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 大風車

五百步槍配五千發子彈,每杆槍十發,不用打仗,兩輪射擊訓練就消耗完了。

沒有重工業,什麼都要受制於人,這是劉大雙的心中之痛。

輕工業再發達又怎麼樣,劉大雙現在每天數盧布數的手發軟,但這一切都是井中月,水中花,經不起大風大浪的。

漢唐國貨在天津開張時,他的思想也有過動搖,真想把全部產業都搬過去。

不論從哪裡講,天津要比靖安強太多了。

可是,小小的靖安卻如同有魔力一般,深深的吸引住了他,看似強敵環視,可這也是靖安的優勢,想打誰也是距離最短。

難就難點,苦就苦點,老x 就像釘子一樣釘在這裡,以後,誰炸毛,收拾誰。

劉玉龍找到劉大雙,低聲說:“阿木爾跟我說,王爺想找咱們借點銀子。”

劉大雙笑了,看來烏泰終於坐不住了,開始出來借錢了。

真像劉大雙想的那樣,日俄戰爭一開戰,烏泰就想收些牛羊給俄國人做軍需。

蒙古人是不納稅的,主要是上貢給王爺。上貢這事兒不好說了,高興了,上點好的,不高興了,隨便對付點或者不理。反正居無定所,你也找不到。

一個旗也沒幾戶牧民,烏泰前幾年和盟裡幾個貴族打官司,上告到大清藩理院。

爲了打贏官司,送了幾萬兩銀子出去。

前前後後,在北京各大錢莊借了十萬兩高利貸,由於王府入不敷出,一直沒錢還。

去年蒙地墾荒進了點銀子,除去王府開銷,還點舊債,又兩手空空了。

本來準備收點牛羊,可是自己旗裡牧民手裡只剩下種畜了,能夠出欄的極少,價格還超高,一隻羊就要一兩銀子。

又想要找人借錢,打聽了一下,靖安劉家有錢,便要阿木爾來商量商量。

“不借!去年他的衛隊打死咱們兩個人這筆帳還沒算呢!”劉玉龍衝着劉大雙說。

劉大雙也根本不想借,對這個烏泰他沒有一點好感。

不過,他靈機一動,突然間有了個想法。既然上一世烏泰借了沙俄九萬多盧布,便把全旗山林土地都扺押出去了,自己何不趁機多弄點地?

“大爺,帳肯定要算,決不能讓他們兩個白白死了。”劉大雙明確表態。

“那怎麼回覆阿木爾?”

“借錢可以,要有抵押,烏泰現在還欠着高利貸哪!我們可以借一萬盧布給他,他必須拿十萬垧地做抵押。”

“啊?”劉玉龍有些吃驚。

“放心,他會同意的!”劉大雙輕蔑一笑。

還真像劉大雙所說那樣,烏泰同意了,不就是地嗎?它又沒長腿,到時候本王把它拿回來就是了。

買了些牛羊,烏泰送給沙俄軍隊,換了些武器彈藥的獎賞,雙方關係卻更密切了。

這十萬垧因爲是抵押,阿木爾也不準劉大雙挑選,南四十里,北四十里一比劃就完了。

鹽鹼地、沼澤地、樹林、沙丘都算在裡面了,真正可耕地有個六七萬垧的樣子。

這有了地,劉大雙可是高興壞了,開春馬上種小麥,到時做點大列巴賣給俄軍,再多賺點。

列巴也不難做,大號的饅頭烤糊了不就行了。

實際上,麪包的工藝劉大雙真的瞭解一些,當年高中四班那個女同鄉也曾帶過實驗室的麪包給他吃,然後,津津有味的講了一遍麪包製做。

靖安的氣候特點是春天有點旱,雨水都集中在夏季,也就是雨熱同季,利於作物生長。但春旱對作物影響也很大,經常造成減產。

還有就是風大,俗話稱“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

劉大雙可是記得,風大的時候,騎自行車頂風都騎不動,要下來推着走。

小時候玩的最多的是用紙做個小風車,釘在高粱杆上,風一吹,嘩嘩地轉的飛快。要是用彩色色,轉起來就是一個彩色的光環。

“風車?哎喲我的娘啊!我怎麼把這茬兒忘了?”劉大雙在心裡重重的感嘆了一句。

劉大雙真恨不得扇自己兩個耳光,自己怎麼這麼笨啊?天天想着蒸汽機、電動機,可偏偏把風車給忘了個一乾二淨。

人的思維太多慣性,上學期間,就知道工業革命是從瓦特發明蒸汽機開始的。所以,滿腦子都是這些東西,天天愁眉苦臉的。

可是,工業革命前,也照樣有機械在用啊!著名的荷蘭風車,一直用到二十一世紀。

他好像記得,有一幅好像叫《紅磨坊》的油畫,就是一座紅色的房子,房外面豎着一個巨大的風車。

就說靖安當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很多牧民就裝備了一個小風車,蒙古包外面一豎,就可以看電視了。

二十一世紀,就更了不得,草原上豎起來又高又大的白色風車,風力發電到處都是。

劉大雙想明白了,馬上就要呂士全領着一幫人開始做風車。

抽水,磨米,幾個工廠也可以用風車做動力了。另外也可以考慮上個羊毛氈廠,用風能壓制羊毛氈。

甚至可以考慮買個發電機,開始小型發電。有了電,技術上的提升會來個質的飛躍。

沙俄軍隊不僅要成品,玉米和大豆也大量的購買,因爲他們每天戰馬的飼料也是個驚人的數字。

劉大雙找來郭孝純讓他繼續回去天津主持大局,貨物進出不能停,人才引進更不能停。

又讓孟會忠去和五加戶的蒙古人談,由保安軍出精飼料,他們牧民專門給保安軍繁育軍馬。平時口糧也由保安軍供給,軍馬按價收購。

劉大雙記得,小時候南邊大甸子上就有一個鐵絲網圍着的大大的軍馬場。

有穩定的收入,蒙古人自然高興,雙方基本上談妥,只待開春,小馬駒生下來,就去購買一批來飼養。

過了一個多月,終於有兩個探路保安隊員回來了,帶回一個好消息。

“…….省巡防營張管帶,以前也是綠林好漢,幾個月前招安了。趙四兒和他們接上頭了,說是大量要咱們的乾糧賣給小日本。”

一個叫李二牛的隊員一五一十的給劉大雙彙報着。

“張管帶?不就是張小個子嗎?”劉大雙反應過來。

二一二 新的一年開始了四九三 躲哪兒去了?一八七 退位詔書一九六 進攻山海關一二八 全木頭的飛機五四四 段芝貴來了四十九 開春了,種地二八二 六王爺心裡的五族共和五四八 八方來助三六九 也說忠義之士七十九 緊急佈置九十一 姚家組團來了六十四 燈下黑三三三 京城的繁華三八零 漢朝設立的交趾郡四四一 太能裝了三一六 大忽悠和大嘚瑟一零五 重機槍對騎兵二二一 你們降了?一二四 夢想創意園四三一 哈喇子流出來了四六九 準備去撿洋落兒三五八 騎兵立了大功四六二 進攻吳淞口五五八 奉天失陷三十四 辦個學校吧五八三 第一次海空聯合作戰二五九 不好糊弄的劉主席六一零 府院之爭五十四 工業化的序幕四四二 需要尊重的朋友三四五 現代漢尼拔四十二 捕盜營請你去喝茶五八五 天空中的怪人五九零 心腹大患五十七 靖安的安全生產會議一二一 諜報司太水了六十四 燈下黑八十 中俄友誼烏拉!一三三 墨鏡也是戰鬥力一五五 車轔轔,馬蕭蕭一三二 改變世界從化學染料開始一一三 心裡發涼五一七 帝國的命運二六七 兄弟!保重!三八一 無出其右二五二 花舌子花了五一九 連船帶人都沒了二二七 好喝的燃料四三七 潛艇的困境三二五 準備剿匪四六三 銀元一千,官升一級一一七 守着中國的資源三五四 高興了一半三一六 大忽悠和大嘚瑟六十八 賽熊掌和神仙餅三六零 沒一點有用的二六一 光復軍第一戰三五七 來自煙臺的怒火八十二 忙成一鍋粥一二四 夢想創意園一一四 洮南又被攻破了三二零 鐵漢柔情四十九 開春了,種地一四一 黑死病一二六 電報要官辦三三四 兒子該咋辦啊?一一九 有大炮生產線嗎?二零三 火車遇襲三一九 彪悍四一一 必勝的決心三 不毛之地的毛四六五 一盒煙還追着要五二八 日子越發難過了三六三 熟悉的味道六十七 靖安特色食品三十五 大失所望的劉大雙三七九 陶醉的督軍四二五 大洋霸主戰列艦五四七 二進制四零四 雙方開戰了五二一 人傻錢多二零一 夫君還是個大英雄一四八 冬天的綠葉菜五九四 甕中捉鱉二 清末的小作坊一八四 海軍是個吞金獸二十四 王大毛有點毛二三六 出錢綁人潘應美四零九 如遭雷擊三七八 苦大仇深的督軍七十四 漢唐國貨貳陸肆 劉大雙的成名作四三八 失敗的計劃四八零 你也姓關五七零 逃不出生天五七七 驢糞蛋子九十六 無產者聯合起來六零五 東瀛人的傳統二六三 一個臭皮匠的震撼
二一二 新的一年開始了四九三 躲哪兒去了?一八七 退位詔書一九六 進攻山海關一二八 全木頭的飛機五四四 段芝貴來了四十九 開春了,種地二八二 六王爺心裡的五族共和五四八 八方來助三六九 也說忠義之士七十九 緊急佈置九十一 姚家組團來了六十四 燈下黑三三三 京城的繁華三八零 漢朝設立的交趾郡四四一 太能裝了三一六 大忽悠和大嘚瑟一零五 重機槍對騎兵二二一 你們降了?一二四 夢想創意園四三一 哈喇子流出來了四六九 準備去撿洋落兒三五八 騎兵立了大功四六二 進攻吳淞口五五八 奉天失陷三十四 辦個學校吧五八三 第一次海空聯合作戰二五九 不好糊弄的劉主席六一零 府院之爭五十四 工業化的序幕四四二 需要尊重的朋友三四五 現代漢尼拔四十二 捕盜營請你去喝茶五八五 天空中的怪人五九零 心腹大患五十七 靖安的安全生產會議一二一 諜報司太水了六十四 燈下黑八十 中俄友誼烏拉!一三三 墨鏡也是戰鬥力一五五 車轔轔,馬蕭蕭一三二 改變世界從化學染料開始一一三 心裡發涼五一七 帝國的命運二六七 兄弟!保重!三八一 無出其右二五二 花舌子花了五一九 連船帶人都沒了二二七 好喝的燃料四三七 潛艇的困境三二五 準備剿匪四六三 銀元一千,官升一級一一七 守着中國的資源三五四 高興了一半三一六 大忽悠和大嘚瑟六十八 賽熊掌和神仙餅三六零 沒一點有用的二六一 光復軍第一戰三五七 來自煙臺的怒火八十二 忙成一鍋粥一二四 夢想創意園一一四 洮南又被攻破了三二零 鐵漢柔情四十九 開春了,種地一四一 黑死病一二六 電報要官辦三三四 兒子該咋辦啊?一一九 有大炮生產線嗎?二零三 火車遇襲三一九 彪悍四一一 必勝的決心三 不毛之地的毛四六五 一盒煙還追着要五二八 日子越發難過了三六三 熟悉的味道六十七 靖安特色食品三十五 大失所望的劉大雙三七九 陶醉的督軍四二五 大洋霸主戰列艦五四七 二進制四零四 雙方開戰了五二一 人傻錢多二零一 夫君還是個大英雄一四八 冬天的綠葉菜五九四 甕中捉鱉二 清末的小作坊一八四 海軍是個吞金獸二十四 王大毛有點毛二三六 出錢綁人潘應美四零九 如遭雷擊三七八 苦大仇深的督軍七十四 漢唐國貨貳陸肆 劉大雙的成名作四三八 失敗的計劃四八零 你也姓關五七零 逃不出生天五七七 驢糞蛋子九十六 無產者聯合起來六零五 東瀛人的傳統二六三 一個臭皮匠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