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反擊如疊浪,一戰定乾坤

宮城的正門,就像一張巨大的口。

它等閒並不會張開去主動吞噬哪個人,但卻總有數不盡的人費勁了心思想從一旁的小小縫隙中鑽進去。

因這張巨口的背後,是權力場上的無盡榮耀。

天色未明,矇矇亮的光影之下,苦哈哈地站在了宮牆外廣場上的人,則正是那些權利場上的勝利者。

但這個勝利者,只是相對的。

對於普羅大衆而言,他們毫無疑問是值得仰望的大人物。

但在同一個勝利者的圈子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依舊只是底層的螻蟻。

那個在萬衆矚目中,從馬車上,悠悠走下的人,纔是真正的勝利者。

大夏之陽,丞相夏景昀!

看着那個身影,不論是身懷何種立場,站在哪一個派系的在場官員,望向他的目光之中,都帶着一絲凝重。

他的功勞太大了,他的位置太高了,他的年紀又太年輕了。

這一切累加到一起,羨慕也好、嫉妒也罷、敬畏也可,都讓人很難生出與之爲敵的念頭。

可惜,那是尋常情況。

當生死存亡擺在眼前,虎鬚照樣有人要拔,太歲頭上依舊有人敢動土。

對於許多出身世家大族,靠着家族的支持走到今日的官員而言,那是他們違背不了的立場;

對於幾位匆忙進京的世家族長,今日不得不擺開架勢,拋棄晚年悠閒,賭上這一把;

不動是死,掙扎還有可能活,他們怎麼可能甘願引頸就戮!

今日的朝堂,就是他們的戰場!

他們,要朝着皇權。

亮劍!

夏景昀對這一切心知肚明,但他的表情卻依舊淡定,步履依舊從容,他平靜的目光掃過在場的衆人。

有他的夥伴,也有他的敵人。

有事不關己但眼帶鼓勵和擔憂的,也有幸災樂禍冷眼旁觀的。

他微微一笑,邁步向前,來到了百官之首的位置。

他的步履不停,繼續朝前。

而身後百官神色肅然,默默提步。

從那張巨口的腮邊縫隙,進入了宮門,走向了大夏朝榮耀的最高殿堂。

同時,也是殺人不見血的權力角鬥場。

當他們在朝堂上站定,分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站位,卻在大殿之中,營造出了一種涇渭分明的對峙感。

天光未起,山雨欲來。

勳貴、世家、大族、豪族,朝廷的新政,一棍子抽到了這麼多人的根子上,今日所面臨的反撲幾乎是可想而知。

這壓抑的氣氛讓見過當初奪位大場面的靳忠都忍不住有幾分緊張。

“太后、陛下,到!”

德妃輕輕握了握東方白的手,朝着他微笑點頭,而後看着商至誠將他護送上了龍椅,她則緩緩起身走到了珠簾之後坐定。

山呼過後,一位諫議大夫毫不掩飾,率先出列,用一聲高呼,拉開了這場巔峰之戰的序幕。

“太后、陛下,臣有本奏!”

珠簾之後,緩緩響起德妃如翠珠輕碰的聲音,不喜不怒,“說。”

“自國朝成立以來,皇族御極四方,威加海內。雖神威天授,然民多愚笨,地勝廣博,官少不覆豐州,兵寡難馭衆民,州域之治,實賴大族;郡縣之安,幸得世家。其秉中樞之要旨,傳王道之教化,四海昇平,萬民安康,皆有大功!”

“然丞相夏景昀,奉皇命革新,陷錢貨之淖而損皇命根基;以雄才拜相,假酷吏之舉而失雄才威名。濫殺殘暴,非仁政所舉;盤剝大族,無定國遠思。臣斗膽,請罷其相位,廢其新政,還天下之安寧,定萬世之根基!”

此言一出,殿中頓起譁然。

夏景昀才拜相不足一月,而且與太后、陛下之關係如此之親近,這些人竟然就敢喊出罷相之言來?

看來今日是真的不想善了了啊!

夏景昀派系的反擊還沒到來,就立刻又有一位御史臺殿中侍御史跟着開口,“太后,陛下,微臣亦有本奏!”

“所謂革新變法之道,徐而圖之則爲大利,急而求之則爲大害。國朝之積弊,非只夏相一人得見,然衆臣皆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需得從長計議,方能行穩致遠。然夏相爲政,心急情切,自恃皇權支持而枉顧天下民心,自認一心爲公而不思世情國政,殘暴嗜殺,威逼過甚,以致於朝野之中,人心惶惶,天下士紳,戰戰兢兢。微臣請廢新政,安撫士紳,以穩朝局,以固邦本!”

衆人聽得心驚膽戰,但這還沒完。

這些世家大族串聯蓄力多日,怎麼會就這點聲勢。

這位御史的話音方落,站在殿門口的侍衛就稟報道:“太后、陛下,太子太傅,前戶部尚書劉崇山,前國子祭酒郭一忠,前光祿卿熊瑞榮在宮門外求見!”

一道道目光幾乎都在同時望向了珠簾的方向。

召,還是不召,這是一個問題。

召,對方已經幾乎是明牌了,就是要施壓;

不召,本來就苛待大族苛待士紳,如今還要加一個苛待老臣?

這可不再是建寧侯的罪過,而是你太后自己的罪過了!

不出他們的意料,珠簾之後,也有了片刻的沉默,似在糾結,但很快,還是傳出一聲清晰的言語。

“宣。”

不多時,三位曾經無數次踏上過此間的老人,以另一種身份,再度走入了這間朝堂。

這個身份就是地方大族的代表。

“老臣拜見太后、拜見陛下!”

“平身,賜座。”

德妃緩緩開口,但三位老人卻出乎意料又不出乎意料地雙膝一跪,在青磚上砸出輕微的悶響,在人心頭敲出一下巨震。

“太后,求您爲老臣及天下無數忠義之家做主啊!”

“老臣自致仕以來,雖還於鄉梓,亦不曾忘卻國事,屢屢幫着地方官員推行朝政,撫育鄉民。縱當初老軍神駕崩,天下大亂之際,我等亦是捐糧出人以助平叛,更是結寨以拒暴兵亂民,竭力安撫事態。不敢奢求有功於朝議,亦未曾失卻對國朝之忠心。”

“初聞朝中推行新政,我等亦是喜不自勝,國朝三百年,積弊深重,若能得緩解,我大夏之國祚定可綿長悠遠而至萬世。然建寧侯不知爲何,竟對我等大族心懷成見,將新政之矛頭對準了我等,不免使得忠臣憂慮,義勇寒心。”

“而後,新政之策,更爲荒謬,地方大族本就擔負着爲朝廷穩固四方的責任,新政之策,卻是針對世家大族,非只如此,更將是新政之重點,放在了田地之上,我等族人數代積累,的確略有薄財,然建寧侯卻要將天下萬民共擔的人丁之稅,悉數併入田地之中,難不成我等家有餘財就成了有罪?”

“最後,當初建寧侯以欽差之身,督行雨燕州新政,殺戮太盛,逼迫太過,以至於雨燕州數千顆人頭落地,致使其餘各州大族慌亂憂懼。老臣並非爲了叛逆之臣開脫,但或許建寧侯行事不那般酷烈,興許有些亂臣賊子也不敢鋌而走險,而使陛下龍體有失。而後推行全國之際,更屢有酷吏逼迫大戶至死之事傳出,數代基業,百年積累,一心爲國,忠義之士,就這般被逼迫得家破人亡!何其悽慘啊!”

領頭開口之老臣白鬚顫抖,神色淒厲,高呼道:

“欲成大事,當明其要,順其策,慎其行。今之新政,既失其要,又誤其策,更亂其行,三者皆錯,焉有不敗之理!”

“行此政,乃自毀根基,斂聚爲惡;行此政,則羣奸肆虐,流毒四海;行此政,則國家一統之業,合而遂裂!”

“太后娘娘仁厚之名廣播天下,陛下聰穎之思膺服四海,老臣請太后陛下收回此荒謬之政,收回此酷烈之政,收回此短視之政,以安天下萬民之心,以保國祚長遠之基。”

他高呼一聲,跪在地上。

而在他身後,與他同來的二人也隨之跪地。

“請太后陛下收回此政,以安天下萬民之心,以保國祚長遠之基!”

緊隨其後,先前發言的諫議大夫、殿中侍御史以及大大小小數十位官員,呼啦啦地跪了一地。

“請太后陛下收回此政,以安天下萬民之心,以保國祚長遠之基!”

整齊的呼喝聲,如同逼宮的刀槍,明晃晃地對準了龍椅之上的陛下,對準了珠簾之後的太后,更對準了此刻站在百官之首的當朝丞相夏景昀。

寬闊的朝堂正殿,上朝之人也就數十,此刻足足跪倒了將近大半。

除了中樞重臣都還齊刷刷站着之餘,就只剩下,孤零零的二十餘人了。

這就是世家大族的力量,這就是這些田連阡陌、富比州郡、僕從如雲、滿門仕宦的大族,朝着皇權的悍然亮劍!

你是高高在上,你是呼風喚雨,但你權力的基座是我們!

沒了我們,你這個皇帝,還算什麼皇帝!

這般陣仗,讓那些即使在這場風波之中中立的人也是暗自心驚。

這大半個朝堂都已經亮明瞭態度,按照通常的情況,太后要麼退讓一步,遂了這些人的願,雙方達成一致;要麼一步不退,那就得把這些人該貶的貶,該罷的罷。

但這是大半個朝堂啊!你真把他們都罷了,誰還給你辦事?那得起多大的風波?你還坐得穩這個位置嗎?

跟他懷揣着一樣想法的,還有中書侍郎張才明。

這位在曾經的中樞之中,不顯山不露水的大人物,在一瞬間,生出了一種衝動,那就是站出來,跟着開口,從而攫取到這幫人之中的領袖之權,由此在朝堂之中地位穩固。

但緊接着,一貫的謹慎讓他多了一份思量,看着八風不動,安穩如山的夏景昀,又看了看衛國公、安國公等人都是一臉淡然地安靜站着,他的心頭忽然察覺到了些不對,停下了腳步和心思。

這一等,一想,一停,或許就是萬文弼和他之間的差距。

而就在立刻,他就等來了變數。尚還站着的朝官隊伍之中,一個身影出列,“太后、陛下,切勿聽信這些胡言亂語!如今之地方世家大族,隱匿田產、不交賦稅,勾結地方官員,貪贓枉法,橫行霸道,魚肉鄉里,壓根就沒幾家談得上是國朝基石。口口聲聲所談論的忠君愛國,不過是一場場門戶私計!雨燕州一場清查,便查出了數十萬畝隱匿田產,就是鐵證如山!”

“建寧侯之政,正是切中了國朝之弊病。世家大族佔據了天下多數的資源,卻少繳乃至不繳賦稅,朝廷之財政只能壓榨向那些無田無地,勉強謀生的平民。一旦威逼過甚,就有可能讓百姓徹底失去活路。要麼賣身爲奴,再度壯大這些本就腦滿腸肥的大族,要麼揭竿而起,佔山爲王,國朝還得耗費巨資平叛。唯有讓這些世家大族,將合理的稅賦交出來,朝廷的財政才能健康,天下萬民也才能得到安定!臣請太后,切勿聽信這些只爲一己私利之人的狡辯!”

散騎常侍於德順傲立場中,沉聲開口,對峙着這些“逼宮的刀槍”!

“於仲如!你安能如此混淆黑白,血口噴人!”

“於仲如!枉你也是大族出身,竟攝於權勢之威,甘願爲其爪牙,顛倒是非,詆譭我等國朝柱石!你你你你不當人子!枉爲人臣!”

“你們纔是枉爲人臣!”

這位出身龍首於家,也是於道行的叔叔,這一代於家頭面人物的人,沉聲怒斥,“先有國,再有家!爾等只想着自傢俬事,就沒想過國朝真要那一天被你們這些蛀蟲吃垮了,亂兵一起,改朝換代!你們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不等衆人回話,於德順又冷哼一聲,“也是,你們也不怕,中京城的皇帝換了,地方上還是得靠你們維持是吧?到時候官服一換,照樣吃香喝辣,魚肉鄉里,怪不得這麼有恃無恐呢!”

“太后、陛下!於德順口出狂言,詛咒國朝,誹謗朝臣,臣等請誅於德順!”

“臣等請誅於德順!”

又是一輪齊刷刷的施壓,讓殿中局面再度緊繃。

張才明偷偷瞧了一眼夏景昀,發現他還是不動如山,眉頭微皺,難道這不是你的安排?

就在這時,一聲通稟爲這場白熱化的爭執扯開了一道縫隙。

殿外侍衛再度傳話,“太后、陛下,九河王家、四象殷家、西鳳盧家三家家主在宮門外求見。”

這聲通報,讓原本撅着屁股逼宮的世家大族官員們都傻了。

這他孃的是聽錯了還是怎麼?

這三家不都被滿門抄斬了嗎?

怎麼還蹦出來個家主求見?

你們怎麼能不死呢?我們剛剛還那你們做文章證明建寧侯的殘暴呢,你們怎麼又蹦出來了?

但這時候,就由不得他們做主了。

珠簾之後,太后緩緩道:“宣。”

很快,三個一身白衣,雖然形容依舊憔悴,但打扮得還算整齊的老人出現在了殿中。

甫一到來,三人瞧見殿中這陣勢也是懵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但建寧侯昨日曾有明言,今日該做什麼,要做什麼都有清晰的指示,爲了闔家老小的性命,別說這種場景,就算是刀山火海,他們也得硬着頭皮把戲演完。

於是,三人入殿,先是齊齊一拜,而後高呼。

“罪人將行,特來謝恩辭行,多謝太后、陛下之仁心,多謝夏相之寬仁厚德,赦我等闔族性命,願太后、陛下長命無疆,大夏國祚永存。”

“昔年我等鼠目寸光,更兼膽大包天,竟妄圖阻撓新政,縱百死難贖吾罪,今得夏相之寬宥,太后、陛下之特赦,感激涕零,願新政不因我等之短視而受損不行,願大夏不因些許宵小阻攔而重煥生機!”

“罪人櫛風沐雨,爲國前驅,縱十世百世之後,仍爲夏民!”

三人雖然是被要求來此,但朝廷畢竟是真的實打實地放過了他們全族的性命,也保全了歷代積攢的最重要基業之一,因此說着說着,還真有了幾分情真意切,感激涕零的感激。

但他們的言語,卻聽得其餘衆人一臉懵逼。

啥?放了?赦免了?

什麼鼠目寸光?什麼宵小阻攔?你罵誰呢!

他們方纔的每一句話,都彷彿扇在先前口口聲聲怒罵着夏景昀對大族心懷成見,殘暴不仁,折辱士紳的人的臉上。

人家有這麼光明正大的理由可以把幾個頂級大族滿門抄斬,但卻大度地赦免了他們,你們還能說他對世家大族心懷成見?別忘了,人家兩個夫人也都是大族出身!

你還能說他是殘暴不仁?真正殘暴不仁的能幹出這事兒來?

至於什麼折辱士紳就跟是天方夜譚了,人家這分明是一顆仁心愛民如子好吧!

珠簾之後,太后緩緩開口,“上天有好生之德,君王無濫殺之心,爾等三家,雖足論大逆,實誤受牽連。改誅爲逐,立威懷德,以懲汝罪,以警後人。願爾等去國離鄉,仍能勤懇開拓,不失夏愛卿一番苦言相勸之心,不失陛下、哀家寬仁御民之意。”

三人連忙跪伏在地,“謝太后、陛下隆恩,罪人定當竭力,不負太后期望。”

太后頓了頓,語帶感慨,“哀家之爲政,素多寬厚,陛下之品行,亦爲仁孝。然今之天下,嫡庶之分森嚴,官民之子弟十數,而嫡嗣代立,餘者雖亦爲骨肉,而無尺寸之得,致仁孝之道不宣。哀家思及此事,寤寐難安。”

衆人懵逼地聽着,不知道太后這是要說什麼,怎麼忽然轉到嫡庶之分上了。

太后的聲音繼續響起,“幸今朝內得安,而軍出各方,徵西、安東、下南洋,廣袤之地可入我大夏疆域,無盡之財可入我大夏府庫。今頒令天下,凡有勳爵者,其庶子旁系願安家於三方者,皆得推恩,可得朝廷同封父兄之爵,一應待遇如故。無爵者,願安家於三方者,則賜勳一轉。朝廷依照爵位,賜予安家之費、賞安家之地、免十年賦稅,餘政一如本國。如此,則人人皆得所願,而仁孝終彰也!”

“中樞即刻擬旨,分說細則,頒行天下,廣告萬民。”

夏景昀第一次邁步出列,朗聲開口,“臣領旨!”

“太后,依臣之見,三地路遙,益當有所加封。可依人丁之數,一人賜田二十畝;凡成年之丁,可以十兩銀子購買百畝之地,耕滿五年即可爲私人所有;且凡國朝之民,欲遷徙往彼處者,皆不得阻撓;朝廷當於當地建立官署、學堂,並派兵員護衛安全”

太后出言打斷,“此等細則,愛卿及中樞商議,哀家自無不允之理。”

“臣遵旨!”

夏景昀不再多說,退回位置,但還趴在地上之人全都傻眼了!

他們當中不乏聰明人,幾乎是在聽完這些條件的瞬間就想到了這消息頒佈出去之後,他們自己家裡可能出現的情況。

這算什麼?

老子在這兒逼宮,你們把我後院燒了?

但是他們能怎麼辦?

庶子也是兒子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人家要出去單開一枝,同時還能獲得跟自己一樣的爵位,我還能攔着不讓?

嫡子的利益也不受損,還能平白免了爭奪,自然也會支持。

但是這麼一來,自己本族的勢力還剩下多少?

不慌!

不慌!

西域也好,雨燕以東也罷,南洋瘴癘之地更不用說,要麼遙遠要麼不宜人居。

你看都是王家、盧家、殷家這些罪囚才被髮配過去,哪兒有正經好人願意去的!

要是那邊真的那麼好,朝廷至於出這麼好的條件嗎?

對!到時候就這麼跟孩兒們說!

朝廷的嘴,騙人的鬼,誰信誰傻子!

就在這時,今日似乎格外繁忙的殿外侍衛再度來到殿門口,“太后、陛下,遠征軍副將運送繳獲財物抵京,正在宮門外候旨。”

太后當即開口,“宣!”

很快,一名風塵僕僕的將軍大步走進,瞧見殿中一個個撅着的屁股同樣也是一愣,旋即單膝跪地,“太后、陛下,末將等奉命開拓雨燕州以東半島之地,今已橫掃辛洛全境,略有所獲,一應財物都押解入京,此爲第一批,呈報殿前,爲太后、陛下賀!”

太后緩緩點頭,“辛苦,呈上來吧!”

那將領一揮手,禁軍護衛們便接手將數十個大箱子吃力地擡進了殿中。

這一來,原本跪了滿地的逼宮臣子,也只好無奈暫時起身,讓開地方。

當箱子被悉數打開,堆滿了的金銀和珍貴藥材、皮草這些,瞬間閃瞎了滿朝臣子的眼睛。

雖然他們一個個都是見過大世面的,但這般陣仗,除了戶部那幾位進過銀庫的,其餘絕大多數人還真沒親眼見過這麼多現銀。

不是,那些苦寒之地,也這麼富饒的嗎?

他們旋即轉念一想,北樑不也苦寒嘛,能說人家皇帝不值錢?能說人家官職不值錢?

臥槽,這麼一想,這事兒還真有得搞啊!

我自己若是侯爺,單開一支,那就是一門雙侯了啊!

遠是遠了點,但侯爺終究是侯爺啊!

就連原本是覺得勉強苟延殘喘,在悽風冷雨中好死不如賴活着的那三家被髮配的家主,此刻眼中也亮起了光。

這這這.這要是這麼厲害的話,那何愁不能復興家族大業啊!

那些世家大族之人吞了口口水,心頭絕望,這事兒要是傳出去,可就壓不住了啊!

只有秦老家主嘴角抽抽着,在心裡喃喃唸叨着:這裡面一大半可都是我的錢,我的錢啊!

就在這一片譁然之際,德妃緩緩開口,“甚好,哀家甚是滿意。夏愛卿,中樞即刻擬定封賞,開疆拓土之功,壯實府庫之勞,須得好生獎賞!”

夏景昀出列,“臣遵旨!不過太后容稟,如今楊維光致仕,中樞缺員,各處事務又繁忙,還請太后、陛下早日定奪補缺,以便利朝政之運轉。”

夏景昀言語的跳躍,讓衆人一愣,還沒等他們回過神來,德妃便開口道:“散騎常侍於德順,忠良卓見,才德兼具,可入中樞。翰林院散朝之後,擬詔拜相。中樞留後,商議職司調整。”

於德順當即在一片金銀財貨的箱子環繞中,大禮一拜,“臣謝太后隆恩!臣必當竭誠任事,不負太后期望!”

隨着這一聲答應,整個殿中,登時一片譁然。

衆人看着於德順的身影,猛地反應過來了一個事情。

雖然新政會讓他們的家族大出血,大割肉,甚至在開了第一刀之後還會有第二刀,第三刀,但是朝廷永遠是需要人的,有人就有權力,有了權力就絕對不愁富貴。

而如今,一派反對之聲中,支持新政,不就是一條登天捷徑嗎?

於德順就憑着這一番話,就從散騎常侍一躍入了中樞,他們雖然沒這潑天富貴,但能升一級也是好的啊!也抵過了那些賦稅和銀錢啊!

而且朝廷的推恩之令一下,族中怕是人心都不齊了,爲什麼就非要冒着那滔天的風險,跟太后和夏相對着幹呢?

正當衆人的心頭,這些念頭開始盤旋,太后的聲音在珠簾之後響起。

“先前諸卿之議,被這些事情打斷了,哀家也不記得先前有哪些人附議了,哀家和陛下並非一意孤行之人,爲明諸位之心,亦得公允之果,如今就以這些箱子爲界,支持新政之人立於哀家之左側,請廢新政之人,立於哀家之右側。結果清晰,哀家自當遵照施行。”

衆人都反應了過來,這是什麼?這是臺階!這是給他們留一張臉!

於是,曾經跪了滿堂的人,低頭地、無聲地,平靜地,來到了夏景昀的身後。

珠簾的右手方,原本僅剩的幾人,在看明白了大勢之後,連忙躥了過去,生怕走得慢了被認出來。

當隊伍站定,看着空空蕩蕩的另一邊,東方白的嘴角忍不住鄙夷地翹起。

太后平靜的聲音在珠簾之後,爲這一戰蓋棺定論。

“羣臣之意已明,再有妄言新政者,斬!” 

第17章 好戲開鑼391.第380章 使臣入朝,羣議洶洶第132章 鐵骨錚錚白雲邊第72章 搏命出擊387.請假一天第1章 絕處有生機第455章 人心迷局,驚人發現359.第351章 雨夜下金陵第25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163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49章 衆叛親不離(大杯)317.第310章 好風憑藉力,送我出生天第44章 驚人的反轉431.第419章 雲飛使詐,玉虎出山!第116章 冬至宴,主位之爭第92章 駱家奇案218.第214章 這誰頂得住啊!375.第365章 天將降大任於白也242.第238章 大勢起,無人能擋346.第339章 白衣帝師,運籌帷幄第205章 小軍神親迎?251.第247章 再出手,請王牌330.第323章 等君來410.第399章 南下東出,西歸北上228.第224章 第二問出270.第265章 痛罵昏君,慷慨悲歌第131章 真龍與玉虎331.第324章 竹林之中,針鋒相對327.第320章 夏景昀的決斷第95章 蘇家有女傾山水(二合一)第73章 德妃的舞臺第29章 縣衙上下的震驚第38章 只有鄭天煜受傷的世界378.第368章 大雨落幽燕448.第436章 雷霆天罰,血流成河!第148章 夏景昀瘋了?第31章 我,將作監大匠,服了444.第432章 草原明珠258.第254章 夏公子回府,白公子顯聖444.第432章 草原明珠319.第312章 捷報入京368.第358章 清算421.第409章 龍爭虎鬥,驟風將起255.第251章 不再猶豫371.第361章 “真相”大白287.第282章 龍首隱秘第111章 虎落平陽被猴欺!271.第266章 流放之地313.請假一天第152章 崇寧帝接刀328.第321章 房中對,破局之道第148章 夏景昀瘋了?第469章 大爭落幕,游龍出巡246.第242章 線索終現,血仇死結!(大杯)第26章 收徒313.請假一天215.第211章 總有些東西高於利益307.第301章 是時候解決漕幫了380.第370章 北樑雛鳳222.第218章 滿城共拜一人心!404.第393章 千里奔襲,玉虎逞兇413.第402章 左擁右抱,此樂何極第137章 春風驛423.第411章 夏景昀,膽大包天第120章 夏景昀,力挽狂瀾第112章 強龍能壓地頭蛇237.第233章 驚人的轉折334.第327章 抉擇363.第355章 四方畏服第450章 雷落九天,風捲殘雲248.第244章 秦家的選擇262.第258章 公審開始第87章 秋闈(白銀盟加更之五)450.第438章 狗急跳牆,欲傾山海270.第265章 痛罵昏君,慷慨悲歌393.第382章 殺人更要誅心430.第418章 浪中礁石,死中求活247.第243章 人心漸亂363.第355章 四方畏服第71章 鄭家有擅口技者第152章 崇寧帝接刀297.第291章 胭脂烈馬英姿颯421.第409章 龍爭虎鬥,驟風將起第200章 是兄弟就來踹一腳第1章 絕處有生機248.第244章 秦家的選擇217.第213章 拍賣會(一)第25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374.第364章 相信前人的智慧266.第261章 滿堂嘲,一人鎮453.第441章 雨燕功成,驚雷驟至第9章 重獲自由第4章 獻策第128章 微斯人,吾誰與歸317.第310章 好風憑藉力,送我出生天285.第280章 陛下從不做虧本的買賣第150章 星夜救人!215.第211章 總有些東西高於利益第469章 大爭落幕,游龍出巡第133章 紅楓谷伏殺
第17章 好戲開鑼391.第380章 使臣入朝,羣議洶洶第132章 鐵骨錚錚白雲邊第72章 搏命出擊387.請假一天第1章 絕處有生機第455章 人心迷局,驚人發現359.第351章 雨夜下金陵第25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163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49章 衆叛親不離(大杯)317.第310章 好風憑藉力,送我出生天第44章 驚人的反轉431.第419章 雲飛使詐,玉虎出山!第116章 冬至宴,主位之爭第92章 駱家奇案218.第214章 這誰頂得住啊!375.第365章 天將降大任於白也242.第238章 大勢起,無人能擋346.第339章 白衣帝師,運籌帷幄第205章 小軍神親迎?251.第247章 再出手,請王牌330.第323章 等君來410.第399章 南下東出,西歸北上228.第224章 第二問出270.第265章 痛罵昏君,慷慨悲歌第131章 真龍與玉虎331.第324章 竹林之中,針鋒相對327.第320章 夏景昀的決斷第95章 蘇家有女傾山水(二合一)第73章 德妃的舞臺第29章 縣衙上下的震驚第38章 只有鄭天煜受傷的世界378.第368章 大雨落幽燕448.第436章 雷霆天罰,血流成河!第148章 夏景昀瘋了?第31章 我,將作監大匠,服了444.第432章 草原明珠258.第254章 夏公子回府,白公子顯聖444.第432章 草原明珠319.第312章 捷報入京368.第358章 清算421.第409章 龍爭虎鬥,驟風將起255.第251章 不再猶豫371.第361章 “真相”大白287.第282章 龍首隱秘第111章 虎落平陽被猴欺!271.第266章 流放之地313.請假一天第152章 崇寧帝接刀328.第321章 房中對,破局之道第148章 夏景昀瘋了?第469章 大爭落幕,游龍出巡246.第242章 線索終現,血仇死結!(大杯)第26章 收徒313.請假一天215.第211章 總有些東西高於利益307.第301章 是時候解決漕幫了380.第370章 北樑雛鳳222.第218章 滿城共拜一人心!404.第393章 千里奔襲,玉虎逞兇413.第402章 左擁右抱,此樂何極第137章 春風驛423.第411章 夏景昀,膽大包天第120章 夏景昀,力挽狂瀾第112章 強龍能壓地頭蛇237.第233章 驚人的轉折334.第327章 抉擇363.第355章 四方畏服第450章 雷落九天,風捲殘雲248.第244章 秦家的選擇262.第258章 公審開始第87章 秋闈(白銀盟加更之五)450.第438章 狗急跳牆,欲傾山海270.第265章 痛罵昏君,慷慨悲歌393.第382章 殺人更要誅心430.第418章 浪中礁石,死中求活247.第243章 人心漸亂363.第355章 四方畏服第71章 鄭家有擅口技者第152章 崇寧帝接刀297.第291章 胭脂烈馬英姿颯421.第409章 龍爭虎鬥,驟風將起第200章 是兄弟就來踹一腳第1章 絕處有生機248.第244章 秦家的選擇217.第213章 拍賣會(一)第25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374.第364章 相信前人的智慧266.第261章 滿堂嘲,一人鎮453.第441章 雨燕功成,驚雷驟至第9章 重獲自由第4章 獻策第128章 微斯人,吾誰與歸317.第310章 好風憑藉力,送我出生天285.第280章 陛下從不做虧本的買賣第150章 星夜救人!215.第211章 總有些東西高於利益第469章 大爭落幕,游龍出巡第133章 紅楓谷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