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亮劍

季節已經進入了七月中旬,清晨開始清涼起來。然而人們心中如同燃燒着一團烈火。他們注視着這個少年,自從四年多前那個桃花緋漫的季節進入京城。這個少年帶給了他們多少歡樂,那幾座在汴水旁高聳入雲的高爐至今還是他們的驕傲,還有那飄揚在天空的熱氣球,以及哄自家小孩睡覺的《西遊孝記》、《三國演義》,當然還那本讓無數少女流下淚水的《紅樓夢》,更不要說街頭巷尾的烤紅薯、炒花生。

現在晨風吹來,將他烏黑的頭髮吹得四散飛揚,他濃眉下一雙眼睛閃着炯炯地亮光。不知不覺地,他長大了。多少人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個少年還是象以前那樣對他們溫和地笑着,以示打招呼。但是隱隱約約地他們覺得這個少年變了,他的眼睛還是亮晶晶的,笑容還是暖洋洋的,可眼光中有些堅毅有些驕傲。現在他就象是一把寶劍終於磨出了鋒口,亮出它鋒利的光芒。

石堅還沒有回到府中,就有侍衛來接他回皇宮,原來今天是朝會。大臣們還在爲山遇惟亮的事吵得不可開宥。當劉娥接到他已經到達京城的消息後,馬上派人來叫他進宮參加朝議。連趙堇坐寬大的馬車裡也替石堅打抱不平:“大娘娘也太過份了吧。剛進京還沒有到家,怎麼也得讓石大人休息一下。”

當然她只是坐在馬車裡嘟嚨,不敢出來。這可是在京城,如果讓對石堅不滿的官員看到,保不準會彈劾。

“就是,”紅鳶隨聲附和。她說這句話時還望着趙蓉的背影。心想這纔是真正關心少爺,那象你這個大小姐,只會教訓人。

但皇命難違,他心裡也有一些不滿。在他的想法中這些事情也不是很急,真不成這朝中的大臣們是吃乾飯地?其實他這種想法對朝中大臣很不公平,他是後來人。對這歷史的大致走向還是瞭解的。雖然歷史已經在開始變得面目皆非,但現在遼國這個皇帝昏庸無能,是不會改變的。他不認爲這個遼國新皇帝有多大氣魄真的進攻宋朝,除非宋朝將他惹火了。但是朝中的百官卻不知道,他們那一個不擔

陽光從大殿藥玉窗戶上灑進來。日上樹頭,天也開始熱了起來。大殿裡地羣臣都停止了爭吵,忍不住向殿外張望。這使得一班老臣想起石堅第一次進京時的情景。終於那個少年走了進來,還是一樣的瀟灑自若,嘴角掛着若有若無的微笑。除了少數的大臣外,他們在看到這少年地一剎那間感到一陣溫暖。

有許多大臣都在向他點頭打招呼,老將曹瑋更是不顧在朝堂上在他肩膀上狠擂了兩下。

石堅說道:“曹大人,能不能輕一點。我的身體可沒有你結實。”

曹瑋呵呵直樂。

這些大臣看着石堅眼光是如此熾熱,那是真正服了石堅的才華。當時在元昊僞裝攻打李士彬的時候,這個少年就對範雍提醒並設計。如果不是這個少年,延州不要說是取得了戰績。就是保住也是不可能的。這次朝廷沒有將臉面輸得精光,這個少年可以說佔着首功。可當時他在哪裡,他還在幾千裡外的和州,這份敏銳的直覺讓曹瑋連呼:“臣老了,臣真的老了。”

連曹瑋都服氣。況且其他大臣。他們還在想。還有什麼這個少年不拿手地。

趙禎坐在龍椅上看到石堅進殿。臉上更是堆滿了笑意。要不是在朝堂上他都能走過去。拉住石堅地手問長問短。

石堅也看着他。他在跪下之前先是向趙禎抱以一個誠摯地微笑。那個笑容裡包括着關心問候。也包括着一種向他地保證。和叫趙禎放心。這個笑容竟能傳達這麼多東西。真是叫人不可思議。然而偏偏不但趙禎感覺到他地意思。就是大臣們也感覺到他這一笑地含義。劉娥坐在簾後。看到他這笑容。心中也開始溫暖。她心想:果然是一個好孩子。他沒有生哀家地氣。

石堅行過禮後。劉娥也不客氣。直接問他山遇惟亮地事怎麼處理。這件事已經拖了好幾天。是該要處理了。

石堅沒有回答。卻向趙禎和劉娥問了一個問題:“啓稟聖上和皇太后。臣有一事詢問聖上與皇太后。聖上與皇太后想使我大宋天朝成爲千古沒有地進取王朝。讓宋朝地文明與聖上與皇太后地光輝灑向這整個地世界?還是想學晉朝慢慢衰弱。最後退居江南苟安?”

堅銳啊。這是石堅第三次進京時亮出地第一劍。而且直指劉娥。

他這一句說完,所有大臣都啞雀無聲。

劉娥還沒有答話,趙禎問道:“石愛卿,你這個命題太大了吧。只是一個党項人小小的叛臣,就關係到我朝地走向?”

石堅說道:“啓稟聖上,當然有關係,而且還有很大地關係。這也不是臣在寫詞作詩,可以誇大。”

然後他向諸大臣問道:“本官在路上就聽說你們爲這件事爭吵不休。現在本官倒要聽聽你們的意見。”

聽了他地話首先曹瑋站了出來,他說道:“石大人,老夫認爲不應當將他交出,這會叫所有向着我朝的党項人和蕃人失望地。”

他話音剛一落,立即引起一片附和,石堅注意了一下,他們大多是武官。

這時呂夷簡又站出來說:“本官認爲不妥。那個山遇惟亮只是一個党項人的大臣,他既然叛出了夏州,自然誇大其詞,誰知道他說的是真是假。如果將党項人惹怒,萬一再次進攻西北可是不妥。當然這不是本官怕他們,而且北方遼國新帝又在調集大軍。雙面夾攻之下,我朝危矣。不如先將他們交與夏州。夏州局勢安穩,遼人孤掌難鳴。也就自然退兵。”

這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特別是遼國,宋與遼多次交手,大多以失敗告終。這些大臣肯定是有些害怕。於是更多的大臣表示附和。相比於一個安定的環境,只是一個對方小小的叛臣不值得與黨項交惡。何況李昭重當時犯了那麼大的事情,都被朝廷釋放。

石堅做了一個手勢。這些大臣知道石堅在表態了,而他地表態將最終可能決定山遇惟亮的命運。

石堅對那些贊成送還山遇惟亮的人說道:“要不是有這麼多人贊成送還山遇惟亮,我都要認爲你們想要賣國了。”

到現在他還沒有表態,就亮出了第二劍,這一劍直指衆多大臣。賣國。好大的罪名!他話音一了,這些大臣全都臉紅脖子粗。

石堅沒有等到他們反駁,就接連問道:“不錯,只是一個叛臣。即使送還了這份恩情有沒有先帝送給李繼遷夏銀靜等五州重?並且送了銀萬兩、絹萬匹、錢二萬貫、茶二萬斤,還有太師之職。太師啊,想來王相一生勞苦功高,生前也沒有獲得此榮譽。”

這一句話說得劉娥在簾後也忍不住臉上發燒。

石堅又問道:“本官再問你們,李重昭對皇太后圖謀不詭。可是皇太后仁慈,爲了天下蒼生,不想生起戰火,依然將他放回去。請問送回山遇惟亮有沒有這份恩情重?”

說到這裡。他才進入正題,說道:“可是李氏父子是怎樣對待這份恩情的?自古以來,狗好養,但是沒有聽說過誰養狼的。我朝一次次地退讓只會讓他們認爲我朝怯弱,他們膽子將更大。”

他沒有點明,這些大臣都知道他的意思。這時王欽若怯怯地站出來說:“可是石大人,這可是兩回事,現在不是叛臣的問題,而是防止夏遼聯手。現在是想把夏人穩住。”

王欽若這番回京,還是如願以償地當了宰相。可是沒有他第一次的風光。劉娥對他的態度可不象真宗對待他。因此他即使是宰相,說話也格外地小

石堅答道:“王相說得好。現在大家都認爲遼和党項人聯手。表面看來是有道理。可是第一本官保證遼國不會進攻我朝。不過這是後面的話題。”

他話音一了,朝堂上嗡嗡一片。如果遼國不進攻宋朝。那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石堅又說道:“第二當我朝不利時,本官可以告訴你們,李氏父子決對不會因爲你們今天的妥協,而放過這個機會。”

這句話讓曹瑋他們眼睛一亮,曹瑋接着他的話說道:“石大人意思是他們想要進攻邊關,還是要進攻邊關。就是沒有這個理由,他們也和這次一樣,該出手還是要出手。所以放不放人都是一回事。”

石堅聽了一愣,什麼該出手時要出手,還瘋瘋火火闖九州呢。但他還是點頭說道:“出許呂大人認爲我連賣國這個詞語都說出來,也太嚴重了吧。那麼且聽我說。一是這次爲什麼延州會取得這麼大的戰果,一樣的士兵,甚至在元昊進攻延州時士兵的數量是延州城地十倍。但是結果呢?”

衆大臣翻起白眼,心想這還不幸虧你安排了並用了計策,想要表功也不是這樣吧?

石堅說道:“也許大家認爲是我的用計謀。錯!這是範大人和朱大人親自帶着士兵英勇殺敵,士氣旺盛纔有的結果。如果單論計謀,本官豈敢和諸葛亮相比,再論盡忠報國,又豈敢和諸葛武候相比!他未出茅廬時就三分天下,可是他爲什麼沒有統一中原?因爲國力不如曹魏孫吳而!”

可是許多大臣都不以爲然。他們知道諸葛亮是這少年的偶像,他在《三國》裡都快將諸葛亮寫成妖怪了。可是諸葛亮八歲時會寫出明月幾時有麼?諸葛亮會寫《資治》《格物》麼?諸葛亮會造堅粉藥玉麼?就是論鞠躬盡瘁,這個少年也累得吐血,並不比諸葛亮差到哪裡去。想到這裡,他們才悚然一驚,恍惚間這個少年在衆人不知不覺中成爲了一代名臣。而且成了朝廷地棟樑。當他們爲眼下局擔心時,看到這少年灑脫的身影走進大殿,他們立即感到安心。

石堅說道:“本官不敢表功,也不敢虛僞,在這件事上本官是稍有一點功勞。可也只是提醒,但是是誰在城牆上面對十倍的党項勇賁英勇奮戰了七天?是我們延州英勇的將士。他們用生命與鮮備悍衛了朝廷地尊嚴。大宋的尊嚴。現在李氏父子在朝廷待他們不薄的情況下還要謀反作亂,並且還殺害了我朝數萬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在這種情況我們還向党項人妥協,那麼延州城的將士最後的血性和士氣將化爲烏有。這天下地一百多萬大宋將士將再無血性和士氣。這邊關地百姓將不再相信朝廷,以後就沒有延州城上百姓勇躍參加守衛戰的場面。所以皇太后和聖上,我朝那怕富得家家戶戶財物放不下。也沒有進取之心。就不要說開闖豐功偉業。”

劉娥在簾後聽了啞口無言。趙禎則是興奮地說:“說得好。”

石堅又說道:“再則,山遇惟亮相信我朝,並是因爲勸說元昊不要謀反才遭到元昊地迫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要將他送到李氏父子手中讓他處死。刨去他將會疑心山遇惟亮的兄弟惟序、惟永,這兩人同樣地元昊的左膀右臂。如果這兩人再投靠我朝,將會進一步削弱元昊的勢力。況且還有其他人學習。這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道理。這個不談。關健我們交出他以後請問以後還有誰也向着我們大宋?請問在沒有有敢投靠我們大宋的情況下,他們是不是抱成一團?他們抱成一團的情況下,党項人是不是更強大?請問你們這與賣國有何區別?”

這句問得衆大臣同樣也是啞口無言。

過了半晌呂夷簡才說道:“可是戰爭一打響。這天下不知道多少士兵將葬送疆場,又不知道要浪費多少民力物力?”

石堅嗤了一聲笑,說:“請問呂大人,將山遇惟亮交到李氏父子手中。以後他們就不侵犯中原了嗎?相反,因爲此舉,逼迫那些有心投靠我朝的蕃人和党項人只有和李氏父子抱成一團。那麼他們沒有外憂,再沒有內憂,將會更加強大,那麼就會有更多更多地士兵葬送沙場。也將會浪費更多的人物之力。”

說到這裡他向四周大臣環顧了一下,說:“而且一開始我們將處於防守階段,那時是會浪費財力物力。可是真的戰爭就只會浪費國家的財力嗎?錯,只要我朝不發動進攻便罷,一發動進攻。本官保證不要國家地一文錢。反而可能會給國庫增加收

這句話立即引起轟動。從來打仗只會浪費財力的。最明顯的就是漢武大帝,因爲常年征討匈奴。最後差點重蹈秦皇覆轍。還有李世民因爲兩伐高麗,使國庫空虛。晚年後悔不已。可他們從沒有聽說過打仗還能賺錢的。

王欽若好奇地問道:“請問是何方法?”

雖然他人品不好,可因爲他一直推舉石堅,也將石堅看作自己人。

當然石堅同樣看不起他爲人,但對這個王欽若也恨不起來。他微笑答道:“這個目前還早着,暫且保密。”

王欽若雖是很想知道,不過石堅不回答,他還是溫和地一笑。不但他想知道。劉娥在簾後也想問。趙禎在龍椅上急得掏耳朵,要不是朝會還沒有將問題解決,他都想將朝會散了問一個明白。其他大臣也好不到哪裡去,特別是曹瑋是打定了主意,呆會要到石府問一個所以然。

石堅又說道:“再說,這次元昊的謀亂,使我朝損失慘重。”

呂夷簡翻了一個白眼,心想這還用說,否則早就反攻党項了。這次雙方死亡比例接近二比一,如果不是延州大捷,將會達到四比一。這還不包括平民的傷亡。

石堅又說道:“李氏父子圖謀不詭,全民皆兵,一個小小的夏州竟擁有五十萬精兵。可是他們還要西防回鶻,南防吐蕃,就是遼國和他們交好。也因爲曾經發生過戰事,他們也不敢輕心。這種情況,他們還能抽出多少兵力?同樣我也可以告訴你們。他們損失沒有我們慘重,可也吃不消。也就是說至少這幾個月內他們不會,也沒有能力向我朝發起第二次進攻。不然,我飛馬趕到京城了,還可能在路上慢悠悠的嗎?”

劉娥在簾後終於開口,問道:“石愛卿。你確信?”

石堅答道:“啓稟太后,臣確信。”

曹瑋思索了一下,也說道:“石大人說得極有道理。”

石堅說:“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遼國馬上對我朝進攻,使我朝處於被動狀態。他們纔可能乘火打劫。”

趙禎這時也說道:“那麼說得底,還是遼國的態度了。”

石堅點頭應道:“不錯,遼國的態度很重要。但是聖上敬請放心。兵貴神速,那有進攻別地國家,還慢騰騰地在邊境將士兵慢慢屯集,省怕我們不知道似地。遼國這是想乘人之危,對我朝敲詐。只要派一名使者增加歲幣,臣保證他們馬上就會退兵。”

聽到他這句話。石堅的老對頭李培站了出來,他說道:“現在我朝給他們地歲幣已經不少了。如果再增加,長久下去也是朝廷的負擔。而且還沒有交戰,主動增加歲幣。這個名聲也不好聽。”

石堅看到他,心想這個傢伙還在京城啊。他微微一笑,說:“負擔麼?放心臣以後會加倍幫朝廷賺回來。”

衆大臣都是會意一笑,沒有人敢懷疑石堅賺錢地本事。這次宋夏之戰,朝廷花費巨大,雖然劉娥和一班大臣都感到心痛,可是國庫並沒有出現緊張,這與這個少年有着大半的關係。

石堅又說道:“還有臣會叫他們以後加倍地償還過來,這點請李大人放心。至於恥辱,你可記得唐太宗也曾向突厥稱過臣地。記住是稱臣。可後來他的疆域達到漠北。所有外族都向他稱臣。暫時而。急什麼?”

說完後他沒有再理睬李培,向劉娥與趙禎說道:“但是在這裡臣還有一個請求。要聖上與皇太后答應。”

劉娥在簾後說道:“石愛卿,儘管道來。”

石堅說道:“臣還記得小時候雙親早早過世。家中開始衰落貧窮。那時連親戚見到我和祖母都象見到瘟神一樣。後來投奔了李家,我的祖母那麼一大把年紀,還做着粗重的生活,來供我讀書。那時候李家李姐對臣很好,於是那些李府的家奴都認爲臣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他們地議論也讓他們的子女知道,只要我一出門,就欺負我,還打我。那時候我怕祖母擔心,身上吃痛還不敢和祖母說。以後連門也不敢出,只有一天到晚將自己關在家中讀書。那時候沒有錢讀私熟,只靠父親幼時教給自己的一點學問慢慢摸索。連買書的錢也沒有,還是李家小姐偷偷將她父親的藏書偷來給臣讀。”

說到這裡,石堅也陷入另一個石堅的記憶中去,眼裡閃着無比的痛苦。

衆人不知道他向劉娥提請求與他過去有什麼關係,可聽到他悲慘的過去,都唏噓不已。這樣地環境卻能成長成大宋的頂天棟樑,這是何等的不易。難怪他祖母死後,他差點發瘋。

石堅說:“在臣的幼年時期,除了祖母,就等於沒有親人。後爲承蒙先帝與太后對臣百般優柔,臣年幼,做了許多荒唐事,也全是先帝和太后幫助臣遮風擋雨。”

然後他拍了拍自己身上地官服說道:“於是就有了十二歲的太子賓客。這麼小的太子賓客。於是就有了十五歲的少師、工部尚書、中書侍郎。這麼小的少師、工部尚書、中書侍郎。於是就有了十六歲的參知政事。這麼小的參知政事。”

他說話的語氣有點傷感,有的溫馨,大殿裡寂靜一片,只看着他一人在說話。一縷陽光灑進來,照在他身上,他雙目微閉,似沉浸於回憶之中,語氣越說也越柔和:“因此臣不敬,在臣的心目中,太后與先帝是君,也是臣地父母。臣一直感謝不盡,不知道怎樣才能回報先帝與太后地恩情,只有用這一生來爲趙氏打下一個強大繁榮的江山,用我地生命來讓這江山裡的每一個子民過上安居樂業地生活。”

說到這裡,他趴下身體,“咚咚”地跪了三個響頭。

劉娥雖然心機深沉,可終不是鐵血的武則天,無論在這個世界還是在原來的歷史上,她還是有着慈悲心,對老百姓也很關愛。石堅這句話終於觸動了她心中的母愛,她在簾後急忙說:“石愛卿,快起來。”

呂夷簡和其他幾個大臣相視一眼,都是苦笑,就憑石堅今天唱的這出悲情戲,無論他是真還是假,以後在劉娥心目中的地位就不會低。

石堅站起來,又說道:“我知道朝中有人對臣反對。這沒關係,本來朝堂就允許有不同的聲音,相反成了一言堂,這不是一件好事。就是臣再怎麼得到太后與聖上的寵愛,這個頭也不能開。”

說到這裡,他突然將聲音增大。說:“李氏一族深受太祖、太宗、先帝以及聖上皇太后優柔相待,可是賊子狼心狗肺,爲了他們的野心,使我朝多少家庭妻離子散。可是即使是臣用盡全力,也不可能一個月兩個月就能將李氏全部消滅。也許要一年,也許要兩年三年,才能將西北邊患解決。”

聽到這裡,衆位大臣又是滋滋冒冷氣,只要使李氏父子真心實意向宋朝投誠,他們就開心不已了,還要將他們全部消滅。

石堅沒有理睬他們臉上的表情,繼續說道:“這纔是我朝走向強大的第一步。”

這句話使得這些大臣們都要抽擺子了。連趙禎在龍椅上都差點摔下來。這纔是第一步?那麼第二步是什麼?消滅遼國?以後再消滅大食、羅馬帝國?將宋朝的龍旗插遍這個大球的每一個角落?

石堅繼續說道:“因此臣還需要朝廷對臣的支持,第一讓臣親自主持西北戰事。第二答應臣要求的將士。第三也要給臣人力物力的支持。當然這也是暫時的。等到一定地步,就不需要朝廷供應,自會有經費來源。最後一點最重要。臣不想朝廷變成一言堂。可是此舉事關朝廷命運,在西夏未滅之前,臣希望在西北戰事只能聽到一種聲音。這才臣才能百分之百有把握將西夏消滅。”

諸大臣才知道他剛纔說那麼多話的目的,就是表明自己沒有野心,讓他在西北放手去做。

這也是他今天亮出的第三劍。

ps:關於包拯的臉是不是黑的,我在資料上看到的畫像應當是暗紅色,但絕對不可能是小白臉,但究竟是不是黑的我也不知道。不過這無關緊要。不過北宋時主角喜歡的三個人物也是我最喜歡的三個人物,要麼再加上一個楊業。至於王安石,雖然他和我是本家,但我真的不喜歡,象司馬光寫了《資治》,也因爲黨爭,讓我不會祟拜的。今天看了一下書評區,那幾天我在瓶頸,看到這麼多書友關心,我都感動得不知怎麼回報。現在恢復正常了,今天送上一萬六千字,這是我最大的能力了。不過這一章我很喜歡。至於下次瓶頸應當還有很遠吧,也就是第五捲開頭會有。呵呵。

第343章 族人第219章 佳人第364章 大婚(上)第696章 我是老大第32章 大客第363章 枉凝眉第36章 口水第369章 大場面第518章 女學生第48章 比智第540章 藝人的盛會第508章 留缺第277章 那幾個箱子(下)第470章 妖怪的戰鬥(中)第461章 聽琴第523章 龍潭虎穴,莫問第28章 三旨第236章 一件小事第257章 用彼之道(上)第658章 希望第457章 虎穴(三)第529章 夢裡寒雨,恍若昨年第257章 用彼之道(上)第416章 冰火二重天(下)第697章 都不簡單第368章 送你一片星空第519章 最有本事的宰相第71章 良臣第614章 時辰未到第537章 開始釘第592章 沒有狼的狼王第348章 活捉黑猴子(下)第269章 最後一隻飛蛾第447章 可怕的捉姦第367章 行兇者?第521章 古鎮第502章 鐵券第489章 伊霍第17章 一拒第137章 鬥法(中)第251章 皇上駕到第64章 婉蓉第110章 露形第427章 轟動第70章 小人第145章 草包第584章 變狼第3章 售方第337章 狠心的情郎第269章 最後一隻飛蛾第420章 懷春第613章 班門弄斧第486章 逼和第355章 祝福第184章 孤城(中)第469章 妖怪的戰鬥(上)第607章 不管用了第253章 死局或破繭第470章 妖怪的戰鬥(中)第58章 僞書第90章 來朝第264章 老驥第244章 打丈人第688章 剽悍的冠軍第187章 大牀第613章 班門弄斧第281章 生天(上)第572章 暗戰第123章 特權第406章 不利第353章 論棋第549章 卿是好人,那忽作賊第352章 梁祝(下)第695章 藤黃第360章 紅鳶的要求第45章 辦法第71章 良臣第30章 等待第154章 菩薩第180章 強姦第269章 最後一隻飛蛾第524章 沒事偷着樂,有事偷着跑(上)第358章 海印國師第675章 風暴第339章 自刎第65章 在望第491章 石堅的獸行(上)第657章 步步驚心第380章 否第381章 剖第661章 線索,也許第472章 脫吧,脫吧第636章 飽狼與餓狼第428章 魅影第338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188章 血城。海洋第275章 突圍第694章 兒子第703章 石堅非人第598章 對症下藥
第343章 族人第219章 佳人第364章 大婚(上)第696章 我是老大第32章 大客第363章 枉凝眉第36章 口水第369章 大場面第518章 女學生第48章 比智第540章 藝人的盛會第508章 留缺第277章 那幾個箱子(下)第470章 妖怪的戰鬥(中)第461章 聽琴第523章 龍潭虎穴,莫問第28章 三旨第236章 一件小事第257章 用彼之道(上)第658章 希望第457章 虎穴(三)第529章 夢裡寒雨,恍若昨年第257章 用彼之道(上)第416章 冰火二重天(下)第697章 都不簡單第368章 送你一片星空第519章 最有本事的宰相第71章 良臣第614章 時辰未到第537章 開始釘第592章 沒有狼的狼王第348章 活捉黑猴子(下)第269章 最後一隻飛蛾第447章 可怕的捉姦第367章 行兇者?第521章 古鎮第502章 鐵券第489章 伊霍第17章 一拒第137章 鬥法(中)第251章 皇上駕到第64章 婉蓉第110章 露形第427章 轟動第70章 小人第145章 草包第584章 變狼第3章 售方第337章 狠心的情郎第269章 最後一隻飛蛾第420章 懷春第613章 班門弄斧第486章 逼和第355章 祝福第184章 孤城(中)第469章 妖怪的戰鬥(上)第607章 不管用了第253章 死局或破繭第470章 妖怪的戰鬥(中)第58章 僞書第90章 來朝第264章 老驥第244章 打丈人第688章 剽悍的冠軍第187章 大牀第613章 班門弄斧第281章 生天(上)第572章 暗戰第123章 特權第406章 不利第353章 論棋第549章 卿是好人,那忽作賊第352章 梁祝(下)第695章 藤黃第360章 紅鳶的要求第45章 辦法第71章 良臣第30章 等待第154章 菩薩第180章 強姦第269章 最後一隻飛蛾第524章 沒事偷着樂,有事偷着跑(上)第358章 海印國師第675章 風暴第339章 自刎第65章 在望第491章 石堅的獸行(上)第657章 步步驚心第380章 否第381章 剖第661章 線索,也許第472章 脫吧,脫吧第636章 飽狼與餓狼第428章 魅影第338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188章 血城。海洋第275章 突圍第694章 兒子第703章 石堅非人第598章 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