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露布飛捷,乃是傳達捷報的使者,將不加封皮的邊報帶在身上,任憑沿途的官民觀看,這鋪兵在傳訊道中換馬打尖歇息,俱是如常人一般,捷報便在這一次次的短暫停留中,在沿途各地迅即傳播開來。等到三日之後,鋪兵將露布送到遼陽府之後,開州大捷的捷報已然傳遍了遼東大地。

雖說從會戰的場面和雙方損失兵力來看,宋軍了不起也就是與金兵平分秋色,然而臨陣生擒金國國主阿骨打,卻算得上是空前巨大的戰果了。有讀書人扳起手指頭來算一算,上下三千年之間,有一國之主被敵兵在戰場上生擒的少之又少,好比漢時與匈奴百年大戰,最高也就是俘虜了對方的左賢王而已,冒頓單于倒是有機會擒下漢高祖,開創這個歷史,只可惜敗於陳平的美男計。

現如今,一向號稱對外懦弱的大宋朝,居然一戰而擒敵國國主,開百代未有之局面,這是何等驚人的大事?更不要說,這金國國主還不是什麼末代亡國之君,而是剛剛起兵殺敗遼國,建立了第一個女真國家的開國雄主阿骨打,是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女真精兵之帥!

這樣一個戰果的影響力,甚至超乎高強自己想象之外,短短几日之內,遼東各處千戶紛紛聞訊趕來,自己帶着糧食兵器戰馬,一隊隊地向高強報到,而原先高強發出動員令。甚至大軍起程前往開州城下迎戰金兵之時,沿途甚至沒有任何一個千戶加入他地軍隊中′說是高強怕指揮不靈。以及加重了後勤負擔,並沒有大規模召集遼東的兵力,然而此等前後態度地差別,亦顯示出他先前不動員遼東本地兵力的明智,要知道面對開州會戰這樣的慘烈戰鬥,任何一點不穩都會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

現今可就大不一樣,縱使沒有六大將這樣久鎮遼東的宿將輔助,單憑着開州一戰打敗金兵的巨大勝利。高強也已經在遼東諸軍心目中樹立其了極大的威信,一衆千戶百戶幾乎不需要任何組織和管理,便獻上了自己的兵籍戶口,爲首者則親身前往高強在開州所設立地臨時衙署拜見,更有許多人提出要將自己的親子送到高強的牙兵中服役。等若是交出了人質。

望着面前拜倒的長龍,高強一時間應接不暇,心中也隱隱有些得意:“史記上說,項羽在鉅鹿一戰中大敗秦軍,諸侯鎮服,戰後都是膝行跪拜項羽,那時候項霸王的感覺,是不是也和本衙內現今差不多?慚愧啊。其實本衙內壓根也沒殺過一個金兵地……”

得意歸得意,他卻不好輕慢了這些前來表示效忠的遼東千戶們,真正掌握着遼東的權力的,其實就是這些一手掌握了當地軍政權力的番漢千戶。要說起來。現今遼東的制度基本上是個四不象,有點象西魏宇文氏時府兵制建立時的情況,都是地方豪強掌握了基本的權力,然而當時地宇文氏很好地將自身北族的勢力與當地豪強結合在一起,得到了其死力。卻又與今日的大宋朝廷不同。如今的遼東本地豪強們。其權力要遠遠超過府兵之下地諸折衝,更接近於外族的部落首領。高強之所以能打贏這一仗,靠的是中原部隊爲主力,兼得到當地少數親信部隊的協助,嚴格說起來根本沒有這些千戶什麼事。

認清了這一點,高強有心趁着這個大好時機,將遼東的結構再梳理一遍,於是與陳規、朱武等參議們一番商議,參照府兵制與大宋在西北治理蕃部地經驗,先行對匯聚到開州來地遼東諸部進行了整頓。

官職方面並無太大變化,只是在各千戶和百戶後面加了個巡檢的頭銜,原本在遼國時,對於這類部族便時常授予詳穩地稱號,翻譯成漢話也就是巡檢的意思,衆豪強也不以爲意。只是接下來的就出乎意料了,高強宣佈在遼陽府設立學校,諸千戶百戶的嫡系子弟,凡年紀在五歲到十五歲之間的,盡皆要送往學習,同時接受各部十五歲以上至二十歲的親族子弟,爲宣撫司效用,隸宣撫使牙兵。這效用也是宋軍的一種制度,用來招募特出敢戰的兵士,有時也包括文吏在內,不但薪餉從優,更不必刺字,在北宋後期已經漸漸成爲了戰士的主流。

至於各千戶手中的兵籍,暫時也不好去動,高強只是宣稱金兵勢大,朝廷從中原調兵來此山高水遠,故此要在遼東募兵,不論其原先是否是遼東常勝軍兵籍之中,皆可按式應募,一旦中式被招之後,便享受常勝軍的待遇,其家屬脫離當地戶籍,重新授田,原有田土和牛具入官。

從北宋在西北治理蕃部的經驗來看,這麼數管齊下,先以朝廷漢軍鎮制,又用其爲兵,再以漢家文化教化薰陶其子弟,不消十餘年間,諸蕃部多半都化爲大宋順民,其中更涌現出了折家將、高永年、李顯忠等良將忠臣,足見這一套手法的有效性了。而如今高強一手握着戰勝之精兵,一手又高舉着與女真開戰的大旗,更不容有人明裡暗裡的抗拒整編,於是旬月之間,便將前來投順的諸千戶整編成軍,共得戰士兩萬餘人,戰馬八千餘匹,除了補足開州戰事中折損的兵額之外,又依照常勝軍的編制劃分爲四廂,由軍士們推選了各廂指揮使,再由常勝軍中派給參議官和軍將,教曉諸般行伍軍法,日夕操練。餘衆則由高強一一接見,加以撫慰之下,方各自遣還本處,依舊作他的千戶去。到了三月中,天氣漸暖,又有一路大軍抵達開州,原來是從燕山路調來地背嵬軍餘部一萬五千人。有馬五千匹,令高強手中的兵力驟然增至六萬餘人。戰馬兩萬五千餘匹。這一路中原地援軍到來,更帶來了大批的軍器和糧草,單單各式雷彈便有十萬枚,神臂弓的專用短矢五十萬枝,箭矢一百萬枝。然而最令高強驚喜的,並不是援兵和物資,而是隨船回來的遼東六大將!

開州的宣撫司駐在衙門裡,歡聲笑語。一片欣然,高強自打來到遼東之後,還從未有一次,好象今日一般覺得這廳堂都顯得擁擠了。

“相公,官家恩典。那真是天高海深,我等去往汴梁城中,俱有封賞,官家賜了我金盆一塊,又加封我爲檢校太尉,只今我也是郭太尉矣!”郭藥師得意非常,如今遼東官員之中,除了高強就是他官職最大。儘管這檢校太尉只是個虛銜。並不象高強老爹高俅一般的領銜武階,然而此時民間對於高級武官,通常都是喚作太尉的,只不過高強地部下因爲他老爹的緣故。大家有志一同都不叫太尉了,因此現今郭藥師能稱作郭太尉,也算是獨一份了。

高強只是笑,也不當回事,他素來就不講什麼避諱之類的。哪裡會在意這些?再問其餘諸人。原來在汴梁城中過得都是關雲長一樣的日子,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金下馬銀,若不是遼東告急,高強連書請他們回遼掌軍,只怕到現今都未必回來。

除了郭藥師之外,大忭、花榮、史文恭三人都贈了檢校官,欒廷玉和徐寧則加官一級,從遙郡武官轉爲了正任的刺史,其家各有封蔭,可算是天恩浩蕩。只是高強聽着聽着,卻覺着有些不對滋味來,蓋因這六大將去汴梁轉了這一圈,除了加點虛銜之外,卻是半點差遣都無,而他們這次回來,聖旨中除了叫他們聽宣撫使高強節制以外,也並不另授方略。這麼聽上去,好似是也就是官家要見一見降官而已,以收其心而已,然而問題就出在這裡,這六大將可並不是一路貨色,其中四人都是大宋地忠臣吶!

高強一面擺着笑容與衆人敘話,跟着李孝忠說起日前的開州之戰,諸將的注意力登時便被吸引了過去,他卻將眼光轉向前來下旨的監察御史張所,果然見張所飛快地四下望了一眼,向他遞了個眼色,點了點頭。高強心下登時瞭然,知道張所定是有什麼事要私下裡說,當時也不動聲色,只道諸將遠來辛苦,接風洗塵之後便即各自發回去安歇,須明日再議軍機。

夜半時分,高強暗地遣人將張所喚來,二人廝見畢,張所袖中取出一封信來,呈給高強:“相公,此乃許先生託付下官,送交相公親啓,並囑下官,不論相公有甚疑慮,皆着下官爲相公解惑。”

高強點了點頭,拆開信來看時,卻是許貫忠在朝廷中打探了消息,原來遼東新附之土,兵權都在這六人手上,朝廷中頗有人以此爲憂,於是便向趙佶進言,想要趁此時機將這六人在朝中多留些時日,以便高強充分掌握遼東的事權,俾可使遼東官民更加心向朝廷。況且他們六人與宗澤一起南歸,宗澤一回朝就面臨御史臺的調查,樑士傑和葉夢得等人也要藉助他們對遼東軍政的熟悉,來爲宗澤辯護,幾樣加起來,諸將回遼的時間竟是一拖再拖,直到高強地書信中將遼東戰局說得無比緊急,非六將回遼不可,才改變了趙佶的心意,再加上宗澤此時也洗清了身上的干係,得以重回樞密院爲官,六將這才得以北還。

“原來如此,敢情還是爲我着想了?”高強啼笑皆非,朝廷要消除地方的獨立性,這種想法無可厚非,而趙佶屬意他來作這件事,也可見高強聖眷不衰,只是這一下太也多餘,如果這幾個人不是被本衙內製得服帖,遼東哪有這麼容易就歸順朝廷?

哪知他對着張所發了兩句牢騷,卻引出張所地另一番見解來:“相公此論差矣,若言諸將能依從相公,卻並非忠心朝廷,此亦朝廷之深意,藉以觀相公之所爲也,相公豈可不慎?”

高強面色一正,向張所拱了拱手:“望公亮賜教。”蓋張所字公亮。因兩人有門生之誼,故而高強以表字稱之。

“相公。朝廷大臣非不知遼東之歸附,相公出力甚多,然而遼東孤懸海外,與我大宋無寸土相接,其勢尤爲難安,況且遼東土歸於兵,兵擅於將,一旦一將離心。萬衆皆懷反側,此殊爲可慮也。況且相公爲國家重臣,其勢亦不得永居遼東,若使遼東之安危繫於相公一身,則朝廷無日不懷北顧之憂也!”

高強默默點頭。這一節他也想到,出於唐季五代地教訓,大宋朝對於任何可以導致藩鎮割據的苗頭都是保持高度警惕,而遼東無論是地理還是政情上來說,都可以說是天生地割據沃土,說句不好聽的話,哪怕是派個皇子來此處鎮守,也要防他自立。何況是用流官?這虧得是和金兵在打仗,遼東又緊鄰着遼國,形勢極爲敏感,否則地話。朝廷地小動作只怕要比如今多出無數倍了。

“其二,朝廷非不知遼東諸將俱素爲相公所撫循者,然而惟其如此,遼東既然可以一夜之間歸附大宋,亦可以一夜之間背離國朝。惟在相公一念而已!”張所看了看高強。目光與語聲都是堅定無比,絲毫也不見閃爍。儘管他說得話字字誅

高強抿了抿嘴,仍舊是不發一言。要生氣,要憤怒,要發泄,日前在校場上焚屍高歌時,他已經盡皆做過了,想起那些捨死忘生,爲國捐軀的忠勇將士,人家把命都搭上了,自己所面臨地這點困境又算得了什麼?將心比心,若換了自己是趙佶的話,面對遼東這樣無法掌控的地盤,任誰心裡都會有想法,會猜忌,會試探,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不正是考驗自己對於國家忠誠幾何地時候嗎?縱使不能象林則徐說的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然而自己身爲一手締造了常勝軍的人,怎能背棄軍歌滿江紅裡的那一股報國之志!天上,有那麼多不滅的英靈在看着自己啊!

“公亮,貫忠既然將此事託付於你,足見他對你是推心置腹,我亦不妨對你明言,若遼東之兵民,實非中原廟堂諸公所能理會得。”高強喟嘆一聲,身在百年繁華地汴梁的人們,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有多少人能理解遼東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們,他們究竟是何種思維?

“十餘年來,遼東迭遭兵亂天災,人心思定懼亂,誰能給他們安定的生活,誰就能統治這片土地。方金兵入寇之時,遼東皆傳女真滿萬不可敵,故而人人懷反側之心,立於兩端之間,又無宿將統率,故我初聞金兵入寇時,空握遼東七萬兵籍,手邊竟無大兵可用,若非如此,怎能眼睜睜看着陳元則孤軍苦守開州兩月之久,死傷枕籍?”

想起當日開州城外長長的白布行列,高強閉上了眼睛,半晌方道:“如今我一戰得勝,生擒金主,已然向塞外各部顯示了我大宋的實力,是以諸部聞聲雲集,盡皆心悅誠服。公亮,倘若朝廷久留六將在京師,乃是想要令我得以切實執掌遼東事權的話,想來此計已然得售了,只是,這並非是出於廟堂的策謀,乃是我大宋無數忠勇將士血灑疆場換來地!”

他轟的一拳,雷在桌子上,震得手掌骨生疼生疼,卻壓不住心頭的怒火。開州會戰距離六將離開遼東,時間足足兩個月,假如六將一到汴梁就返程回來,一路上決不停留的話,他起碼有一個月地時間可以讓六將放手召集兵力,部署應戰,那樣的話,開州城下的宋軍沒有十萬也有八萬,策劃的好的話甚至可以打一個漂亮地殲滅戰,何至於象現在這樣,憑着運氣好才捉了阿骨打,金兵地元氣尚在?朝中大臣,不知所謂!

現今在朝廷中掌權的,大半都是傾向於他高強地人,沒有多少存心摯肘的意思,即便如此,在決策層缺少對於前線的深刻認識的情況下,也還是險些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後果。可想而知,倘若朝中真的有什麼奸臣和自己作對的話,別提殺敵立功,即便是想要保住腦袋,也得問問老天爺的心意如何了!

張所在一旁,看着高強被憤怒激紅的面孔,一時間說不出話來←雖然年輕,一曾入參議司,二曾隨徵燕雲,自以爲對於軍國大事也有所瞭解了,然而他身處汴梁之時,也一樣傾向於剝奪六將的兵權,收歸朝廷所有。只是望着高強這個自己一向感激和崇敬的人,如此的憤怒甚至是悲憤,張所年輕的心靈,卻受到了極大的震動。

隔了半晌,高強的心緒才漸漸平息,無論如何,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倘若自己兵力多了,想要打一個大大的殲滅戰的話,或許死的人比現在還要多點也未可知。往者已矣,在生的人還有自己的路要走啊……

“公亮,如今我一戰得勝,遼東民心士氣皆爲之振奮,趁此勢收兵權不難。我日前種種舉措,你亦已知曉,依你看來,我這般施爲,可能將遼東事權收歸朝廷麼?”

張所頷首道:“我朝在西北制諸蕃部,亦是這般手法,如今相公只須以花榮等四將統領新募之軍,而將其所領萬戶改置流官守牧,則渤海諸部亦當爲諸漢州所制,無從生變,遼東當可大安。只是新募之兵又要授田,現今遼東卻無許多田土可授,只得命其向金國征討,就以新拓之地授給之,可謂一舉兩得。”

高強不由得笑了起來:“公亮,倒不枉你在我幕府中這些時,居然猜得到我的心意。不錯,一俟遼東新編諸軍成軍之後,我便要命其北征金國,最低限度要收回從前遼國東京道的故地來,就以其田分授加入我遼東新軍的將士們。待諸將立功回來,便封賞升官,一面宣佈改各漢軍萬戶爲州縣,仍命原有諸千戶爲知州知縣,依府折家之故事,其勢可定也!”

府折家,自從唐末便世居其地,故號折家將,乃是不折不扣的蕃部,然而自其投順中原之後,歷代均忠心朝廷,北拒契丹西擋夏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即便如此,大宋朝百餘年來依舊在府派駐禁軍,由中原派遣將吏統領,與折家並立宰制府軍政諸事,以爲制約之道,譬如高強所認識的何灌,當初也曾擔任過這樣的漢官。

而如今,憑着花榮等幾位忠心大宋,又在遼東享有崇高威望的將領協助,郭藥師等番官也對他高強畏威懷德,要想去除遼東的割據色彩,對於高強也只是輕而易舉的一件事而已。

而想要表白他自己沒有割據之心,那就更簡單了,不過是功成身退四字而已,只待遼東事了,大宋北疆平安無事,高衙內拍拍屁股就走人,仰天一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第九十四章第10章 亂夜第6章 心結(下)第24章 鹽務(下)第16章 演武(上)第13章 街鬥(下)第7章 收服(上)第3章 豪奪第四十五章第23章 花榮(上)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15章 奚車(下)第23章 錢荒(下)第1章 上第23章 翻覆第24章 決然第15章 夜探(下)第四十三章第3章 佈局第7章 射殺(下)第31章 三人行第四十一章第22章 房中第十三章第54章 雙面第16章 密議第十九章第14章 算帳(上)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6章 建策(下)第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15章 香香第19章 藥師第16章 要務第25章 贈糧(上)第五十八章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18章 佳期第13章 街鬥(上)第60章 賭箭第21章 究問(下)第三章第34章 反目(下)第八章第十章 上第三十七章第15章 拒戰(下)第11章 衆僧第七章 下第八章 下第21章 苦戰第15章 夜探(下)第9章 到任(下)第5章 驚變第八十九章第2章 時勢第三十四章第四十二章第12章 算計(下)第二十章第23章 災起(上)第七章 上第七十八章第17章 拔刀(下)第15章 備荒(上)第42章 虛位第20章 歸去第16章 演武(下)第10章 治軍第13章 劫牢(上)第36章 反掌(上)第十二章 下第三十七章第11章 出使(上)第3章 邀約第19章 料敵(下)第31章 事後覺第64章 張叔夜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7章 授書(上)第2章 言政第3章 林沖第2章 下第37章 包裝(下)第三十章第25章 開戶(上)第10章 赤佬第35章 奪船第33章 詭譎(上)第二十一章第27章 心痛(上)第2章 父子第四十二章第19章 河水(下)序章第31章 河工(下)第7章 授書(上)第八章 上第三十五章
第九十四章第10章 亂夜第6章 心結(下)第24章 鹽務(下)第16章 演武(上)第13章 街鬥(下)第7章 收服(上)第3章 豪奪第四十五章第23章 花榮(上)第34章 最長的一夜之高強與朱緬(下)第15章 奚車(下)第23章 錢荒(下)第1章 上第23章 翻覆第24章 決然第15章 夜探(下)第四十三章第3章 佈局第7章 射殺(下)第31章 三人行第四十一章第22章 房中第十三章第54章 雙面第16章 密議第十九章第14章 算帳(上)第31章 最長的一夜之汪公老佛與魯智深第6章 建策(下)第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15章 香香第19章 藥師第16章 要務第25章 贈糧(上)第五十八章第32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寶與方百花(上)第18章 佳期第13章 街鬥(上)第60章 賭箭第21章 究問(下)第三章第34章 反目(下)第八章第十章 上第三十七章第15章 拒戰(下)第11章 衆僧第七章 下第八章 下第21章 苦戰第15章 夜探(下)第9章 到任(下)第5章 驚變第八十九章第2章 時勢第三十四章第四十二章第12章 算計(下)第二十章第23章 災起(上)第七章 上第七十八章第17章 拔刀(下)第15章 備荒(上)第42章 虛位第20章 歸去第16章 演武(下)第10章 治軍第13章 劫牢(上)第36章 反掌(上)第十二章 下第三十七章第11章 出使(上)第3章 邀約第19章 料敵(下)第31章 事後覺第64章 張叔夜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7章 授書(上)第2章 言政第3章 林沖第2章 下第37章 包裝(下)第三十章第25章 開戶(上)第10章 赤佬第35章 奪船第33章 詭譎(上)第二十一章第27章 心痛(上)第2章 父子第四十二章第19章 河水(下)序章第31章 河工(下)第7章 授書(上)第八章 上第三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