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

會議沒有持續多久,就很快地結束了,政事堂的宰相們都挺忙的。

唯獨首相趙誠留下了下來。

難道是皇帝心生忌憚?準備辭相?

當然不是啦——

而是趙誠擔任主編撰的唐末亂史,也就是六代史,歷史上的五代十國史。

經過兩年的粗略編輯,由於是近代的史書,許多老臣,舊籍都在,採集史料那是相當的方便,甚至許多老臣等私底下還編撰私史。

比如,範質的《五代通錄》,就是很好的底本。

這般,再加上翰林學士們的齊心協力後,兩年時間編輯六十的歷史,可謂是相當的通暢。

歷史上以薛居正爲首的五代史,也叫做舊五代史,只用了一年半。

而李嘉讓翰林學士們進行編撰,可謂是人力物力充足,別的都不提,各國的起居注,那是清晰明白。

“啓稟陛下,史書暫命爲《樑唐晉漢周宋書》。自朱溫篡位,至大唐復立滅宋,之間六十載,所以史書共編撰一百八十卷,其中,紀六十八,志十四,傳九十八。按斷代爲書,分爲,梁書、唐書、晉書、漢書、周書、宋書,各十餘卷至五十卷不等。”

趙誠頗爲榮幸地說道,臉上止不住的得意。

編史,對於文人來說,的確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名留青史,如司馬遷,班固等,能夠擔任主編即使作爲宰相,趙誠依舊難以掩飾心中的興奮。

“多少字?”皇帝聽聞到那麼多的書,表,志,傳後,皺起眉頭,這是史記的標準,就是對於他來說,完全沒有直觀的認識。

“這……”趙誠被這個突兀的問題問道了,這個角度太刁鑽了,他一時間有些回答不上來。

思慮了片刻後,他才輕聲道:“由於史料充沛,約莫有五十多萬字!”

聞言,李嘉第一反應是感覺好少,這在起點,就是闌尾書,但一想起這是古代,就覺得很正常。

因爲其用的,都是文言文,講究言簡意賅,翻譯成白話,起碼得翻兩三倍,這樣一來,就顯得格外多了。

要知道,史記,可以是描繪三皇五帝到漢初,兩三千年的,也才五十二萬字,六十年用五十萬字,已經算多了。

“五十萬!”李嘉輕聲呢喃着,然後看了一眼趙誠,說道:“史書的名字不成,太長了,就喚作《唐末六朝傳》。”

趙誠聞言,點點頭,表示明白。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如此處理李存勖稱唐皇一事?”

李嘉輕聲問道。

李存勖的地位很尷尬,他是沙陀人,賜姓爲李,但卻僭越稱帝,而且國號爲唐,這就讓李嘉很尷尬了,豈不是說,他這個唐,承繼是李存勖的唐?

但要是不承認,人家的確是稱帝了,這是不可抹殺的,而且還很尊敬前唐宗室。

所以,這對於編撰歷史的人來說,是很大的困難,一個處理不好就是政治法統的問題。

這也是爲何史書國修的緣故,也是趙誠之所以親自彙報給皇帝的原因。

如果沒有皇帝的認可,這本書就根本無法印刷,弄不好,反而影響他的政治生命。

趙誠身軀微微下彎,面色嚴肅,拱手道:“陛下,李存勖受封晉王,可書其爲晉主,國號爲唐之事,則一筆帶過。”

“哦?”李嘉來了興致,他直起身,說道:“可是效仿《三國志》,以劉備爲蜀先主之事?”

衆所周知,西晉的法統來自曹魏,而曹魏又來自東漢,所以,曹魏在史書中,必須是正統,而像蜀漢這種宗室自立,就不能稱帝,劉備只能以先主稱之。

這就是所謂的春秋筆法,區區一個稱謂,就代表了一切。

李嘉對此倒是滿意,畢竟李存勖是晉王,以晉代稱也無妨,但石敬瑭呢?人家的國號可也是晉。

“石晉可稱之爲東晉,李近可稱之爲西晉。”

聽到這,李嘉糊塗了,東晉西晉這樣命名,那司馬家的晉呢?

面對皇帝的困惑,趙誠頗不以爲然,說道:“自古以來,朝代別稱,不過是史學家的俗稱罷了,以區別其名,李存勖建都與洛陽,可稱爲西晉,石敬瑭爲汴梁,可稱之東晉。”

“至於司馬家,可稱謂爲前晉、後晉,因俗而稱,陛下雖然不習慣,但過一些時日,就習慣了。”

聽到這番話,李嘉才恍然大悟。

他記憶中的那些所謂東漢西漢,東晉西晉,其實是史學家的別稱,根本就不是官方稱謂,東漢跟西漢,官方都是汗,東晉和西晉,也是晉。

而西漢又被稱作前漢,東漢爲後漢,於是就有了《漢書》《後漢書》。

而如今,東晉和西晉,在史學家的稱呼中,也是按照前後漢來稱呼,所以前晉和後晉。

這種別稱,在不同的史學家眼中,各不相同罷了,他是犯了經驗主義錯誤。

“那麼,樑稱之爲後梁咯?”

李嘉這般問道。

“自當如此!”趙誠輕聲道:“樑者,南朝早有南樑,漢有前、後兩漢,周有西東二週,宋也有劉宋,所以在其之前加個後字,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然的話,就不好區分了。”

這就是後梁後周等五代王朝歷史稱謂的由來,自己竟然忘卻了這一遭。

不過,這也是情有可原,我畢竟不是史學家。

“六朝者,皆不得以帝稱之,皆謂之國主。”

李嘉鄭重其事地說道:“其皆不得爲正統。”

“諾!”趙誠鬆了口氣,史書中,早就這樣安排了,果然沒有錯,皇帝根本就不需要這幾個中原王朝的法統,所以自然對其不屑一顧。

“對了,江南國主又如何稱謂?”

李煜這一支,畢竟被收攏到了宗室,雖然只是爲了更好的統治,但納入宗室,不一定就代表着認可。

唐這個稱謂,不是什麼阿貓阿狗就可以稱謂的。

“臣等數次探討,皆以爲,江南變更楊吳,其一開始,國號爲齊,可稱之爲後齊。”

趙誠看了一眼皇帝的臉色,謹慎道。

“嗯?有意思!”李嘉頓時就笑了。

南唐變成了後齊,這可就真的有意思了。

第1149章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1156章民心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七百零九章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1306章驚——第一千一百章第1350章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1195章第1138章尊老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1357章人選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九百三十四章第1157章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106章修法第1288章父子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六百一十八章一語中的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四章野外啼哭第四章野外啼哭第1200章唐奴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1353章民艱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1341章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1265章死戰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六百八十六章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1300章假道第1252章無題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九百章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
第1149章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七百零五章嶽麓山(第三更,補)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1156章民心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七百零九章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1306章驚——第一千一百章第1350章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1195章第1138章尊老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1357章人選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九百三十四章第1157章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106章修法第1288章父子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六百一十八章一語中的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四章野外啼哭第四章野外啼哭第1200章唐奴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1353章民艱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1341章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1265章死戰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六百八十六章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1300章假道第1252章無題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九百章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