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很值錢的六藝學生

自從王寧安提議支持重建渤海國,這個滅亡了一百多年的國家才重新進入大家的眼簾。

很多人只知道渤海國的名字,好在京城各種資料繁多,從故紙堆中翻出來了許多文件,稍微整理,大家就發現這個渤海國可真是了不得,正好唯有遼國的東半邊,隔着鴨綠江,就是高麗。

在唐朝的時候,武則天先後派遣四次人馬,每次都十幾萬,二十幾萬的兵力,損兵折將,好不容易平定了遼東,建立起忽汗州,後來升格爲渤海國,正式成爲大唐的藩屬之一。

伴隨着契丹崛起,渤海國被遼太祖攻破,渤海故地成爲了隸屬遼國的東丹國,後來東丹國也滅亡,整個渤海國併入了大遼的版圖。

看到這些,人們就難免浮想聯翩,假如渤海國還存在,遼國的東邊就有了一個強敵,到時候大宋受到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唐代的時候,渤海國和大宋商貿往來,十分綿密,登州一代就是靠着對渤海國的貿易,繁榮起來。

重建渤海國,走海路通商,不但有利潤可圖,還能分化遼國,爲奪取燕雲十六州鋪路。

不得不說,這是一招很妙的棋。

王寧安的主張在朝堂上遭到了相公們的集體抵制,可是在民間卻顯得十分受歡迎,很多在京的士子,各個衙門的官僚小吏,湊在一起的時候,總喜歡聊一聊,絕大多數人都懷着收復燕雲的念頭,扶持渤海國,正式恢復燕雲的第一步。

越來越多的人都忍不住感嘆,“王大人年紀輕輕,一心謀國,奈何當道諸公,皆是鼠膽之輩,豎子不足與謀!”

“人家封妻廕子,高官厚祿,誰捨得冒險啊!萬一打輸了,豈不是什麼都沒有了!”

又有人抱怨道:“當朝諸公那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燕雲十六州,多好的地方,要是拿回來,最起碼增加十六個知府,上百個知縣,沒準咱們還能撈到一個呢!”

“是啊是啊,這京城的冷衙門是真沒意思,混來混去,連個僕人都請不起,少不得都想辭官不做,哪怕去皇家銀行,能做個襄理也行啊!”

提到了皇家銀行,許多人來了興趣,討論越發熱烈。

其實王寧安在朝堂上遇到了鐵板一塊,到處都是反對自己的聲音,那是他沒有往下看,折騰這麼多年,做了那麼多事,得罪了許多人,可是也收穫了很多人心。

就拿這次范仲淹進京來說,他是送六藝學子應考的。

皇佑五年,是每四年一屆的科舉之年,和明清三年一次大比不同,宋代是四年一次,六藝學堂也創辦了六七年,蒐羅了一大批優秀學子,是想在科舉場上,一展身手的。

不過他們很快發現,眼下的科場,很不利於六藝的學生,宋初的時候,仿效唐朝,以詩詞作爲主要考覈內容,從而產生了西昆體,這種詩體追求辭藻華麗,對仗工整,很是空洞無物。此時從一點就可以判斷出來西昆體的失敗,那就是後世之人,都能背得出幾首宋詞,卻鮮有人能背出宋詩。

扭轉這種荒唐現象的人是范仲淹!

老範在主持慶曆新政的時候,其中興學是很重要的一項,除了在地方廣設官學之外,老範還改革科舉內容,把詩詞降到了次等,考覈的主要內容變成了策論。

他希望通過策論,選擇真正有學識的年輕人,充當改革健將,推行慶曆新政。

可隨着老範被趕出朝廷,科舉改革半途而廢。

雖然策論取代了詩詞,但是空洞華麗的文風依舊主導了科場,如今流行的文體是太學體。

什麼叫太學體呢?

說起來很麻煩,打個比喻,後世的很多專家大家一定不陌生,爲了故作高深,故弄玄虛,把很簡單的道理非要包裝的花裡胡哨,弄一大堆概念啊,公式啊,定義啊,倒把人給弄糊塗了……總而言之,就是不說人話!

專家都是大學出來的,人家“太學體”比專家還多了一點,顯然就是更加過分了,太學體的總體特點就是險怪艱澀,非要弄一些看不懂的字,聽不懂的話,以彰顯他們的學識淵博,不同凡響……

老範看到自己的改革跑偏了,十分痛心,歐陽修就給六藝的學生一個建議,暫時再等四年,下一科朝廷必然會改革,他已經從趙禎那裡得到消息,皇帝已經很厭惡太學體了。

就這樣,六藝學生都答應等四年。

可問題是京城過日子,花錢跟流水似的,富裕人家還好說,有些家庭條件稍差的,就沒法維持了。

正好這時候皇家銀行站穩了腳跟,要擴充業務,之前王寧安已經從六藝學堂弄來了一幫學生,這回擴充規模,也來個考覈招聘。

王寧安一共安排了三場,頭兩場是筆試,一場基礎算學,一場會計入門,然後第三場是面試。

一個銀行招工,大傢伙也沒當回事。

可接下來一個消息,把所有人都炸得七葷八素!

通過銀行考覈的人員一共43人,其中40人來自六藝學堂,這不算什麼,問題是前三名直接被聘爲皇家銀行的經理,年薪5000貫!

這是什麼概念?

咱們包大人一年到頭,各種糧食、布匹、調味料、臘肉,總之,都折成錢,相當於3000貫!

天可憐見!

包拯在家守孝十年,入朝爲官十多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就拿到了3000貫……當然,這3000貫已經非常豐厚了,包大人拿着心裡還愧疚呢!畢竟大宋最窮的一個府,每年的賦稅也是3000貫!

誰都知道,宋代的俸祿非常豐厚,那六藝學堂的人,居然一工作,就拿到了比官員還豐厚的報酬,這是怎麼回事?

是不是有人私相授受,損公肥私?

一時間羣情激憤,大傢伙把矛頭都對準了王寧安,說他厚遇門人,居心不良,是拿皇家的錢,去養六藝的人。

這事自然鬧到了趙禎那裡,皇帝陛下也嚇壞了,怎麼會開那麼高的薪俸,實在是沒有道理!

不得已,把王寧安叫到了宮中。

“王卿,你給朕解釋解釋,憑什麼你們的新生,比起朕的宰相掙得還多?這是怎麼回事?”

王寧安兩手一攤,他也是沒有辦法。

汴京商業本來就繁榮,隨着皇家銀行創立,京城的金融人才缺口多達一萬多人!

其中精通算學的高端人才要3000以上,可以往汴京的所有賬房先生加起來,才四千多人,而且其中八成以上,是傳統的賬房,只會計流水賬和簡單的加減,根本不夠格!

好些京城的大商行爲了處理複雜的商業問題,不得不出巨資,跑到平縣挖角人才,一個平縣的賬房有人開到了1000貫,在錢莊做過的,直接3000貫起步。

那些六藝學堂培養出來的,有人叫價到了10000貫,還是有價無市。弄得很多人不得不送房子,提供僕人,衣食住行,各種全都包了,還許諾分紅!

這樣算起來,一個六藝學堂出來的金融商業人才,一年差不多能賺到30000貫,比起當朝的宰執還要多!

“陛下,臣給開5000貫,已經算是很低了,這幫小兔崽子有心科舉,不願意給普通商人打工,不然,就算三五萬貫也是有人願意出的,不信您去問問國舅爺?”

還真別說,趙禎沒信王寧安的忽悠,直接把曹佾找來,一問之下,曹佾連忙說道:“陛下,別人不說,王大人有幾個學生,他們替臣幹活,臣願意給他們每年十萬貫!”

趙禎把眉頭緊皺,近乎咆哮道:“景休,按你的說法,豈不是這些人比起十年寒窗的士子要值錢千百倍嗎?”

曹佾明顯感到了姐夫的怒火,可是他也不能欺君啊,只好老實說道:“陛下,實不相瞞,苦讀的酸儒就算給臣錢,臣也不敢用他們,這幫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

“哼!”

趙禎怒道:“朕不信,朕一點都不信!”

王寧安滿不在乎,“真金不怕火煉,陛下若是不信,可擇日考覈,一試便知。”

第499章 錢曖的野望第78章 人或爲魚鱉第238章 一起去嶺南第1021章 文相公,你沒錯的第219章 遼國的要求第393章 神農精神第874章 引蛇出洞第674章 一杆旗號第323章 瘋狂的賽馬生意第442章 窘迫的耶律洪基第1100章 請太后回宮第956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578章 吾皇英明第153章 不會進攻的宋人第1112章 一個不起眼的藩王第111章 裝完就跑第981章 天兵壓境第1105章 立憲第404章 遼國要亂了第187章 跟着王寧安不吃虧第80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522章 妄做小人的文彥博第403章 大宋的力量第718章 寧死也不去西域第222章 秀恩愛第313章 微服私訪第771章 厲害了,太子第334章 比試升級第433章 幽州交給你了第444章 雄關如鐵,何懼胡兒第351章 第一次開疆拓土第446章 王家軍遇到對手了第484章 教育從吃飯開始第800章 情深第936章 宣戰漕幫第826章 趙曙的高招第1019章 首相之爭,塵埃落定第761章 貫通河西走廊第206章 文相公出招了第74章 一怒拔劍第1129章 王寧安的手段第436章 榮耀屬於吾皇第805章 高人出招第280章 曹國舅飛昇記第378章 再次出使遼國第461章 不死世家第277章 大宋的維和計劃第203章 碰瓷高手第590章 拜師第356章 厲害了,我的皇第689章 狄相公來了第445章 王者無情第967章 搶錢!搶田!搶……第1102章 崛起的武夫勢力第882章 鹹魚翻身的文彥博第546章 發狠的文彥博第97章 王寧安的想法第455章 御前大勝第569章 演戲第197章 刮目相看第715章 富相公死了第673章 戰前總動員第1164章 衆望所歸 大結局第782章 黑虎阿福第141章 范仲淹駕到第677章 這個勝利有點大第30章 包拯要興學第1114章 鉅額財產第811章 清官也殺人第879章 趙曙的新兒子第939章 全面剿殺第426章 比試第955章 摩尼教滅第349章 不養廢物第508章 決戰公堂第775章 集體變臉第674章 一杆旗號第1015章 來自師父的教導第547章 棄子王拱辰第874章 引蛇出洞第113章 王老三的故事第266章 調教紈絝第166章 這仗痛快第167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351章 第一次開疆拓土第870章 折家的老頑固第598章 斬殺第一勇士第109章 財路和擴軍第223章 教育小王爺第458章 官吏表率司馬光第429章 告御狀第696章 富弼爲你解惑第484章 教育從吃飯開始第29章 三顧茅廬第944章 漕糧之戰第267章 第一份不平等條約第677章 這個勝利有點大第471章 圍剿崔家第1052章 可怕的印花稅第29章 三顧茅廬
第499章 錢曖的野望第78章 人或爲魚鱉第238章 一起去嶺南第1021章 文相公,你沒錯的第219章 遼國的要求第393章 神農精神第874章 引蛇出洞第674章 一杆旗號第323章 瘋狂的賽馬生意第442章 窘迫的耶律洪基第1100章 請太后回宮第956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578章 吾皇英明第153章 不會進攻的宋人第1112章 一個不起眼的藩王第111章 裝完就跑第981章 天兵壓境第1105章 立憲第404章 遼國要亂了第187章 跟着王寧安不吃虧第80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522章 妄做小人的文彥博第403章 大宋的力量第718章 寧死也不去西域第222章 秀恩愛第313章 微服私訪第771章 厲害了,太子第334章 比試升級第433章 幽州交給你了第444章 雄關如鐵,何懼胡兒第351章 第一次開疆拓土第446章 王家軍遇到對手了第484章 教育從吃飯開始第800章 情深第936章 宣戰漕幫第826章 趙曙的高招第1019章 首相之爭,塵埃落定第761章 貫通河西走廊第206章 文相公出招了第74章 一怒拔劍第1129章 王寧安的手段第436章 榮耀屬於吾皇第805章 高人出招第280章 曹國舅飛昇記第378章 再次出使遼國第461章 不死世家第277章 大宋的維和計劃第203章 碰瓷高手第590章 拜師第356章 厲害了,我的皇第689章 狄相公來了第445章 王者無情第967章 搶錢!搶田!搶……第1102章 崛起的武夫勢力第882章 鹹魚翻身的文彥博第546章 發狠的文彥博第97章 王寧安的想法第455章 御前大勝第569章 演戲第197章 刮目相看第715章 富相公死了第673章 戰前總動員第1164章 衆望所歸 大結局第782章 黑虎阿福第141章 范仲淹駕到第677章 這個勝利有點大第30章 包拯要興學第1114章 鉅額財產第811章 清官也殺人第879章 趙曙的新兒子第939章 全面剿殺第426章 比試第955章 摩尼教滅第349章 不養廢物第508章 決戰公堂第775章 集體變臉第674章 一杆旗號第1015章 來自師父的教導第547章 棄子王拱辰第874章 引蛇出洞第113章 王老三的故事第266章 調教紈絝第166章 這仗痛快第167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351章 第一次開疆拓土第870章 折家的老頑固第598章 斬殺第一勇士第109章 財路和擴軍第223章 教育小王爺第458章 官吏表率司馬光第429章 告御狀第696章 富弼爲你解惑第484章 教育從吃飯開始第29章 三顧茅廬第944章 漕糧之戰第267章 第一份不平等條約第677章 這個勝利有點大第471章 圍剿崔家第1052章 可怕的印花稅第29章 三顧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