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

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

安國君嬴柱星夜趕回咸陽,迎接他的是一場極爲尷尬的災難。

家老緊急報信,說華陽華月兩夫人被廷尉府拘拿,傳聞罪名紛紜不清。嬴柱頓時急蒙了過去,及至蒙武匆匆趕來,依然愣怔不知所措。蒙武吩咐亂作一團的家老衛士侍女一體退下,啜着滾燙的釅茶陪着這位王族父輩人物默默地坐着。嬴柱渾然無覺,間或一聲長噓始終沒有一句話。良久,蒙武一拱手道:“小侄之見,君伯當回咸陽。”見安國君只是嘆息不語,蒙武又道,“君伯雖奉王命,領小侄策應公子離趙。然據連番探報,公子不會在三月解凍之前貿然逃趙。君伯儘可南下,小侄留離石要塞策應足矣。”嬴柱突然開口:“咄咄怪事!你說甚個因由?”蒙武思忖道:“常理揣測,內眷獲罪無非兩途,不是受夫君株連,便是私幹國事。如今君伯安然,夫人獲罪可能與國事關涉。”嬴柱皺着眉頭一副不願意相信的神色:“會否與楚國攻秦有關?”蒙武笑道:“方纔也是小侄冒昧揣測,實情難說。兩夫人本是楚人,也難說沒有此等可能。”蒙武謙和持重不做反駁,倒使嬴柱沒有了羅列種種可能的興致。“難矣哉!”默然片刻嬴柱長嘆一聲,“蒙武呵,我身負王命職司密行,何能擅離河西也!”蒙武一番沉吟,依舊是謙和地笑道:“依小侄之見,陡發如此大事,很可能有王命隨後召君伯還都。君伯還是準備啓程爲好。”嬴柱正在沮喪地搖手搖頭,帳外馬蹄聲疾,隨之太子衛士分外響亮的報號聲:“王命特使到——”

王命簡單得只有一句話:“太子着即還都,原事交前將軍蒙武。”嬴柱來不及讚賞蒙武,坐着那輛因他病體不能長途馳馬而特製的輕便轀涼車兼程南下了。三日馳驅,到得咸陽正是午後。按照受命被召的法度,嬴柱沒有先回太子府歇息,而是先徑直奔王宮覲見。意料不到的是,老父王並沒有召見他,只有老長史桓礫出來傳了一句口命:着嬴柱到廷尉府會事。傳命之後教他回府歇息。

頭緒不明又受冷遇,嬴柱更不敢大意,當即出宮轉車趕到了廷尉府。廷尉府坐落在商君大道的中段,毗鄰當年的商君府。府邸不算高大雄闊,門前更非車水馬龍,卻有着一種簡樸靜穆的威嚴。嬴柱吩咐轀涼車停在車馬場,自己徒步進了府邸徑直來到書房等候老廷尉。這老廷尉有個咸陽官吏人人皆知的口碑,“冷麪唯一堂”。“冷麪”是說他從來不苟言笑。“唯一堂”則說他整日只在廳堂處置公務,從來沒有人在書房見過他。嬴柱覺得兩夫人事實在難堪,不想在廳堂與老廷尉見面,選擇了在書房等候,寧可老廷尉下堂後再會事。一個粗手大腳的女僕煮好了釅茶匆匆去了。嬴柱一盞茶尚未啜畢,女僕又匆匆回來,說老廷尉請他到廳堂會事。嬴柱搖搖頭一聲嘆息,站起來去了前院廳堂。

老廷尉正在與一班部屬議事,見太子風塵僕僕入廳,禮見之後散了會議與太子單獨會事。既入公堂,嬴柱只有依着法度辦事,入座案前說得一句:“嬴柱奉命前來會事,只聽老廷尉知會事宜。”便默然靜待。老廷尉也沒有任何寒暄,重重咳嗽一聲道:“本廷尉奉命知會安國君:公子異人得密書立嫡,而密情無端泄露趙國,非但置公子於危境,且使秦國對趙邦交大陷不利;本廷尉奉命立案徹查,得人舉發:華陽夫人華月夫人指使族弟羋亓,以私家密使入趙,擅自動用黑冰臺並聯絡呂不韋,之後久居邯鄲鋪排淫糜,被趙國拘拿,供出國情隱秘;本廷尉依法拘拿兩夫人下獄,目下正在訊問之中,供詞恕不奉告。”老廷尉字正腔圓卻平板得如同唸誦判詞一般,而後又是一聲重重咳嗽,“今請與安國君會事,質詢一則:安國君可曾對任一夫人提起過公子立嫡事宜?若未提起,安國君以爲兩夫人如何得知密書立嫡事?”

默然片刻,嬴柱字斟句酌道:“廷尉依法查案,本君自當據實陳述。然嬴柱兼程歸來,不勝車馬顛簸,心下已是混沌不堪。請容一夜歇息,神志清明而後回覆質詢。”

“可也。”老廷尉站起身來,“以明日日落爲期,本廷尉等候回覆。”說罷一拱手將嬴柱送出了廳堂,始終沒有一句私話。

回到府邸,已是掌燈時分。嬴柱顧不上飢腸轆轆,立即喚來主書、家老並幾個掌事僕役詢問消息。各方一番湊集,事情終於有了大略眉目:事發之前三日,華陽夫人的貼身侍女梅樹出府未歸;三日後兩夫人被同時拘拿,華陽夫人未做任何申辯,跟着廷尉吏走了;當晚廷尉府知會太子府,侍女梅樹做舉發證人,被廷尉府轉居監護,太子府不得私相過問。主書曾以公事名義尋找華月夫人家老,力圖得知真相,家老已經逃走不知蹤跡。此後案情訊問之情形,府中上下無從知曉。

嬴柱聽罷不得要領,只沉吟思謀着不說話。主書是個細緻周密的中年人,見家老僕役們面面相覷莫衷一是,欲言又止。嬴柱心頭一閃,吩咐幾個掌事僕役各去應事,只留下家老主書兩人說話。主書方纔一拱手道:“在下冒昧一問,安國君是要救兩夫人,還是聽憑廷尉府依法論罪?”嬴柱皺起眉頭道:“也要救得纔是。”主書道:“在下以爲此事有三處蹊蹺不明:其一,華陽夫人素來不幹政事,何以能揹着安國君密謀如此重大之事?其二,兩夫人有何途徑,能得密書消息?其三,梅樹爲夫人貼身侍女,素來忠心不貳,何能突兀舉發?此三事不明,施救無從着手。”所說三事,事事隱指華陽夫人可能受了華月夫人唆使。家老猛然醒悟,也立即接道:“老朽之見,華陽夫人八九冤屈,主君當設法爲之鳴冤纔是。”嬴柱思忖良久終是一聲嘆息:“難也!兩人同罪,只救一人,如何着力?”主書便道:“此案要害,只在得知密書之途徑。誰有密書途徑,誰便是主謀主犯。以在下揣測,華陽夫人與王宮素無絲縷關聯,斷無先於安國君而得知密書之可能。”嬴柱不禁一驚:“噫!你如何曉得我知密書在兩夫人之後?”“安國君明鑑,”主書一拱手,“在下主司公務,府中日每來往官身之人均有記載。日前,在下查閱了年來所有記載,以國事法度推之:半年前駟車庶長來府那日,華月夫人恰好先行入府;那日安國君於棠棣園先見華月夫人,後在書房密室會見駟車庶長;若駟車庶長是下達密書而來,華月夫人也必是先知密書而來;據此推斷,不能排除華月夫人在飲酒敘談之時,已經先行將密書告知了安國君。若此點屬實,洗清華陽夫人不是難事。”

“依你之說,也可推斷我得密書後回頭告知了兩夫人?”

“不能。”主書鎮靜如常地看着拉下臉的嬴柱,“若得如此,安國君必然要與兩夫人共謀此事。一旦共謀,安國君至少絕不會贊同以羋亓爲特使。更根本處,安國君在會見駟車庶長之後,與兩夫人只有一夜之聚,天方黎明便被駟車庶長召去,此日暮色當即出咸陽北上河西。依照常理,如此重大謀劃不能一夜急就。若安國君果真參與了謀劃,在得領軍接應公子的王命之後,也必會立即取消這一私行謀劃。安國君北上而私行謀劃照常進行,可知安國君對此事一無所知。一二三連環,無一便無二三,今無二三,也便無一。由此可知安國君並未將密詔告知兩夫人。”

“如此說來,我可擺脫廷尉府追究?”

“周旋得當,自可擺脫。”

“嗚呼哀哉!”嬴柱拍案長噓一聲,“酒飯上來,吃飽再說!”

主僕三人的這頓酒飯吃了大約半個時辰。因忌酒而不善飲酒的嬴柱破例飲了兩爵,紅着臉邊咥邊說議定了大體路子。散席之後嬴柱渾身如同散架一般,被兩名侍女扶進浴房泡進熱騰騰的大盆推拿按捏了又大約半個時辰,方纔被擡上臥榻,頭一靠枕鼾聲大作。誰料夜半之時卻莫名其妙地醒了過來,再也不能入睡,幽幽暗夜中兩個夫人的影子總是在左右詭秘地晃悠。嬴柱索性裹着大被坐起,也不點燈,只盯着紅氈地上一片冰冷的月光發着愣怔,心頭只突突跳動着一個個狂亂飛舞的大字——飛來劫難,你能躲過麼?

據實而論,嬴柱實在難以預料這件突發罪案的牽連深淺。華月夫人事先知道了密書,且先於駟車庶長透露給他是事實,他拿到密書後炫耀地擺在了兩夫人面前也是事實。那個胡天胡地的秋夜裡,兩個狂放的女人將他侍奉得如醉如癡昂奮不能自已,除了忘情的大呼小叫與語無倫次的粗話髒話以及後來總在眼前晃動的兩具雪白肉體,他已經完全記不清楚自己應過甚事說過甚話了。回想起來,那天夜裡兩姐妹高興得忘乎所以,常常情不自禁地趴在他身上咯咯直笑,吞吐把玩着他總在說一件他自己也很樂意聽的事情,他連連點頭說好,兩姐妹咯咯長笑爭相向他獻媚。目下想來,除了那件當日剛剛從不同途徑得到消息且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大事,還能有甚事喋喋不休?可是,自己連連點頭的究竟是一件甚事?若果真兩姐妹說要派私家特使入趙襄助異人回秦,如何自己連一絲一毫的記憶都沒留下?若不是此事,還能有甚事要自己點頭?他朦朧記得,兩女人一個騎在他臉上一個趴在他身上一齊呻吟着嬌笑着拍打着要他說話,他被豐滑肉體堵住的大嘴巴只能悶聲嗷嗷嗚嗚,兩個女人一時笑癱在了他身上。那時候能是甚事?若果然此事,爲何非得他點頭答應?縱是兒子在他毫不知情時突兀歸來,身爲父親他能不高興?那麼,便是……對了對了!嬴柱心頭猛然一顫一閃——羋亓入趙,要憑太子府令牌才能在丞相府官市署取得通關書令!

如此說來,自己豈能逃脫罪責?

然則,晚來主書一席拆解也是振振有詞。若自己以“當日發病昏迷不省人事”對應廷尉質詢,留給廷尉的很可能便是如主書一般的推理,自己很可能逃過一劫。可是,若兩夫人要減輕自己罪責,一口咬定此事得安國君首肯,自己卻如何辯解?細想起來,這兩個女人他實在把不準,肉身親暱放浪得刻骨銘心須臾不能離開,心頭卻總好像雲霧遮掩不曉得深淺。她們時常揹着他抱做一團神秘兮兮地唧咕,見他來了咯咯笑着分開纏上來侍奉得他沒有一句發問的機會。依常人之心忖度,兩夫人皆無兒子,靠的是他這個太子,無論如何不當有陷他於不利境地的密謀。然則,翻過去再想,關心則亂,兩夫人眼看後繼有望,難保不會做出事與願違的蠢事;目下入獄,更難保不爲了自保連帶出他這個王儲以圖減輕罪責。

果然如此,他當如何?

最佳之策,當然是周旋得兩夫人無罪,同時保住自己。若在山東六國,對於一個太子這實在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可這是秦國,如此想法簡直荒誕得異想天開!違法論罪,這在秦國是無可變更的法治國情,除非老父王力行特赦,如此泄密重罪想一體逃脫無異於癡人說夢。事已至此,必須有人爲泄密事件及其帶來的嚴重後果承擔罪責。爲今之計,能保住自己已經是萬幸了,何能再希圖救出兩位夫人?華陽華月啊,非嬴柱不救,實不能救也……

清晨卯時,酣睡中的嬴柱被侍女喚醒,說家老令她進來稟報綱成君蔡澤在正廳等候。嬴柱猛然坐起穿好衣裳匆匆洗漱完畢大步趕到了正廳,迎面一長躬:“綱成君想殺我也。”蔡澤大笑着連忙也是一躬:“三月未見,不想安國君成謙謙君子也。”嬴柱顧不得寒暄應酬,一把拉住蔡澤便走,到了書房掩上門又是一個長躬:“綱成君救我!”蔡澤扶住嬴柱驚訝道:“安國君何事驚慌?”嬴柱連連頓足:“兩夫人被拘拿,嬴柱豈能不受牽連?老父王火急召我卻不見我,大勢危矣!”蔡澤恍然大悟,目光連閃間長長地“啊——”了一聲,悠然一笑道:“安國君啊,有道是人到事中迷,果不其然也。”“你說甚?”嬴柱一臉懵懂驚愕,“你你你說我迷?你說我迷!我如何迷果真迷麼!”蔡澤不禁笑得前仰後合:“也也也!安國君,老夫未及早膳趕來點卯,肚腹空空,不教人咥笑得飽麼?”

“好說好說。”嬴柱拉開門一聲大喊,“酒飯!快!”

片刻間酒飯上來,蔡澤入座埋頭吃喝。嬴柱不吃不說話,一邊看着蔡澤一邊從自己座案不斷往蔡澤身邊一蹭一蹭湊來,迫切之相如同狗看着主人乞求骨頭一般。蔡澤從容吃得一陣終是不忍,擱下象牙箸笑道:“安國君如此待客,老夫如何咥得?來!坐了說話。”嬴柱迷瞪着雙眼渾然不覺:“不不不!綱成君只管咥我也咥,咥罷再說不遲。”蔡澤的公鴨嗓呱呱笑道:“罷了罷了,來,坐回去聽老夫說!”見嬴柱只癡癡盯着自己,蔡澤驀然大覺侷促,霍地起身離座一躬:“君將爲萬乘之尊,安得如此惶惶亂象?請君入座,老夫自有話說。”嬴柱一個激靈方纔恍然一笑,不及站起雙手撐地猛然挪動大屁股退了回去:“你只說!”

蔡澤這才落座一笑:“安國君,此事看似危局,實則十之八九無事也。”

“如何如何?何能無事?甚個根由?”

“其一,呂不韋已知羋亓出事,做

好了周密謀劃。其二,公子之老內侍老侍女與呂不韋新妻並商社執事,已經在年前安然回到咸陽。其三,老夫得信,公子與呂不韋已經離開了邯鄲,只要路途不遭意外,當可安然返國。”

“這?這與兩夫人之事何干?”嬴柱依然一片混沌。

“君不聞釜底抽薪乎?”

“啊,啊,啊——”嬴柱終於明白了一些。

“另則,兩夫人事安國君未嘗預聞,本無危局,亦無須憂慮。”

“我未嘗預聞麼?”嬴柱不期然驚愕一句又連忙改口,“對對對,我未預聞。”

“是否預聞不憑君說,乃老夫推斷之事實。”蔡澤梆梆叩着大案,“若你預聞,兩夫人自會供出;兩夫人未供,可證你未嘗預聞。不是麼?”

“你你你,你如何曉得兩夫人未供?”

“兩夫人若已供出,安國君去廷尉府只怕不是會事了。”

“是也!”嬴柱長噓一聲,自己如何連如此簡單的道理也迷了心竅?以老父王執法如山的鐵石心腸,但有兩夫人供詞,自己能不連帶下獄?老廷尉會事問的正是自己是否預聞,若兩夫人供了還會那般依法質詢麼?還不早將供詞撂出教我招認了?對也對也!兩夫人甚也沒說!驟然之間,一絲愧疚漫上嬴柱心頭,不禁懇切拱手,“綱成君,兩夫人乃先祖宣太后族孫,孤身無後,唯靠嬴柱照應,敢請援手一救!”

“救?救哪個?”蔡澤白眉猛然一聳,“此案必得一人承擔罪責,周旋得當,或可解脫一人。兩人得救,只怕難於上天也。”

默然良久,嬴柱一聲嘆息:“嗚呼!但得一人,夫復何言?”

“安國君存得此心,老夫便有一策。”見嬴柱又急急湊到面前,蔡澤低聲說了起來。嬴柱邊聽邊點頭,臉上盪開了一片近日難得的笑容。

蔡澤一走,嬴柱閉門大睡到午後方纔起來,自覺神氣清爽了許多,啜得幾盞滾燙的釅茶駕着軺車去了廷尉府。公堂相對老廷尉素無閒話,徑直請安國君如實回覆昨日質詢。嬴柱回得極是簡潔:離開咸陽之前從沒有對兩夫人透露過密書,兩夫人從何途徑得密書消息,也無從得知,不敢冒昧揣測。老廷尉請他在書吏錄寫的竹簡後手書了官爵名號,平板板一拱手道:“會事完畢。安國君聽候判詞。”嬴柱一點頭告辭出門,奔王城而來。

長史桓礫正在王書房外廳歸置官員上書,按輕重緩急排出先後次序,選出最緊要者在老秦王午眠之後立即呈進。埋頭之時卻聞案前微風,一隻黑色木匣已經擺在了案頭。桓礫一擡頭,見正殿老內侍已經踩着厚厚的紅地氈悄無聲息地站在了面前,淡淡笑道:“老寺公又要給人加塞?”老內侍紅了臉,一邊搖頭一邊低聲道:“看好也,太子緊急上書,莫非你老哥哥敢不接麼?”桓礫一怔,撂下手頭書簡打開了黑漆木匣,揭開了覆蓋匣面的紅綾,一個更小的古銅匣顯了出來,匣面上赫然太子府的黑鷹徽。按照公文呈送法度:太子上書長史無權打開,必須立即呈送秦王。桓礫擡手啪地蓋上木匣捧起:“老寺公知會太子,上書已經呈送,請候迴音。”見老內侍無聲地搖了出去,桓礫捧着木匣進了書房內廳。

春回之季,久臥病榻的秦昭王氣色漸漸見好,聽桓礫高聲大氣地稟報完畢,淡淡一笑:“老夫聽得見,忒大聲。開啓太子書,你念。”

“老臣明白!”桓礫心下一熱,不禁一聲哽咽。

近年來老秦王風癱在榻,非但耳背重聽,連說話也是咕噥不清了。無奈之下,桓礫與給事中(內侍總管)物色了一個極爲聰敏可靠的少年內侍進了內書房,職事只有一個:終日守候秦王臥榻做“傳書侍者”。每有重臣對事,少年內侍跪伏榻側頭靠王枕聽老秦王咕噥說話,而後轉身複述給臣下。幾次下來,王族元老與蔡澤等幾位重臣大爲不安,如此傳音斷事,但有差錯後果不堪設想。桓礫更是緊張莫名,每次對事都汗流浹背如同噩夢——不管是老秦王果然晚年昏聵,還是少年內侍傳音出錯,只要一兩件國事斷得荒誕不經,自己這個長年居於宮闈中樞執掌機密的長史與老給事中必然會成爲“狼狽爲奸矇蔽王聽”的奸佞小人,而被朝野唾罵遺臭萬年。反覆思慮,桓礫與老給事中秘密計議籌謀,對少年內侍施行了“矐刑”,以防這個漸漸長大的內侍生出非分野心。

那是一種秘密刑罰:將新鮮熱馬尿傾於密封木桶,將人頭塞進鎖定燻蒸,直到馬尿沒了氣息;反覆幾次,人便睜眼失明——雙目如常而不可見物。幾十年後,名動天下的樂師高漸離因行刺秦始皇被判腰斬,秦始皇看重高漸離擊築才藝而特赦之,然又必須依法給予處罰,便對高漸離用了這種矐刑,從而使這種刑罰見諸史書。這是後話。

聽着少年內侍沉悶的嗚咽,桓礫在行刑密室裡捶胸頓足地咒罵自己。老給事中看他幾於癲狂,揶揄地嘲笑他“謀忠又謀正,賣矛又賣盾”,笑罷再也不請他監刑了。去年入冬之後,原本機敏聰慧清秀可人的少年內侍倏忽變得呆滯木訥,雖傳言依然無差,然那對似乎依然明亮的雙眸卻終日無神地空望着前方,黯淡的兩頰總是掛着一絲細亮的淚線,直看得桓礫心頭髮顫。雖然他已經請準秦王對少年家人族人做了賜爵厚賞,可每次看見這個默默跪伏在王榻一側的少年,便生出一種難以名狀的傷痛。年關之後春氣大起,老秦王漸漸見好,今日竟能大體清晰地說話了,他如何不如釋重負熱淚縱橫?

“好好念也……”秦昭王沙啞的聲音慈和得像哄慰小兒。

“哎。”桓礫答應一聲,拭去老淚啓開銅匣展開竹簡咳嗽一聲誦讀起來,“兒臣嬴柱頓首:得奉王命立異人爲嫡,不勝感喟欣慰,恆念父王洞察深遠。然,一事不敢妄斷,請父王訓示定奪:異人生母夏姬出身微賤,粗疏不足以爲兒臣正妻;兒臣妻華陽夫人違法獲罪,而今下獄,夫人爵被奪,依法已非兒臣之妻;如此兒臣無妻,諸子亦無正母,嫡子異人歸來之日,若無正母在位示教似有不妥;此事該當如何處置,兒臣委實無策,懇請父王定奪示下。”收攏竹簡,桓礫補了一句,“太子書完。”

一直靠着大枕閉目凝神的秦昭王良久默然,突兀道:“長史以爲此事如何?”

“老臣……”桓礫一陣沉吟正要說話,秦昭王一拍榻欄:“宣嬴柱。”

正在候見偏殿呆看屋檐鐵馬的嬴柱,被老內侍帶進深邃幽暗的王書房內廳,進門撲拜在地高聲道:“春來陽生,兒臣祝父王康泰。”秦昭王淡淡一笑:“禮數倒是學得周全。坐了。”聽得王榻蒼老的說話聲,嬴柱不禁大是驚愕,接連又是撲地一拜:“嗚呼!天佑我秦,父王復聰,兒臣心感之至!”秦昭王白如霜雪的長眉皺成了一團,溝壑縱橫的老臉卻平靜如水,輕輕一擡手道:“坐了回話。廷尉府會事如何?”嬴柱膝行到榻側案前肅然挺身跪坐,將會事經過簡潔說了一遍,末了歸總一句:“兩夫人之謀,兒臣未嘗與聞,唯聽廷尉府依法處置。”秦昭王道:“你若廷尉,此案如何裁決?”嬴柱毫不猶豫接道:“坐實憑證,依律判之,首犯當腰斬。”片刻默然,秦昭王道:“你若秦王,自覺能否特赦?”

“……”嬴柱頓時吭哧不敢接口。

“今日上書,要再次大婚?”秦昭王又淡淡地追了一句。

“……”嬴柱還是吭哧不敢接口。

“嬴柱啊,”秦昭王拍着榻欄粗重地嘆息了一聲,“既爲國君,當有公心。無公心者,無以掌公器也。汝縱有所謀,亦當以法爲本。秦之富強,根基在法。法固國固,法亂國潰。自古至今,君亂法而國能安者,未嘗聞也!君非執法之臣,卻是護法之本。自來亂法,自君伊始。君不亂法而世有良民,君若亂法則民潰千里。《書》雲:王言如絲,其出如綸。誠所謂也!汝今儲君,終爲國君,何能以家室之心,圖謀國法網開一面?汝縱無能,只守着秦法巋然不動,以待嬴氏後來之明君,尚不失守成之功矣!汝本平庸,卻時生亂法之心,無異於自毀根基。果真如此,秦人嬴氏安能大出於天下?惜乎惜乎!秦人將亡於你我父子也!”一字一頓,鏗鏘沙啞的嗓音在大廳嗡嗡迴響,滄海桑田在緩慢堅實地蕩蕩瀰漫,驟然收剎之下,大廳中一片寂然。

“君上……太子……太醫!”匆忙錄寫的桓礫驀然擡頭,才發現不知何時秦昭王已經坐了起來,臉泛紅潮額頭大汗淋漓雪白鬚發散亂張開,儼然一頭行將猛撲的雄獅。一直低頭受訓的嬴柱,已涕淚縱橫面色蒼白地軟癱在了案前。

老太醫一陣忙亂,綻開心勁的秦昭王已經疲憊地昏睡了過去,甦醒過來的嬴柱呆坐着發怔。良久,嬴柱扶案站起,對着王榻深深一躬踽踽去了。

蔡澤正在太子府書房等候,見嬴柱一副茫然的模樣不禁笑道:“安國君失魂也,要否尋個方士來?”嬴柱極是不耐地搖搖手:“綱成君好聒噪,害我無地自容也!”蔡澤驚訝地瞪起了那一對鼓鼓的燕山環眼:“如何如何?碰了釘子麼?”“釘子?是刀是劍!剜心剔骨!”嬴柱紅着臉啪啪拍案,“面對父王那番訓斥,我只恨不能鑽到地縫去。綱成君啊,嬴柱完了,完了……”說着伏案大哭。蔡澤大是難堪,過來搖着嬴柱肩膀急促道:“安國君說個明白!若果真累你吃罪,老夫立即進宮自承攛掇教唆之罪,與你無涉!”嬴柱止了哭聲嘆息幾聲,將父王的訓示一句句背來,末了又是放聲痛哭。

“安國君,蔡澤先賀你也。酒來!”蔡澤手舞足蹈公鴨嗓一陣嘎嘎大笑。

“你!失心瘋?”嬴柱一驚,回身要喊太醫。

“且慢且慢!”蔡澤嘎嘎笑着坐在了對面連連拍案,“老夫只候在這裡,若今夜明朝沒有佳音,蔡澤從此不再謀事!酒來也!”

嬴柱看蔡澤如此篤定全然不似笑鬧,心下雖將信將疑,卻也當真喚來侍女擺置小宴,心不在焉地應酬着蔡澤飲了起來。未得三巡天色已黑,嬴柱正在思謀如何找個理由送走蔡澤自己好思謀對策,庭院突兀一聲高宣:“王命特使到!安國君接書——”嬴柱陡然一個激靈,翻身爬起帶倒酒案嘩啦大響只不管不顧跌跌撞撞出了書房,在廳廊下卻與悠悠老內侍撞個滿懷,兩人一齊倒地。

“嗚呼哀哉!安國君生龍活虎也。”老內侍勉力笑着撿起了地上的木匣。

“老寺公,慚愧慚愧……”嬴柱臉色漲得紅布一般。

“安國君自個看了。”老內侍雙手捧過木匣殷殷低聲笑道,“若非你緊急上書,此書今朝已發了。老夫告辭。”一拱手搖了出去。

“大燈!快!”嬴柱一邊急促吩咐,一邊已經打開了木匣將竹簡展開,兩盞明亮的風燈下兩行清晰大字:

王命:夫人獲罪,不及株連。安國君嬴柱可持此命前往廷尉府獄,探視其妻華陽夫人,以安家政。

嬴柱大步回到書房,將竹簡往蔡澤手中一塞,人只站在旁邊呼呼直喘:“老寺公說,我若不上書,此書今朝便發了。”蔡澤打開竹簡掃得一眼一聲長噓:“嗚呼哀哉!老夫險些弄巧成拙也。”站起身一拱手告辭。“且慢且慢!”嬴柱連忙拉住了蔡澤衣襟,“綱成君莫如此說,只要得此王書,吃一頓訓斥也是值當。你只說,我果然無事了?”“安國君真是!”蔡澤有些哭笑不得,“倘若有事,老王能如此痛切一番?今日之訓,大有深意也!”嬴柱大惑不解:“有何深意?我只聽得膽戰心驚。”蔡澤正色道:“安國君膽戰心驚者,老王辭色也。老夫揣度秦王本意,似在爲王族立規,非但要見諸國史,且不日會昭著朝野。左右事完,老夫去也。”搖着鴨步忙不迭匆匆走了。

嬴柱放下心來,好容易安穩睡得一夜,次日清晨乘輜車到了廷尉府。老廷尉一見王書,喚來典獄丞帶着嬴柱去了城西北的官獄。秦國法度:郡縣皆有官獄,只關押那些未曾結案定罪的犯人與輕罪處罰勞役的刑徒;一經審理定罪,一律送往雲陽國獄關押。依當世陰陽五行之說:法從水性陰平,從金性肅殺,北方屬水西方屬金。故官獄多建於城西北民居寥落處,咸陽亦不例外,只是比郡縣官獄大出許多而已。在官獄的高大石牆外停了輜車,嬴柱跟着典獄丞徒步進了幽暗的石門,曲曲折折來到一座孤零零的石條大屋前。典獄丞喚來獄吏打開碩大的銅鎖,虛手一請,守在了門口。嬴柱進屋,眼前突兀一黑,一股溼淋淋的黴味迎面撲來,不禁一陣響亮的咳嗽噴嚏。

“夫君……”角落木榻的一個身影撲過來抱住嬴柱放聲大哭。

“夫人受苦了……”嬴柱手足無措地撫慰着華陽夫人,湊在女人已經變得黏糊糊的耳根氣聲道,“莫哭莫哭,說話要緊。你如何招認?老姐姐說甚了?”

“我甚也沒說。阿姐一口攬了過去,說一切都是她的謀劃……”

“要犯分審,你如何曉得?”

“阿姐囚在隔室。前日她五更

敲牆,從磚縫裡塞過來一方薄竹片。”華陽夫人伏在嬴柱懷中,悄悄從顯然不再豐腴的胸前摸出了一片指甲般薄厚巴掌般大小的竹片,哽咽着湊近到嬴柱眼前。幽暗的微光下,一行鍼刺的血字紅得蹦蹦跳動——萬事推我,萬莫亂說!

嬴柱一聲哽咽,大手一握從女人手心將竹片抹在了自己掌中,猛然捶胸頓足大聲哭了起來:“嗚呼夫人!家無主母,嬴柱無妻,天磨我也!夫人清白,國法無私,但忍得幾日,我妻定能洗冤歸家!嗷嚎嚎——痛殺人也!”

“嬴柱!”突然隔牆女聲的狂亂吼叫,“你妻清白!我有罪麼!枉爲姐妹骨肉,你夫婦好狠心也!老孃今日偏要翻供,任事都是你妻所做!教你清白!教你清白!”

“羋氏大膽!”獄吏高聲呵斥着走到門前,“不怕罪加一等麼!”

“法不阿貴,老孃怕你太子不成!”女人只是跳腳嘶吼,渾不理睬獄吏呵斥。

“大膽羋氏!”嬴柱沉着臉大踏步出來,徑直走到隔間囚室門前怒聲斥責,“國法當前,容得你胡扯亂攀!姑且念你與夫人同族姐妹,今日不做計較。你只明說何事未了,嬴柱以德報怨!”

女人一陣咯咯長笑:“我只想你了,想你來這裡陪我。”

“癡瘋子!”嬴柱怒喝一聲,轉身對典獄丞高聲大氣道,“待她醒時說給她聽:她的家人家事本君料理,教她安心伏法。”說罷大踏步走了。

回到府邸,嬴柱渾身散架倒在臥榻,再也沒有力氣爬起來了。

日暮時主書來報說,已經密查清楚:目下王宮謁者羋椋是華月夫人的族叔,當年跟隨宣太后入秦,一直在魏冄屬下做主書吏;魏冄被貶黜之時,此人得秦昭王信任,留宮補了謁者王稽的職爵;此次正是向駟車庶長傳送密書的羋椋向華月夫人透露的消息。嬴柱有氣無力地問了一句:“如此,又能如何?”主書驚訝道:“安國君自當會事廷尉府,指實華月夫人與羋椋勾連犯法,方能救得華陽夫人也。”嬴柱喘息着坐了起來:“王族以護法爲天職。你知會家老並府中人等,從此任何人不得過問此事。羋椋之事萬莫外泄,只聽廷尉府查處裁決。”說罷對一臉茫然的主書疲憊地揮揮手閉上了眼睛。

莫名其妙地,嬴柱病了。半個月閉門不出茶飯不思,只有氣無力地躺臥病榻,似乎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了。老太醫幾番望聞問切,除了嬴柱自己再熟悉不過的陰虛陽亢脾胃不和心悸虛汗等幾樣老病,無論如何也揣摩不出這種有(症)狀無(病)因的“病”究爲何物,只有先開了幾劑養心安神溫補藥,而後立即報請太醫令定奪。儲君得無名怪疾,太醫令何敢怠慢,當即上書老秦王,主張請齊東方士施治。誰料秦昭王卻只冷冷一笑,咕噥了一句誰也不敢當做口書傳給太子的話:“人無生心,何如早死?秦豈無後乎!”撂過太醫令上書不置可否。

轉瞬冰消河開,啓耕大典在即。

自秦昭王風癱在榻,近年來的啓耕大典都是太子嬴柱代王典禮,而今太子臥病,啓耕大典該何人主持?在國人紛紛揣測之時,王宮頒下了一則令朝野振奮而又忐忑不安的王書:秦王將親自駕臨啓耕大典,大典之後舉行新春朝會,再於太廟勒石!且不說啓耕大典由高壽久病的老秦王親自主持已經令朝野國人振奮不已,更有多年中斷的新春朝會與聞所未聞而又無從揣測的太廟勒石兩件大事,老秦人的激奮之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秦國要出大事了!

消息傳到太子府,嬴柱坐不住了。老父王以風癱之軀勃勃大舉三禮,他這個已過天命之年的老太子能安臥病榻?果真如此,不說老父王有無心勁再度罷黜太子,只那遍及朝野的側目而視與非議唾沫也足以使人無疾而終,其時自己何顏面對國人面對天下。素來遇事左顧右盼的嬴柱,這次不與任何人商議,夜半披衣而起振筆上書,力請代父王主持三禮,否則自請廢黜。書簡連夜呈送王宮,嬴柱守着燎爐擁着皮裘坐等迴音。眼看春寒料峭中天色大亮紅日高掛,一輛輜車才嘎吱嘎吱到了府門。老內侍帶來的口書只有兩句話:“本王振事,與汝無涉。汝病能否參禮,自己斟酌。”

第一次,一股冰冷的寒氣瀰漫了嬴柱全身。

那領無價貂裘滑落到燎爐燃起熊熊明火,他依然木呆呆地站着。

二月初十,咸陽國人傾城出動。

擁過橫跨滾滾清波的白石大橋,在渭水南岸的祭天台四周,萬千老秦人觀看了盛大的啓耕大典。嬴柱四更即起,沐浴冠帶,雞鳴時分出了咸陽南門過了渭水白石橋,於朦朧河霧中第一個守候在了進入大典祭臺的道口。紅日初升,當鬚髮霜雪的老父王被內侍們擡下青銅王車時,嬴柱無地自容了,一聲哽咽熱淚縱橫地撲拜在了車前。老父王拍了一下座榻橫欄,隨行在側的桓礫前出兩步高聲道:“秦王口書:太子代行大典,本王監禮可矣!”嬴柱陡然振作,對着老父王深深一躬,駕輕就熟地開始了諸般禮儀。祭天地祈年、宣讀祭文、扶犁啓耕、犒賞耕牛、巡視百戶耕耘、授爵先年勤作善耕的有功農戶。馬不停蹄地奔波到春日西斜夕陽晚照,才結束了這最是勞人的大典。張着巨大青銅傘蓋的王車轔轔歸城,秦昭王坐正身軀向道邊國人肅然三拱,行拜託萬民大禮時,歡騰之聲驟然瀰漫四野。嬴柱禁不住又一次熱淚盈眶了。

次日清晨,接着新春朝會。

朝會者,聚國中大臣共同議決國事也。依着傳統,這種朝會一年多則兩三次,至少一次。這一次是啓耕大典之後的新春朝會。自秦昭王風癱以來,秦國已經多年沒有朝會了。這次遠召郡縣大員近聚咸陽百官而行新春朝會,實在是振奮朝野的非常之舉。清晨卯時之前,所有有資格參加朝會的官員都冠帶整齊地候在了正殿外的兩座偏殿大廳。相熟交好者低聲詢問議論幾句,問得最多的話是:“足下以爲今日朝會當首決何事?”答得最多也最明確的話是:“伐交逼趙,迎還公子。”嗡嗡低語中卯時三聲鐘鳴,正殿大門隆隆打開。官員們依着爵次絡繹出廳,踩着厚厚的紅地氈踏上了三十六級藍田玉砌成的寬大臺階,魚貫進入了久違的大殿。

誰也沒有料到的是,被擡上大殿的秦昭王一句話不說,進入王座只一擺手。長史桓礫開始宣讀近日尚未發出的幾卷王書,唯一稍能引起朝臣關注者,是前將軍蒙武被升爵一級,調任離石要塞做守關副將。宣讀王書是將已決之事通告朝臣,並非徵詢商討,朝臣們聽了便是聽了,誰也無須說話,只一心等待那個真正要“會議”的軸心話題。誰知接着又是綱成君蔡澤向朝臣知會李冰平息蜀地水患的功績,桓礫再度宣讀了一卷王書:蜀郡守李冰爵封右庶長,兼領巴郡,授“五千”兵符,得調駐蜀秦軍隨時討伐苗蠻之亂。此事原是朝臣皆知,自然也不會有任何異議,人們依然在等待那個“會議”話題。

誰知等來的卻是老秦王淡淡的四個字:“移朝太廟。”

太廟勒石雖是已經預先通告的大禮之一,然則誰也沒有真正將這件事放在新春朝會之上。蓋勒石者,無一不是念功念德以傳久遠。而太廟勒石,自然是念茲念祖追昔撫今。老秦王高壽久病,憶舊念祖也是老人常情,太廟勒石也是垂暮之年的題中應有之意,作爲開春大禮也不會有誰非議鋪排過甚。然則,朝會無“會”,便行此等“虛舉”,眼看是將太廟勒石看做了最重大的國事,朝臣們心下便有些不以爲然。戰國之風奔放少迂腐,臣下耿耿言事蔚然成習,當下一班資深老臣先行站起詰難:“秦王多年未曾朝會,念王老病之身,臣等無意責之。今日既有朝會,便當會議迫在眉睫之國事,何能因勒石太廟而疏於國家大朝?”領頭說話者便是那個“冷麪唯一堂”老廷尉。

秦昭王只有一句話:“今日朝會在太廟。勒石之後,卿等再行會議。”

如此一說,只是個先後次序之事,朝臣們再無人異議,魚貫出宮各登軺車浩浩蕩蕩地到了太廟。太廟在王城之內北面的一座小山之下,松柏蒼鬱殿閣層疊恍如一座城堡。第三進的中央大殿供奉着秦人嬴氏王族的歷代國君的木像,香菸繚繞肅穆靜謐。秦昭王車駕當先而行,到得巍巍石坊前停了車馬,被六名內侍用一張形同王座的特製坐榻擡着進了太廟。隨後官員們得到的命令是:“本王已代羣臣祭拜,彼等無得停留,直入大殿庭院。”朝臣們不禁一陣驚愕。

太廟者,邦國社稷也。如此重地任是國君親臨,也須前殿祭拜方能進入中央正殿庭院,等閒臣子不奉王書則根本不得進入太廟。如今既來,如何能“無得停留直入大殿庭院”?雖是驚愕疑惑,然終究只是一件關乎禮儀的事。在“禮崩樂壞”的戰國之世,在蔑視王道禮治的秦國朝臣心目中,如秦昭王這般越老越見強悍的國君能下如此書令,必然有着比禮儀更重要的因由,走便是了,說甚!

一條石板道將大殿庭院分作了東西兩片柏林。朝臣們從石板道絡繹進入庭院,見東首柏林空地中一柱紅綾覆蓋的兩丈大石巍然聳立,碑前三牲列案香菸繚繞,秦昭王的坐榻已經落定在大殿與柏林之間。兼職司禮大臣的老太廟令將朝臣們分派成兩方站立:王族臣子一方,非王族臣子一方。歷來按文武成方按爵次列隊的傳統規矩今日竟被破了,臣子們又是一陣驚訝迷惑。

“太廟勒石大禮!樂起——”

老太廟令一聲號令,大殿高臺下的兩方樂隊驟然轟鳴,宏大昂揚的樂聲頓時瀰漫了柏林瀰漫了太廟。蔡澤聽得明白,這樂聲不是各國王室在大典通行的《韶樂》,而是秦風中的《黃鳥》,心中不禁一動,左右一瞅朝臣們也是眉頭大皺,便知今日勒石必非尋常。《黃鳥》是春秋時期風靡秦國朝野的一首歌謠,是老秦人追思爲秦穆公殉葬的子車氏三良臣而傳唱的輓歌。至於戰國,《黃鳥》依然是秦國朝野最熟悉的悼亡歌。然終因此歌隱隱包含了對秦穆公殺賢而導致衰敗的譴責,從來不會在禮儀場合被當做開禮之樂。更有甚者,今日勒石在太廟,太廟大殿的正中位置供奉着赫赫穆公,開樂《黃鳥》,老秦王要做甚?

“老臣有話!”樂聲未到一半,王族隊首的老駟車庶長嬴賁大踏步到了秦昭王坐榻前,“今日太廟大禮,如此樂聲暗含譏諷傷及先祖,是爲司禮失察。臣請重奏大樂開禮,後治太廟令之罪!”話方落點,王族大臣們一聲呼應:“臣等贊同老駟車之見!”蔡澤注意到,只有默然肅立的太子嬴柱沒有開口。

“我王有書。”未等迷惑觀望的非王族臣子們出聲,秦昭王身邊的長史桓礫嘩啦展開了一卷竹簡,一字一頓地高聲唸誦,“王道禮樂之論,多文過飾非之頌。不開責己求實之風,何能固我根基?昔年孝公之《求賢令》,歷數先祖失政之過,方能脫秦人之愚昧,開千古大變之先河。祖先之過不能及,今人之失不能議,君何以正?國何以強?卿等毋做迂腐之論,當襄助本王立萬世規矩也!”

“我王明察,臣等贊同!”蔡澤目光一掃,非王族大臣們異口同聲地一片呼喝。王族大臣們一陣寂然,終是默默認了。

“大樂重行——”太廟令悠然一喝,憂傷悲愴的《黃鳥》重新盪開。大臣們已經從顯然是事先準備好的王書中嗅到了一種異乎尋常的氣息——老秦王精心謀劃有備而來,責穆公而揚孝公,這太廟勒石必然大有文章,一切都只能等到勒石揭開之後再說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太廟柏林中一片前所未有的肅穆。

“太子代王揭碑——”

冠帶整齊的嬴柱肅然上前,雙手搭住紅綾兩角輕輕一抖,那幅殷紅的絲綾滑落到了石座的大石基上——凜凜青石歷歷白字赫然眼前。隨着太廟令一聲“太子誦讀碑文”的司禮令,嬴柱對着大碑肅然一躬,高聲誦讀起來。朝臣們的目光隨着嬴柱的誦讀聲盯着石文移動,那一個個深嵌大石的白色大字似一顆顆鐵釘砸得人心頭噗噗作響!

秦王嬴稷 勒石昭著 法爲國本 君爲國首 本首之道

變異相存 國之富強 根基唯法 法固國固 法亂國潰

自來亂法 自君伊始 君亂法度 國必亡焉 法亂國安

未嘗聞也 誠爲此故 告我子孫 嬴氏王族 唯大護法

法度巋然 萬世可期 壞我秦法 非我族類 亂法之君

非我子孫 凡我王族 恆念此石 一年一誦 惕厲自省

亂法之君 人人得誅 生不赦罪 死不入廟 安亡必戒

毋行可悔 戒之戒之 言不可追 立此鐵則 世代不移

嬴柱高聲誦讀着,滿面通紅,汗水涔涔。

蒼蒼柏林一片肅然,朝臣們粗重的喘息聲清晰可聞。無論是因何而發,無論是因誰而起,痛切深徹的石文都像長鞭抽打着每個人的魂靈。直到嬴柱念罷最後一個字,朝臣們還是肅然默然地佇立着,連大典禮儀慣常呼喊的秦王萬歲也忘記了。

(本章完)

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名將_廉頗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三章 安邑風雲_六 棋室裡的六國角逐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名將_蒙恬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三 化齊方略陡起波瀾大事年表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五 慨其嘆矣 遇人之艱難大秦帝國進階手冊諸子百家_兵家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諸子百家_墨家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一 陰山草原的黑色風暴第七章 興亡縱橫_四 樂毅臨機入咸陽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三 九鼎夢魘 幽幽血光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三 別辭難矣 聚散何堪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出版說明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五 戰地風雪 大將之心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
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名將_廉頗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三章 安邑風雲_六 棋室裡的六國角逐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名將_蒙恬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三 化齊方略陡起波瀾大事年表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五 慨其嘆矣 遇人之艱難大秦帝國進階手冊諸子百家_兵家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諸子百家_墨家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一 陰山草原的黑色風暴第七章 興亡縱橫_四 樂毅臨機入咸陽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三 九鼎夢魘 幽幽血光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三 別辭難矣 聚散何堪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出版說明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五 戰地風雪 大將之心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