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趙統的大謀略

趙統拍手歡笑,讚道:“三少果然眼光毒辣,一眼就看穿西涼戰場的本質。正因爲西涼戰場對蜀漢和曹魏都不可或缺,所以纔會被各自的野心人物所利用。蜀漢這邊是魏延,爲了鞏固自己在漢中的基礎;曹魏那邊卻是曹真在弄鬼。”

“曹真?”黃順大訝道,“曹真本就是曹氏重將,手掌重兵,他還需要搗鼓西涼戰場做什麼?”

趙統笑道:“各家自有一本難唸的經。曹操在世,曹真當然是春風得意,位高權重,他也沒什麼想頭,一心撲在軍政大事上即可。但曹丕登基以後,曹真就有危機感了。曹丕與曹操不同,曹丕本來在兄弟幾個中就不是拔尖的,即使最終登基,心中仍然擔心自己的皇位不穩,所以,除對曹彰和曹植密切監視以外,曹氏一切在外領兵的大將,也同樣在曹丕的監視之下。對他們,曹丕一方面重用,離不開,另一方面又暗暗的防備,生怕他們做大後對自己不利。

相比於曹仁、曹休,曹真最爲年輕,自然也最爲曹丕所忌諱。曹真久居高位,深知高處不勝寒的道理。曹真即使有心蟄伏,但關中地區的特殊性決定了,曹真無法靠蟄伏來獲取曹丕的信任。實在是關中戰事太多。而且關中與各處異族接壤,平日遭劫掠的損失就大,作戰起來的不確定因素更多。曹操在時,曹真向鄴城伸手要東西,從來沒顧忌到曹操會怎麼想,但現在,曹真就必須有顧忌了。如此一來,既爲了應付曹丕不專業的監察,又爲了能夠有餘力應付各方戰事,曹真就需要一個穩定的藉口向朝廷伸手要錢要物要人。西涼戰場就此落入曹真的眼睛中。

西涼戰場各方面的條件都合適,不可或缺,西涼的重要,不需要多少軍事常識的人也能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曹丕自然也不例外。地形複雜,難以大規模用兵,戰場消耗就不會太大,而且更關鍵的,是戰場形勢輕易不會失控。路上險阻難行,路上消耗太大。這些朝廷那邊都很清楚。這是難得的一個穩定的軍需供給藉口。”

黃順笑道:“如此說來,倒是苦了曹真,幸虧有個西涼戰場,有個魏延跟他演雙簧。”

趙統說道:“以前可以演,以後怕是演不下去了。”

黃順問道:“這又是爲何?”

趙統說道:“蜀漢這邊,窗棱紙已經被我捅開,皇上已經盯上了西涼,決心要在西涼要一個結果。曹魏那邊,新皇登基,司馬懿調任長安。能讓司馬懿迅速撈取政績軍功的地方不多,但西涼絕對能算上一個。

既然雙方都有些演不下去,雙方都不甘心退步,這樣,雙方都需要一個體面的理由退兵。這時候,河西出兵佔據西涼,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後退臺階。”

黃順說道:“可是誰都知道,河西的兵馬其實是我的,西涼爲我所有,也就是爲蜀漢所有。這點,曹魏能夠接受嗎?”

趙統笑道:“管他接受不接受,反正蜀漢是抽身了。不能讓魏延據此向朝廷伸手。依我看,曹魏向西涼大規模動兵的可能性不大。不說擊敗河西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曹魏勉強拿下西涼,又拿什麼去守?面對河西和漢中兩方面的爭奪,曹魏豈不是給自己背上了一個更大的包袱?”

黃順笑道:“惡人就是我做了,曹睿我不清楚,但曹真和司馬懿可都不是易與之輩,他們能嚥下這口氣?要是他們一心盯上我,我可就難受了。”

趙統說道:“讓他們盯上你有什麼不好?盯上了你,蜀漢的邊境就安全多,省心多了。”

黃順失笑道:“你這是拿我當炮灰啊!你覺得我能同意?”

趙統正色道:“我覺得,下一步,三少的重心應該放在六姓迴歸朝廷中心上,其他的事,都要靠邊站。六姓迴歸,少不得要引起朝廷震動,內部不穩是肯定的。要是那時外敵騷擾邊境,我們豈不是要吃大虧?有荊州夏吟坊纏住曹真和司馬懿,我們在成都就可以放開手腳,大膽施爲了。”

趙統這麼一說,黃順的臉色也凝重起來。趙統所說甚大,就是黃順,也不能一時之間就拍板。

場面一時安靜下來。黃霸首先開口道:“趙統如此說,想來對我們六姓如何重返朝廷,有了詳細的規劃,成竹在胸了?不如說出來聽聽。要是我們荊州辛苦一場,最後兩邊沒有討的好,竹籃打水一場空,就不值當了。”

趙統說道:“咱們還是一步一步走。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南中平叛。只有南中平叛結束,我們才能談到下一步。”

黃霸說道:“說實話,對於這一步,我是有疑問的。插手西涼,得罪魏延,插手南中,得罪李嚴。朝中兩大勢力都被我們得罪了,我們還怎麼順利入朝?”

趙統笑道:“二哥以爲,就算我們不插手南中,不插手西涼,魏延和李嚴就能與我們爲善了?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反擊。而且,在我看來,插手南中,未必就能得罪李嚴呢。”

諸葛亮笑道:“這一點,我想黃順最有發言權。”

黃順知道諸葛亮說的是自己與李晴的關係,解釋道:“李晴是李晴,李嚴是李嚴,不能混爲一談。”

趙統說道:“此時是李嚴在朝中力量壓過魏延,所以李嚴對六姓入朝不感冒。若是魏延的力量壓過李嚴,李嚴爲了自保,急需引進外援,李嚴就會自己考慮利用李晴與三少的關係,結好六姓了。”

黃順一愣,笑道:“這聽起來似乎是一步大棋。”

趙統說道:“蜀漢的根基,到目前爲止,仍然是之前追隨先帝的老人和荊州士層。李嚴代表的是西川本土勢力的江州集團,讓李嚴壓過魏延,勢必會削弱蜀漢的核心力量。魏延就據此一直試圖說服家父,讓家父站在他那邊,共同對付李嚴。

雖然對魏延的囂張跋扈的風格家父很不喜歡,但不可否認,魏延確實是荊州除諸葛亮外最適合的領軍人選。再加上我在旁添油加醋,家父已經有意出面,幫助魏延。

有家父出面,魏延一方的力量明顯壓過李嚴一方,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李嚴爲求自保,到時候就只能拉上六姓了。有李嚴的支持,六姓迴歸朝廷的阻力,不就是少了很多嗎?”

第239章 趁火打劫第315章 許蒙的掣肘第514章 邀約第607章 接風第673章 暗鬥第457章 興師問罪第209章 各有主意第1230章 閉門羹第1273章 接受現實第163章 合肥戰局第227章 打破平靜(上)第1117章 勝利者的感慨第456章 遊戲規則第577章 見招拆招第562章 效忠第71章 見招拆招第99章 徐庶投曹的無奈第226章 風雨欲來第976章 離開第2章 指點迷津第1231章 父子夜話第1100章 盤算第1249章 形勢喜人第332章 戰馬分配第325章 談判第638章 副手第865章 論兵第634章 戰爭的可能第936章 黃順的反思第349章 懷舊第619章 長沙郡第711章 打探消息第394章 歷史大陰謀第254章 漢人歸我第347章 成功說服第1266章 家務事第612章 妻兒第959章 地下城第1201章 反戈一擊第349章 懷舊第196章 邂逅呼延康第369章 攻心蕭凝第762章 劉曄出現第1104章 李嚴的前途第127章 以退爲進第845章 大矩子的判斷第878章 三個承諾第695章 上山第766章 不義之財第60章 鎖定陸吟霜第1263章 計議第1137章 啓程第1074章 談妥第551章 李尚出現第682章 皇族血脈第1162章 司馬懿出兵第1260章 倒黴的馬謖第535章 神秘小姐第1011章 輪換制第788章 戰鬥擴大第1039章 進宮第277章 不一樣的應對第1038章 火繩槍第391章 大意落下風第451章 衝突第260章 初戰第229章 行刺第877章 張郃第120章 徐慎來信第130章 長阪坡大戰第82章 新秣陵城第519章 判斷黃順第530章 就你了第714章 曹氏世子第999章 分工第170章 找茬者來了第395章 棋手與棋子第783章 呼延魅的煩惱第1044章 鄧芝出場第215章 握手合作第131章 孫權滅火第648章 有難事找黃順第578章 丁奉獲勝第433章 二代武將登場第329章 命苦的張郃第492章 吃喝玩樂第1006章 兒女行事第430章 事情原委第904章 孫權的外交安排第278章 兵不血刃第725章 中原第一人第107章 馬謖力挽狂瀾第365章 談判(上)第696章 心服第930章 匆匆籌備第148章 蔡瑁之死第978章 孫權的改變第723章 世族與百官第761章 談黃順
第239章 趁火打劫第315章 許蒙的掣肘第514章 邀約第607章 接風第673章 暗鬥第457章 興師問罪第209章 各有主意第1230章 閉門羹第1273章 接受現實第163章 合肥戰局第227章 打破平靜(上)第1117章 勝利者的感慨第456章 遊戲規則第577章 見招拆招第562章 效忠第71章 見招拆招第99章 徐庶投曹的無奈第226章 風雨欲來第976章 離開第2章 指點迷津第1231章 父子夜話第1100章 盤算第1249章 形勢喜人第332章 戰馬分配第325章 談判第638章 副手第865章 論兵第634章 戰爭的可能第936章 黃順的反思第349章 懷舊第619章 長沙郡第711章 打探消息第394章 歷史大陰謀第254章 漢人歸我第347章 成功說服第1266章 家務事第612章 妻兒第959章 地下城第1201章 反戈一擊第349章 懷舊第196章 邂逅呼延康第369章 攻心蕭凝第762章 劉曄出現第1104章 李嚴的前途第127章 以退爲進第845章 大矩子的判斷第878章 三個承諾第695章 上山第766章 不義之財第60章 鎖定陸吟霜第1263章 計議第1137章 啓程第1074章 談妥第551章 李尚出現第682章 皇族血脈第1162章 司馬懿出兵第1260章 倒黴的馬謖第535章 神秘小姐第1011章 輪換制第788章 戰鬥擴大第1039章 進宮第277章 不一樣的應對第1038章 火繩槍第391章 大意落下風第451章 衝突第260章 初戰第229章 行刺第877章 張郃第120章 徐慎來信第130章 長阪坡大戰第82章 新秣陵城第519章 判斷黃順第530章 就你了第714章 曹氏世子第999章 分工第170章 找茬者來了第395章 棋手與棋子第783章 呼延魅的煩惱第1044章 鄧芝出場第215章 握手合作第131章 孫權滅火第648章 有難事找黃順第578章 丁奉獲勝第433章 二代武將登場第329章 命苦的張郃第492章 吃喝玩樂第1006章 兒女行事第430章 事情原委第904章 孫權的外交安排第278章 兵不血刃第725章 中原第一人第107章 馬謖力挽狂瀾第365章 談判(上)第696章 心服第930章 匆匆籌備第148章 蔡瑁之死第978章 孫權的改變第723章 世族與百官第761章 談黃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