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正冠抖袍,準備彈劾

謝三郎有招兒?

滿朝文武不由得面面相覷,不敢信,卻也不敢不信。

王鉷執掌大唐賦稅七八年的時間了,他要是能有辦法的話,何必私下裡去盜賣長安武庫之中的武備?連他王鉷都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能有辦法?

這要是別人,滿朝文武也就付之一笑了。

但是,謝三郎的話……滿朝文武卻說不準了……

不說人家謝三郎每年萬萬貫的進獻,只說人家謝三郎還是天下鹽鐵使,一直以來主導着大唐的鹽法改革,自從開元二十三開始,直至今天,竟然把大唐從來沒有納入賦稅視野的食鹽,玩這出來這麼多的花樣。

第一年鹽法改革的時候,鹽鐵使府一次性進獻了數千萬貫,不知道驚爆了多少人的眼球。

很多朝臣,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從長安城門開始,運送銅錢的車輛,一輛接着一輛,前面已經運送到了皇城左藏庫,後面的車輛,還沒有進入長安城門!

那可是足足十里長的朱雀大街!

也是從那一天開始,大唐天下的所有人,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有錢!

客觀的說,也正是源於人家謝三郎的刺激,朝廷纔開始在全天下推行酒水專賣和茶葉專賣的,未嘗沒有跟謝三郎主持的鹽法改革一較長短的心思。

很可惜,無論是酒水專賣還是茶葉專賣,在強大的謝三郎面前,根本沒有對抗的資格,別說跟食鹽改革一較長短了,就是能趕上食鹽改革的一成收益,就足以讓所有參與人員彈冠相慶了……

也就是酒水專賣和茶葉專賣確實有效地提升了大唐的賦稅收入,丟人就丟人吧,所有參與人員,全部熄了和謝三郎論個高下的心思,老老實實地爲大唐賦稅收入增磚添瓦。

單純就這件事情來說,人家謝三郎可以算作“大唐專賣制度”的鼻祖,不但開啓了“大唐專賣制度”,還以“食鹽專賣”爲排頭兵,爲全天下的人打了個“樣兒”。

如今他開口,要指點指點王鉷負責的酒水專賣和茶葉專賣,誰又敢說人家謝三郎不夠資格?

當然,在場中人,終歸有不信的。

誰?

王鉷!

王鉷纔不信呢!

他執掌大唐酒水專賣、茶葉專賣七八年時間了,能想的辦法都想盡了,也就勉強在風調雨順的年份中,將這兩項收入,和大唐租庸調一起,湊出來個兩千萬貫……

要是年景不好,全完!

具體緣由,王鉷剛纔也說了,水酒需要釀造、茶葉需要種植,說到底,還是靠天吃飯!

就算謝三郎能耐再大,王鉷也不信他的能耐,能打過老天爺去!

“哦!?謝中丞竟然有辦法?

好!

還請謝中丞指點一二,也好讓王鉷輸得心服口服!”

謝三郎嘿嘿一笑,吐出來六個字。

“分層級!講故事!”

六字出口,滿朝文武或若有所思,或迷茫依舊。

謝直卻不管他們,繼續說道:

“以酒水爲例。

天下酒水品類繁多,爲何不綜合評定一番等級?

評定之後,五等酒水十文可得,那麼一等酒品,又應該多少錢財?

щщщ ¤ttκΛ n ¤C 〇

再者,蜀中酒水和關中酒水不同,江南酒水與西域酒水又有不同,在本身的品類之中,也可以劃分層級。

普通酒水什麼價格?

精心調製又是什麼價格?

大匠親自出手又是什麼價格

至於買賣一道,還要有規劃……

豐年藏酒,災年買酒!

三年窖藏是什麼價格?

五年窖藏又是什麼價格?

十年窖藏又應該是什麼價格?”

謝直也沒有仔細組織這些東西的條理,就把後世常見的酒類營銷的辦法拿出來,想起來什麼說什麼,倒是更顯得他說這些東西的時候很是隨意。

但是,也就是他這種隨口一說,卻給大唐的滿朝文武推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原來,買賣還能這麼做呢!?

謝三郎卻不管這些人的目瞪口呆,繼續說道:

“至於講故事。

比如,蜀中的劍南燒春。

酒香清冽,酒水如泉,入口之後,一線燒喉,飲酒大醉,卻脣齒留香。

有多少天性豪邁之人,就是在用劍南燒春謀求一個豪爽痛快!?

好,既然如此,你就應該去準備故事了……

有沒有江湖大俠獨好劍南燒春?

他每次在江湖上行俠仗義之後,必然會取下隨身的酒饢,痛飲劍南燒春!

旁人上前討要酒水,大俠只有一句,兒須成名酒須醉!

這樣的故事拿出來,別人不知道,江湖上的豪俠,再也躲不開劍南燒春這四個字,即便本身不好酒的,也難免隨身帶個酒饢裝滿了劍南燒春,要不然的話,行走江湖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

滿朝文武聽了,不由得瞠目結舌,怪不得人家謝三郎能夠用區區食鹽,就給大唐每年弄來數千萬貫,你看看人家這招數,簡直匪夷所思,但是仔細一想,操作的可能性又極大!

說不定按照謝三郎的指點,還真能在酒水專賣和茶葉專賣之上,爲朝廷增加大量的收入。

如果真的把這“分層級、講故事”這“六字箴言”落到實處,什麼年景不年景的,根本不用考慮,說不定災年還是增加收入的時候呢!

人家謝三郎不是說了嘛,“豐年儲藏,災年發售”,年景不好,真正受影響的,是普通百姓,而喝酒也好,飲茶也罷,都是殷實家庭,甚至達官顯貴才能做的事情,他們在災年能有多少影響,如果把那什麼五年窖藏、十年窖藏拿出來,說不定他們更會趨之若鶩呢,這麼說來,酒水和茶葉的買賣,從成交的總額來說,根本收年景的影響不大!

謝直還總結呢。

“總之,既然從數量上難以大幅度提高收入,爲什麼不考慮一下質量?

質量越好,賣得越貴。

即便年景不好,數量受到影響,但是如果質量的溢價出來了,足以消弭這一部分損失……”

王鉷無言以對。

他縱然不願意承認,卻也不得不說,人家謝三郎提出來的這些,他從來都沒有想過。

以前的時候,唯恐酒水、茶葉賣得不好,那真是每一年都多少產出,恨不得一天之內全賣乾淨纔好,什麼五年窖藏十年窖藏之類的,他真沒有琢磨過。

現在聽謝三郎這麼說,仔細想想,如果真的這麼做了,那還需要自己費勁巴拉地去拼湊那兩千萬貫……

不對!

不能認!

王鉷突然一激靈,現在又不是在討論如果給朝廷增加收入,而是在討論“盜賣武備補齊兩千萬貫有沒有必要”!

如果說謝三郎的辦法真的成功了,那是不是說,即便堅決地要保證朝廷“每年兩千萬貫”的收入,也不必去盜賣武備,只要在酒水專賣、茶葉專賣本身想想辦法就行?

那麼,他王鉷這些年一路上躥下跳地盜賣武備,圖個什麼!?

爲了補足“每年兩千萬貫”,不得已而爲之,那叫無能!

你看看謝三郎,順口指點一番,就能解決問題……誰讓你王鉷去盜賣武備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王鉷簡直不寒而慄。

那麼,自己在“每年兩千萬貫”這件事情裡,豈不是不但“無功”,反而“有過”!?

不行,不能認,得想個辦法!

生死關頭,王鉷急得腦門子直冒汗,你還真別說,他好歹也在朝堂上廝混了這麼多年,多少還有點急智,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竟然還能被他想出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不認賬!

“謝中丞倒是好言語!

胡不聞知易行難!

站在一邊品評別人手上的實際工作,自然容易,但是真正做起來,誰有能做下去?

就算謝中丞剛纔所言的方法有效,又需要多少時間才能起效,起效之後具體的效果如何,能不能真的爲朝廷補足每年的兩千萬貫,都尚未可知!

難道沒有起效之前,朝廷的那兩千萬貫就不要了不成!?

以此來定王某之罪,嘿嘿,王某,不服!”

光說不練,假把式!

給別人挑毛病,誰不會!?

有能耐,做出來!

做不出來,我就不認!

天寶年間天子面前的紅人,堂堂朝堂之上的一方大佬,王鉷這是要明目張膽地耍賴皮了……

滿朝文武,譁然,誰都沒有想到,王鉷竟然如此……不要臉!

謝三郎卻彷彿早有準備,見王鉷耍賴皮,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直接一叉手,面對龍椅之上的天子,開口說道:

“請陛下擇選賢良主導酒水專賣、茶葉專賣的改革!

在改革未見成效之前,不足兩千萬貫的差額……

我天下鹽鐵使府、海疆防禦使府,出手補足!”

滿朝文武,頓時一片譁然,比看到王鉷耍賴皮的轟動更大。

不過,仔細一想,這事兒,還真對人家謝三郎不叫個事兒!

人家謝三郎坐擁天下鹽鐵使府、大唐海疆防禦使府、淮南節度使府,本來一年就要給朝廷進獻萬萬貫的錢財,別說年景不好時候不足兩千萬貫的差額了,就是把那兩千萬貫全部補足,恐怕也不是不可能!

事實上,自從謝三郎成功改革了大唐鹽法,又開海成功之後,一直每年進獻萬萬貫,數額之穩定,已經持續五六年了,很多朝臣都在猜測,淮南一年下來的收入,已經遠遠超出了萬萬貫這個數字,現在一看,謝三郎既然敢說這種話,自然也是心裡有底了……

滿朝文武之中,唯有“聰明人”楊國忠眼神一亮,原來如此!

他剛纔還納悶呢,謝三郎這是閒的嗎?已經確定了王鉷就是盜賣武備的

“元兇”,還不趕緊給他定罪,反而開始指點如何用酒水專賣和茶葉專賣賺錢……

這是啥意思啊?

楊國忠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

結果聽了謝直的這一句話,明白了。

人家謝三郎根本不是在教導國朝這些官員如何賺錢,重點應該是那一句——“不足部分,我淮南補齊”!

這是啥意思!?

這是要斷他王鉷的根!

王鉷一直以來說了這麼多,不就是一直在強調,唯有他,才能保證“每年兩千萬”的進獻嗎?

現在謝三郎直接給他來了個斬草除根——不用你了!國朝的賦稅正常收,不夠的,我補了!

這樣一來,王鉷還有用嗎!?

天子用他,是爲了斂財,又不是爲了找麻煩!

現在謝三郎揚言補足“每年兩千萬貫”,李老三還會死保王鉷嗎?圖啥?圖他盜賣武備賣得好!?

想到這裡,楊國忠擡眼看向龍椅上的天子……

只見天子深深地望了王鉷一眼,眼神之中滿是冰冷和失望。

隨即,李老三收入視線,轉向謝三郎,輕輕地點了點頭!

果然!

天子認可了謝三郎的提議!

王鉷,完了!

謝直卻不管其他,正了正頭頂的獬豸冠,抖了抖身上的獬豸袍,上前一步,衝着龍椅上的天子李老三叉手一禮。

滿朝文武見了,頓時就是一驚,尤其是開元二十三年就進入朝堂的那些官員,頓時就是一激靈!

這架勢,乃是御史臺的御史正式彈劾的套路,上到御史大夫,下到監察御史,無論是誰,只要在金殿上正式彈劾,都是這麼一套架勢。

但是,如今這位要金殿彈劾的,那是大名鼎鼎的謝三郎!

人家謝三郎除了“大唐辦案第一能手”的名頭之外,在朝堂之上最出名的戰績,乃是在開元二十三年,曾經連續兩次炮轟金鑾殿。

第一次,漕幫餘孽與楊玄璬勾結在一起,要在通濟渠發動民變。

謝三郎平亂之後炮轟金鑾殿。

第一炮,彈劾傳旨太監,直接杖斃了高力士的侄子!

第二炮,彈劾漕幫,讓大名鼎鼎的“洛陽第一幫”徹底煙消雲散!

第三炮,彈劾楊玄璬,不但讓老楊家家破人亡,還牽扯出震驚朝堂的洛陽糧案!

第二次,安祿山在洛陽被三堂會審定罪之後,竟然走通了關係,天子有意將之釋放,一下子惹惱了謝三郎,逼得他第二次炮轟金鑾殿。

第一炮,彈劾內侍牛仙童,僅僅彈劾還不行,頭頂獬豸冠被當做大鐵棍子,直接掄在了牛仙童的臉上,逼得天子下令杖責八十、死活不論!

第二炮,彈劾史思明,將這位幽州驍將,直接轟出了洛陽城!

第三炮,彈劾天子!逼得李老三拂袖而走,最終卻也不得不尊重三堂會審之結果。

正是這兩次炮轟金鑾殿的壯舉,一舉奠定了人家謝三郎在大唐御史臺毫無爭議的地位!

如今,又見謝三郎正冠抖袍!

很多朝臣彷彿又回到了當初那個洛陽城的金鑾殿之上……

恍惚之間,心有疑問,難道,謝三郎要第三次炮轟金鑾殿?

第353章 隔牆有耳第388章 新手任務第414章 敢問陛下第181章 李老三第421章 洛陽東門第121章 下油鍋第551章 小義第475章 謝家進奏院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458章 再走臨都驛第610章 老了第463章 這仗,沒法打……第508章 粱十六,真死了第346章 關鍵人物第124章 楊七的理想是如何昇華的第590章 真反了第38章 科舉考試的程序問題第658章 土!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629章 安祿山造反的準備工作第354章 你是怎麼想的?第385章 屏風第101章 留着過年第398章 牛仙童第12章 今年不得拜師第101章 留着過年第530章 高下立判第336章 願爲馬前卒第178章 你給我撿起來第272章 就是漕幫第492章 你配嗎?第279章 狠辣第185章 糊名第35章 王師第482章 灞水幫,粱十六第165章 王維也在第313章 水生之劉縣尉問案第284章 障車第604章 鍥而不捨地忽悠,還是有效果的……第536章 還有可能……第95章 楊銛說跋扈第176章 紙堆第656章 土!不求殲敵,只求拖延第278章 不過三十貫而已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535章 快!來不及了……第422章 朝有諍臣,國有明君第536章 還有可能……第116章 杜某爲三郎府試而來第636章 胡將守邊第290章 交接工作第237章 靠水難生(二)第544章 該第46章 縣尊問案第524章 面帶豬像、心中嘹亮第467章 長安急報第232章 謝公案第419章 彈劾天子第486章 結案吧……第646章 謝家兒郎初長成!第42章 鄉貢第一關就不好過第462章 吾往矣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110章 白條第212章 咳咳,您的好友老田上線第652章 火!力大無窮第492章 你配嗎?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201章 三套兄弟倆第84章 門包第369章 跋扈第381章 私情不能壞國法第484章 要錢,講究個招數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331章 犯罪網絡第477章 死灰就要復燃第113章 收禮只收瘦金體第19章 到底是什麼醜事?第581章 登聞鼓響!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206章 瑾姑娘第498章 逼出邢縡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601章 實事求是第449章 刺殺局第337章 突兀第358章 高明、少女、大漢第431章 分工,分不下去……第627章 白衣軍前效力第404章 早做準備第674章 說書人第96章 來路不正,犯了衆怒第209章 這就拔刀了第555章 囂張跋扈第208章 又是漕幫?第21章 小招數用起來第560章 訓徒第21章 小招數用起來第402章 大姐夫盧寧第300章 三個問題
第353章 隔牆有耳第388章 新手任務第414章 敢問陛下第181章 李老三第421章 洛陽東門第121章 下油鍋第551章 小義第475章 謝家進奏院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458章 再走臨都驛第610章 老了第463章 這仗,沒法打……第508章 粱十六,真死了第346章 關鍵人物第124章 楊七的理想是如何昇華的第590章 真反了第38章 科舉考試的程序問題第658章 土!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629章 安祿山造反的準備工作第354章 你是怎麼想的?第385章 屏風第101章 留着過年第398章 牛仙童第12章 今年不得拜師第101章 留着過年第530章 高下立判第336章 願爲馬前卒第178章 你給我撿起來第272章 就是漕幫第492章 你配嗎?第279章 狠辣第185章 糊名第35章 王師第482章 灞水幫,粱十六第165章 王維也在第313章 水生之劉縣尉問案第284章 障車第604章 鍥而不捨地忽悠,還是有效果的……第536章 還有可能……第95章 楊銛說跋扈第176章 紙堆第656章 土!不求殲敵,只求拖延第278章 不過三十貫而已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535章 快!來不及了……第422章 朝有諍臣,國有明君第536章 還有可能……第116章 杜某爲三郎府試而來第636章 胡將守邊第290章 交接工作第237章 靠水難生(二)第544章 該第46章 縣尊問案第524章 面帶豬像、心中嘹亮第467章 長安急報第232章 謝公案第419章 彈劾天子第486章 結案吧……第646章 謝家兒郎初長成!第42章 鄉貢第一關就不好過第462章 吾往矣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110章 白條第212章 咳咳,您的好友老田上線第652章 火!力大無窮第492章 你配嗎?第5章 懲惡,即是揚善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201章 三套兄弟倆第84章 門包第369章 跋扈第381章 私情不能壞國法第484章 要錢,講究個招數第66章 你我也同行第331章 犯罪網絡第477章 死灰就要復燃第113章 收禮只收瘦金體第19章 到底是什麼醜事?第581章 登聞鼓響!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206章 瑾姑娘第498章 逼出邢縡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601章 實事求是第449章 刺殺局第337章 突兀第358章 高明、少女、大漢第431章 分工,分不下去……第627章 白衣軍前效力第404章 早做準備第674章 說書人第96章 來路不正,犯了衆怒第209章 這就拔刀了第555章 囂張跋扈第208章 又是漕幫?第21章 小招數用起來第560章 訓徒第21章 小招數用起來第402章 大姐夫盧寧第300章 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