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什麼才叫民意?

“爲了使後人方便了解中華文化燦爛的歷史,相關史冊中採用新曆法,不在以年號爲文本紀年方式。新曆法爲大明科學院天文所多年研究之結果,……。”《明報》上的一段新聞,如果放在過去就是大逆不道。抓起來殺頭一百遍都足夠。但是現在的大明文化界真的變了,過去研究天文,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禁區。欽天監這個部門,最大的作用不是研究天文,而是證明皇帝受命於天。

“在自然科學發展前進的車輪面前,一切神神怪怪的朦朧面紗,終究會有被揭開的一天。”該文最終如此結語,一篇關於新曆法的新聞,最終引申出長篇大論。天是什麼?天命又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堂而皇之擺在桌面上,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但是在《明報》的起家之地南京,無數的年輕學子登上了紫金山,看到了月亮,看見了浩瀚的宇宙。月亮上沒有嫦娥,也沒有玉兔,更沒有吳剛。而太陽,不過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地球呢?則是太陽身邊一個小小的行星。

由此,大明再次因爲自然科學引發一場全國性的辯論,這場辯論還沒有平息,又爆發了一次更大的波瀾。根源是內閣總理陳燮在新年國情諮文的報告會,地點在國會。

全國兩院六百三十六名議員到場,議長顧炎武的位置前面,擺上一張演講臺的模式,現在大家已經全面習慣了。內閣總理要對國家負責,而國家的代表是什麼人?自然是在場的國會議員了。至於皇帝,現在就是一個象徵。不管皇帝怎麼蹦躂。越來也多的人接受了這個觀念。皇帝嘛,呵呵呵。提到這個字眼。很多人就是笑笑而已。誰都沒想到,陳燮從出現在大明至今不過47年,這個國家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

“大明政治、經濟、軍事飛速發展的當下,現行的官員選拔制度已經不足以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當下的大明,需要各種各樣的專業人才來應付發展的同時,也需要知識性更加全面,思路更爲大膽的新式官員來補充我們的官員隊伍。由此,內閣特情國會通過公務員選拔制度法案。”講臺上的陳燮,看着依舊沒有顯老的意思,一般人六十歲就不太能看了。這傢伙都六十七八了,站在那裡依舊像一個不到五十歲的人。好在大明的官員和國會議員們已經習慣了這一切,陳相就是天賦異稟,就是不同常人,不服氣你也能活成這樣?

用大明朝當下最流行的評語來說:“陳相身體康健,此大明之福也,此大明五十年國泰民安之基石也。”這就是大明人眼中的陳燮。他的一舉一動,除了被人反覆研究之外,還有一種強烈的神秘色彩。在大明研究陳燮並在報紙上登出研究結果這種事情不犯法,而且還大受讀者歡迎。老百姓都是愛八卦的,大人物的家長裡短纔有意思嘛。

醞釀日久的公務員改革制度不是朝夕之事,開始的時候就是打着政策研究的旗號,由教育部出面搞研究。主要方向還是針對大明現狀。提出一些官員知識結構存在不合理的問題。挑刺的工作當然輕鬆了,這種面向全國的找茬活動進行的並不順利。爲啥啊?官員有牴觸唄?這種事情,哪個時代都是一樣的。但是人家教育部說了,這個調查研究,都是發表在內刊《時政摘要》上,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儘管如此,類似的調查依舊無法順利,千方百計的阻撓依舊在進行,但是不可阻擋。這個時候各省的議會作用就出來了,你一個官員現在乾的好壞,省議會是有監督權力的。得知有這麼一個研究,議會方面主動找上門配合。哪哪的官員如何如何,做了什麼事情等等。

這些研究文章陸陸續續的刊登之後,慢慢的彙總出一些結論。前後進行了五年左右的研究,相關文章都堆成山了。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存在這些問題不是官員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教育和選拔制度存在不足。怎麼彌補呢?公務員制度呼之欲出了,這種活就得慢慢來,求的就是一個水到渠成。公務員制度是雙軌制,一方面保留過去的科舉,這個不能操之過急。公務員制度更大的作用是起一個補償的作用,等於給那些科舉無望的人開了一扇小門。內閣的人事部門牴觸也不大,當然這都是現在的過渡。也是陳燮一直追求的平穩過渡,或者叫改良。

當然,很多歷史時期,改良都不會有結果。這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性,任何一種根深蒂固的體制,要進行改良,都會引起強烈的反彈。這種反彈,可能是政治鬥爭,也有戰爭。日本這麼一個小國,民治維新都打了起來,大明如此之大,怎麼會平安無事?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大明不是出了個開掛的陳燮麼?一手抓軍事,一手抓經濟,兩手都硬,胡蘿蔔加大棒的組合,大明內部的反彈很難掀起波瀾。這些年各地多有官員打着皇帝去旗號鬧出點事情來,都被當地駐軍無情的鎮壓了。整個大明類似的事件,發生了上百起。但是在報紙上,你肯定看不到這些內容。言論自由,不是沒限度的。說的難聽一點,報紙上罵內閣沒事,罵陳燮本人生活腐敗也沒事,但是設計他搞出來的制度,那就肯定有事。

儘管陳燮發出的聲音沒有人會站出來以激烈的方式抗衡,但是陳燮每一次的政治改革,都會拿出充分的理由和證據。每一次都在媒體上先做鋪墊,然後纔會啓動。這麼做的結果,自然是效率較低,但是每次改革的成果來看,都頗爲客觀。

制定政策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而這個政策必須是大多數人接受的,而不是強加的。

“新的公務員制度未必完善。歡迎社會賢達斧正,敦促進一步的改良。”陳燮說到這裡的時候。很多人都歪歪嘴。現在敢於在報紙上噴陳燮的人,也就是一些老傢伙了。仗着活不長了,嘴大敢說。這些人都是一些過去的清流 ,家裡估計也沒啥買賣人。

陳燮在民間的聲望太高了,值得一提的是,義務教育法全面實施的頭一年,招致各種反對的聲音。結果某些文人被讀者人肉出來了,走在大街上被人指指點點都是輕的,一些大媽大嬸的直接上爛白菜和臭雞蛋。

老百姓是最現實的,陳燮執政期間。鍋裡有肉的時候多了,肚子能吃飽的時候多了,孩子能上學了,地主的租子收的少了。這些都是很現實的東西,現在的大明百姓可不是以前了,不說某個鄉紳就能隨便忽悠的。就算是窮鄉僻壤的,每逢趕集。都會有人拿着喇叭宣傳各種新的朝廷政策。

“大明的農民很苦,他們不到要辛勤耕作保證天下人的口糧,還要負擔沉重的賦稅和徭役。在大明當下的社會變革之中,國家的政治改良,農民一直不是直接受益者,這是不公平的。在此,本總理鄭重懇請各位國會議員。通過全面廢除徭役法。今後各地官府需要使用勞動力。一律以工薪的方式,由地方財政指出。如果是國家公路幹線、大型水利等工程。則由國家出一部分,地方政府出一部分資金的方式來解決,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徵徭役。”

新年伊始,報紙上就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陳相在國會的講話。兩個重點內容,一個是公務員制度改革,具體內容爲,不論任何人,只要是合法的大明在籍百姓,年齡十八歲以上,接受過八年國家教育者,都可以報名參加該考試。這一考試,將起到選撥一些小官員的作用。比如說縣裡某個衙門辦事人員了,怎麼辦?全國統一考試,成績優異者錄取。公務員將從國家最底層的工作做起,視政績提拔使用,不設上限。傳統的科舉制度呢?怎麼處置?很簡單,進士依舊可以直接做官,從縣令做起。舉人、秀才同樣具備公務員的資格,不用再考試。

這一點看似公平,實際上還是引起了民間讀書人巨大的反彈。江南文風最盛之地的蘇州,傳統的秀才們再次舉行了抗議遊行,反對內閣這一不合理的政策。結果這一次遊行引發了一次大規模的鬥毆事件,民間另外一羣讀書人爲了捍衛自己的權利,也走上街頭對抗。雙方從最初的口角開始,演變成一場數千人的大規模羣毆。結果自然是傳統讀書人大敗,原因很簡單,人數實在無法佔有。雙方鬥毆的時候,經常有來自路邊的助拳者,都是幫新式讀書人的。

比如路邊某個小店裡的掌櫃,十有八九就是某某財會學堂畢業的,又比如某個酒館裡正在喝酒的客人,搞不好就是技術學校畢業的。這些學堂都是民間自己辦的居多,但是這些民間學堂的畢業證書,政府只要承認了,就有資格參加公務員考試。江蘇這個地方比較特殊,義務教育開始的最早,從三年制度到現在的五年制度,繼續讀到初中畢業的大有人在,就算沒讀初中,轉而去讀各種職業學校的更多了。

以前這些人的前途是註定的,到企業做事,或者去讀更高一級的學堂(各類軍事學堂、各類格物學堂),這些人不是當兵就是走企業的道路,從政是基本沒機會的。現在機會來了,你居然敢反對?不揍你揍誰?

這一日的蘇州警察局和醫院人滿爲患,前前後後抓了一千多人,都是參與鬥毆的讀書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誰都沒想到。第二天一早,蘇州民間百姓自發對傳統功名者進行牴觸,做早點、趕車之類小買賣的小商販,不做他們的生意,開店的門口,帖一張“有功名者恕不接待”的聲明,就連菜市場的大叔大媽,都表示“就算菜爛掉了也不賣給他們”。

傳統讀書人一直是民間百姓羨慕的對象,誰都沒想到在一夜之間,會發生這麼激烈的事情。高人一等的功名所有人們,被這個現象嚇壞了。這個時候,媒體要不跟上推波助瀾,那就枉做媒體人了。爲了稿費,很多同樣是舊功名出身的傢伙,在筆尖之下,各種挖苦自己的同類,然後各種反思。一個叫南山隱樵的筆名,洋洋灑灑的寫了三千多字,最後發出一聲吶喊:何爲民意?走到大街上看一看,列位看官就知道了。

數日之後,某個叫吳之榮的報社記者,夜間走在路上時,被一羣蒙面人套了麻袋,一頓棍棒打的個半死,這都是後話了。這一事件引發的社會動盪,傳遍全國。再次引起了劇烈的爭議,因爲各地警察局的嚴防死守,各地官員根據內閣指示精神,以法律條文爲依據,對於任何沒有經過批准的遊行舉動,組織者全部都抓起來。這才避免了全國性的大規模動盪。

1675年的大明,從春天到夏天的半年內,可以說是熱鬧非凡,但是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內閣以通電的方式,向全國發出通知,第一次全國性的公務員考試,將於十月金秋開始,時間定爲十月三日。消息一出,舉國沸騰,各種聲音都有,但是再也沒有人敢於用激烈的手段來阻攔。九月,地方法院根據內閣精神,本着依法治國的原則,對於蘇州發生的非法遊行集會一案公開審理,從快從嚴。未經允許的遊行組織者,造成嚴重後果的傷亡後果,十八名生員被流放北美,三十七人被革去功名。

法院宣判並執行的這一日,蘇州市區鞭炮齊鳴,滿城煙火。《蘇報》稱:此爲尋常百姓的勝利,此爲民意之勝利。《明報》則稱: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藉口,挑戰國家法律法規。否則,必將嚴懲不貸。又稱:大明進入了法治時代,傳統讀書人動輒以民意爲藉口聚衆鬧事,要挾地方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未 完待續 ~^~)

第230章 再遇催更第351章 決戰開始第800章 還敢更裝一點麼?第九百一十二章第118章 事情有變第614章 利慾薰心第887章 融合第895章 決定世界歸屬的一戰(八)第119章 你們不行第618章 開大明之先河第144章 灤州城下“正常”的戰鬥第464章 收緊絞索第622章 同樣的問題第684章 挽回的辦法第43章 基礎生活設施建設第165章 孫元化的苦惱第157章 技術官僚孫元化第110章 平地起風雷(下)第479章 治病和出院第72章 回家第675章 不看忠奸第38章 民心來的如此簡單第846章 不可避免的流血第194章 謹慎無大錯第293章 無題第498章 耐人尋味第782章 從小開始禍害第162章 手中有糧心不慌第189章 “主剿”和“主撫第738章 扯淡的民族性格第282章 首輔下臺第803章 來自土着的奉獻第222章 專欄作者第450章 要跑第372章 再次召見第688章 滾進來第651章 緣由第249章 消除隱患第848章 開啓先河第125章 要不要再打一場第531章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第236章 機會不容錯過第825章 淘金熱第628章 爭論又起第811章 嚴格監管+嚴刑峻法第466章 夜奔桐柏山第377章 城管第900章 都是通知第116章 幫忙要糧食第146章 這才叫做大買賣第881章 世界新格局第165章 孫元化的苦惱第484章 大員之行第864章 理所當然的事情第617章 認知差距第九百零九章第27章 心善?第708章 選擇不多第九百一十一章第128章 轉進的本質第280章 黃太吉問策第191章 逼走第625章 收穫巨大第600章 夜戰瘋狂第889章 決定世界歸屬的一戰(二)第115章 “天賜良機”第246章 保密意識第855章 不洗澡,就滾蛋第661章 因爲公正第247章 政治任務第348章 驚人的行軍速度第36章 展銷會上的新鮮事(下)第370章 吳直跑城第469章 跪求第310章 城破第554章 問題寶寶第551章 漕運,何去何從?(上)第262章 選擇題第389章 埋人三部曲(上)第593章 屈辱第14章 武器的問題第214章 稱呼問題第94章 年貨第114章 最重要的第153章 意外的溫柔第九百一十三章第271章 撤退第222章 專欄作者第316章 隨行第17章 走一步算一步第487章 正式通告第566章 不一樣的世界觀第186章 熱熱鬧鬧第519章 兩個問題第751章 剪羊毛第863章 總是要往前走的第897章 決定世界歸屬的一戰(十)第497章 買船第一百五十 出乎意外的恩賞第111章 遇刺
第230章 再遇催更第351章 決戰開始第800章 還敢更裝一點麼?第九百一十二章第118章 事情有變第614章 利慾薰心第887章 融合第895章 決定世界歸屬的一戰(八)第119章 你們不行第618章 開大明之先河第144章 灤州城下“正常”的戰鬥第464章 收緊絞索第622章 同樣的問題第684章 挽回的辦法第43章 基礎生活設施建設第165章 孫元化的苦惱第157章 技術官僚孫元化第110章 平地起風雷(下)第479章 治病和出院第72章 回家第675章 不看忠奸第38章 民心來的如此簡單第846章 不可避免的流血第194章 謹慎無大錯第293章 無題第498章 耐人尋味第782章 從小開始禍害第162章 手中有糧心不慌第189章 “主剿”和“主撫第738章 扯淡的民族性格第282章 首輔下臺第803章 來自土着的奉獻第222章 專欄作者第450章 要跑第372章 再次召見第688章 滾進來第651章 緣由第249章 消除隱患第848章 開啓先河第125章 要不要再打一場第531章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第236章 機會不容錯過第825章 淘金熱第628章 爭論又起第811章 嚴格監管+嚴刑峻法第466章 夜奔桐柏山第377章 城管第900章 都是通知第116章 幫忙要糧食第146章 這才叫做大買賣第881章 世界新格局第165章 孫元化的苦惱第484章 大員之行第864章 理所當然的事情第617章 認知差距第九百零九章第27章 心善?第708章 選擇不多第九百一十一章第128章 轉進的本質第280章 黃太吉問策第191章 逼走第625章 收穫巨大第600章 夜戰瘋狂第889章 決定世界歸屬的一戰(二)第115章 “天賜良機”第246章 保密意識第855章 不洗澡,就滾蛋第661章 因爲公正第247章 政治任務第348章 驚人的行軍速度第36章 展銷會上的新鮮事(下)第370章 吳直跑城第469章 跪求第310章 城破第554章 問題寶寶第551章 漕運,何去何從?(上)第262章 選擇題第389章 埋人三部曲(上)第593章 屈辱第14章 武器的問題第214章 稱呼問題第94章 年貨第114章 最重要的第153章 意外的溫柔第九百一十三章第271章 撤退第222章 專欄作者第316章 隨行第17章 走一步算一步第487章 正式通告第566章 不一樣的世界觀第186章 熱熱鬧鬧第519章 兩個問題第751章 剪羊毛第863章 總是要往前走的第897章 決定世界歸屬的一戰(十)第497章 買船第一百五十 出乎意外的恩賞第111章 遇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