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舉薦

皇帝的話音落下,黃瓊倒也沒有猶豫。直接一躬身道:“父皇,兒臣自入宮襄理政務以來,時日越長越是感覺到如履薄冰,也越感覺當初父皇,治大國猶如烹小鮮的教誨,無比的正確。更感覺到自己,也過於缺乏歷練,更缺乏處理事情的手段。現在批摺子,也都慎重了許多。”

“而兒臣以爲,正像是您訓示的這般,此次山西平亂實則是三分剿、七分撫。而這剿撫究竟該怎麼剿、怎麼撫,卻是一個很大的文章。這個制置使的人選,即要有能力、有經驗,但也更要有手段。既要處置靈活,但也不能無原則、無底線的退讓。”

“可兒臣現在感覺自己,最缺乏的便是經驗。這不是兒臣不想去,而刻意找出的推脫理由,而是兒臣感覺到自己真的還有很多東西要學。兒臣在鄭州的善後,雖說得到父皇認可。可鄭州畢竟只是一府,無論是所轄地界還是丁口,都遠遠不能與山西路相比。”

“兒臣在鄭州府的做法,拿到山西路未必就通用。兒臣經驗還有些太少,性子又有些急躁。此次山西平亂,作爲制置使並非是要統軍在一線親冒矢石。更多的是居中調度軍務、政務齊心協力,以及協調朝中諸有司、山西路所屬諸州府縣,共同出力、統一行動。”

“可兒臣在這方面經驗,幾乎是一片空白。兒臣在鄭州時,與朝廷以及河南路方面事宜向來,都是由簡雍來協調的。父皇,處理政務的經驗,是需要時日來積累的。兒臣在京中可以由父皇來把關,即便是出了一些問題,也可以隨時得到父皇的教誨。”

“但兒臣若是真的去了山西路,就需要完全依靠自己處理這些事宜。可兒臣在這方面,卻恰恰經驗不足。而且兒臣手段過於強硬,此次山西路平亂要剛柔並濟,剿撫並重纔是正路。一味用強,只能釀成更大的禍亂。所以兒臣自認爲,絕非此次去山西最適合人選。”

“方銘此人即做過轉運使,也做過一路首憲。無路是治理地方,還是調理經驗豐富,爲人無論是手段還是手腕都不差。最爲關鍵的是,兒臣以爲此人居中調度能力極強。此次山西路平亂,需要朝廷與山西諸州府縣,以及山西路諸軍齊心協力纔可以。”

“在這一點上,兒臣至少現遠在不及此人。兒臣絕不是有意識的推脫此次差事,而是自認爲眼下的能力,還不足以應對如此複雜的局面。父皇,一味的揠苗助長,只能適得其反。如果父皇一定要兒臣去山西,兒臣自願做蘇銘的副手,協助蘇銘處理山西事宜。”

其實,黃瓊之所以拒絕了去山西的事情,除了這些理由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之外,還有一點他沒有說出來。黃瓊認爲此次山西亂局,看似在山西,實則根子在陝西與隴右二路。沒有遭受旱災,眼下尚還算富裕的山西路,都尚且如此。

那麼此次旱情嚴重的隴右、陝西二路,真正的情況也許會更糟。眼下二路報平安的那些摺子,恐怕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地方官員在粉飾太平。山西路眼下的亂子,其實解決起來並不複雜。但隴右與陝西一旦亂了,那就是天大的事情。更何況,在隴右還有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至於去年老爺子,從哪些宗室手中打秋風,弄來的那些錢糧,真正能入到二路災民口中的有多少。就從那些宗室,那段時日在溫德殿與京中的做派,黃瓊幾乎可以斷定寥寥無幾。自己又被告、又當審判者,那些人真的能夠完全執行朝廷的政令,根本就不可能。

眼下的山西,遠還沒有到需要自己親自出手的地步。選擇一兩個有能力,有威望的官員去處置足以。自己若是去了山西,被山西事務纏的抽不開身。一旦西北真的陷入大亂,到時候可就無人可去了。這纔是,眼睛盯着是隴右、陝西的黃瓊,不想去山西的真正理由。

對於黃瓊的解釋,皇帝雖然沒有說什麼,但臉色倒是放緩了一些。儘管內心還有些不認可黃瓊的這些理由,但還是不得不承認黃瓊說的極有道理。看着皇帝緩和了一些的臉色,黃瓊咬了咬牙後又道:“父皇,其實山西路眼下的民亂,兒臣倒不是很擔心。”

“兒臣擔心的是,隴右與陝西這二路。若是那裡出亂子,那纔是真正的大亂子。二路雖說降了一場透雨,可旱情遠未到徹底緩解的時候。而且這場雨,下的也有些晚。至少今年的收成恐怕依舊是全無。兒臣以爲,現在朝廷最應該做的,除了追責、處理山西失職官員之外。”

“還應該派一得力官員,全力去隴右、陝西二路,清查二路旱情以及賑災情況,以免到時候出現更大的亂子。父皇,隴右、陝西二路民風彪悍,又有党項、吐蕃、回紇諸蕃雜處,一旦出現亂子,可遠非山西路幾千災民引發的亂子可以相比的。”

對於黃瓊後面的這番話,皇帝雖說點了點頭,但卻是沒有做出任何的表態。只是在沉吟半晌後,還是將話題放在了山西路道:“方銘出任這個山西路制置使不適合,他現在還是待罪之身,由他去統帶山西路文武官員,協同撲滅此次變亂,恐怕壓不住那些官員。”

“那就將傅遠山與方銘的職務調換一下,由傅遠山出任山西制置使,方銘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接任山西路安撫使。由京兆諸糧倉、河北路大名府、山東路德州府各調三萬石糧食,入山西路以備用。同時,從四大營各抽調兩千軍馬,進駐潞安、澤州二府。”

聽到在自己,還是反對由方銘出任山西制置使後。黃瓊居然將他提議的方銘與傅遠山,這二人的職務對調,皇帝微微一愣。語氣卻是有些不悅的道:“難道,在你的眼中,這滿朝文武官員,除了方銘之外便無人可用了?你可知道,若是他一旦處置不當這後果嗎?”

“可不單單是朝廷靡費糧餉,你這個保薦人在朝中的威信,也要大受影響。方銘在理財上的確才華橫溢,這一點朕也不否認。可在掌握全局上火候還差了一點。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偏軟,更沒有做過正印官。以山西眼下的情況來說,相對傅遠山來說,朕不以爲他是合適人選。”

皇帝這番胡,幾乎已經等於明確在告訴黃瓊,自己在這件事上的態度。但黃瓊只是猶豫片刻,卻還是堅持道:“兒臣,還是以爲以山西路眼下的整體態勢來看,如果此次民亂其中並沒有其他文章的話,傅遠山與方銘搭檔是最爲合適的。如果需要加強,那就調簡雍爲轉運使。”

說到這裡,黃瓊擡起頭看了看皇帝,聽完自己這個態度之後,有些微妙的臉色,咬了咬牙道:“兒臣知道,方銘的屁股底下並不乾淨。他是能員幹吏,但絕對不是清廉如水之人。但這個時候,山西那邊更需要的就是這種,既要有手腕更要有能力的幹吏。”

“若是隻派一個只會官清如水,但卻面對亂局束手無策之人,只能是誤事。兒臣也正是知道,方銘並非是那種清廉之臣,所以才提出從御史臺選派一干將,出任此次制置副使兼山西路按察使,專門監督此次處置事宜。再加上傅遠山這個強項令,想必方銘也就不敢太過分。”

黃瓊的堅持,讓皇帝也有些無奈。看着一臉平靜的黃瓊,皇帝最終還是點了點頭:“既然你如此的堅持,那朕就答應你。正好通過此事,朕也要看看你識人眼光如何。你草擬一道聖旨,命傅遠山爲山西路權知制置使,總理山西路軍政二務。”

“山西路文武諸官悉由其節制,全權處置此次山西路平亂事宜。四品以下官員,又先罷免後上奏之權利。起復原河南路安撫使方銘,爲署理山西路安撫使。起復原樞密副使何家鏟爲山西路節度使。調鄭州府同知簡雍,爲山西路轉運使兼晉陽知府。”

“調御史臺右副都御使謝若欽,爲制置副使。以山西路學政,轉任山西路按察使。其餘平陽、澤州、汾州四府官員,以及平陽兵馬使、平潞汾兵備道此次處置失責,由吏部、御史臺會同審理、嚴厲追責,所缺人選,所需替換官員,由吏部、兵部抓緊推薦。”

黃瓊的動作很快,皇帝的話音剛落下,他這邊聖旨已經草擬完成。對於黃瓊所草擬的聖旨內容,皇帝卻是看都沒有看,直接吩咐黃瓊用印。但就在黃瓊,從掌璽太監手中接過玉璽準備用印時,卻是背後傳來皇帝的聲音道:“阿九,你這個印一旦落下,可就沒有後悔餘地了。”

“無論此次山西路平亂,你舉薦的人選出了什麼問題,你這個舉薦之人都要承擔責任的。方銘此去成功了倒還好說,若是一旦失敗,你要考慮對你今後,在朝中地帶的威望影響。朕在給你一炷香的機會考慮一下,現在還沒有用璽,這道明旨撤回還來得及。”

皇帝在說這番話的時候,雖說勸說黃瓊在考慮、考慮,但眼睛的餘光卻是一直在盯着黃瓊的動作。而黃瓊在皇帝的話音落下之後,雖說手中的動作,因爲皇帝的這番話微微停頓了一下。但隨後卻還是堅定的將手中玉璽,蓋到了這道名旨上,並交待太監馬上送去中書省落實。

此次黃瓊推薦的這三人,除了傅遠山是現任官員,還在京兆府的任上之外。方銘自從在鄭州被押解回京之後,即沒有交給御史臺、刑部、大理寺三司會審,除了被撤了河南安撫使的職務之外,皇帝也沒有公開下聖旨處罰,眼下還在大理寺的天牢之中坐牢。

至於永王的那位未來岳父,此時已經致仕。只是因爲被皇帝恩准在京修養,再加上女兒的婚事還未辦,所以還留在京城。不過畢竟是已經致仕的官員,再加上又是武官,兵部與樞密院那裡,還有整整一套規矩要走。再加上還在蹲天牢的那位方安撫使,要辦的手續很多。

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六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的兔子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三百四十章 要相信你的丈夫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王密信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要文鬥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四百零七章 今後便是敵非友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二百五十五章 兄親弟愛?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夫如此第一百五十四章 清醒第六十六章 你就當君心難測吧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五百五十章 被女兒嘲笑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四十四章 論勢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夫如此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四百五十二章 我嫌你們髒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八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五百九十六章 關心則亂的母親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十三章 轉變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看錯了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八百五十七章 老爺子選人的眼光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一章 星辰變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二百二十四章 罪無可恕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四百六十章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六百八十一章 計劃失敗第四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一十一章 精明的永王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落井下石的必要第四百三十七章 根本之地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看錯了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四百三十一章 差別第四百二十二章 根子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差這兩個月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七百四十九章 難以擺脫的宿命
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六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的兔子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三百四十章 要相信你的丈夫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王密信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要文鬥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四百零七章 今後便是敵非友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二百五十五章 兄親弟愛?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夫如此第一百五十四章 清醒第六十六章 你就當君心難測吧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五百五十章 被女兒嘲笑了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四十四章 論勢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夫如此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四百五十二章 我嫌你們髒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六百八十八章 覆土禮第八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五百九十六章 關心則亂的母親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十三章 轉變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看錯了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八百五十七章 老爺子選人的眼光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一章 星辰變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二百二十四章 罪無可恕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四百六十章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六百八十一章 計劃失敗第四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一十一章 精明的永王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落井下石的必要第四百三十七章 根本之地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看錯了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四百三十一章 差別第四百二十二章 根子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差這兩個月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七百四十九章 難以擺脫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