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宋日關係

銜儀式後的第三天,細川賴之終於得以覲見劉浩然。

細川賴之依足了覲見天皇的姿態恭敬地給劉浩然施禮。經過這幾日的觀察,他現江南經過劉浩然近十年的治理,已經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身體蘊藏的力量不僅僅是驅逐韃虜、光復中華那邊簡單,再經過十年二十年的展和積蓄,細川賴之相信,這個龐然大物可以傲視天下。

“日本國中國管領細川賴之覲見天朝大丞相殿下。”

“中國管領?”劉浩然微微皺了下眉頭,“這個官職名號我不喜歡,你難道不知道我們也叫中國嗎?”

“稟大丞相殿下,這是日本國依照地理方位所稱的官職,絕無影射天朝之意。”細川賴之後背滲出冷汗來。他不知道一見面居然被劉浩然抓住了一個痛腳。此前山賀顯次郎隱晦地指出他的官職可能會惹怒大丞相,細川還不以爲然,想不到卻成了事實。

“回去告訴你們皇和幕府將軍,把中國管領這個官職改了。”劉浩然淡淡地說道。

“細川領命,一定轉稟天皇下和將軍殿下。”細川賴之鼻尖已經開始往下滴汗珠了,雖然劉浩然的語氣淡然,但是對於細川賴之來說卻如同泰山壓頂一樣。回去後一定如實稟報,不僅中國管領要改,其餘可以涉及影射天朝的官職也一併改了,不能因爲這個得罪了天朝。

“稟大丞相下,這是我國天皇和幕府將軍與天朝交好的國。”細川賴之遞兩封信,隨即被侍衛副官接走了。

劉浩然接過來展開一看,這兩封國都是用漢語所寫,無非是一些仰慕天朝威嚴,願意兩國世代交好的客套話而已。不過足利義詮的國中隱晦地提出請天朝幫忙清剿僞朝叛逆云云。

“小一個島國也敢自稱天皇,狂妄!”看完之後劉浩然突然言道。

細川賴之一直在低着等待劉浩然看完國。誰曾想等了一會居然聽到了這麼一句。心裡一驚。剛剛纔乾地後背又滲出冷汗來。

還沒等他開口辯解然擺手說道:“但是人家怎麼叫是他地自由。關起門他叫天皇也好。地皇也好。都與我無關。”

細川賴之不敢多言。這涉及到日本歷史悠久地政體。他沒有膽子表什麼意見。只好諾諾兩聲含糊過去了。

“你們地幕府將軍想請我們去助剿僞朝叛逆。這不大好。現在你們日本天皇和幕府將軍想與我們結成平等好之國。我們貿然插手。就是干涉他國內政了。”

說到這裡然沉吟一會又說道:“不過如果日本願意朝貢我朝。拜我朝爲宗主國。自居藩屬國。我們出兵助援倒是師出有名了。”

細川賴之一琢磨。立即明白劉浩然地意思。他是想日本成爲天朝地藩屬國。屆時宗主國幫藩屬國平定國內叛亂也說得過去。只是這件事他無法做主。只好回言道:“回稟大丞相殿下。此事甚大。細川需要稟過天皇陛下和將軍殿下。由他們來決斷。”

“那好,我就等你們的回信。”劉浩然倒是很乾脆,“不過我朝過半疆域還在韃虜元廷之手,我怕你家的天皇和將軍不會那麼心甘情願。”

細川賴之連忙磕頭道:“回稟大丞相殿下,江南地廣民富軍勢又雄壯,相信在大丞相英明領導下定會不日驅逐韃虜,重複天朝盛世。”

“將來的事將來再說,不過你要知道,不同的行情價錢也不一樣,這點你要記在心裡。”

細川賴之聽到這商賈用語一時反應不過,細想了一下才明白過來這是大丞相在提醒自己,一旦他驅逐韃虜,重複天朝成功,到時日本再想依附成爲藩屬國,這代價就和現在不同了定要苛刻的多。

細川賴之左右思量了一下,經過這幾日的觀察認爲江南北伐成功是註定的事情,就算江南與元胡大打出手消耗國力,但是它的海軍卻是對日本最大的危險。元胡連對馬海峽都打不過去自然對江南這支縱橫四海的海軍是根本不會構成威脅。而據細川賴之的瞭解,江南海軍已經在琉球島北端設立據點,次又看到他們圍着耽羅島在打轉,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打這兩個地方的主意。一旦江南海軍在這兩個地方站穩腳跟,日本就更加處於江南海軍的炮口之下,尤其九州島,江南海軍簡直就可以朝夕至。

如此算來,江南暫且不說以後,現在就有能力對日本構成威脅,所以現在與江南拉好關係絕對比以後人家更加強盛再去賣好要強得多。

想到這裡,細川賴之深伏在地說道:“回稟大丞相殿下,我一定回去稟報天皇陛下和將軍殿下,轉達大丞相殿下的意思,併力陳事實,促成日本早日向天朝朝貢。”

劉浩然擺了擺手,算是放過此事,他比任何人都瞭解日本人的德性,你

它,它是不會服你的。當年如果沒有白江口之戰,唐使,後世如果沒有廣島長崎那兩顆原子彈,日本也不會在美國面前像搖尾巴的哈巴狗。現在江南最重要的是展實力,至於找日本人的麻煩還得等自己實力展起來一步步來。

“先不管這些了。不過我們可以先考慮只承認京都的光嚴天皇和足利幕府將軍是日本國唯一合法政權,南朝是僞朝,我們不會向他們提供任何的軍事物資。”

“多謝大丞相殿下的寬宏大量,你的仁德將受到日本朝野下的稱讚,你的威名將傳播日本三島每一個地方。”細川賴之大喜道。

“但是我們有些條件。”

“請大丞相殿下垂訓。”細川賴之當然知道人家給了好處自然要提條件。

“宋日兩國廣通易,日本必須開放博多、鹿兒島、界港、櫻尾、稱名寺等六個港口做爲通商口岸,我朝商船和海軍護衛戰艦可自由出入;我朝至日本貨物關稅最高不能超過一成,如有變動需要宋日兩國協商處理;幕府應該承擔維護宋日商貿正常的責任,也就是必須約束各地豪族和大名對宋日商貿有關的商販和收購行爲不得干涉;我們準備到日本以北的海域進行捕鯨,因此需要暫借幾個地方做爲歇腳的地方。”

細川賴之細細琢磨着劉然的要求,開放通商口岸倒是可以,現在日本對江南貨品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如果自己不答應,不要說那些急需天朝瓷器茶葉絲綢的公卿大名們會對自己不滿些紅了眼睛的日本商人恐怕會對自己恨之入骨,而且指定通商口岸有個好處,幕府可以集中收取關稅,防止走私逃稅。不過江南的商船和護衛戰艦在日本海港自由出入,這也太不把日本官府放在眼裡了,可是日本擋得住嗎?最大的三股水軍勢力已經被江南海軍打滅了,那裡還有力量去阻擋,但是總要給日本官府一點顏面。

“回稟大丞殿下,開放通商口岸應該沒有問題。天朝商船和護衛戰艦自由出入我通商口岸是否可以改爲出入需向口岸海港官府通報備案。”

劉浩然不由笑了笑,細川賴之這是:日本幕府披一層遮羞的外衣報備案,只需說一聲就好了,甚至都不需要你同意與否,“好,這條可如此辦理。”

“丞相殿下,關稅方面是否有待商量,細川看過江南邸報種貨品出進口關稅都不一樣,而日本限定不超過一成,恐怕不妥。

”細川賴之小心地說道。

“如果你們日本不同意,朝就與你們各地的商販直接進行貿易往來,如果你們日本有能力的話也可以與我們江南各地的商販直接往來。”劉浩然淡然地說道。

細川賴之一聽頭就大了。憑江南海軍的實力,日本島哪裡他們去不了?屆時真的直接跟各地的大名豪族御商貿易倒也可以,雖然繁瑣了一點,但是並不意味着江南做不到。但是幕府就吃了大虧,先是一個銅板的關稅都收不到外就無法監控江南販賣的貨物。到時難保江南商家不會被日本某些大名重金利誘下賣些兵器糧食給他們,到時他們又有力氣和幕府開打了。而日本與江南商販直接聯繫,那是癡心妄想,把這位江南大丞相惹毛了,他可以派江南海軍讓日本片板不得下海。

“大丞相殿下,此事牽涉重大,我需要向天皇陛下和將軍殿下請命。”細川賴之不敢決定只得推託道,不過他估計在江南用武力和利益的威迫利誘下,足利將軍答應的可能性非常大。

“至於保護宋日商貿往來,是幕府義不容辭的事情,請大丞相殿下放心。至於租借地方知天朝看中了哪些地方?”

“對馬島,壹岐島戶島,種子島、佐渡島、伊豆島和蝦夷島。”

聽到這裡細川賴之反而輕舒了一口氣,他開始還以爲劉浩然會獅子大開口租借幾個九州、本州和四國的重要港口,想不到只是幾個海外的島嶼。對馬島、島、平戶島和種子島雖然重要,但是都在九州地區,根本危及到幕府政權的腹地;而佐渡島和伊豆更是一個越前,一個關東,與京都隔着數千裡,而且那裡是人煙稀少之地,江南拿去也沒有關係;蝦夷島雖然很大,但是那裡基本是蝦夷蠻人的天下,幕府政權在那裡的統治力幾乎沒有。再說了,就憑江南海軍現在的實力,人家佔去了又如何,你有能力趕跑人家。

細川賴之的確是一心只爲日本着想,可是他的思想受中國漢唐前宋的影響太深了,只看到“陸地”,對孤懸海外的島嶼並不重視,認爲那些荒蠻小地方丟了也就丟了。雖然日本是個島國,但是它現在的主流思想還沒有進化到海洋制勝的境地。

“大丞相殿下,這些島嶼租借給天朝倒是問題不大,但是需要幕府決斷。”

“那就好,我對宋日兩國關係的大致想法就是這樣了,你先在江寧待幾日,屆時我會派外務部幾位使回拜你家天皇和幕府將軍,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日本國將是我朝第一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也可能成爲第一個我朝派駐使節的國家。”

聽到劉浩然準備結束話題,細川賴之來不及追究外交關係和派駐使節到底是什麼含義忙開口道:“大丞相殿下,我有一個請求,請允許日本援遣唐使例,派遣一些學子到江南大學、武昌大學和杭州大學進學。”

劉浩然一時遲了,他當初安排細川賴之可以四處看看,就是想用江南的實力震懾一下這個小日本,讓他們心懷畏懼。但是他也知道,一旦讓細川賴之看到江南的強盛,難保他不會起了學習之心。

別的不說,小日本善於學習的精神還是挺讓人敬佩的。當年因爲遣唐使結果使得日本下模仿大唐成了日本社會和政治體制的大進步,連後來世界聞名日本刀都是那時學去的,在另一個世界,因爲看到清朝無能,倍受西方列強欺凌,日本又開始向西方學習,結果爬到了中國老大哥的頭去了。

讓不讓小日本來學習呢?先進的科技肯定是不能讓他學習的政治、商貿等方面的知識如果讓日本學了去,他們給你來了某某維新,到時就麻煩了。日本是島國,向海洋文明展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萬一讓它搗鼓成了東方的不列顛,自己豈不是隻有哭的份?

但是劉浩然轉一想,自己的這一套在國內施行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是穿越,知道歷史的走向所以才堅定不移地走這條道路,二是自己擁有絕對的軍事力量,又藉着驅逐韃虜,光復中華的順風船,在與理學爲代表的舊勢力做爭鬥一方面用武力壓制,一方面用民族大義進行政治壓制,這才堪堪搶到先手。日本的足利將軍和天皇應該不是穿越們也沒有自己這麼大的決心。而且日本的目前情況是地方勢力強勁,以佛教爲代表的舊勢力也依然強勁,就算日本有人學到了自己的東西,在日本推行也會遇到強大的阻力,而層統治階級又沒有自己這種決心不得要與舊勢力和地方實力進行妥協,十有會走樣。而且在另一個世界日本崛起是因爲英國想牽制中國,所以加以大力扶植清朝政府自己不爭氣,所以才被小日本給欺負了。現在中國一家獨大國這陣子估計還在和法國血拼,日本基本沒有什麼外援。而只要中國的實力強勁不斷進步,就不怕別人學樣子。

再說了,自己以後少不得要給日本製造一些麻煩,一是要出口惡氣,二是國家地理政治緣故,中國不允許周圍出現強國。從另外一個方面考慮,日本派留學生來,培養出來的人一旦回到日本,說不定會走各種職位,而且大部分人少不得都是“親中派”。此前的遣唐使和前宋交往不就是這樣嗎?那些到唐朝和宋朝留學的人對天朝是崇拜得五體投地。如果自己在日本培養一股“親中派”勢力爲已所用也不錯。

思量一番劉浩然說道:“諸大學都是自主辦學,我也不好干涉,反而還要尊重他們的意見。這樣,你回去後派些貴族子弟來,先到江寧府學學習,至於哪所大學,就看他們在學考中的成績。”

細川賴之經過這幾日已經知道在南諸所大學的地位非常崇高,不管是劉浩然還是學部,很少去幹涉他們的教學和錄取,所以也能體諒劉浩然的話,反正允許派留學生來,至於考不考,只能看他們的勤奮了,細川賴之就不相信了,憑藉日本貴族千年學習天朝的文化,就沒有人考不江南的大學。

事說完,閒說了幾句後細川賴之便起身告辭了,其餘事情和細節就是外務部尚世家寶帶頭跟他談判和協商了,劉浩然是不會管這些小事的。

不過當天晚劉浩然是舉行盛大的宴會,爲細川賴之接風洗塵,不僅文淵閣四大學士全部到齊,十六位直學士和在江寧的十幾位將軍也一一到場。宴會其樂融融,細川賴之表現出良好的禮儀教養,周旋於這些江南軍政要員之中毫無差錯,倒是隨來的山賀顯次郎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了。想來也是,他本來身份高,加在江南多時,比細川賴之更清楚這些要員的身份和地位,而且他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半個江南人,對這些要員更是有了一份敬畏之心,所以表現得不如細川賴之。

不過總得來說這場宴會進的非常不錯,爲宋日關係拉開了一個良好的序幕。

不算字數,繼續推薦都市小說《守衛姐姐》,值得一看的好!

第301章 事後(三)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2章 馮氏兄弟第79章 安慶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298章 定(二)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128章 敗仗(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78章 冬第330章 天山(一)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46章 方國珍第223章 伐蜀(一)第229章 梅花獎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84章 江州(三)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227章 馬六甲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290章 鬥(一)第93章 張定邊(一)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46章 方國珍第133章 南平(一)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84章 江州(三)第210章 兀魯回河(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92章 家宴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十章第36章 戰東南(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229章 阿瓦國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112章 中樞(三)第33章 江南行省第96章 張定邊(四)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27章 敗仗(一)第114章 過年第88章 大事件(二)第76章 風波(一)第214章 常遇春第15章 清澗山(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14章 清澗山(一)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128章 敗仗(二)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231章 衝突第26章 渡江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191章 治政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56章 大內親軍第83章 江州(二)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17章 定遠城外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302章 事後(四)第106章 武昌(二)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
第301章 事後(三)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2章 馮氏兄弟第79章 安慶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298章 定(二)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128章 敗仗(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78章 冬第330章 天山(一)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46章 方國珍第223章 伐蜀(一)第229章 梅花獎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84章 江州(三)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227章 馬六甲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290章 鬥(一)第93章 張定邊(一)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46章 方國珍第133章 南平(一)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84章 江州(三)第210章 兀魯回河(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92章 家宴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十章第36章 戰東南(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229章 阿瓦國第147章 高麗水師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112章 中樞(三)第33章 江南行省第96章 張定邊(四)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27章 敗仗(一)第114章 過年第88章 大事件(二)第76章 風波(一)第214章 常遇春第15章 清澗山(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14章 清澗山(一)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128章 敗仗(二)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231章 衝突第26章 渡江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191章 治政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56章 大內親軍第83章 江州(二)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17章 定遠城外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302章 事後(四)第106章 武昌(二)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