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太子妃

小浩然坐在椅子卜,閉目存回想着剛纔的會議,將個聽費慢理順,他現在越來越現。自己雖然是一個穿越衆,但也不是無所不能的。要不然也不會在海軍方面出這麼大一個問題,差點造成整個海軍戰艦“集體”報廢。而且如果葉綜溫不建言的話,他也不會想到對於大航海來說,航海技術是一方面,金融信貸和保險支持也是極其重要的,否則大明商人還沒有邁向世界,自己先內戰起來了,就像另一個世界一樣,爲了爭奪客戶。“吐血”大甩賣,結果好處和大頭都讓鬼佬賺去了,國人只能吃點下角料。?

突然,門外傳來黃公公的聲音:“陛下,皇后求見。”?

“快請進來。”劉浩然猛地睜開眼睛,從靠椅上跳了起來。?

“皇后找聯有什麼事?”劉浩然挽着薛如雲的手說道。?

“陛下,臣妾這幾具一直在忙一件事情”薛如雲看上去非常高興,臉色歡愉地說道。?

“哦,什麼事?”?

“陛下,太子已經行冠禮,也該立太子妃了。”?

“對對,是我這個做父親的疏忽了。”劉浩然一拍額頭說道,劉煥章行完冠禮也就意味着可以成親結婚了,而劉浩然卻將這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忘記得乾乾淨淨。他還以爲這個時代的人和他穿越前一樣,男的要二十二歲才能結婚。?

“看來皇后已經定好了人選了。”劉浩然看着聳如雲的神情,笑着問道,“是哪家的閨秀?”?

“陛下,是忠武王的二女常蘭芝。”?

“:哥的女兒?”劉浩然有點疑惑不解,皇后給太子選太子妃,按道理說應該某位江南名士或文人的女兒,因爲皇后以及皇后孃家一向與這些人走得近,而太子也受此影響,與江南文人,尤其是理學之士比較親近,怎麼突然想到選三哥常遇春的女兒爲太子妃??

“臣妾想着是親上加親,再說了。蘭芝那丫頭我是看着長大的,端莊嫺淑,模樣也長得喜人,我已經跟老太君和忠武王妃提及過了,她們是非常贊同這門親事。”?

常遇春有三子兩女,長女是老大,早就成*人。已經嫁於丁德興的長子,常蘭芝是二女。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末,正好與劉煥章相配。?

劉浩然斟酌一下說道:“此事關係到章兒終身幸福,我想聽聽他的真見。”?

薛如雲不解地問道:“陛下,這婚姻大事自古以來是父母之命,再說了,忠武王府與後宮往來密切,章兒從小就與蘭芝相熟,瞭解她的品行容貌,不會不滿意的。”?

劉浩然還是搖搖頭說道:“既然是父母之命,那麼我的意見還是聽聽章兒的想法。太子妃耍和他過一輩子,要是讓他娶個不中意的女子,不僅害了章兒,也害了蘭芝,我有何臉面去見三哥的在天之靈。”?

看到劉浩然一意堅持,薛如雲也只好令內侍去傳太子過來。?

半個小時過去。太子劉煥章有些氣喘吁吁地走了進來。?

“見過父皇和母后。?

劉浩然示意劉煥章坐下,讓內侍遞上一杯茶水,再讓他把氣理順了,然後再開口道:“章兒,你年紀不小了,你母后想着給你找一位合適的太子妃,選來選去選中了忠武王府的二女蘭芝。我是沒有什麼意見,但是想聽聽你的想法。”?

太子聽了不由一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劉浩然又補充道:“雖然你是太子,但也是我的兒子,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讓你找到一個稱心合意的女子爲伴侶,終老此生。這是你的終身大事,按禮當由我和你母后做主,但是你也有選擇的權力。沒關係,你只管說你的意見,不管如何,我都會支持你的。”?

劉煥章連忙站起身來。拱手道:“多謝父皇和母后爲兒臣操,心。”?

薛如雲在一旁接言道:“太子,我選了好幾家閨秀,最後看中了忠武王府的蘭芝。一來你們從小相熟,瞭解各自的脾氣,二來忠武王是我大明柱石,又是你父皇的結義兄弟,這親上加親也是我等長輩的期望。”?

劉煥章聽到這裡。眼睛不由一亮,略有所思,站在那裡思量了一下拱手答道:“回稟父皇和母后,兒臣對蘭芝妹子甚是滿意,願聽從父皇和母后的安排。”?

“如此也好,就這麼辦了。還有誠兒和瑰兒,年紀也差不多了,讓皇貴妃也爲他倆擇一佳偶,一起完婚,這樣也顯得熱鬧。”?

知夫莫如妻,薛如雲知道夫君劉浩然“從小喪親”所以非常看重家庭的溫暖和熱鬧。所以對這個。想法也沒有反對。?

過了幾日。皇貴妃爲齊王劉煥誠選了軍政司錄事總長楊騾之三女楊秀月,爲越王劉煥塌選了前工部尚書,現榮祿資政大夫單安仁之女單語之,而劉煥誠、劉煥蘊與兩位“候選”王妃經過“相親”之後也算互相滿意,就此定下親事。?

明歷十一年八月十五日,皇后薛如雲以後宮之主的身份傳下詔書,正式冊立常蘭芝爲太子妃。楊秀月爲齊王妃,單語之爲越王妃,並定十月二十六日行大婚。?

這日,皇后堂兄薛濤文求見皇后。薛濤文一連參加了四次政考均爲中試,後來又改應了一次司法考試,依然是名落孫山。於是便也絕了仕途之心,安心在南京大學當起一名講師來,後來又升爲副教授,算是邁入名士行列,加上他外戚的身份,雖然頭上沒有什麼爵個,但是在達官貴人和名士文人中混得也算開。?

“娘娘,這次定太子妃是否太倉促了,外面是議論紛紛,尤其是江南名士文人們頗有意見。”都是自己人,薛濤文便開門見山地說道。?

“頗有意見?什麼意見?還不是因爲太子妃沒有落到他們家!”薛如雲冷着臉說道,她對自己這個不爭氣的堂兄歷來不客氣。原本還指望他在仕途上有所展。也好幫襯一下太子,順帶爲薛家光宗耀祖,誰知一切都成空。?

“娘娘,也不能這樣說,立太子妃是大事,總得慎重其事才行。”薛濤文知道堂妹心中的怨氣,但是他心中自愧,也強勢不起來,只得嚥了咽口水,艱難地辯解道。?

“慎重其事,如何慎重?”薛如雲冷笑着問道。?

“娘娘,忠武王府雖然權勢遮天,皇恩浩蕩,但總歸是武將出身。現如今大明四海異平,也要到了大行文治的時候了,以忠武王府的郡主爲太子妃,總有些不妥。”?

“堂哥,你這麼大個人怎麼還如此糊塗,連章兒都看明白妝指向陶希是便轉言?“是啊。不明君臣父子之禮,則失名分,名分一失,則天下大亂。難道陛下要眼睜睜地看着天下如此術恰下去,唉。到後來,誰敢保證不會出現弒主犯上之人。”吳估的言語非常激烈,他也是一個感覺懷才不遇之人,他自持自己乃探花出身,在翰林院也待過。誰知臨了卻東宮屬官的職位都丟了,最後只是一個國史館院士的虛職,而其餘的狀元等三甲,哪個不是平步青雲,想到這裡,吳佑的心裡就像是被一條毒蛇給咬了一口。?

“是啊。我們不能再坐視下去,再如此數十年,天下誰還記得聖賢之言,天理之道?”張和美接着附嘆道。?

陶希言臉色一下子變得無比難堪,輕聲厲色道:“九韶先生,伯宗,你們是何意?”?

張和美臉色有些閃爍,而吳佑則大義凜然道:“惜辭,理學乃秉承天理大道,微聖言,當行天下,以治大同,可如今你也看到了,皇帝陛下行得是功利之學,現在又要大興墨法之異說暴施。天下之亂不久矣,爲天下蒼生計,我們也當行動起來,讓天下尊行天理,明禮制,定名分,以達聖賢言及之大同。”?

“伯宗。你這是以一人之得失妄顧理學之安危。”陶希言有些氣急敗壞道。?

“惜辭,你現在安居東宮,依然爲太子之股腦,難道你安手獨身之尊榮,卻忘卻了天理之大道了嗎?”吳佑毫不客氣地反駁道。?

“爾等狂妄之人,怎麼不去思量一下太子爲什麼會遠闢你呢?”陶希言一向出言謹慎穩重,此時被氣急了,有點言不擇詞,話語中將張和美等人都掃進去了,使得這幾位臉色也不是那麼好看。?

“化文先生。你出言勸勸他們,這會將理學帶入萬劫不復之地。”陶希言知道自己勸不住自持探花出身的吳佑。只好轉向胡從憲,希望這位理學大佬能夠出言相勸。?

胡從憲看看吳佑等人,又看了看陶希言,猶豫了許久,最後才嘆息道:“惜辭。我等時間不多了,再如此下去,恐怕世上已無我理學立足之地。”?

“化文先生”陶希言不由大所失望,他想不到胡從憲也被吳佑等人說動了。?

“惜辭,你先聽聽伯宗等人的策劃”再做定奪。”胡從憲連忙勸住極度失望之下準備起身的陶希言,他知道,在座的幾位,論計謀策劃。加在一塊也不如陶希言一人。?

“羅貫中現在已爲應天府內政廳全事,掌握南京十二營巡防營,他構陷李存義。已經難爲李善長所容,不站在我們這邊,難道還站在哪一邊?”吳佑得意洋洋地說道。?

陶希言聽到這裡,幾乎是不屑一顧,羅貫中得罪了李善長,難道就一定要站在江南派這邊?你吳估也太異想天開了吧。難道不是皇帝陛下想借羅貫中之壓一下權勢越來越威的淮西派??

“還有一點。我找到了內政部尚書朱元樟。”吳估膘了一眼陶希言,依然得意洋洋地銘道。?

這個消息讓陶希言有所動容,他知道朱元璋這個人,雖然也屬於淮西派,但是有所區別,關鍵是這個人現在職位的特殊性以及其手上的人脈關係。?

“伯宗。你是如何聯繫上朱元障的?”?

“化文先生。朱元璋此前有一位幕僚極得其信任。只是在回附江南途中爲元軍所害。此幕僚叫李夢庚。他是鳳陽人。乃朱元障同鄉,曾拜師於九韶先生故兄美林先生門下。”?

陶希言眼睛閃爍了幾下,然後緩緩地問道:“伯宗,你是如何說動朱元樟的?”?

“我對其言。當年其歸附江南,爲何元軍會恰時出現在其歸路上?”吳佑不無得意地說道。?

陶希言眼睛不由投出一種精光,朱元樟從商州歸附江南。路上遇元軍奔襲,死傷慘重的事情他也知道,李夢庚就死於那時。?

“難道你這麼說他就信了?”陶希言需要的是確定。?

“我說此言是從在下老師伯溫先生那裡聽到的。當時伯溫先生即爲6軍部尚書。襄贊軍務。”吳估被點中探花那一科,劉基以直學士的身份監讚了當時的政考,雖然不是主考官,但是吳佑依然認爲自己出自這位江南派大佬門下。?

惜辭。如何?”胡從憲輕聲問道。?

陶希言腦袋裡在飛運轉,看來吳估將朱元璋歸附途中遇襲一事栽在了皇帝陛下頭上。使得這位內政部尚書心中有了怨恨。從而支持太子和理學也是有可能。而這位內政部尚書手握調動天下巡防營的大權,如果和羅貫中配合的當,或者是採用其它辦法,到也不失爲一招妙棋。最關鍵的是朱元璋有一幫老兄弟,徐達現在是參軍都指揮使,有指揮軍隊之權,湯和、李文忠雖然在外,但是手裡有兵。而且他身爲淮西一系,與淮西武將們的關係也不錯,屆時由他出面爲太子拉攏這些握有軍權的武將是最好不過的。但是該如何策劃呢?朱元障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惜辭如果還放心不下,我已經請了朱元樟到此,惜辭細細一談便知。”說罷。吳結走了出去,過了一會便領着一人走了進來。?

“鳳陽朱元璋拜見諸位名士。”一個黑瘦之人走了進來,拱手笑道。?

半小時過後。亭子裡只剩平胡從憲和陶希言兩人。?

“惜辭。你如何看朱元璋此人?”?

“從言語而看。他到是極力贊同我理學,認爲天下之治在於明禮守名,贊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地通,甚至認爲學者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非謙、洛、關、閩之學不講。只是”?

“只是什麼?”?

“只是此人野心極大,我從他的雙目中可以看到。”陶希言不無擔心道。?

胡從憲愣了一下,轉而喜道:“野心大還不好嗎?天下之功,難道還大得過擁立之功。天下之德,難道還大得過廣天理之德嗎?”?

陶希言搖搖頭,但是他卻沒有反駁,而是沉默了許久才言道:“我願爲此策利。只是化文先生,我此舉不爲一己,而是爲理學。”?

胡從憲凝重地點點頭答道:“我明白惜辭之志。”?

,”?

寫到這裡,聰明的書友應該有了一些明悟了,豬腳到底想幹什麼,至於情節如何展,最終結果會如何?請聽後面章節分解。?

。”愕猜,你怎麼就邇看不明白那此江南女人到底給你灌了悸協瑰湯,讓你如此糊塗!”?

薛如雲突如其來的厲聲刮斥讓薛濤文摸不着頭腦,一時喏喏地不敢?

言。?

“陛下早就大興文治了,難道你還不明白嗎?”?

“娘娘。爲何這麼說?”?

“陛下以樞密院事領大學士銜入內閣,這還不明白嗎?”?

娘娘,你的意思是陛下讓樞密院事領大學士銜入內閣,等於讓樞密院事爲相之輔。”?

“你幸好沒有入仕爲官,到時我真擔心你如何處事爲官?陛下自稱王江南以來。治國理政都是按部就班,一步步走來,你難道一點都沒有看明白!”?

對於薛如雲的諷刺和詰問,薛濤文不敢反駁。只是繼續喏喏地說道:“既然陛下重文治,娘娘爲何還要選忠武王府郡主爲太子妃呢?”?

薛如雲恨鐵不成鋼道:“堂哥,你以後少和那些江南文人來往了,那些人除了教你目空一切,自大欺己之外。還教會你什麼東西?”?

“娘娘,你這是什麼意思?”薛濤文結結巴巴地說道。?

“堂哥。陛下行內閣,置學士,設資政院,還有即將試行的奉議會,種種諸類。就是行制衡之道。臣重則君輕,君專則臣失,陛下以制衡爲道,可以放手讓臣子爲政,有結卻有爭,難擅權於一人,而陛下可置身度外。施政失當,再擇臣爲學士組閣即可。陛下不傷毫。?

此治國駐臣之道,爲前所之未有。如此千秋萬代,大明當永固。而陛下能行制衡遊刃有餘,所持何在,在於軍權獨掌。”?

要不是看在薛濤文是她的堂哥,唯一的外戚。薛如雲也不會將自己的心得講的如此透徹,而薛濤文也不是太愚笨的人,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他當即也明白了。?

“娘娘。你的意思是軍權?”?

“我以前一直以爲江南文人和理學當是太子臂助,現在想來,還是陛下高瞻遠矚。理學和江南學子雖秉承聖賢之道,但是氣度太總想獨尊朝野。可是天下獨尊者只能是一人,那就是大明皇帝!”說到這裡,薛如雲的眼睛裡投射出灼熱的目光。?

“娘娘。我明白了。”薛濤文點了點頭,他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堂妹,他這個堂妹從小就比自己聰慧,看問題也比自己透徹和長遠,有時候他在想。如果自己這個堂妹是個男兒身,恐怕不會僅限於一個皇后吧,不過薛濤文認爲,自己堂妹這個皇后也當得非常稱職,至少能收住了皇帝陛下的心,自從皇帝陛下在北平行宮收了幾個佳麗入後宮之後,這後宮之內就再也沒有添新人了,而且皇帝陛下連這方面的意思都沒有,至少大選秀女這種事,皇帝陛下已經駁回內閣幾次建議,還嚴厲批評了幾次,搞得現在都沒人敢提這事,在旁人看來,這功勞當然要歸於後宮之主皇后。這說明皇后娘娘有手段。?

“堂哥。你明白就好,我選中忠武王府郡主爲太子妃是費盡思量的。忠武王已經不在人世,與其家結親,旁人不會有太多的想法。但是忠武王餘威遺蔭猶在,軍中多少將領曾是他的手下,受其恩惠?而軍中多少淮西老將是其兄弟戰友?”?

聽到這裡。薛濤文重重地點點頭,他明白了,他的身份也註定了要和太子綁在一起,不管是江南文人還是淮西派,都必須是太子順利即位的臂助,爲了達到這一目的,任何手段都是必須的。?

薛濤文出宮後藉口自己是太子的堂舅,皇后的孃家人,要爲太子大婚操勞,無法分心,於是便下令閉門,一心“操持”起來。?

劉浩然放下手裡的報告,臉上露出一絲苦笑,想不到皇后的確是聰明人,她總能找到一些關鍵的東西,也能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讀自己的施政治國手段。可能她還是受這個時代的影響,絲毫體會不到自己做這些事情的深意。這也讓劉浩然深刻明白,自己以後的路依然是如履薄冰,歷史的慣性太大了,儘管自己明裡暗裡搞了十幾年,君權至上、等級**的思想依然遍佈在大明的每一個角落。?

“存勝。繼續把江南學派的那些文人看緊了,外鬆內緊,不能有絲毫鬆懈。”?

“陛下。臣記住了。”?

十月二十六日,太子劉煥章、齊王劉煥誠、越王劉煥瑰的大婚如期舉行,程序依然如劉浩然當年大婚一般,通貼、相親、下定禮、送聘、迎親等等。不過太子的婚禮由於是“國婚”自然顯得非常隆重,舉行的場所也定在了東宮。?

劉浩然請李善長、馮國用爲男賓,忠武王府則請丁德興、王弼爲女方賓禮,耗費三日,終於將這場舉行完畢。?

太子大婚後七日,皇后薛如雲又爲太子冊立了兩位側妃,一個是江西學派大老。豐城名士朱善之孫女朱慧玉,一位是太平學派的大佬,河北布政使汪睿之女。?

緊接着。太子劉煥章以東宮妃室已充,爲避宮闈之嫌,向劉浩然請求解散近一半東宮屬官,其中包括左詹事府吳估、詹事府事張和美等人,劉浩然考慮了兩天,下詔同意了太子劉煥章的請求。?

這天,江南派名士文人們又一次舉行了賞江詩會,不過胡從憲、陶希言、吳估、張和美等少數核心人物依然如故地聚集在一起。?

“太子殿下爲何如此行事?到底是何人進讒言?”張和美忿忿不平道,原本他認爲太子妃難逃其女之手,想不到事情有了反覆,皇后強勢插手。不僅太子妃一事黃了,連太子側妃都沒撈到,最後連自己東宮屬官的職位也丟了,只能孤守一個國史館院士的虛銜。?

“聽太子殿下說,這是皇后親自交待下來的,還爲此將太子殿下刮斥了一頓。”陶希言不動聲色地說道,他早就看到張和美飄來的眼神,原因是他依然保留着東宮屬官的職位,依然是太子最信賴的心腹,所以張和美懷疑是不是他嫉妒自己,故意在太子面前進讒言。陶希言在心裡不由深嘆一口氣,他太瞭解自己的同黨了,這些人中不乏才華橫溢之人,但是也不缺狂妄自大,心懷猜忌之人。?

“太子殿下現在有動搖之心,我們當務之急就是如何鞏固太子向理之心。”胡從憲連忙出來轉圓,他也聞到了一絲火藥味。?

“性命之理,著落在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其中。國無論理,則大亂。而今世上誰還會知道天之理便是仁義禮智,睜眼可見的都是唯利是圖的小人。

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七章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33章 南平(一)第113章 中樞(四)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132章 泉州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61章 信州戰役第178章 冬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34章 南平(二)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80章 餘波第61章 信州戰役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28章 敗仗(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7章 定遠城外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298章 定(二)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93章 再亂(二)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98章 定(二)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15章 清澗山(二)第222章 新大陸第十章第27章 取太平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一章第46章 方國珍第302章 事後(四)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60章 劉仁本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130章 福州(一)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29章 阿瓦國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26章 渡江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146章 耽羅島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32章 取江寧第296章 驚變(二)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15章 清澗山(二)第82章 江州(一)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152章 五德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248章 陶希言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26章 渡江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90章 鬥(一)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214章 常遇春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51章 大婚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38章 戰東南(四)第十章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95章 張定邊(三)第83章 江州(二)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229章 梅花獎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34章 南平(二)第37章 戰東南(三)
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七章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33章 南平(一)第113章 中樞(四)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132章 泉州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61章 信州戰役第178章 冬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34章 南平(二)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80章 餘波第61章 信州戰役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28章 敗仗(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7章 定遠城外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298章 定(二)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93章 再亂(二)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98章 定(二)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15章 清澗山(二)第222章 新大陸第十章第27章 取太平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一章第46章 方國珍第302章 事後(四)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60章 劉仁本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130章 福州(一)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29章 阿瓦國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26章 渡江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146章 耽羅島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32章 取江寧第296章 驚變(二)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15章 清澗山(二)第82章 江州(一)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152章 五德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248章 陶希言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26章 渡江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90章 鬥(一)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214章 常遇春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51章 大婚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38章 戰東南(四)第十章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95章 張定邊(三)第83章 江州(二)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229章 梅花獎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34章 南平(二)第37章 戰東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