,萬曆皇帝當政時期這山海關甫成不久,他又爲何要傾盡國力去修建這樣一座密道說來此密道只有其害而無所益,關東的女真人若是知道這條密道的話,恐怕連陰山都不用去度了”

“這正是萬曆皇帝的匪夷所思之處啊”,張祿嘆氣說道,“萬曆是個好皇帝,明朝宰相張居正死後,這轟動一時的變法也就告一段落了。望着朝野對張居正及自己早年行事的批駁,萬曆皇帝變得心灰意冷。而後朝臣見他懦弱,竟然敢於在堂上與他公然叫板,這更是埋上他想遠遠逃開朝堂避世想法的種子。

萬曆皇帝雖貴爲一國之君,但他生來體虛乏力,熟悉他的都知道他實際是一隻腿長,一隻腿短,後腰佝僂難以捋直,這些病痛將他折磨得難以行動,甚至批閱奏章都要在寢宮裡面才行,也正因爲如此,萬曆皇帝才更加發奮,事無鉅細都要親自審批同意才能允辦

這就嚴重損害了許多王公大員的利益,許多無理款項的撥付都遭到了萬曆的嚴厲拒絕。朝堂裡鬧得愈發厲害,到了最後萬曆乾脆就拒絕與朝臣相見,三年五年不用上朝。

這時定陵正修得熱火朝天,一個天大的消息從天壽山傳了回來:深挖地宮的時候,有工人不慎鑿通了鄰山的海眼,辛辛苦苦建成的定陵裡面在數日之內就有被海水傾覆的可能,萬曆一聽急得更加不行了,聯想到自己身上遭受的種種不幸,他急火攻心不顧衆人阻攔一瘸一拐衝出宮外向天咒罵。時歷梅雨季節,天散小雨,氣露微寒,宮中宮女閹人一個都不敢前去阻攔,結果罵了半個多時辰之後,萬曆的氣是出了,但病也做下了。自此之後,萬曆時而精神恍惚,竟漸漸與宮廷中的術士方士一起來往,對朝政更是不聞不問。

個把月後,定陵之中又傳喜報,言海眼雖開,但在海眼之中不知何時竟竄進一條怪魚進來,自打怪魚來後定陵之中水量飽和,一吞一吐正好盤活了潭水。萬曆聽罷欣喜異常,那些方士更是傾盡所能狂拍馬屁,將那怪魚形容成真龍現世,讓萬曆愈加地歡喜。

話說自打怪魚入穴之後,萬曆的精神還真地日漸矍鑠,身體也愈加康健起來。於是萬曆便更加信那怪魚乃是天降真龍,還在宮廷中大擺宴席,將心腹朝臣召集一齊同慶數日。自此之後,這定陵中有真龍的傳說就在宮廷中傳播開來。後來又過了兩年,萬曆不知怎麼竟做了一夢,夢醒之後,他就密令下去傾其國力在定陵底下密鑿隧道。當有朝臣來質問他爲何去修這勞民傷財的東西是,萬曆也不生氣,只答神龍給他託夢說定陵之難已然幫我度過,如今真龍想要回巢去卻卡在海眼之外,他必須先給神龍開闢水道才能再開海眼請真龍回鄉,遂要由定陵龍穴開鑿直至不鹹天池。

後來萬曆駕崩,在遺詔中他只關照一事

那就是歷朝歷代皇子皇孫必須要繼續在定陵中秘密開鑿,直至開通由萬壽山至不鹹山的密道纔算完結。他死之後,他的兒孫倒也孝順,每朝每代都傾力而挖,無奈工程太過好大,明朝爲修建密道已耗盡國庫積累,又遭關外胡人侵擾、內憂外患、每況愈下。到了崇禎年時,隧道雖然都挖到黑風嶺,但國庫實在再無餉銀維持,勞工知此形勢之後自然不想再挖,一鬨而散跑得乾乾淨淨。自此之後,那個遣龍歸巢的浩大計劃也就無奈作罷。

而後清軍進關,連年征戰也無人顧及此事,這條密道就一直被擱置着。直到了庚子年時,大清朝歷經國難被八國聯軍侵擾得撇下京師,定陵被掘,此條密道纔再次重現天日”

張祿一言說罷,我和四爺二人終於明白威廉斯日記中所記載的確爲真事,只是其發現的過程有些殘貓遇病鼠的湊巧意味罷了。

四爺聽罷點頭,自是無心去關心萬曆皇帝的閒事,便又問道:“張老前輩,此事小侄倒是懂了,不過小侄更加關心的是:我那閨女究竟爲何得了一個如此難治的怪病”

張祿繼續搖頭嘆氣道:“賢侄,你莫要着急,且聽我慢慢道來你的身世。首先你並不是一個滿人,而是一個漢人;其次你不僅姓劉,還是前朝一個大將的後人”

四爺聽罷大駭,連忙問道:“是誰”

張祿答道:“劉宗敏”

第三十六章 出海第二十二章 九五第三十章 重逢第六十四章 談判(一)第八章 祭祀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四十二章 拜山(四)第四十五章 整備(二)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七章 龍脈(三)第八十章 大業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九章 內鬥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六章 - 探寶(三)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五章 闖關第四十三章 秘第九十八章 入洞-第一百零四章 尾殤第二十二章 九五第四十五章 整備(二)第三十二章 告密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六章 龍脈(一)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三章 重返(十一)第二十九章 獸魚第四十八章 紅艇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三章 - 日記(十二)第五十一章 孽欲第五十七章 雲南(二)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三十四章 龍脈(九)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十一章 參場(五)-第十六章 重返(四)第十二章 壓山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四十八章 決戰(六)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五章 開戰第八十二章 三嬰(二)第二十二章 九五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三章 重返(十一)第六十九章 鬥雞(四)第九十章 捉鬼(一)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章 重返(八)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六章 龍脈(二)第七十四章 穿山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十一章 參場(五)-第十六章 重返(四)第五十章 赤魅第五十三章 重生第二十四章 遭擒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二章 決戰(十)第十九章 寢宮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六十七章 - 日記(六)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三十章 龍脈(五)第三十八章 往事第五十五章 施計第四十六章 玉誘(一)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十一章 參場(五)-第十六章 重返(四)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三章 結義第四十三章 秘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一章 暗殺第九十一章 捉鬼(二)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三章 - 日記(十二)第二十五章 大白第八章 祭祀第五十八章 初試第六十一章 貴客第五十三章 重生第四十一章 觀虎(一)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八章 - 探寶(四)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十九章 - 瞞天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三章 - 日記(十二)第五十二章 豔變第十六章 石盒第十五章 山洞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一章 決戰(九)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章 決戰(八)第六十九章 鬥雞(四)第十六章 石盒第五十二章 豔變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六章 龍脈(一)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十一章 參場(五)-第十六章 重返(四)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三十五章 龍脈(十)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三章 - 日記(十二)第四十五章 整備(二)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六十一章 - 金箱(一)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一章 暗殺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三章 - 日記(十二)第九十一章 捉鬼(二)第九十二章 捉鬼(三)第九十七章 破陣(三)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四十八章 決戰(六)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十三章 - 長寧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九章 - 神遊第五十五章 施計第九十六章 破陣(二)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四章 決戰(十二)第四十七章 玉誘(二)第六十九章 鬥雞(四)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三十六章 龍脈(十一)第二十九章 獸魚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一章 暗殺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八十章 - 探寶(六)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五章 奇緣第十二章 壓山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章 決戰(八)第四十五章 整備(二)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四十一章 拜山(三)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章 決戰(八)
第三十六章 出海第二十二章 九五第三十章 重逢第六十四章 談判(一)第八章 祭祀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四十二章 拜山(四)第四十五章 整備(二)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七章 龍脈(三)第八十章 大業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九章 內鬥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六章 - 探寶(三)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五章 闖關第四十三章 秘第九十八章 入洞-第一百零四章 尾殤第二十二章 九五第四十五章 整備(二)第三十二章 告密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六章 龍脈(一)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三章 重返(十一)第二十九章 獸魚第四十八章 紅艇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三章 - 日記(十二)第五十一章 孽欲第五十七章 雲南(二)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三十四章 龍脈(九)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十一章 參場(五)-第十六章 重返(四)第十二章 壓山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四十八章 決戰(六)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五章 開戰第八十二章 三嬰(二)第二十二章 九五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三章 重返(十一)第六十九章 鬥雞(四)第九十章 捉鬼(一)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章 重返(八)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六章 龍脈(二)第七十四章 穿山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十一章 參場(五)-第十六章 重返(四)第五十章 赤魅第五十三章 重生第二十四章 遭擒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二章 決戰(十)第十九章 寢宮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六十七章 - 日記(六)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三十章 龍脈(五)第三十八章 往事第五十五章 施計第四十六章 玉誘(一)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十一章 參場(五)-第十六章 重返(四)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三章 結義第四十三章 秘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一章 暗殺第九十一章 捉鬼(二)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三章 - 日記(十二)第二十五章 大白第八章 祭祀第五十八章 初試第六十一章 貴客第五十三章 重生第四十一章 觀虎(一)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八章 - 探寶(四)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十九章 - 瞞天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三章 - 日記(十二)第五十二章 豔變第十六章 石盒第十五章 山洞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一章 決戰(九)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章 決戰(八)第六十九章 鬥雞(四)第十六章 石盒第五十二章 豔變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二十六章 龍脈(一)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十一章 參場(五)-第十六章 重返(四)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三十五章 龍脈(十)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三章 - 日記(十二)第四十五章 整備(二)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六十一章 - 金箱(一)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一章 暗殺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七十三章 - 日記(十二)第九十一章 捉鬼(二)第九十二章 捉鬼(三)第九十七章 破陣(三)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四十八章 決戰(六)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十三章 - 長寧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九章 - 神遊第五十五章 施計第九十六章 破陣(二)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四章 決戰(十二)第四十七章 玉誘(二)第六十九章 鬥雞(四)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三十六章 龍脈(十一)第二十九章 獸魚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一章 暗殺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八十章 - 探寶(六)第三卷 天池迷局 第五章 奇緣第十二章 壓山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章 決戰(八)第四十五章 整備(二)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四十一章 拜山(三)第二卷 重返關東 第五十章 決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