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方文之死

^米^花^在^線^書^庫^?ht

“當——嗡——”鐘樓上的巨鐘敲響了。那雄渾而又帶着幾分沉鬱的鐘聲,盪漾在崇山峻嶺之中,驚擾着歸林的羣鳥。飄散在臺懷鎮上大街小巷的矮樓陋屋裡。

“咚咚咚咚……”緊接着雲鼓擂起,催趕着大興寺合寺僧衆趕往法堂。

此刻正是暮色蒼茫之際,灰暗的天空、灰暗的叢林、灰暗的廟宇。

山門外,仁立着一個年青人,怔怔地望着寺外灰色無垠的世界。

他身着灰色舊僧袍,卻又蓄着滿頭黑髮,這非僧非俗的裝扮,讓人看了發笑。

又是方丈大師升坐法堂,指點衆僧用功參禪的時候。

他不是和尚,但卻當了十幾年的和尚。

說他不是和尚,因爲他未剃度。說他是和尚,因爲自小他就在寺里長大。

此刻,他腹中飢火燃燒,滿腦子裝的都是紅米飯和青白菜,別的倒不敢奢望。

山半腰就是臺懷鎮,此刻那裡的家家戶戶必然都坐在食桌旁大嚼,可他卻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餓得清口水直流。

大興寺和任何一座禪林一樣,嚴格遵守戒律,每日只食早晨、中午兩餐,過午便不再食。

這當然有着種種理由,這是他自小就聽說過的。但他從來也記不住這些理由,也根本不想去遵從它。

不過,吃三餐的人也是有的。

那是極少數執勞役的和尚,如炭頭、水頭之類的人。炭頭每天要砍柴,水頭每天要挑僧衆洗臉洗浴的水,自是比別的僧人辛苦。不過,即使是他們,也只有在餓病發作時,才能在晚上加一餐。這是爲了治“病”,“病”一旦好了,第三餐也就沒有了。

幾年前,當他已長成大人之際,他就爭着乾重活,好取得這第三餐的權利。

可惜,他爭不到。

幹苦役是僧人心甘情願的事,那是篤信佛祖刻意苦修的表現,人家可不是爲了多吃一頓飯去幹重活的,說什麼也不讓給他。

隨着身體的長大,他肚中的飢火就越燒越旺,他不管默誦多少經本,也壓不下這股邪火去。而且正相反,腦中堆滿了米飯饅頭,哪裡還有經書存在的餘地?

於是,他只好在廚房裡偷食。

不怕被人發現麼?

放心,沒人能發現。

可是,別人卻做了他的替罪羊。

明明頭天剩下的米飯有一小盆,怎麼無緣無放就被掏空了一個洞呢?

拿不着正凶,就把嫌疑最大的和尚懲戒一番,要他向佛仟悔。

望着別人空着肚子當冤大頭,他實在不忍心就自作聰明地去稟告監寺,說飯食只怕是佛祖座下的菩薩想嚐嚐人間煙火食吃了的,並非廟中僧人偷食。

監寺聞獻怒,責罵他胡說八道。

他振振有詞地反問監寺:“菩薩們若不食人間煙火食,那麼上些供品又爲哪端?”

當然,這麼放肆的結果,是面壁七日,一天只食一餐。

那是他十五歲時候的事。從這以後,他把目光對準了臺懷鎮,不再在廟中偷食。

整個廟裡的數百和尚,沒人知道他可以來無影、去無蹤。他往往是在晚課之前、午課之後躥到半山的臺懷鎮,去狼吞虎嚥吃一餐飽飯。這頓飯不是偷的,是光明正大讓人家布的齋。、這家人是臺懷鎮的首富、全鎮知名的善人王耀祖施捨給他的。每日一餐,決不中斷。

要說開葷吃肉,也是在王家開的張。十六歲時,他才知道肉味競比青菜蘿蔔強了不知多少倍。

今天,他早該到王善人家去吃飯的。剛出了山門,他就想起今日是五月端午節,師傅老人家說過要在今天回大興寺,他必須等着。

但他的肚子卻不願意,無數次催着他下山吃飽了再回來。

可是,他不敢。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他頂多見師傅兩面。就暴說,每半年師傅回山一次,每次和他在一起不超過十天。五月端午一次,歲末一次。

他記得只有被師傅帶上大興寺來的頭三年,他們是天天在一起,以後就成了現在遵守的規矩,每年見兩次面。到他滿十八歲以後,師傅便每年回來一次,不是端午時來就是歲末那天來。二十歲滿了以後,師傅第一年沒見他的面,今年已是第二年了,師傅無論如何也會回來一次。所以,他必須恭候着。

鐘聲停了,雲鼓也歇了。方丈法師這會兒已在法堂說法,他該回寺了,否則,首座發現他不在場。又要挨訓斥。這一輩子,挨的還少麼?

他強忍着飢火,無精打采地進了山門。

就在這時,他清楚地聽見了衣袂在急行時發出的喊喳聲,一個黑影在離他三丈外躥過了山門,只一晃,上了天王殿的屋脊而不見。

好俊的輕功,好美的身法.

妙極妙極,這深山古剎怎她有夜行人光顧?莫非是人們常議論的盜匪飛賊?可是,大興寺除了金身菩薩,就只有大雄寶殿裡的那隻巨鼎值錢。巨鼎乃一古物,重達幾千斤,偷得走麼?除此,就只是唸佛的小玩意兒,分文不值。

不過,這人既然來了,總不會什麼事也不幹吧?但願他弄出點風波兒來纔好,要不這大興寺的白字也太平淡乏味了。”

他本想跟着那夜行人,瞧瞧他要卅麼的,轉念一想,還是聽經要緊,免得又惹麻煩。

法堂就設在大雄寶殿。殿內寬敞高大,只見燭光輝煌,照得如同白晝。

方丈大師高踞正中蒲團之上,兩邊分列東序、西序的十二位法師,其餘僧衆面對他們,依僧位分前後端坐。

最後靠門的位置,是地位最低下的雜役僧和行童。所謂行童,就是爲寺院服雜役而又未剃度的青少年。

他自然只配呆在這裡。

幸好,人太多,他只一晃就坐在了最後邊沒人注意的角落裡,坐在上方的大師們,根本就未注意到他。

方丈大師在講些什麼,他一點也聽不進去,他只閉目端坐,運起神功,默察那夜行人是否進了大殿。

很快,他知道了夜行人的藏身處。

他聽見門外的樑上,有極輕微的呼吸聲。

按照師傅的說法,鼻息不易發覺的人,功力必定高深。

那麼,這個夜行人當屬此列。

查到了夜行人蹤跡,他睜開了雙民偷窺上方的大師們,順帶聽聽方丈大師講完了沒有。

這一看,他不禁吃了一驚。

他發現西序中的第三位知藏大師,原本是低垂着頭、雙掌合十端坐着的,此刻不知爲了何事,雙目睜開,偶爾點一兩下頭,然後嘴皮在動,彷彿他聽方丈說法有什麼領悟一般,又是點頭又是無聲地重複,十分虔誠。

知藏大師法淨的這一套瞞不了他,這不是在以傳音人密和門外樑上的夜行人交談嗎?

這一發現,使他目瞪口呆。

大興寺裡,從未見人習練武功,只除了他以外。就連他,也是揹着和尚在樹林裡偷偷練功的。可是,法淨大師能以傳音人密談話,這份功力自不等閒。

除了知藏,其他老和尚也會武功麼?

方丈大師講完了法,前後不到半個時辰,數百僧人井然有序地默默退出了大殿。

他剛想找個地方藏起來,以便監視夜行人的行蹤,卻被一個小沙彌叫住了。

“野哥兒,首座大師喚你,還不快去!”

他無可奈何地往首座大師的坐處走去,心中直打着鼓。連方丈在內,東序西序各有六位大法師,叫他一人站在這十三位高僧跟前,實在叫他心中發怵。

“野哥兒,爲何聽禪來遲?”首座大師法修嚴厲地問道。

“弟子在山門外等候師傅,故所以……”野哥兒靈機一動,馬上找到了理由。

“你六根未淨,豈是修行之人,若不念你自小在寺中長大,以你所犯戒律的次數而言,就是一百個和尚也早逐

出山門了!”

“是、是,弟子愚頑,不可教也。”

方丈法智大師道:“你師不守禪門戒律,一向懶散,你成了這個樣子,實乃師之過,若老衲沒有記錯,你今年當有二十二歲……”

“啓稟方丈,二十二不足,二十一卻有餘。”

“方丈訓示,你只有洗耳恭聽,不問你不許張口,怎麼一點規矩都不懂月首座法修斥道。

“是是,弟子謹記。”

方丈續道:“根據老衲與你師傅所約,你在本寺最多到今年端午節爲限,由你師帶你離山,另謀出路。如今你師未來,你就於明日下山去吧。”

野哥兒一驚:“方丈,讓弟子到何處去?”首座道:“天下之大,你哪兒都可以去。”

“這……”他感到茫然無措了。他從未想過要離開大興寺,從未想過離開寺去過另一種日子,他已經習慣寺廟就是他的家了。

首座又道:“一日兩餐你受不了,整日坐禪你吃不消,離開怫門聖地,那萬千花花世界,纔是你這凡夫俗子喜愛的地方。方丈大師法令已下,你就明早離開吧。”

野哥兒知道話不能再說,再說也沒有用,叩了三個頭,默默出了大雄寶殿。

野哥兒是他的小名,不是他的大號。

他不知道父母是誰,師傅給他取個名兒叫智野。這本象個和尚的法號,可他又不曾剃度,所以守中人都不叫他智野,只叫他野哥兒。

他爲什麼沒有剃度?懂事以後他發現自己道和尚們輕視,曾再三要求當個小和尚,但方丈大師不允許,說是他師傅有育在先,他塵緣未了,不能剃度。

和尚做不成,他只好在寺中當個行童。在他以後人寺的小子們,早已劃了光頭,成了僧人,唯獨他不俗不俗,被小和尚們戲稱爲“夾生飯”,說他“不生不熟”。

那麼,這不俗不俗的日子就此結束了麼?

他茫然走過大殿,正想往僧舍裡去,突然又記起了樑上的夜行人。

他運功默察,夜行人已經不在樑上,想是方丈與他說話時走了。

大概這位夜行人是知藏法淨大師的朋友吧,只不知他們爲何不正大光明地來往,卻這麼偷偷摸摸的近來。

與己無干,他還是操操自己這份心。

回到增舍,和尚們正在打坐。

他和三個和尚共住一間,四人都還年青,免不了偷偷說幾句閒話。

“喂,野哥兒,你發什麼呆,還不修行?”一個和尚道。

“還修什麼?明天我就下山了。”

“咦,你被逐出山門了?”

“胡說,我塵緣未了,下山過日子去,嘿嘿,肚子就不會餓了!”

三個和尚齊道:“真的?”

“當然了。方丈大師親口讓我下山的。他老人家說,我生相富貴,該下山享一番人間清福,愛吃什麼就吃什麼。我下山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捉個大肥雞來,把它火烤一番,香噴噴,甜膩膩……”智野咂咂嘴,“一口氣啃個精光!”

三個和尚連忙雙手合十,連稱:“罪過罪過,佛門不殺生,你竟敢犯戒!”

嘴裡說着,卻禁不住大口嚥唾沫。

“下山後先把肚子填飽,這是最最重要的事,除了填飽肚子,還有什麼事比這更美?”

三個和尚不無羨慕地注視着他,早就飢火難耐的肚子“咕咕咕”鳴叫起來。(原書此處缺一角)早上、中午的兩餐飯,早在腸胃裡化(原書此處缺一角)們心中直想着饅頭稀飯,只有拼命遏(原書此處缺一角)才能默誦經文修行。智野把個“吃”字翻來覆去地說,一下子就引發了三個年青和尚的飢火。

四個人直咽口水,肚子裡都在唱空城計,哪有心思再修行?

這時室外響起了輕微的腳步聲,四人警覺地連忙坐好,雙手合十,一本正經地輕誦經文,半開半閉的眼睛覷着室外。瞧瞧是什麼人經過。如是方丈大師或是東序、序的各位長老,就要趕緊合掌起立,表示問訊起居。

結果來的是方丈大師的衣鉢侍者靈方和尚。衣鉢侍者是替方丈管理資財的執事僧。

四人趕緊起立問訊。

靈方身軀魁梧,濃眉大眼,威風凜凜,四十上下年紀。

他把一方紅布包着的五兩銀子遞給智野:“方丈給你的盤纏,明日一早離寺,不必去方丈室辭行。”

智野雙手接過,道:“多謝方丈大師。”

靈方和尚又道:“下山後,買件衣服換了,不要再穿增衣,免得丟人現眼!”

智野道:“是是,弟子遵命”

等靈方和尚一走,他對三個小和尚說:“我纔不買衣服呢,這五兩銀子我可以買牛肉、買豬排骨,對了,豬蹄更來勁,再要他二十個鮮肉大包子……”

三個和尚嚷起來:“夠了夠了,閒嘴吧!”

智野不理睬他們,手撫着銀子沉人大嚼一頓的幻想中去。

和尚們嚥着口水,不勝羨慕地瞧着那五兩花白的銀子發愣。

有個和尚忽然想起來,問他:“你師傅呢?不等他就走了麼?”

智野一愣,對啊,師傅來了找不到他又怎麼辦?

他從蒲團上跳了起來,道:“我得問問方丈大師去!”

方丈室在文殊殿之後,文殊殿又在大雄寶殿之後,他和一些和尚的住室在大雄寶殿的右側,只要順着長廊,繞過文殊殿、藏經閣,就是方丈院了。

方大院在東序、西序十二位大師住的大院旁邊,是全寺最清靜也最雅緻的地方。

智野摸到小院,只見兩扇院門緊閉,不覺有些納罕,此時天並不晚,怎麼就關門了?

他拍了拍門環,只聽裡面有人喝道:“什麼人前來打擾?”

“弟子智野,參見方丈。”

“方文打坐,不見僧衆,快回僧捨去!”

智野聽出是適才給他送銀子的衣鉢侍者靈方和尚。

“是是,弟子這就回去。”

智野答應着,故意踏響腳步往回走,走出五大後又蜇了回來。

平日裡方丈院門並不關閉,只有兩個小沙彌和一個書狀侍者侍候。書狀侍者專替方丈寫些往復書信的應酬文字。今日這衣鉢侍者也在,而且關閉了院門,這又爲了什麼?

好奇心使他想探查出個究竟。他躡手躡腳舊雨樓,雙肩一晃,上了小院外庭院中的一株大樹,仔細朝裡張望。

方丈室點着幾盞燈,十分明亮,坐着二僧一俗三人。他認出是知藏法淨大師和衣鉢侍者靈方和尚,那俗人卻是一個四十來歲的窮儒,叫杜漢金,借住寺中讀書已有一載,他怎麼也在這裡?前些日子不是下山了麼?

這時,三人正壓低嗓子說話。

智野默運千里耳神功,仔細諦聽。

只聽靈方和尚道:“方文又不會武功,何必小題大做,拿什麼散功煉魂丹給他吃。”

杜漢金冷笑道:“是麼老和尚不會武功這不就是說,老虎不及一隻狗麼?”

法淨道:“杜施主何出此言?“

“聽着,五十年前江湖上出了個怪人,自號大拙先生,一向功夫高深莫測,江湖黑白兩道殊無對手。這位老先生教出了三個徒弟,分學了他的三種絕技,此後,老先生就未在江湖上露過面,聽說出家當和尚去了。這三個徒弟憑着一身內外功夫,闖下了極響亮的名頭,江湖上稱他們爲風塵三傑。正當三傑鼎盛之時,和他們的師傅一樣,三傑中有兩傑出了家,只有老三飛鴻劍蕭強回到老家建立了飛鴻莊。幾十年來,飛鴻莊享譽江湖,無人敢持虎鬚。蕭強的兩個師兄卻沒了影兒,也不知到哪裡去了。十八年前,飛鴻莊莊主突然閉門謝客,不再過問江湖之事,據說莊主千金蕭雨荷遭遇變故身亡。因而消沉了莊主的志氣,從此心灰意懶。

這個,暫且不去說他,就說說那兩個出了家的和尚吧。據在下所知,貴寺方丈法智,極可能就是風塵三絕中的老二尉遲森。所以,說他不會武功,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法淨、靈方大吃一驚:“此言當真?”

“嘿嘿嘿,若不當真,在下豈肯把當今世上最珍貴的毒丸放在茶中兩粒?要知這散功煉魂丹制來極其不易,無嗅又無味,毒性極大,就是一流高手一粒也足以對付,又何必多加一粒?待老和尚醒來,骨酥筋軟,任人擺佈,十二個時辰後,一身絕高功夫便會散盡,到那時,與沒有練功的凡人又有何區別?嘿嘿,這一下老和尚就慘了!”

法淨半信半疑:“貧僧在大興寺已近十年,說方丈大師會武功實在叫人難以相信,爲何平素一絲跡象也看不出來?”

杜漢金冷笑道:“不是說了麼?他功臻化境,已到返樸歸真的至高境界,他若不顯露武功,誰人又能看得出來?”

靈方僧道:“施主所言極是,方丈平日裝得弱不經風,倒讓我們看走了眼。不過,小僧有一事不明,施主將方丈以散功煉魂丹制住,意欲何爲?施主與方丈有仇麼?”

杜漢金道:“在一下與方丈並無過節,只是受人之託,來向他索取一件東西。”

法淨道:“什麼東西?”

“請恕在下難以奉告。”

“哦,莫非老方丈有什麼至寶收藏着麼?”

“不是,這件東西並非什麼珍奇之物。”

“這就怪了,此物若無價值,施主又何必要制住老方丈,費一番周折呢!”

“東西確實並不珍奇,這其中原委在下也不知情,只是受人之託罷了。在下當年受人之恩,今日以尋回此物爲報答,只此而已。”

“那麼,此物找到了麼?”

“沒有找到。”

“施主之意……”

“等老和尚醒來,在下只好逼他交出。”

“他要是不交呢?”

“嘿嘿,只怕由不了他。”

法淨不再言語,三人沉默着。

在樹上聽得真真切切的智野大吃一驚。

這三人不知爲了一件什麼東西,把老方丈用毒藥害了。老方丈是幾十年前的武林高手,不知爲什麼在此隱居,伴着青燈古佛了此一生,想不到天災人禍,遭此厄運,他自小蒙方丈收養,難道袖手不管麼?

不,他得把方丈救出來。

可是,方丈在哪兒呢?又怎麼個救法呢?

看來,只有一個辦法,跳下去和三人動手,把他們一個個擒下,叫那姓杜的交出解藥。

想起要和人動手,心又虛了。

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領。

師傅把他帶上山後,頭三年天天逼他念經打坐,背誦經文。以後,師傅離他而去,一年纔回來兩次,每次只和他果十天。十天裡,教了他一些拳腳。而師傅在大興寺是出了名的懶和尚,唸經修行並不勤奮,睡覺的時間比唸經的時候多。因此,教他功夫時無精打采,三言兩語,馬馬虎虎,而他也練得糊里糊塗,對路與否,師傅從不過問,你自己練成什麼樣兒就算什麼樣兒。他每次來只教新功夫,從不讓他把去年學的玩意兒亮亮相。隨着他年齡增大,師傅教得更隨便,只說一遍,比劃一次,至於你學會了沒有,他老人家卻不操這份心。

智野也常問師傅,這套拳叫什麼拳,或者這器械叫個什麼名目,師傅睡眼惺鬆地回答道:

“你不是誦過《金剛經》了麼?有一句話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功夫本也是虛妄,何在乎叫個什麼名稱?你只要心悟便成了,何須執着於叫什麼名稱、比個什麼招式?這一招一式本也是虛妄,你要做到招式不着相,便算通了佛理,通了佛理,這武功之理不也通了麼?”

這大概是師傅教誨他的最長的話。

他聽懂了麼?

恐怕只能說是似懂非懂。

武功一招一式既有名稱又有架式,“黑虎掏心”與“推窗望月”就不同。他說不出招式的名稱,但畢竟知道一招不同一招。師傅說招式不着相,那豈不是沒有招式了麼?

唉!不懂也沒辦法,遇到這樣的師傅,你還能怎麼樣呢?

也許,天下的武功都是沒有名稱的,姑且這樣認爲吧。

所以,他沒有信心。

特別是最後一次見到師傅時,師傅突然叫他過招,讓他向師傅動拳頭。

師傅平日懶散慣了,對他的言行並不約束,所以他對師傅也並不敬畏,說打就打,一點也不拘泥。

這一打不打緊,直打得師傅搖頭嘆息。

他連衣襟也沾不到一個角兒。

師傅罵他悟性太差,招式太着相。

他出手就是按師傅平日所教的招式比劃的,這就是師傅說的“太着相”。可是,舍此,他不知該怎麼辦。

師傅不再多說,揮掌就拍,舉拳就打。

說來也怪,師傅並未拉開架式,看來只是隨隨便便的一下子,可他費盡吃奶的力氣也躲不開,、一個身體成了師傅的練功袋,師傅想打哪裡就打哪裡,而且出手很重,直打得他叫苦不迭。

可是叫也沒用。

叫得越響捱得越重。如果換了不叫,下一掌就會輕些。所謂輕些,也叫人冒汗。

師傅越打越高興,就象打陀螺的孩子,臉上笑眯眯的,興致越來越高。

他開始告饒,但師傅只作聽不見。

最後,他火冒三丈,奮起反擊。不管他的招式使得如何準確,可就是碰不着師傅的一根毫毛。這回他才留上了心,一邊盡力躲閃,一邊注意師傅怎麼出招。

他發現師傅的招式似招非招,常常是一招剛比出個模樣,緊接着卻換了招式,你以爲這一掌要打你的前胸,等打下來時,掌卻印在你的後腰上。

激怒中他也如法炮製,漸漸身上疼的時候減少了,打到後來。師傅很難再響響脆脆的拍他一掌。他呢,雖未打着師傅一下,但總算把師傅的僧袍撕扯下兩大片。於是,笑容從師傅臉上消失了,卻在他臉上綻開一朵花。因爲,他終於出了一口惡氣。

師傅越打越沒精神,最後讓他停止,他剛一收手,師傅狠狠地給了他一掌,正打在他的氣海穴上.他猛覺一股火樣般的熱流,從氣海穴涌人,趕忙運功抗拒,但已經來不及,只好因勢利導,將熱流納人丹田,這股熱流衝得他血氣翻涌,就象肚子裡塞進了一塊木炭,烘的得渾身血脈噴張。他慌忙躍坐於地運功,可是卻無法抑制胸中的翻涌,他咬牙收束真氣,把亂躥於全身穴道的真氣逼人丹田,但那些遊走的真氣根本不聽招呼,拼命擺脫他的收束,直往穴道外鑽。

他如此難受,師傅還不自慚,想是爲了報撕衣之仇,又對着他的氣海穴打了一拳。他覺得一股火焰鑽入了體內,燒得他再也忍受不住,拼命鼓起一股狠勁,把人流逼入了丹田。這時他全身穴道刺痛,象萬針齊扎,他也顧不了許多,只是拼命收束真氣,也不知熬過了多少時候,忽覺丹田真氣充溢,要往外衝出,急忙按師傅所授心法,運氣一週天,那股強大的真氣順着穴道猛衝,竟自衝開了天門。他這才覺得全身經脈貫通,難受的種種感覺頓時消失,心中說不出的舒服,真氣所服處,使人感到無比愉悅。

大難已過,他睜開了眼。

師傅卻倚在樹根上打瞌睡,看樣子打他打得累了,要歇息納福呢。

他自己和師傅打了半天,本也累得精疲力盡的,可現在他卻覺得精力充沛,巴不得喊醒師傅再打一場。

他相信,再打一場就不會光捱打不打人了,他有把握在師傅的身上也來幾下脆生生的巴掌,讓師傅再也笑不出來。

他老老實實坐着,巴望師傅很快醒來。無事可幹,他就把剛纔與師傅胡打一氣的種種情形作了回想,從起初處處捱打到撕扯下師傅的兩片衣襟,漸漸悟出了自己捱打的原因。他在心裡比劃着,想象着在什麼時候能夠在師傅身上拍幾個巴掌,他要如何把笑容掛在臉上,而師傅臉上卻是烏雲一片,嘴也翹起老高,想着想着不禁笑出聲來。

“笑什麼?”師傅突然睜開了眼。

“這……沒有笑呀!”

“沒有笑?你以爲我不知道你笑什麼嗎?”

“弟子……”

“哼,你想再和我打一場,想在我身上來那麼幾下脆生生的巴掌,以報你捱打之仇,說!

你心思裡打的可是這個算盤?”

“哪能呢,師傅,徒兒只是想再打一場玩耍,師傅,你老大概還沒打過癮吧?”

“誰說不過癮?我已打得厭了,你身上的皮厚,打着也沒多大意思,你又不痛。”

“哎喲,師傅盡說沒天良的話,徒兒細皮嫩肉,輕輕碰一下也生疼的,莫說師傅下此無情了,怎麼不疼?”

師傅懶得理他,自打瞌睡去了。

就是和師傅動過這麼一次手,而且是不成招式的亂打一氣,能拿來和別人動手麼?

他不禁大大猶豫。

沒等他想出辦法,屋裡的人又說話了。

法淨道:“杜施主,方丈就交給你處置了,但方丈不能離開本寺,也不能突然暴斃,以免引得僧衆起疑。方丈過世乃大興寺之福。想我大興寺本是北禪宗一脈,信奉神秀大師爲弘忍大師嫡傳,神秀大師繼承弘忍大師衣鉢,爲禪宗六祖,可是大興寺卻在法智的主持下,改法更張,把南宗慧能硬說成是弘忍大師的嫡傳弟子,以《金剛經》爲主要修行本,而我北禪宗卻以《楞伽經》爲主要修行本。這些年來,老衲一直等着機緣到來,待方丈圓寂後,在大興寺恢復北宗,肅清南宗荒謬之說……”

杜漢金插話道:“大師,你武功高強,對付一個你以爲沒有武功的老和尚還不容易麼?”

“杜施主,方丈有首座法修大師爲後盾,法修一身功夫也很不凡,貧僧並無把握,如今有施主相助,纔敢大膽行動,施主說方丈就是當年風塵三傑之一,幸虧老衲以往沒有貿然行事,否則,豈不糟糕?”

靈方和尚道:“杜施主,“你說明日還有幾位大俠來到,不會誤事麼?”

“放心,至遲明日午時到。”

法淨道:“如此,貧僧就放心了。”

杜漢金道:“只要明早不讓法修見方丈,午時等在下助拳的朋友到來,你們就可以動手了,量他一個法修和尚,能有多大能耐?”

法淨道:“大興寺東序、西序十二名高僧中,到底有幾人會武功,貧僧殊無把握。”

杜漢金冷笑一聲:“大師不必多慮,在下定能助大師取得方丈大位,有那不識相的要來攔路,自有杜某人替大師打發。”

法淨謝道:“恢復北宗,多多仰仗施主了,事成之後,老衲替施主在佛祖座前祈福。”

杜漢金道:“小事一樁,大師不必如此。”

這一番話,又使智野大吃一驚。

他身在寺廟十數年,對禪宗南北之爭知道得不多,他只知道南宗已在北方盛行,北宗已經式微,信仰北宗舊禪寺已經不多,沒想到大興寺內,竟然潛藏着北宗信徒,而且要與外人相勾結,以武力奪取方丈大位,使大興寺改弦更張,恢復北宗信仰。

這一點,他茫然不解。

同是信仰佛教,南宗北宗不是一個宗旨麼?幹麼還要爭得死去活來?

他不知道師傅是北宗還是南宗,不過,師傅倒象什麼宗也不是。他所讀的《金剛經》,自然是在寺中學的,師傅從未給他講過經,也從未向他提起北宗南宗之事。有關南北宗事略,是在方丈講經時聽到的。

那麼,他該不該插手這南北宗之爭?

這一點,他吃不準。

但有一條,這姓杜的害方丈,他卻不能不管。待設法救出方丈後,等師傅來了,再問清該不該管這南北宗之爭。

主意打定,耐心地蹲在樹上,瞧着方丈室內的動靜。

這時,杜漢金對靈方和尚道:“時候差不多了,把老傢伙拖出來吧!”

智野聽見如是說,急忙往方丈室瞧去,只見靈方走到壁角處,拖着一個人來到桌前。

原來老方丈僵臥於壁角,他在樹上瞧不見,見靈方和一尚對方丈這般不尊重,心中不禁有氣。

只聽靈方突然叫道:“哎喲,斷氣啦!”

法淨大師和杜漢金驚得同時起立,連忙俯身探視,不一會直起腰來,面面相覷。

半晌,法淨道:“方丈看來要麼不會武功,所以經不起藥力,要麼就是施主下了兩粒,藥力過強。”

杜漢金道:“藥力雖強,但也不致就要了他的命呀!”

旋即又喃喃自語:“莫非他真不會武功,看差了人,錯把老和尚當作風塵三傑的老二尉遲森了?”

法淨道:“阿彌陀佛,施主定是認錯人了,以貧僧十年對方丈的觀察,方丈的確不會武功,身體瘦弱。腳步拖沓,精力也不充沛。”

杜漢金跌坐在椅上,長嘆一聲道:“罷罷罷,白費我一年光陰,看走了眼。”

靈方和尚道:“這也不怪施主,該是向施主稟報此事的人疏忽大意,致使施主先人爲主。”

杜漢金道:“不錯,若無人通報,在下怎會貿然到五臺山來!”

法淨道:“既然認錯了人,生米已煮成熟飯,方丈已經圓寂,這後事該怎麼辦纔好?”

杜漢金道:“只有等明日人到,再公開死訊。在此之前,務必不要讓人知道。”

靈方道:“這好辦,明早貧僧不讓人進方丈室便了。”

法淨道:“只好如此,我們還是走吧。”

留下靈方和尚,法淨和杜漢金出了方丈室,徑自回宿處去了。

智野等他們走掉,覺得自己還是回僧舍的好,明日看他們要怎麼辦再作打算——

bigcat掃校,

第3章 南宗北宗第12章 紫鷹出世第11章 情場受挫第20章 紫鷹鬥魔第22章 紫鷹怪俠第11章 情場受挫第7章 白馬飛賊第11章 情場受挫第23章 方丈還魂第4章 拙不識君第23章 方丈還魂第5章 代人受過第3章 南宗北宗第29章 種瓜得瓜第18章 紫鷹展威第15章 禍起蕭牆第1章 木魚驚魂第2章 方文之死第3章 南宗北宗第8章 抱恨離別第7章 白馬飛賊第1章 木魚驚魂第26章 雙鷹鬥魔第23章 方丈還魂第12章 紫鷹出世第17章 撲朔迷離第23章 方丈還魂第1章 木魚驚魂第21章 威鎮長安第7章 白馬飛賊第27章 兒女風波第6章 相鬥結夥第27章 兒女風波第3章 南宗北宗第11章 情場受挫第17章 撲朔迷離第24章 旁敲側擊第16章 不速之客第26章 雙鷹鬥魔第14章 祁連三怪第10章 慧眼識君第14章 祁連三怪第28章 舊事重提第4章 拙不識君第22章 紫鷹怪俠第4章 拙不識君第13章 結夥長安第6章 相鬥結夥第28章 舊事重提第18章 紫鷹展威第22章 紫鷹怪俠第1章 木魚驚魂第2章 方文之死第27章 兒女風波第16章 不速之客第19章 初露端倪第12章 紫鷹出世第23章 方丈還魂第13章 結夥長安第18章 紫鷹展威第1章 木魚驚魂第23章 方丈還魂第29章 種瓜得瓜第10章 慧眼識君第8章 抱恨離別第19章 初露端倪第2章 方文之死第21章 威鎮長安第26章 雙鷹鬥魔第1章 木魚驚魂第2章 方文之死第25章 泰山風雲第28章 舊事重提第23章 方丈還魂第27章 兒女風波第7章 白馬飛賊第20章 紫鷹鬥魔第20章 紫鷹鬥魔第19章 初露端倪第25章 泰山風雲第3章 南宗北宗第8章 抱恨離別第11章 情場受挫第8章 抱恨離別第29章 種瓜得瓜第2章 方文之死第2章 方文之死第13章 結夥長安第1章 木魚驚魂第8章 抱恨離別第23章 方丈還魂第17章 撲朔迷離第29章 種瓜得瓜第22章 紫鷹怪俠第23章 方丈還魂
第3章 南宗北宗第12章 紫鷹出世第11章 情場受挫第20章 紫鷹鬥魔第22章 紫鷹怪俠第11章 情場受挫第7章 白馬飛賊第11章 情場受挫第23章 方丈還魂第4章 拙不識君第23章 方丈還魂第5章 代人受過第3章 南宗北宗第29章 種瓜得瓜第18章 紫鷹展威第15章 禍起蕭牆第1章 木魚驚魂第2章 方文之死第3章 南宗北宗第8章 抱恨離別第7章 白馬飛賊第1章 木魚驚魂第26章 雙鷹鬥魔第23章 方丈還魂第12章 紫鷹出世第17章 撲朔迷離第23章 方丈還魂第1章 木魚驚魂第21章 威鎮長安第7章 白馬飛賊第27章 兒女風波第6章 相鬥結夥第27章 兒女風波第3章 南宗北宗第11章 情場受挫第17章 撲朔迷離第24章 旁敲側擊第16章 不速之客第26章 雙鷹鬥魔第14章 祁連三怪第10章 慧眼識君第14章 祁連三怪第28章 舊事重提第4章 拙不識君第22章 紫鷹怪俠第4章 拙不識君第13章 結夥長安第6章 相鬥結夥第28章 舊事重提第18章 紫鷹展威第22章 紫鷹怪俠第1章 木魚驚魂第2章 方文之死第27章 兒女風波第16章 不速之客第19章 初露端倪第12章 紫鷹出世第23章 方丈還魂第13章 結夥長安第18章 紫鷹展威第1章 木魚驚魂第23章 方丈還魂第29章 種瓜得瓜第10章 慧眼識君第8章 抱恨離別第19章 初露端倪第2章 方文之死第21章 威鎮長安第26章 雙鷹鬥魔第1章 木魚驚魂第2章 方文之死第25章 泰山風雲第28章 舊事重提第23章 方丈還魂第27章 兒女風波第7章 白馬飛賊第20章 紫鷹鬥魔第20章 紫鷹鬥魔第19章 初露端倪第25章 泰山風雲第3章 南宗北宗第8章 抱恨離別第11章 情場受挫第8章 抱恨離別第29章 種瓜得瓜第2章 方文之死第2章 方文之死第13章 結夥長安第1章 木魚驚魂第8章 抱恨離別第23章 方丈還魂第17章 撲朔迷離第29章 種瓜得瓜第22章 紫鷹怪俠第23章 方丈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