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引導輿論 二合一

“忠烈之士……麼?”

坐在薛城城牆的牆垛上,魯國將領陳狩觀閱着手中的那本《軼談》,良久神色複雜地仰頭嘆了口氣。

前幾個月,當陳狩聽說魏國有本叫做《軼談》的雜書內記載着他父親陳炳的英勇事蹟後,特地託人從魏國帶了一本回來,在仔細觀閱後他發現,這本《軼談》中還真記載有他父親前召陵縣縣令陳炳的英勇事蹟。

雖然其中的內容稍微有些更改,就比如事實上,他父親陳炳是死在當時的鄢水魏營前,是當時的肅王趙潤見無法順利換回俘虜,在徵詢了陳炳的意見後,下令浚水軍的弓弩手,將陳炳以及其餘召陵縣俘虜一併射死,徹底斷了暘城君熊拓企圖用這些俘虜換回平輿君熊琥的念頭。

而在這本《軼談》中,召陵縣縣令陳炳是直接戰死在召陵縣城頭的,並且,小說家周初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了陳炳這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爲了保家衛國如何英勇殺敵,而最後則壯烈犧牲。

雖然這個故事有很大的虛假,但陳狩卻忍不住反覆觀閱,心中莫名的滿足:他父親陳炳,確實是爲魏國所犧牲,而魏國,也並未忘卻這位忠烈之士。

這就足夠了,至於魏王趙潤授意小說家周初寫下這些魏國忠烈之士,意在喚起魏人對國家的歸屬感,陳狩並不在意。

“喲,興致不錯啊。”

身後方,傳來了熟悉的聲音,陳狩無需回頭,也猜得到這個聲音的主人,正是如今被薛城一帶魯人稱爲英雄的惡黨,桓虎。

“就是這本書麼?”

走到牆垛旁,桓虎背靠着牆垛,環抱雙手而立,目光瞥了一眼陳狩手中的那本書,笑着說道:“聽說這本書對令尊的評價很高啊。”

“事實如此。”陳狩將手中的《軼談》放到懷中,瞥眼對桓虎問道:“今日怎麼有興趣上城樓來?我以爲,你還忙着跟那些貴族高談闊論呢。”

桓虎愣了一下,在哈哈笑了幾聲後,他正色解釋道:“與那些貴族、世家打好關係,有助於你我在此地立足……”

“哼!”陳狩輕哼一聲。

自從桓虎擊退楚國的軍隊,並將薛城佔爲己有之後,桓虎便將軍隊的事交給了陳狩,而他自己,則遊走於迴歸薛城的那些貴族、世家之間那些貴族世家需要桓虎保護他們,而桓虎則需要借力這些貴族世家的支持,使他能更好地立足於魯國。

雖然陳狩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他還是不爽,畢竟他對當權階級的印象還是很差的,好在魯國乃中原文化的輸出地之一,該國的貴族的品德還是相對良好的,因此,陳狩雖然依舊不喜他們,倒也不至於將他視爲仇寇。

“呵呵呵。”桓虎拍了拍陳狩的肩膀,隨即,他略帶幾分惆悵地說道:“季叔過世了。”

“什麼?”陳狩吃了一驚。

桓虎口中的季叔,正是魯國的士卿、季氏一族的家主,在幾年前,曾陪伴魯公子興前往魏國王都大梁參加諸國會盟,乃是魯王公輸磐最信任的重臣之一,甚至於就連齊王呂僖當初在世時,亦對季叔青睞有加,希望能徵辟季叔出任齊國的丞相。

而這樣一位魯國的重臣,終於因爲年老體衰而過世了。

“什麼時候的事?”陳狩皺眉問道。

“大概七八日前吧,是金勾的人打探到的消息。”桓虎環抱雙臂,感慨地說道:“我跟季叔見過幾面,確實是一位持重的賢才,真是可惜了……”

陳狩看了一眼桓虎,隨即皺眉說道:“季叔死了,就意味着,王室跟三桓的關係,也就到此爲止了吧?”

“是啊。”桓虎舔了舔嘴脣。

要知道,魯王公輸磐與魯公子興所代表的王室,素來跟三桓關係不好,當初季叔在世時,還能作爲兩者間的橋樑,緩和彼此的矛盾,不至於同室操戈,可如今季叔已過世,魯國內部的穩定,怕是一去不復返了。

不過這對於桓虎來說,倒也不是一件壞事。

因爲桓虎擅自將薛城佔爲己有的舉措,事實上後來魯王公輸磐也非常不滿,只是礙於三桓這個強敵在旁,魯王公輸磐不敢過分逼迫桓虎,免得桓虎投靠三桓罷了。

而現如今,季叔過世,王室與三桓的和平關係就此不在,想來魯王公輸磐也顧不上了桓虎了。

“你打算怎麼做?”陳狩皺眉問道:“還是打算偏幫王室麼?”

“當然!”桓虎舔了舔嘴脣,笑着說道:“若三桓果真做出懾權的叛逆之事,我桓虎豈能跟他們同流合污?我可是……魯國的英雄啊!”

“……嘿!”陳狩瞥了一眼桓虎,輕哼一聲。

事實正如桓虎所預料,季叔一死,三桓就立刻對王室發難了。

首先,三桓中的孟氏、叔孫氏,立刻脅迫同爲三桓的季氏,要求季叔的長子季文跟他們同進同退,罷黜國君公輸氏,扶持另外一支同樣具有王室血脈的公孫氏上位。

公孫氏,倒退幾十年,那也是能繼承魯國君主之位的王室後裔。

但遺憾的是,幾十年前待齊王呂僖出現之後,齊國空前強大,而齊王呂僖,與公輸磐自幼相識,關係極好,因此,在齊王呂僖的幫襯下,公輸氏一族奪得了魯國君主的位置,放黜了公孫氏。

後來公輸磐在繼位後,一方面事事向齊國看齊,一方面則打壓三桓,三桓礙於齊國的強大,只能選擇妥協,忍辱負重苟存至今,但王室與三桓的恩怨,卻從此結下。

過了二十年後,齊王呂僖因酒色而使身體虛弱,三桓就逐漸開始復燃,待等到齊王呂僖在討伐楚國時亡故,三桓就開始了對王室的報復。

但當時,三桓中季氏一族的季叔,設法緩和了兩者彼此的矛盾,使王室與三桓得以相安無事,可如今季叔已經不在,三桓自然要開始發難。

季文是一個謹慎而膽小的人,且才能也遠不如其父,面對孟氏與叔孫氏的威脅,頓時就沒了分寸,便立刻寫信給弟弟季武雖說季武在整個中原排不上名號,但是在魯國,他還是頗爲知名的將軍,而且手握兵權。

可季文沒有想到的是,三桓非但與他接觸,也與季氏一族的其餘族人接觸過,而這些季氏一族的其餘族人,他們對魯王公輸磐的印象可好不到哪裡去。

這也難怪,畢竟魯王公輸磐信任的只是季叔一人,並不代表信任整個季氏一族。

面對着族中兄弟、甚至是家族中叔叔伯伯輩分的族人對自己的勸說,季文、季武兄弟二人難免也有所遲疑了,畢竟,三桓曾經確實是同氣連枝,而魯王公輸磐,在整體打壓三桓的同時,事實上也對季氏一族造成了一些利益上的損害,只不過當時有季叔在,季氏一族也只能在心底抱怨幾句而已。

不得不說,季氏一族的倒戈,令三桓聲勢大增,亦使魯王公輸磐大爲震怒。

他很是震怒,季叔纔剛剛過世,季氏一族便立刻倒戈,並且,三桓也立刻對他王室發難。

鑑於敵強我弱的局勢,魯國公輸磐立刻就想到了竊取薛城的桓虎。

誠然,桓虎是一頭惡虎,但目前的局勢,唯有這頭惡虎,才能吞掉三桓這三頭養不熟的惡狼。

而三桓,顯然也猜到了王室如今唯一的仰仗就只有桓虎,因此,叫倒戈的季武領兵駐紮在曲阜與薛城之間,截斷道路、封鎖消息。

可即便如此,魯王公輸磐的使者還是艱難地來到了薛城,向桓虎求援勤王。

得知此事後,陳狩找到了桓虎,問後者道:“聽聞魯王派人求援,你準備幾時動身?”

此時,桓虎正剛剛從他一干妻妾中脫身,**着身體接見了陳狩,聞言笑着說道:“急什麼?眼下還非是你我動手的時機。”

陳狩跟在桓虎身邊多時,當然知道桓虎的勃勃野心,聞言皺眉說道:“你莫非是要借刀殺人?”

“哈哈哈哈。”桓虎哈哈大笑,舔着嘴脣說道:“我可是魯國的英雄,豈會做出那樣的事?”

雖然他矢口否認,但事實上,他還真是那麼想的。

在桓虎看來,眼下三桓氣勢正盛,他此時插手干涉,雖然能幫助王室擊敗三桓,但這對於他而言,又有幾分利益呢?不若等到三桓擊敗了王室,甚至是放黜了王室後,他這位魯國的英雄,再以大義之名出兵勤王,到那時,王室不再、三桓不再,而他桓虎,便能成爲魯國真正的主人。

就在他哈哈大笑之際,忽然有士卒來報:“將軍,府外有一夥人前來拜訪,其中一人,自稱公孫氏……”

“公孫氏?”桓虎愣了愣,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隨即嘿嘿怪笑道:“這可真是有意思了……有請!”

陳狩搖了搖頭,轉身離開了桓虎的住所,又回到了城樓,在無人的角落,細細翻閱着懷中那本《軼談》。

父親求仁得仁、終能名留青史,陳狩對魏國那份怨氣,也隨之消散了。

取而代之的,則是對自己未來的茫然。

他所跟隨的桓虎,野心勃勃,仍在爲竊取魯國、成爲魯國的主人而努力,但陳狩對此卻毫無興趣,事實上他之所以跟隨着桓虎,也只是因爲他並沒有其他的去處而已畢竟他當年曾恩將仇報地襲擊了魏王趙潤的宗衛長沈彧,導致沈彧手腕受創,隨後,又接受了桓虎的搭救,從商水縣的監牢中逃脫,從此成爲魏國通緝的要犯。

這纔是根本,其次才涉及到桓虎的個人魅力。

沈彧……

合上手中的《軼談》,陳狩走到城牆上,放眼望向滕城方向。

滕城那邊,原本屬於北亳軍領袖向軱復辟的宋國,而如今,這座城池已經成爲魏國的領土。

而微山湖,亦成爲魏國湖陵水軍操練戰船、士卒的場所。

一想到魏國湖陵水軍,陳狩心中便想起了一個人,正是他有所虧欠的沈彧。

其實在去年的時候,當沈彧受魏王趙潤的命令,出任湖陵水軍的統帥時,陳狩亦有所耳聞。

儘管他這些年都在關注沈彧,想知道沈彧當年手上的傷勢是否痊癒等等,但得知沈彧抵達湖陵後,他卻不敢前往拜會他有膽量孤身行刺平輿君熊琥,卻沒有勇氣單獨面見沈彧,大概是他心中的愧疚所致。

待殺了平輿君熊琥,再去向那沈彧負罪吧,將性命還給他,了卻這場恩怨。

陳狩暗暗想道。

但是,如何殺平輿君熊琥呢?

要知道,自從暘城君熊拓成爲楚王之後,平輿君熊琥水漲船高,取代了前三天柱之一邸陽君熊商的地位,成爲了楚國的新三天柱之一,並且,受楚王熊拓之名督懾整個楚西。

毫不誇張地說,在如今的楚國,平輿君熊琥乃是王下第一重臣,儘管論官職不及丞相溧陽君熊盛,但就實權、尤其是兵權而言,能少有人能與他相提並論。

想要行刺這樣一位手握兵權的楚國重臣,若陳狩單憑一己之勇,怕是有去無回。

因此,他也再等待,等待有朝一日手刃仇敵的機會。

而與此同時,魏國的《軼談》,亦已傳播到齊國,率先在臨淄氾濫。

平心而論,在魏國的這本《軼談》中,倒是少有抹黑齊國的事,甚至於已過世的齊王呂僖,也被作爲正面人物記載於書中,成爲明君的表率,不像韓國,似靳黈、司馬尚、暴鳶等將領,幾乎都作爲反面人物出現在書中,接二連三地被魏忌、趙宣、趙疆、姜鄙、伍忌等魏國將領擊敗。

尤其是前代郡守劇辛,小說家周初非常直白地揭露了劇辛當年企圖屠城山陽縣的醜惡面貌,極大地影響了韓國以及韓將的整體風評。

可即便魏國已‘高擡貴手’,但齊國似田耽、田武等將領,還是對這本《軼談》很不滿意,原因就在於這本書過於吹噓魏國的將領。

似魏公子潤、禹王趙佲、司馬安、韶虎、伍忌、姜鄙這些魏將也就算了,畢竟這些位確實是非常了不得的名將或者勇將,可是,居然連百里跋、徐殷、朱亥、周奎、蔡擒虎都要吹噓一番,這就未免有點過了在田耽看來,這些魏將充其量只是合格的將領,根本談不上什麼名將。

更讓田耽不渝的是,這本《軼談》,居然沒有記載他堂堂田耽的事蹟。

開什麼玩笑,他田耽,那可是能與魏公子潤一較高下的齊國名將啊!

相比較田耽的牢騷與抱怨,齊國左相趙昭、右相田諱以及士卿管重、鮑叔等人倒是看得很透徹:魏國並非單單隻忽略了田耽,事實上,像韓國的雁門守李睦、北燕守樂弈這兩位足以與魏公子潤一較高下的名將,魏國也刻意忽略了,根本未曾提及這兩人。

至於原因,不言而喻。

“素來爲人所輕視的小說家,居然還有這等威力……”

翻閱着這本《軼談》,右相田諱感慨地說道。

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人都看不起小說家,認爲小說家不配稱之爲“一門學術”,唯獨魏王趙潤眼光獨到,拾起了被人所看不起的小說家,使小說家得以被魏國所用。

而如今的情況是,小說家的這本《軼談》,風靡整個中原,一些說書先生,更是直接摘取《軼談》書中的片段,變相地再次提高了魏國知名度。

就比如魏將司馬安,這位派駐河西郡的魏將,就因爲一則百羊滅敵的故事,名聲傳到了齊國,就連齊國的年輕人們,亦對這位魏國名將耳熟能詳,使得司馬安在齊國的名氣,甚至於漸漸蓋過田耽、田諱、田武、仲孫勝、東郭昴、閭丘泰、紀宓、鄒忌等本土的將領,這簡直匪夷所思一部雜書而已,竟有這等威力!

值得一提的是,從《軼談》這本書中,田諱等人也看出了那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也意識到了其中的不同尋常,但相比較《軼談》這本書的威力,這部分被他們所忽視了。

魏國,已經變得過於強大了。

更要緊的是,魏國的強大,跟以往其他國家的強大不同,比如曾經的韓國,是以軍隊的強大而聞名於世,而齊國的強大,則在於這個國家的殷富,而如今魏國的強大,卻儼然是全方位的強大,在軍隊的實力上超越以往的韓國,在經濟方面則逐漸取代齊國之前的地位,甚至於,魏王趙潤總能想到別人想象不到的高明主意,來使魏國變得更加強大,就比如這次小說家著寫的《軼談》。

不得不說,似田耽、田諱、管重、鮑叔等人,逐漸有點理解韓王然的心情了:魏國一時的強大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國家仍然在持續強大,別的國家增強一分,魏國就增強兩分,簡直無懈可擊。

對此,韓王然都幾乎快被逼瘋了。

而就在全天下彷彿都在討論《軼談》這部雜書時,魏國對這部書的興奮,卻逐漸歸於平靜。

倒不是說魏人突然間對這部雜書不感興趣了,而是因爲魏人的興趣,被轉移到由禮部刊印的一種名爲邸報的雜書中。

原來,在見識到一部《軼談》所帶來的驚人影響力後,禮部從中受到了啓發。

禮部官員認爲,他們完全可以效仿小說家的這本雜書,也編寫一部雜書,用來教導國人,勸人向善、忠君愛國什麼的。

但遺憾的是,禮部的首次嘗試失敗了,他們編寫的雜書,幾乎無人問津。

後來禮部經過諮詢才知道,原來國人對於他們禮部編寫的雜書,根本不感興趣要知道小說家的那本《軼談》,那可是生動地描繪了魏國的名人軼事,而禮部的雜書,卻大多數都是摘取至《詩經》、《古禮》的大道理,這種書,別說平民百姓不會去看,就連自詡有身份的貴族,怕是也不會去看。

在得知此事後,趙潤爲之失笑:弄了半天,禮部還是不懂何爲寓教於樂。

於是,趙潤召來禮部尚書杜宥,給後者出了一些主意。

杜宥回到禮部後跟禮部官員一說,彼此都將信將疑,但最終,他們還是聽取了魏王趙潤的建議,又刊印了一本小冊子。

這本小冊子,只是記載了魏國近二十年的大事,既有外徵,又有內治,按理來說應該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但不知爲何,反響卻非常好。

事後,魏王趙潤對禮部尚書杜宥說道:“杜卿希望增強國人對我大魏的忠誠,光是講述那些大道理無濟於事,最好能讓國人知曉,朝廷這些年究竟做了些什麼,其中又有那些與國內的民衆有切身利益,如此逐步培養國人對我大魏的歸屬感,才能慢慢培養對國家的忠誠。”

禮部尚書杜宥恍然大悟。

此後,禮部主張刊印的這本小冊子,就着重講述朝廷的舉措,比如哪裡哪裡開墾荒田,哪裡哪裡興修水利,並且在這本小冊子普及農田與水利的利害。

出乎禮部的意料,國民對這本小冊子反而頗有興趣,可能是因爲在這個階級制度森嚴的時代,其實底層的國民,也很好奇朝廷以及朝廷官員,每日究竟在做些什麼。

而除此之外,在魏王趙潤的授意下,禮部對於這本小冊子,也逐漸放寬的尺度,並不排斥在其中摘取一些小說家作品中的片段,使得這本小冊子的面向性逐漸增大。

到後來,禮部也逐漸在這本小冊子中增加朝廷所推行的新政策,並在其中陳述利弊。

還別說,這還真逐漸吸引了一部分人。

除了魏王趙潤外,就連禮部的官員也沒有發現,藉助小說家的作品以及禮部的這本小冊子,朝廷逐漸開始引導輿論,潛移默化地向國民灌注朝廷希望見到的思想,引導他們去做某些事。

就這樣,魏國迎來了魏興安六年,在這一年,魏國的新都雒陽終於初步建成,魏國終於將告別舊都大梁,將都城遷移到雒陽。

而這是否意味着,魏國將迎來一個全新的局面呢?

第910章:皮牢關戰役第155章:膠着的衛國內戰 二合一第1189章:沒有退路的戰爭 二合一第649章:南門氏投魏第一百九十七章:善後第一百六十九章:齊魏之盟 二第兩百二十二章:戶部失權第二十三章:出宮!!第571章:你奈我何?!第520章:抵達圉縣第948章:功虧一簣第727章:姬潤與景舍 三第1154章:友或敵的選擇 三第900章:黃雀死了第782章:疑點重重 三第148章:炫耀工藝 二合一第一百五十四章:軍議第1291章:瑣碎第946章:謀定而動第二百九十章:坦白第1335章:曲樑侯司馬頌第1372章:萬事俱備第742章:壽郢西郊,首輪交鋒 二第11章:交涉 二合一第118章:初夏 二合一第589章:老奸猾與小奸猾的密商第466章:民商崛起之初 四第463章:民商崛起之初第159章:衛瑜之死 二合一第435章:鏖戰!雒城防守戰! 四第二百四十四章:侷限第1316章:劃分宋郡第1138章:平息 二第1178章:失職第468章:民商崛起之初 六第1041章:暗爭第352章:局勢扭轉第668章:符離塞之戰第680章: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二章:遇襲第315章:戰火再起 二合一第三百六十四章:夜 二第723章:黑鴉衆參戰第兩百一十五章:欲分羹 二第二百三十五章:赴任第237章:朝議親征 二合一第853章:秦使第一百九十一章:對話『加更11/20』第304章:李睦之死 二合一第929章:火中取栗 二第1361章:驚變 二今天晚更新第二百六十章:送離別 二第992章:步步爲營 二第1364章:趙弘禮的離去 二第681章:各有算計 二第701章:強渡澮河 二第494章:達成協議第574章:安陵趙氏第37章:高賢侯呂歆 二合一第460章:驅虎吞狼第四十六章:又一個奇葩第617章:啓程第1093章:初試 二第1029章:姬潤與韓然 三第一百七十四章:言和 二第二百三十六章:冶造局第1233章:反擊的號角 二 二合一第474章:肅氏楚金第三百一十八章:變故第一百九十六章:撤軍楚境第1159章:王庭戰慄第1088章:放出的長線第569章:見招拆招第481章:肅王的怒!第635章:將計就計 二第一百六十章:楚地風俗第596章:肅王與駱璸第615章:齊王呂僖之遠見第438章:一曲第917章:煙雨中的奇襲 三第796章:溫崎的懷疑『加更5/30』第1234章:三月,衛國遭難 二合一第463章:民商崛起之初第264章:聚而殲之 二合一第1341章:曲樑侯府之變第1342章:曲樑侯府之變 二第30章:東胡湮滅第六十七章:童憲的忠告第179章:內外並舉 二合一第212章:商水戰役 二合一第770章:屈氏一族的使者第1127章:中宮筵席第89章:桓虎與魯國 二合一第857章:入秋第14章:君臣鬥智第三百一十四章:挑戰第484章:太叔公的反擊第一百五十章:心跡與信任第三百六十五章:成皋關下
第910章:皮牢關戰役第155章:膠着的衛國內戰 二合一第1189章:沒有退路的戰爭 二合一第649章:南門氏投魏第一百九十七章:善後第一百六十九章:齊魏之盟 二第兩百二十二章:戶部失權第二十三章:出宮!!第571章:你奈我何?!第520章:抵達圉縣第948章:功虧一簣第727章:姬潤與景舍 三第1154章:友或敵的選擇 三第900章:黃雀死了第782章:疑點重重 三第148章:炫耀工藝 二合一第一百五十四章:軍議第1291章:瑣碎第946章:謀定而動第二百九十章:坦白第1335章:曲樑侯司馬頌第1372章:萬事俱備第742章:壽郢西郊,首輪交鋒 二第11章:交涉 二合一第118章:初夏 二合一第589章:老奸猾與小奸猾的密商第466章:民商崛起之初 四第463章:民商崛起之初第159章:衛瑜之死 二合一第435章:鏖戰!雒城防守戰! 四第二百四十四章:侷限第1316章:劃分宋郡第1138章:平息 二第1178章:失職第468章:民商崛起之初 六第1041章:暗爭第352章:局勢扭轉第668章:符離塞之戰第680章: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二章:遇襲第315章:戰火再起 二合一第三百六十四章:夜 二第723章:黑鴉衆參戰第兩百一十五章:欲分羹 二第二百三十五章:赴任第237章:朝議親征 二合一第853章:秦使第一百九十一章:對話『加更11/20』第304章:李睦之死 二合一第929章:火中取栗 二第1361章:驚變 二今天晚更新第二百六十章:送離別 二第992章:步步爲營 二第1364章:趙弘禮的離去 二第681章:各有算計 二第701章:強渡澮河 二第494章:達成協議第574章:安陵趙氏第37章:高賢侯呂歆 二合一第460章:驅虎吞狼第四十六章:又一個奇葩第617章:啓程第1093章:初試 二第1029章:姬潤與韓然 三第一百七十四章:言和 二第二百三十六章:冶造局第1233章:反擊的號角 二 二合一第474章:肅氏楚金第三百一十八章:變故第一百九十六章:撤軍楚境第1159章:王庭戰慄第1088章:放出的長線第569章:見招拆招第481章:肅王的怒!第635章:將計就計 二第一百六十章:楚地風俗第596章:肅王與駱璸第615章:齊王呂僖之遠見第438章:一曲第917章:煙雨中的奇襲 三第796章:溫崎的懷疑『加更5/30』第1234章:三月,衛國遭難 二合一第463章:民商崛起之初第264章:聚而殲之 二合一第1341章:曲樑侯府之變第1342章:曲樑侯府之變 二第30章:東胡湮滅第六十七章:童憲的忠告第179章:內外並舉 二合一第212章:商水戰役 二合一第770章:屈氏一族的使者第1127章:中宮筵席第89章:桓虎與魯國 二合一第857章:入秋第14章:君臣鬥智第三百一十四章:挑戰第484章:太叔公的反擊第一百五十章:心跡與信任第三百六十五章:成皋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