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節有才的野心家

安慶王有優越無比的出身,有那麼多的關係與勢力,有那麼高的尊貴地位,可對上毫無根基的官場菜鳥趙公廉也就只能眼睜睜看着仇家少年一步步穩健地飛黃騰達。即便他恨極了,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數次指使採取過暗殺毒殺截殺騙殺等手段,結果也只是把手下的各類黑道得力死士人手白填了地獄,壯大了閻羅王的勢力,只是閻王未必感激他。而趙公廉總能安然無恙,一次次有驚無險,從側面證明了趙公廉不是隻長着張嘴的書生,更證明了趙莊人能抗遼的驍勇善戰真實能力和強硬有力風格。

玩陰險玩多了總難免會露出些破綻。

開封府破案,幾起案件線索彙總,幕後兇手隱隱約約引指向安慶王自己。安慶王差點兒引火燒身。

也就是身爲皇室宗正,身份太特殊,當時的開封府纔不敢追查到底,免得暴出驚天醜聞,天下譁然,無法收拾。

換個對象,京城捕快懷疑上了早堵門傳訊甚至直接鎖拿了,嚴刑拷打,三木之下,什麼真相審不出來?模糊的線索立馬就能化爲鐵打的事實證據,展示皇室一位王爺怎麼駭人聽聞的因私利就枉顧國法和皇室體統謀殺朝廷最耀眼的士林新秀官員。

就安慶王這樣的身嬌肉貴者,走點路,流點汗的苦都受不了,哪抗得住刑罰。如狼似虎的衙役把刑具一亮,安慶王怕就嚇癱了,只抽一鞭子,吃了痛怕是就乖乖招了。但正是因爲是勢大宗正王爺,知道官府不敢追查他,安慶王纔敢一而再那麼做。

趙公廉也在數次遇險中實際上已經從抓獲的兇手搞清了真相,只是弄死了招供者,把案件交官府處理,自己假裝不知是安慶王行兇而已。他那時根本沒資格和安慶王這樣的人官鬥,否則鬧起來丟了皇家的臉就惡了皇帝,只能選擇裝糊塗先忍讓着。

但雙方都心知肚明,私下這仇就結得更深了。這就間接導致了安慶王悍然倒賣神臂弩的第三個原因。

女直的突然崛起,憑小小勢力卻打得龐大傲橫的遼國一敗再敗顧頭不顧腚。這讓被遼國欺負慣了憋屈狠了的宋朝廷高興壞了。滿朝文武突然就信心爆棚,感覺契丹人原來早已腐朽到不堪一擊了,居然被個小小野人部落就打得不成了樣子,那麼,我大宋若是出手豈不是……似乎大宋國的武力一下子飛昇了,膽氣長了,一時間聯金伐遼報仇雪恥收復燕雲的叫囂聲沖天一片。

與此同時,滄趙強力推動宋王朝十幾年形成的經濟空前繁榮,食物和國家財政空前充足,國力空前強盛,在滄趙商務已‘破產’全面轉眼消退的短時間內,宋王朝只是露出後繼乏力,還沒露出明顯衰敗不堪的情況下,全國還在享受着富裕餘蔭。民衆一邊承受着普遍性貪官污吏日益變本加厲盤剝迫害,一邊在既得利益者鼓吹下也迷茫沉醉在強國的虛榮浮華盛世假象中一時不能自拔,加上到處頻繁上演詩文美色酒宴聚會,出風頭,到處響着‘我輩讀書人……..’的慷慨激昂叫囂,彷彿大宋的富裕強盛全是他們這些儒教讀書人的治國功勞,彷彿讀書人只要張張嘴,瀟灑揮揮手,昔日不可戰勝,根本不敢直視的強敵大遼國就會轉眼檣櫓灰飛煙滅。似乎宋王朝形勢一片大好,前途不可限量,天朝上國的美好未來就在觸手可及之處來日方長,醉生夢死。

但相對應的另一面是:

宋國內部官場糜爛,到皇帝到官僚士紳地主豪強及子弟爭相攀比誰更豪奢更囂張無恥。內地軍隊廢物一片,比誰更爛。

連最精銳的西軍也整體戰鬥力大幅下滑。

將士內心或麻木或憤恨不公,和西夏打了幾十年了,至今仍無終結的絲毫希望,戰事無盡頭,安穩幸福生活遙不可及,厭戰情緒日益濃烈。而將門,無論是朝中還是邊關的,貪生怕死攬功委過,都在加速腐朽墮落。

尤其是西軍將門,將士們厭戰,他們將門可不希望西夏滅亡。

若沒了西夏威脅,朝廷哪會每年花六七成的財政支持西軍,將門哪來的榮華富貴?

正是有了雖小卻有足夠威脅力的西夏始終存在,西軍將門纔有了特殊的地位能對朝廷保持傲然的姿態,連皇帝也得看西軍的臉色行事,才能家家富得流油,有的甚至能富可敵國。此時的西軍將門整體已經有了養寇自重的明顯心態,已不可靠。

宋王朝外部:

西邊,小小西夏國仍然壓得宋軍喘不上氣來。北邊,所謂不堪一擊的遼軍仍然年年肆無忌憚犯境燒殺搶掠需要的一切,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大宋北軍除了滄北軍之外對遼寇小戰可能有勝,大戰每戰必敗,對遼寇一如既往無可奈何。東部又新添了海盜肆意威脅和掠奪大宋的人口等一切財富。在海盜威懾下,宋國連海鹽生產的權力都沒有了,事關大宋每個人的食鹽都失去保障,想吃點鹽都得看海盜的眼色。幸運的是,海盜沒喪心病狂地利用壟斷搞天價鹽搜刮宋國。

內部:強盜山賊林立,民間不斷有人被迫加入反叛行列,絕大多數想反叛宋王朝或已經當了反賊的團伙或個人流走了,加入並迅猛壯大了海盜,繼續追求安穩正常有盼頭的百姓日子,但有了這個出路,也間接大大減少了國內反賊數量,減輕了社會危害,讓反賊形勢顯得不那麼危急嚴重,大宋仍能沉醉在歌舞昇平的假象中。剩下的反賊莫不是窮兇極惡就想殺人行兇掠奪之徒,匯聚到幾個大反賊那,最終形成有勢力裂土分疆的王慶、田虎之流公然建國稱王,氣焰囂張,朝廷卻無力剿滅。

總之,宋王朝表面上是鮮花着錦,實際上已處在烈火烹油的極度危險中。

在大宋地主豪商與權力統治階層相互緊密勾結集體沉醉在繁榮盛世中,瘋狂掠奪民衆,拼命挖國家的根基,從君王到下面的小吏與富商士紳聯手打擊趙公廉和背後的支柱——滄趙商務,妄圖侵吞滄趙財富自肥時,安慶王這位內心一直企圖伺機奪權上位的隱忍王爺卻因爲野心勃勃,又旁觀者清,結果成了位宋統治集團內部高層中極難得的清醒人。

正所謂最瞭解你的正是你的敵人。

大宋滿朝文武當初都不信小小的女真部落能撼動龐大的契丹王國,都把趙公廉對女真的預言當天大的笑話聽,都當成再沒比這個預言更荒唐可笑的事來對待,沒人把女真當回事時,安慶王卻沒當笑話聽隨便付之一笑,而是很認真地研究了一番。

他認爲,一個在兇險苦難中成長暴發起來的小小滄州村莊,以他至尊的王爺勢力卻收拾不了,只能眼睜睜看着滄趙更加強大榮耀。那麼類似的,以一個種族成長起來的女真人一旦暴發未必就不能整治得龐然大物遼國轟然倒塌。

趙莊雖說有大宋背景庇護,實際上根本得不到官府支持與保護,孤立無援,一直是以一己之力在對抗遼寇,遼國卻對這個小小莊子雖恨之入骨卻沒牙啃。趙莊靠得無非是團結一致而驍勇不怕死。那麼,生活在白山黑水間,整日與猛獸搏鬥爭生存權,活得更兇險苦難,更不怕死的女真族,若是團結起來,那種力量必定更加可觀可怕,更有勢力和資格和遼國叫板。

況且,在對抗遼國上,趙莊是孤獨的,女真族卻不孤獨。

契丹人口多,勢力大,雄居北方,疆域廣大得驚人,統治了衆多遊牧種族,不但對女真進行殘酷剝削與持續鎮壓削弱,對其它北方種族同樣貪婪無度鎮壓與剝削過甚,早已成爲公憤,只是一直沒有領頭者與力量反抗而已,若女真挑頭能對抗,那必定引起連鎖反應,會有契丹人蔑稱爲雜胡的衆多種族部落追隨或暗中支持。女真抗遼是不孤獨的,有推翻遼國的潛力。

安慶王收拾不了趙公廉,不敢小看這位出身貧寒的百姓新貴子弟,同樣也不敢小看女真反遼。

與安居東京的朝堂文武相比,安慶王更相信出身邊關的奇才趙公廉看待女真的眼光。

後來,女真果然在護步達崗以讓人不可思議的戰鬥力打敗幾十萬遼軍,一戰就打得遼國從此沒了傲慢與勇氣,定鼎了金國,安慶王更意識到女真的可怕,更信服趙公廉的眼光。他安慶王都收拾不了的對手,果然不是凡人。

第一次發生的宋民大規模叛逃海盜也讓安慶王意識到道君趙佶的統治是如何不得人心。

蔡京之流在趙佶眼裡是難得的治國能臣,但安慶王很清楚蔡京是個什麼東西。他也是宋國高層第一個意識到海盜對宋統治是巨大威脅的人,並重視起來,對宋人瘋狂叛逃海盜國並沒感到吃驚和意外。

他也意識到了金國對宋國的威脅,隨着遼國日益敗落,這種威脅也日益逼近到宋王朝頭上。

綜合國內外情況,安慶王欣喜看到的是伺機從趙佶手中奪權上位的機會和希望。

他倒賣鎮國利器給遼國是有多種目的的。

鉅額的金錢利益是一方面。

此外,他希望遼國能以神臂弩這種利器有效剋制和大量殺傷金軍,達到遼金雙雙死傷慘重一併巨耗掉的目的。他認爲這是借刀殺人,以夷制夷,維護趙宋統治安危的絕妙高招,是漢人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精華的靈活運用體現,併爲此自負而得意。

還有,他也想利用仇視滄趙的遼軍之手以出人意料的神臂弩射死總愛親自出馬上陣的趙公廉並毀滅趙莊。

殺了趙公廉,既報仇出了氣,也是斬斷趙佶這條強有力的臂膊,能讓國家失去鎮國能臣而更亂些形勢更糟糕些,趙佶統治更無力些,更不得人心,朝野都反對,趙佶的位子就不穩了,他的上位機會才更大些。

安慶王一直認爲趙公廉是趙佶的死忠分子。要不然滄趙家族也不可能如此慷慨地幫助趙佶這個皇帝強大國家。

他也承認趙公廉是難得的治國奇才,但既不能爲他所用,那就是礙事的廢柴,必須得除掉。

他什麼都算計到了,就是沒料到神臂弩順利進入燕山府了卻能被趙老二恰巧碰到並順手劫了去。

他也沒料到倒賣的利器因爲將作監高明工匠的悄然流失,缺乏人手,造成庫存的虧空始終無法拼湊彌補上。以他高貴的王爺身份,哪會關注卑賤的工匠情況。有此疏忽,就此留下不可彌補的隱患。他發覺了,及時處理了知情者,感覺天衣無縫,誰知還是有了漏洞,剩下的唯一知情者,也是他安慶王無法滅口的高官——工部尚書會落網招供出他。

他更沒料到會發生今年的幾乎導致大宋直接亡國的軍民叛逃潮,沒料到京軍會大規模出動一下子調用那麼多神臂弩,並且一去無回,又發生河北軍捲走邊關的利器儲備叛逃,最終造成庫存虧空問題的暴露。

他也沒料到堂堂工部尚書這樣的大佬說抓起來,就一點徵兆沒有的秘密抓捕了,即使他關係廣大消息靈通,及時獲悉並派人去監獄想警告工部尚書嘴閉緊些,並企圖暗殺掉,徹底滅口,卻沒成功,工部尚書也是軟骨頭,審理者敢直接上刑,工部尚書立即就吃不住苦招了,而且皇帝居然立馬就信了審訊結果。

安慶王這天是忐忑不安的,感覺不妙,但也不是太害怕。

他了解趙佶優柔寡斷和虛榮自信的性格,相信即使工部尚書招了,以皇帝對他的信任和情誼也未必肯信,就算信了,也未必會下重手處置他。

大不了在不得不承認時,他裝熊裝可憐,認罪哭訴一番,對趙佶跪拜服軟老實認錯,被私下訓斥一番,至多下了宗正權,喝令在府中圈禁些日子算懲罰了事。他相信趙佶爲了維護皇帝與皇室的臉面必定會掩藏此醜聞低調秘密處理。

第590節導火索358迫不及待,中第649節官藝,中第736節清醒了第4節橫掃三州(下第245節神關,5第292節因爲遇到不耐煩,下第149節民的規矩,3第571節收尾35節宿命第250節畫蛇添足,下第270節嚴冬終會去,春天終會來第174節小小反擊350世事總有意外人間才精彩,下第254節大考,2467一波又起372猛虎已經長大第613節賊中賊5第56節雷震滿江淮第9節裝睡的人性_下第 248節掠北12527誰的天下3第715節大戰來臨第278獵殺者的遊戲,下第146節出路決定一切第253節以毒攻毒,中306節誰纔是幼稚可笑的296節倒春寒4第356節昏頭轉向呂師囊第54節貧僧奇道(上第280節兆平安第194節二賴子的幸運日465武夫猖狂第255節皇宮迷影498推開心窗的世界更大第666節拆拆拆,上45節在路上第62節自大夫婦第128節老辣,續504驚變3468有病,得治啊646總有辦法搞砸了2第185節”虎“風波第1節傳統,習慣了,上第32節任性的都監,拜求訂閱第305節賣國傳統與挑釁390制衡第95節能犯的錯都犯了,上第333章巧遇第528節觀念的撞擊第346節惡果第620節怒戰瀛滄下第193節我們怎麼就不行第250節掠北14353千層浪2第109節努力挖牆角2第483節上火的一戰第477節完敗第302節梟雄手段第41節田虎的奸細508驚怒2第189節飄洋過海第553節桃花山大戰3695山東亂6第514節及時雨藉機發彪6第489節豺狼之念304節好戲上演,上第190節危難時刻方顯本色(終)第414節搞笑的高麗上475壞蛋愛聽的強者理論第19節對頭的際遇第16節不再客氣,上658曹府見聞第40節喜與患第164節這就是戰爭,上第2節無語望蒼天324劫節,七284節席捲西北的風潮1第11節每個人都有機會表現(上)第18節果斷的誠意第527節城破第24節襁褓裡的奮鬥(6)第248節我原諒你.......第595節一貪引發的大禍,上第111節諸惡何其多,中第99節真巧,下657選來選去第53節盜賊四起(中第324節殺破狼,3第218節爭分奪秒第67節長街,20第13節遭遇之戰第37節後心之刺,斷背之痛,中下第679節大戰三敵,續第597節血腥狡賊第596節一貪引發的大禍,中第6節莫道浮雲終蔽日第7節一處處醜劇鬧劇第357節深謀遠慮趙家兄弟第82節道長無名
第590節導火索358迫不及待,中第649節官藝,中第736節清醒了第4節橫掃三州(下第245節神關,5第292節因爲遇到不耐煩,下第149節民的規矩,3第571節收尾35節宿命第250節畫蛇添足,下第270節嚴冬終會去,春天終會來第174節小小反擊350世事總有意外人間才精彩,下第254節大考,2467一波又起372猛虎已經長大第613節賊中賊5第56節雷震滿江淮第9節裝睡的人性_下第 248節掠北12527誰的天下3第715節大戰來臨第278獵殺者的遊戲,下第146節出路決定一切第253節以毒攻毒,中306節誰纔是幼稚可笑的296節倒春寒4第356節昏頭轉向呂師囊第54節貧僧奇道(上第280節兆平安第194節二賴子的幸運日465武夫猖狂第255節皇宮迷影498推開心窗的世界更大第666節拆拆拆,上45節在路上第62節自大夫婦第128節老辣,續504驚變3468有病,得治啊646總有辦法搞砸了2第185節”虎“風波第1節傳統,習慣了,上第32節任性的都監,拜求訂閱第305節賣國傳統與挑釁390制衡第95節能犯的錯都犯了,上第333章巧遇第528節觀念的撞擊第346節惡果第620節怒戰瀛滄下第193節我們怎麼就不行第250節掠北14353千層浪2第109節努力挖牆角2第483節上火的一戰第477節完敗第302節梟雄手段第41節田虎的奸細508驚怒2第189節飄洋過海第553節桃花山大戰3695山東亂6第514節及時雨藉機發彪6第489節豺狼之念304節好戲上演,上第190節危難時刻方顯本色(終)第414節搞笑的高麗上475壞蛋愛聽的強者理論第19節對頭的際遇第16節不再客氣,上658曹府見聞第40節喜與患第164節這就是戰爭,上第2節無語望蒼天324劫節,七284節席捲西北的風潮1第11節每個人都有機會表現(上)第18節果斷的誠意第527節城破第24節襁褓裡的奮鬥(6)第248節我原諒你.......第595節一貪引發的大禍,上第111節諸惡何其多,中第99節真巧,下657選來選去第53節盜賊四起(中第324節殺破狼,3第218節爭分奪秒第67節長街,20第13節遭遇之戰第37節後心之刺,斷背之痛,中下第679節大戰三敵,續第597節血腥狡賊第596節一貪引發的大禍,中第6節莫道浮雲終蔽日第7節一處處醜劇鬧劇第357節深謀遠慮趙家兄弟第82節道長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